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变迁研究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变迁研究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变迁研究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变迁研究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变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毕业生设计(论文)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变迁研究摘要:自晚清以来我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内忧外患之下,我国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权威来领导变革,一百多年来连绵不断的政治动荡使得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步履蹒跚,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统一,为大规模现代化的全面启动奠定了基础。但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现代化才真正驶入正轨。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与实践证明: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权威来保证政治的稳定。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权威的现代化面临着诸多隐患与挑战。关键词:政治权威 现代化 稳定 合法性Abstract: Since the late Qing China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China is in urgent need of a strong political authority to lead change, for over one hundred years without stop political turmoil, the modern course of our country teeter,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the revolution of 1911,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in varying degrees to promote national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n 1949,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d the Chinese people in realizing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national unity, is a large-scale modernization of the overall start foundation. However, until the Until eleven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Modernization really on the right track. Chinese modern history and practice has proved: to realiz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must be in want of a powerful political authority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politics. China is currently in a key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political authority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modernization.Key words: Political authority Modernization stable Legitimacy 一、导 论(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愈多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社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并顺利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使政治体系自身以及社会和民众都能清楚的意识到自觉维护政治体系权威的意义。政治体系的基本要素就是政治权力和权威。离开了权力和权威,政治就无从谈起。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要依靠公共权力或权威来维系其整合。在现代社会,政治权威是社会的核心,一个没有权威的社会和国家,就如同一个中枢神经紊乱的病人一样,是没有活力与生命力的。特别就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后发行现代化的特殊历史条件和许多大规模的社会状况使得政治权威的意义显得比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研究意义: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从经济现代化角度来看,实现政治权威的现代化能够使政府更加具有威信,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权威的政府才能领导建立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从政治现代化来看,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权威的现代化,有利于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因权力关系的变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可能引发的隐患。从思想文化来看,面临外国思想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思想的优劣存留,要确保民众的价值观念、民族心理以及政治文化符合我国国情,需要政府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因此政府政治权威尤显重要。(二)文献综述马克斯韦伯曾对权威做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权威就是“ 一个人在相信他或她施加影响的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上要求别人服从的可能性。”1他强调权威的作用,认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作为基础的,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权威的组织是无法实现组织目标的。恩格斯指出:“ 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须的。”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仅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主动启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中国重新驶入国家现代化的正轨。中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型。这是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重新选择,这种模式的转换无疑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鉴于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党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执政合法性增添了新的理论资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等理念,从容应对了一系列关系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保证并维护了政治稳定,使国家的现代化顺利进行,显示出其强有力的外控力。总之,建国以来60 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历程充分证明:没有强有力的政治权威,就不能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现代化建设将无法进行,现代化停滞不前,又导致政治权威流失和衰弱。