《望月》教学实录_第1页
《望月》教学实录_第2页
《望月》教学实录_第3页
《望月》教学实录_第4页
《望月》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望月教学实录 望月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 “ 望 ” 的第三笔是竖提。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 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 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 生:写课文中的 “ 我 ” 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自评:学生预习了 ,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通过交谈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这也是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老师出示生字:甥、瞳、烁、斑、沐、仁、喻、絮、锁、呵、欠) 师:这课的生字比较多,同位互相读读听听,看谁预习得好,读得准,都认得。 2 / 13 (同位的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师:请班长读一读。(师指生字,班长读。读得很正确。)不愧是班长。 谁再读?(接着又对班长耳语一番,由他指定几位同学读,无一错误。)预习得真好,每课都能这样预习吗? 自评: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所以只能请班长指 定部分学困生来读。他们认得了,其他学生问题就不大了。我经常说,教学一定关注学困生。 生:老师说,您要给我们上课,所以要求我们好好预习。 师: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为你把 “ 好好 ” 说得特别实在,特别重。(笑声) 生: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预习的,都是 “ 好好预习 ” 的,当然这次更认真一点。(笑声) 师:实话实说。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比平常多读几遍。为什么?为了给班级争光,为了让于老师满意呀!养成预习这个习惯非常好。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我能流利地读下来了。(该生是男同学) 师:那 我就请你,你再邀请两位同学一起读课文,好吗?(该生邀请了两位男同学) 师:你不能都请男生,也要给女同学一次机会嘛。再换一位女同学 咱们不换了,再增加一位女同学好吗? 自评:当时我想,不能换!否则被换下的男同学也会不好3 / 13 受的。于是决定再增加一位。善待学生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小的方面。小的方面,学生感受更真切。 (该生又请了一位女生。老师为他们做了分工,四人一起把全文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个别读得不好的地方,做了纠正,有些句子还领读了一下。初读课文很实在。) 自评:著名教育专家张庆、高万同老师常说 ,阅读教学要“ 强化初读,延迟开讲 ” ;还说, “ 课文不读熟不开讲 ”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是 “ 保底工程 ” 。书面语言是怎么学来的?是读。语感是怎么培养的?还是读。在这方面花时间是值得的。在初读中,我不放过任何一点错误,不达到正确、流利的目标,决不罢休。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只要我们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多多鼓励,人人都可做到。 师:听我读一遍行吗? 请听好。看看哪些地方你认为读得好,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不可取。(老师把课文范读了一遍,老师读得绘声绘色,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读完, 掌声雷动。) 自评:范读我都是选择在学生 “ 尝试 ” 过之后。美文要美读。我体会到,教师读好了,就会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富有生气。不但使教学有成就,而且省力气。 师:我备课时,至少读了五六遍,但我今天读得还不太好,有两个地方读得不连贯。大家为我鼓掌是鼓励我。同学们,课文读好了,真是一种享受。大家再读读看。(学生读书的4 / 13 兴致十分高涨。) 自评:学生是很爱自己的老师的。我对学生表达的对我的爱,一定向学生发出 “ 我知道,而且领情 ” 的信息。此外,还是表示感谢,因为师生是平等的。我范读过之后,学生的读书热情总是很高涨的 。声情并茂的范读有激情激趣的作用,有使学生顿悟的作用。 师:下面还有点时间,请全班同学把生字写一写。先在书上,把生字描红一遍。然后拿出写字本来仿影、临帖。 (学生按要求写字,最后,老师强调了 “ 甥、瞳、锁 ” 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的左右各占的比例,并作了示范。) (下课休息) 第二课时 师:下面我找同学读课文 1、 2 两段。 (一学生起来后开始读,读完课题后被叫停。) 师:读完课题以后要注意停顿,读课题声音要响亮一些,你再读一下。(该生按要求读了,然后请那位学生继续读课文。) 师:读得正确、流利。 你 读了几遍? 生:二三遍。 师: “ 二三遍 ” 不顺嘴,改为 “ 两三遍 ”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不容易。文中的这段文字,写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宁静,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不要快,要体会“ 宁静 ” 。全班同学都练一练。 5 / 13 (学生练读,人人声音很轻。) 师:(指着一个练读时表情特别好的男同学)你的表情特别好,能到讲台前读一下吗? (该生动情朗读,众鼓掌。) 师:这两个自然段中又不懂的词语吗? 生: “ 芦荡 ” 师:谁知道? 生:江边长了很多芦苇。 师:应当再加三个字 江边长了很多芦苇的地方。 生:什么 叫 “ 剪影 ” ? 师:刚开始我也不太明白,后来看了几幅照片,特别是到了雁荡山看夜景,才真正理解了。请同学们看几幅雁荡山的照片。(投影出示群山剪影的画面,两幅是日落以后山和树的剪影,一幅是月色下 “ 犀牛望月 ” 的剪影。)什么叫 “ 剪影 ”懂了吗?月光下,那山、林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自评: “ 剪影 ” 是个实词,对于类似的词语,最好的理解方法是把它所表达的客观事物战士在学生面前,或者通过叙述,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象。 师:词语理解了,我想你们会读得更好。刚才读书的那位女同学再读一下好吗 ?(指第一位学生) (该生有感情朗读,读得比第一次更好。) 6 / 13 师:大有进步。于老师读读可以吗?谢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 (师配古筝音乐朗读。生热烈鼓掌。) 师: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板书:?月)什么月?请你思考。看谁能把这两个自然段读成几个字。 生:明月。 生:亮月。 师:你们怎么知道月是明的,月是亮的? 生:用眼睛看到的。 师:对,这两节写的都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月,是什么月呢? 是 “ 眼中月 ” 。(擦掉问号,在横线上板书: “ 眼中 ” ,形成眼中月。) 自评:一次,我和高林生先生一起听一位老师执教 这一课。评课时,我们把这一部分概括为 “ 眼中月 ” 。老师们觉得有点道理。于是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这样去概括。概括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很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但不是课课都这样训练,要因文而异。 师:这部分写的是看到的月。你接下去读 3-12 自然段,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月。(学生朗读) 师: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我们暂不讨论这个问题。先找同学来读读这一部分,找两个人分角色读。 7 / 13 (找同学分角色读 “ 对诗 ” 那一部分。) 自评:概括能力虽然很重要,但较之朗读,还是次要的。所以我还是让学生朗读。 师:接下去,齐读第 12 段。(学生齐读。读完,老师又动情地复述了一遍: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 ) 自评:语文的 “ 人文性 ” 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一个 “ 情 ” 字上。读要有情,说也要有情。 师:多好的境界啊!下面我来当文中的 “ 我 ” ,谁来当我的外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众笑) 师:谁能做我的外甥,请你(师指一名男同学)推荐一下。 (学生推荐一位男同学到前边和于老师分角色读。师生读得都有感情。同 学鼓掌。) 自评:我之所以充当文中的 “ 我 ” ,一是从年龄上考虑的,二是从情趣上考虑的。师生融为一体的境界是很美妙的。 师:(对 “ 外甥 ” )今天月色这么好,我们来对诗好吗?可以用书上的,也可以不用。但必须是写月亮的诗句。 生:好。 师:你先说。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众笑) 师:你们笑什么? 8 / 13 生:你们背的是一首诗里的句子。 师:可以吗? 生:可以,都有月。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 似弓。 师:梨花园落溶溶夜,柳絮池塘淡淡风。 生:老师背的句子中没有月!不能算。 