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庸之道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即中庸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和而不同思想的深刻哲理正确认识中庸之道在处理现实生活事务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中庸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中庸之道在处理现实生活事务的重大意义【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教学过程】1、 导入根据我们已学的知识,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么样的?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9个字中,你认为最重要最核心的字是哪个字?和请在文中找出有“和”的句子。2、 感知课文1、关于“和”(1)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穿插字词解释)解释: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现代圣王的治道,这是最为美善的地方,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只知和谐为贵而一味求和,不以礼仪加以节制,那也就行不通了。”【教师讲解】礼本来指的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但礼的根本目的又在于起中和作用,也是要达和谐的境界。这样就造成了礼与和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按照儒家的礼治观点,就是要人们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和睦相处。所以一方面是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为和而和,不以礼来进行约束,不讲原则,也是不行的。比如,让学生举例。比如有个学生经常抄作业,其他的同学为了同学情深,就维持着这种不正常的和谐而纵容他去抄,这样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和与礼的辩证法。 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既要团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又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庸俗的一团和气,吹吹拍拍。(2)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释: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而不和谐。”让学生举实例解释。 【教师讲解】“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君子能够同周围的人的意见和谐一致,但这种和谐一致并非与别人的意见简单的机械的等同,更不是与别人苟同。这里面当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性。 至于“小人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虽在一些问题上与别人的看法、意见一致,但是却很难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这是因为小人对事物没有独立见解,或是对自己的见解的真理性自我怀疑,或在真理与谬误之间,模糊不清,因而极易迷信别人。而且小人喻于利,没有精神追求,或对精神追求不屑一顾。 所以小人往往利同则合,利不同则分,并且在同流合污中还时时勾心斗角。再次,小人在人格上仰赖别人,缺乏骨气,缺乏是非观念,怕得罪恶人,所以要掩饰自己的真实观点。这就是“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为什么是“和而不同”呢?从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有关论述看,一是因为君子有与社会相协调的愿望,追求社会和谐。二是由于君子“博学于文”,对各种事务有自己独到见解。君子虽然知礼,重协调人际关系,但不会消弭自己的思想信念,更不会随声附和。三是君子人格正直,不会说假话,不会曲意违心地奉迎别人。因此,“君子和而不同”。【70页最后一句】: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原则最能体现中和之道的精神,它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具有最普遍的意义。“和”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了,那么如何理解这个“中”字呢?由“和”转到“中”,由“中”转到“中庸之道”。2、 中庸之道阅读11.16,4.10则和13.21则,来议一议什么是“中庸之道”。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注释】师与商:颛孙师(子张)与卜商(子夏)。过:过分,过度,过头。不及:赶不上,达不到。愈:好。犹:如同。 请同学来说说,就你个人的所见所闻谈谈看有没有“过犹不及”的例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则第10条: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某些学校会规定:严禁男女生交往过密中庸之一:过犹不及度(板书)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之与比(3)。” 【注释】 (1)适:音,意为亲近、厚待。 (2)莫:疏远、冷淡。 (3)比:亲近、相近、靠近。中庸之二:无适无莫义(板书)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注释】中行:合乎中庸之道的言行。与:相与,交往。狂:激进。 狷():耿直,不求有所作为却绝不肯同流合污。不为:指不干坏事。 中庸之三:狂者狷者变(板书)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中庸”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甚至有人觉得中庸就是折中主义,那么,中庸=折中主义吗?【教师讲解】非也。折中主义是没有原则的求同一,“中庸”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它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中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毛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这种观点是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吗?