正如罗荣渠所说:“在中国,没有强有力的现代发展取向的国家权威的确立与导向,要在这样一个大国中成功地实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看来是不大可能的,即使转变了也是不能巩固的。”4(三)核心概念和结构政治权威:在政治系统中能够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合法化了的影响力。政治权威即公共权力的权威,主要是指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权力的合法化即权威。合法性:广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讨论社会的秩序、规范,或规范系统。狭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理解国家的统治类型,或政治秩序。宪政:宪政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第一章,关于政治权威的定义及其合法性。第二章,现代政治权威的发展阶段。第三章,现代政治权威的特征。第三部分:第四章,我国政治权威变迁史。第五章,我国政治权威与现代化的关系。第六章,我国政治权威当先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法。第四部分:文章总结,参考文献。(四)研究资料和方法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阶段,我国政府的政治权威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当前尤显重要,本文通过期刊、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运用到文章中。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分析法等,引用专业概念,再分析对比近现代以来政治权威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一些主流观点,阐明政治权威对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二、政治权威的基本理论(一)政治权威概念政治权威,是指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即对政治权力正当性的认同。它通常以政治权力为后盾,依据正义或人格的感召力,产生具有高度稳定性、可靠性的政治影响力和支配与服从的权力关系。政治权威是政治权力最有效能的表现方式,主要类型有传统型、个人魅力型和法理型。5。权力必须以权威为基础,但权力又不等于权威,权威是人们自觉并且自愿服从的一种影响力。包括公共意志的载体法律、政策的权威等,民主政府的唯一目标和任务就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社会公正,合理的配置社会的资源。亨廷顿在总结比较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有效性后,也发现了政治权威的重要性,他认为“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世界各国之间的最重大差别不是它们政府的形式,而是它们各自政府实行有效统治的程度。”6 (二)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政府权力的实现是以形成权威为基础的,权力要具有权威就必须要有合法性的基础,从而形成民众的自愿服从。因此合法性问题决定了权威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政治权威的表现形式:公民特定的价值信仰体系。一定的政治文化构成了公民价值信仰体系的基础,包括传统政治的影响、公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意识、对国家制度的信赖和支持、对政府行为的拥护与否等。第二、政治权威的实质: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国家的权力是否尤公民自愿赋予,起决定了国家的权威能否使得公民自觉自愿的服从。第三、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是通过合法性的过程实现的。三、现代政治权威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现代政治权威制度的发展阶段与政治稳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来看, 现代政治权威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大致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一)新的政治权威制度初创阶段在变革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成功以后, 新的社会力量必然要按照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和理想,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 以及统领整个新体制的政治权威制度。在一般情况下, 新建立的体制及其政治权威制度已经初具现代体制和现代政治权威制度的基本雏形。然而, 由于建立的时间比较短, 又缺乏经验, 更有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条件的制约,还不可能很快地摆脱旧的政治体制的影响, 这就使新的体制及其权威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旧制度的痕迹, 甚至是比较深刻的痕迹, 如个人极端集权制、领导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等。但是, 由于在新社会制度建立的初创时期, 在恢复经济文化事业和制止敌对势力的破坏方面都要求权力的高度集中, 这就使政治权威方面和政治服从方面在权力集中问题上能够达成一致。在这一时期新兴阶级与旧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是主要矛盾,因此政治权威的弊病不能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民众对权威方面的残留的旧制度都比较宽容,另外,新制度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所有这一切使得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了保障。(二)现代政治权威制度进一步改革、发展和完善的阶段经过了恢复和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平稳的发展状态, 经济也走上了改革和发展的轨道, 形势就发生了变化。这时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及其权威制度与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矛盾就逐渐突显出起来, 并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这就把政治现代化的要求更紧迫地提上了日程。政治现代化, 首先要求政治权威制度的现代化;其次要求政治结构有完善的职能分工, 走专业化、功能化的发展道路; 最后要求扩大政治参与, 让公民有更多的参政机会和更大的参政权利等。在此情况下, 政治权威面临着两种可能的选择: 一种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即时出台改革的举措, 使政治体制及其权威制度进一步改革、发展和完善, 并使其制度化和法律化, 从而保证了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但是, 政治体制的变革必然会有着一定的风险。一方面,用新的政治体制来取代旧的政治体制, 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没有已有的成功实例可以参照, 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时, 也会犯错误。如果举措不当, 造成巨大的损失, 社会的政治稳定就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 在政治变革的过程中, 会遇到双重体制带来的功能缺损和功能重叠的问题, 新的政治结构对所承担的职能不熟悉的问题, 以及体制变革时期效率的下降和腐败现象的滋生等, 总之人们在享有政治现代化的成果之前, 必须为此付出一定的政治代价。如果不能把这种政治代价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以致所付出的代价超过了社会的承受能力, 社会就会作出反应, 就会影响政治稳定。而且问题不仅出在政治权威方面, 还会出在政治服从方面。其一, 是基层民众难以了解事情的全貌,如此不免会产生认识的片面性, 导致民众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往往认识不足, 从而产生急躁冒进情绪; 其二, 是容易受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比较效应的影响, 往往不顾历史条件地把自己的国家同西方国家进行“横向”对比, 提出一些超越现时条件许可的政治参与要求, 然而历史条件与现实条件的差异导致最后的失败, 最终产生失落感和不满情绪; 其三, 是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不仅要改变政治权威方面的利益格局, 同时也要改变政治服从方面的利益格局, 当利益的变动危及民众基本生活条件时, 原来对改革的积极支持态度也可能转变为消极态度, 少数人甚至希望回到改革前的状态中去。