师:没有? “ 溶溶夜 ” ,说的就是月色溶溶!有吗? 生:有! 师:你再接下去背。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月儿弯弯照楼台,楼高又怕摔下来。 (生大笑,说不是古诗,是老师胡编的!) 师:是古诗!这是京剧望江亭中的杨衙内做的诗!后面两句是: “ 今天遇见张二嫂,给我送条大鱼来。 “ 杨衙内也是古人嘛! 你再背。(生笑声不止) 自评:我是故意背杨衙内的歪诗的,不是为了别的,为了让学生感到有意思。这种 调侃,相信老师们也会接受。 至于学生,是肯定接受的,而且会长时间不忘的。课后,他们围着我,说上我的课真有意思(我不是第一次在这个班上课了。)俗而不伤大雅,这是我 “ 幽默 “ 的底线。一旦学生9 / 13 喜欢老师,喜欢上我的课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生: 师:他被我的歪理邪说搞得有些晕头转向,背不出了。刚才我也有点晕头转向,所以才憋出一首歪诗来的。说实话,这位同学很不简单,大庭广众之下,应对得这么好。下面我们同学分两部分,这一半当 “ 舅舅 ” ,那一半当 “ 外甥 ” 。来个比赛好吗?(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比赛背诗。) (学 生背诵踊跃。因为太快,记不下来。) 师:第一轮, “ 舅舅 ” 败了,因为没接上茬儿。再给一分钟时间准备,然后再比。 生:能不能背山水类的? 师:可以。 (两部分学生争相背山水诗,气氛更活跃。因速度更快,也没记下来。) 师:(发现一个学生背诗吐字不清。)请你到前面来,你虽然刚才吐字不太清晰,但是你会的诗很多,很活跃,你能不能认真背一首? (学生认真地、有感情地背一着杜甫的望岳,博得大家的掌声。) 师:这一轮比赛,不分上下,棋逢对手,平起平坐。同学们,如果说 1、 2 两段写的是 “ 眼中 ” 的月,那么这一部分 写的是什么月?(板书:?月) 10 / 13 生:(异口同声)诗中月!(师擦掉问号,在横线上写上 “ 诗中 ” 。) 师:如果眼中月只是看到的月亮的样子,那么诗中月就融入了人的感情。眼中月是美的的,诗中月更美。 自评:这两句话是对一、二部分的概括。课后有老师说,于老师,您的语言很美,应了一句话: “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说,有些关键的话,比如对一、二部分概括的话,我是备课时就想好了的。 下面请同学读课文后一部分,看看这一段又写的什么。 (学生读课文,然后进行交流。) 生:想中月。 生:幻中月。 师 “ 为自己鼓掌吧。但 是不要为了和上边的一致,非说成三个字不可。这是写的幻想中的月,或者说想象中的月。(板书:幻想中的月) 自评: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都是我和高林生琢磨出来的。 师:这一部分能读好吗? 生:能。(学生练读。) 师:先找个男同学来读。 (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尤其强调人说话时的语气。) 师:同学们注意, “ 不假思索 ” 为什么用 “ 假 ” 而不用11 / 13 “ 加 ” ? 生: “ 假 ” 是借用的意思,是不用大脑思考的意思。 师:对的。注意不要写错这个字。大家把这个词书空一下。“ 假 ” 和 “ 加 ” 读音就不一样,只要读准了,就不 会写错。再齐读一下。(生齐读 “ 不假思索 ” 。) 自评:中学语文老师常常对我说:于老师,您教的学生进了中学,作文错别字较少,字写得较端正,我们就感谢不尽了。是啊,小学语文老师干什么?不就是教学生认字、写字、读书、作文吗?这些基本功扎实了,真是功莫在焉! 师:小外甥的话该怎么读,他说月亮困了,实际是表示什么呢?该用什么语调呢?大家练一下。 (学生用心练读。练读过之后再请那位男生读,读得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师:我们一听就知道小外甥也困了,他想睡觉了。再找一位女同学与前面的男同学比赛。(一女生读第三部分 。) 自评:指导朗读也应该而且能让学生感到有情有趣的。就看我们读没读好,会不会启发。 师:(读到 “ 又冒出了一个问题 ” 打断读书女同学)为什么说 “ 又 ” 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 “ 又 ” 呢? 生:因为他前面提过问题了。 师:那为什么用 “ 冒 ” ? 生:他突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12 / 13 师:有道理。除了 “ 突然 ” 外,第二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提得怎么样? 生:更有价值,更让人没想到。 师:对了,所以说 “ 冒出了一个问题 ” 。 接着读。 (该生读完。) 自评:实际上我是告诉学生读书要思考,要注意前后照应。但我没直说。有 时候,直说反而不如不说。 师:读得真好,把我们带到了童话的境界中去了。 (又找一名同学把最后一节读完。) 师:读得真是有梦幻的感觉。你们也幻想一下,闭上眼眼想象一下月亮。(学生闭目想。片刻之后 )你们想象中的月肯定也很美。这篇文章与了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幻想中的月十分奇特,孩子们幻想中的月是最美的。(指三名同学分角色读第三部分。) 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