子曰:“乡愿,德之贼也。”【我们中国人经常骂人乡原,什么是乡原?乡就是乡党,在古代是普通社会的通 称。这个原字,也与愿字通用。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来样样好,像中药里的甘草,每个方子都用得着他,可是对于一件事情,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都说,蛮有道理;又碰到另一方的反对意见,也说不错。反正不着边际,模棱两可,两面讨好。现在的说法是所谓“汤圆作风”或“太极拳作风”,而他本身没有毛病,没有缺点,也很规矩,可是真正要他在是非善恶之间,下一个定论时,他却没有定论,表面上又很有道德的样子。这一类人儒家最反对,名之为乡原,就是乡党中的原人。孔子说这一类人是“德之贼也”,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德,但他这种道德是害人的,不明是非,好歹之间不作定论,看起来他很有修养,不得罪人,可是却害了别人。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明是非,如此才是真正的道德。 乡愿”这种人表面上“谨厚老实”,看不出什么毛病,但他处处讨好,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他心里缺乏真实,其言行都不是发自本人的真性情。这种人外博谨厚之名,实系与世俗同流合污、求媚于世的伪善者。孟子尽心下对“乡愿”有一段解释:孟子的得意弟子万章问道:“全乡人都说他老好人,他也到处表现是一个老好人的样子,孔子竟把他看成是败坏道德的人,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这种人要指责他,却又举不出大错误来,要责骂他,却也无可责骂的。“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乡愿”这种人似德非德,以假乱真,所以孔子对这种道德败坏者是表示极大的厌恶和痛恨。说到底,是因为这种好好先生四处讨好,八面玲珑,无论在 什么事情上都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不得罪人,结果使道德原则 得不到伸张。又由于他是以老好人出现,不像那些公开的 坏人,所以,败坏了道德大家还不觉得,因此像偷道德的贼一样。要说这种贼,在我们身边可多的是。拿原则做交易,拿工作当儿戏,圆滑世故,处处吃香。结果是升官发财,样样有望。你说他是贼,但他偷的是道德而不是现金,公安不能管,法庭不能 上,又有谁能来捉他,谁能来审判他呢?】在刚才两则中,孔子批评了所谓的好好先生,但是在课文的最后一则,孔子又批评了“称人之恶者”、“居下流而讪上者”、“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徼以为知者”、“不孙以为勇者”、“讦以为直者”,这两者是不是存在着矛盾?不矛盾。做事有度。那么如何跟其他人交往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教师讲解】不以众人的好恶为标准,而应该以善恶为标准。 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做到这样的地步难吗?太难了!不然的话,孔子怎么会发出如此沉重的感叹呢? “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道,谈何容易。我们只能凡事尽力做得合适一点而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中庸之道”呢?【联系实例】1、 请从中庸之道的角度分析: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为什么那么快就灭亡了?法制。严刑峻法。 做事没有注意度2、 话说唐朝有个叫孙洪的官员,有一次他发现朝中有官员在考试中帮忙考生作弊,于是孙洪就向皇上检举了那位官员。谁知道,皇上根本连理都不理。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孙洪又向皇上进谏此事,皇上一生气,叫人把孙洪的嘴巴用封条封了起来,并说永远不能撕下。其他官员面面相觑,撕封条,那就是违抗君令;不撕封条,孙洪就要饿死。他的一个学生上前啪啪打了两耳光,大声说:“君前多言,罪该万死。”封条就掉下来了。 学会变通3、小王到新单位上班,一个月下来,他觉得他的直属上司老张总是事事刁难他,如果你是小王,你怎么办?(前提:小王不能辞职。)其一:老张刁难小王,是小王自己“觉得”,是他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首先,小王应该反思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的地方,如果有,改正。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克己”思想,“忠恕”思想穿插。其二:小王反思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了,也改过来了,自己份内的事情都做好了,但是老张仍然在刁难他,这是小王不妨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找老张好好的谈一谈,找到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处世思想,人际交往思想。其三:谈过天后,小王仍然觉得老张在刁难自己,这样就要找上级领导,将实际情况汇报汇报,由上级领导从中调解。中庸思想,以和为贵其四:上级领导说了之后,老张仍然我行我素。这时候小王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更加严谨,争取让老张改变对小王的看法。以和为贵总结24个字: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奢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企业属地管理办法
- 专利预审服务管理办法
- 足浴技师评级管理办法
- 上海数据开放管理办法
- 中国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 网络员绩效管理办法
- 龙岩评审费管理办法
- 衢州工地扬尘管理办法
- 草牧场流转管理办法
- 中山鱼塘管理办法细则
- 国际商务谈判 习题答案、练习题及答案(白远)
- 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
- 幼儿园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探究与分享参考答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赏书法之韵》教学课件1
-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 02R111小型立、卧式油罐图集
- 护理团体标准解读-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 1音名唱名音的分组
- 2024年河北邯郸引进博硕人才15人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