所有这些, 都会造成政治权威方面与政治服从方面的不一致, 从而对政治稳定产生消极影响。由此可见, 政治权威是否有能力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把现代化引向胜利的坦途; 是否有能力解决政治现代化过程中产生政治代价过高的种种问题; 是否有能力正确引导群众的情绪、思想, 维护群众的正当的权益等, 这是社会能否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另一种情况是, 革命后建立的政治权威迷恋政治权力, 习惯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无限制的使用, 这就会引发政治权威与正在觉悟到需要进行改革的公众力量的矛盾和冲突, 造成社会的震荡和不安定。历史事实表明, 发达国家在清除旧政治权威制度的痕迹方面比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花的时间要短一些。总之, 现代政治权威制度改革、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对政治稳定而言是比较敏感的阶段, 社会的稳定度比较低。要想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这一时期获得政治稳定,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政治权威方面。如果政治权威方面能够审时度势, 自觉地领导起有组织、有计划的政治体制改革, 善于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总结自己国家和别国的经验和教训, 采取正确的举措; 善于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适时地化解矛盾和风险; 少犯错误, 力求避免发生大的错误; 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亲合力, 关心和维护群众的利益; 坚定地领导政治现代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则社会政治的基本稳定将是可以实现的。(三) 现代政治权威制度巩固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现代政治体制及其权威制度已巩固地建立起来, 并实现了制度化和法律化, 所有这一切必然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它对政治权威的要求也是无止境的, 只是这一时期的矛盾和问题没有中期阶段那么尖锐和表现得那么突出,解决起来也要得心应手,有了正常的渠道和程序; 另一方面是因为, 新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一方面是因为政治权威通过制度化、法律化的建设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各种问题的解决已经的习惯, 比较深入人心, 公众能自觉地按法律规定的正常渠道去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矛盾不断产生, 并在法制化范围内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有利于政治权威制度的巩固和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这一时期, 只要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正常发展, 不发生大的事端去人为地激化社会矛盾, 政治权威方面不在政治上发生大的错误, 在一般情况下, 社会的政治稳定是有保障的, 或者说政治的稳定程度是比较高的。三、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政治权威在现代化建设中, 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权威, 是根本不可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核心, 需要现代政治权威。现代社会与过去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不同, 商品生产的发展, 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形成, 生产的社会化的巨大进步,使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高度竞争化的社会, 而且也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竞争化和组织化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因此, 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权威, 作为组织和领导的权力中心。没有政治权威, 任何政治体制都不能运行, 而无法正常运行的政治体制是不可能为经济发展创造出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 更谈不上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追赶型现代化的过程中, 只有强大有力的政治领导中心的存在, 才能组织和领导整个社会的力量,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 万众一心地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现代化建设, 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克服各种艰难和险阻, 跨过急流险滩, 胜利地到达现代化的彼岸。(四)现代政治权威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政治权威的形态和内容也发生着变化,现代政治权威的主要特征是:一、政治权威的公众性,封建时期,权力来源于继承或者朝代更替,君主独有,没有社会公众性;而现代政治权力来源于直接或间接选举,政治权利的行使受法律制约监督。二、政治权威的统一性,古代君主的权力往往会受到地方势力、民族、宗教等影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距离和隔阂不断被消除,政治权威转越来越具有统一性。亨廷顿指出, 政治权威的现代化就是“以单一的、世俗的、全国的政治权威来取代传统的、宗教的、家庭的和种族的等等五花八门的政治权威。” 7 三、政治权威的政党性,政党已成为现代政治权威的代表。四、政治权威的有限性,古代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现代的政治权力行使受法律制约和监督,是法治化的权威。五、政治权威的有始有终性,权力的代表是由选举产生,掌权者实行任期制和任界制,权威存在的根据是公民的意志及反映公民的意志的法的规定。四、我国的政治权威概况(一)我国近现代政治权威变迁纵观我国近现代史,我国的政治权威类型主要包括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政治权威类型的转变与时代的特点相关。自晚清以来,我国面临巨大的内忧外患,这种情形迫使我国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但是在经济十分落后,思想文化极度封闭的情况下,势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权威来领导变革。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之间的百年中,政局的动荡使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步履蹒跚,无论是腐朽的清政府、军阀势力、还是各思想流派,亦或是国民党都曾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探索,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但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权威,致使中国长期处于战乱频仍、风雨飘摇之中。新中国的成立才为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现代化进程终于是步上了正轨。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与实践证明: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权威且其政策的不失误,才能维护并保证政治稳定;只有政治稳定,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及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中国重新驶入国家现代化的正轨。鉴于改革开放后所面临的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尤其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则的问题”,8 “中国在国际上处于落后状态,中国要发展起来,要实现四化,政治局面不稳定,没有纪律,没有秩序,什么事情都搞不成功”。9 在邓小平看来,中国推进现代化事业,需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强有力政治权威的领导,一个是政治稳定。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为我国现代化奠定了以共产党为政治权威的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党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执政合法性增添了新的理论资源。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适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等理念,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再添崭新一页,维护了政治稳定,使国家的现代化顺利进行,显示出其强有力的外控力。总之,建国以来60 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历程充分证明:没有强有力的政治权威,就不能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现代化建设将无法进行,现代化停滞不前,又导致政治权威流失和衰弱。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有效力量,虽然期间出现过错误,但他都能及时调整保证我国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从而成为我国强有力的政治权威。(二)我国现代化与政治权威的关系现代化的顺利进行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营造,政府的强有力取决于其政治权威。政治权威是否有能力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出符合本国现状的政策制度、路线方针保证现代化始终前进在坦途上;是否有能力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隐患,调整好利益关系;是否有能力正确引导群众的情绪,维护群众的利益等,是能否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首先,从经济现代化角度来看,现代化需要建立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这就使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承担了繁重的任务。唯有一个具有强力有效政治权威的政府才能承担此重任。其次,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政治现代化的内容包括政治权威的现代化, 政治结构的分殊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化等基本方面。要实现这三个基本方面的任务, 必须经历一个逐步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充满了艰难、风险和挑战, 对于经济落后国家来说要追赶现代化是一个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实现的过程。要实现政治现代化必须对整个政治体制的变革作出全面的策划;要有将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付诸实施的能力;要正确处理社会变革时期的阶级和阶层关系;要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非稳定因素增长的问题。它的实现将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历程, 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艺术高超的、深受群众信任和拥戴的政治权威,才能使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得以实现。再次,从思想文化现代化来看,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制肘,面对内外压力,唯有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对外来文化谨慎筛选,使其本土化,最后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符合国情的价值观、政治文化。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由此可见能够在思想文化建设中起着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用的政府, 必然是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 一个具有权威影响力的政府。由此可见,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特别是落后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 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现代政治权威。现代化离不开政治权威, 但现代化所需要的是具有现代性的政治权威; 只有现代政治权威, 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协调、稳定的发展。(三)我国现代化过程中政治权威面临的挑战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曾说过:“当公民和精英人物都相信权威的合法性时要使人们遵守法规就容易得多,所以事实上所有的政府,甚至最野蛮、最专制的政府,都试图让公民相信,他们应当服从政治法规,而且当权者可以合法地运用强制手段来实施这些法规。”10 20世纪后半期开始,处于社会转型进程中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遭遇过政治合法性危机的困扰。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社会的转型过程既是一个利益关系的重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样也面对这诸多挑战。当前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经济领域的挑战非常严峻。改革开放后,多种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在我国的建立和实行,虽然使我党获得了新的政治认同和支持,但随着我国社会原有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威胁我国政治稳定的重大隐患。二是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失业等问题得不到缓解。近些年,农产品价格与飞涨的物价不成正比,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非常缓慢,同时高昂的房价让全国大多数民众望楼兴叹。可以断言,作为我国人口多数的一般城市职工和农民的贫困生活状况,如果得不到保障和改善的话,他们必然滋生对政府的不满情绪,瓦解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淳朴信念,给我党政治合法性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这样大范围的不满情绪的迅速积累就有可能演化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三是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巨大的贫富差距会导致民心动荡,容易激发各阶层的矛盾,影响社会安定。第二,政治领域的挑战最为集中。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转型时期的合法性危机最容易引发于政治领域。从我国政治领域来看,政治合法性面对的危机最集中,面对的挑战也最严峻。一是矛盾众多,党内矛盾和党政矛盾,民族矛盾和干群矛盾。尤其是干群矛盾,随着转型速度的加快,呈现出一种继续攀升和持续恶化的发展趋势。二是各种政治腐败现象,已经遍及我国社会各个领域,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和政府之间的一道巨大的鸿沟。如亨廷顿所言:“一般来讲,不太稳定的社会比相对稳定的社会更容易出现腐败,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比传统社会国家的腐败更普遍。”11三是近几年出现的拆迁问题,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不足、相关负责拆迁的干部为了政绩采取不恰当的措施等激发干群矛盾,四是我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还不高,这使得我党的执政承受着巨大政治压力。如近年来,在我国的某些地区,随着社会张力的聚集,在利益表达缺乏制度化的情况下,社会对抗国家的现象有上升趋势,并且利益表达出现许多的新形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稍有不慎,存在于政治领域的上述因素都可能演变成政治合法性危机的直接诱因。第三,文化领域的挑战日渐显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对弱化,削弱了党的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源泉。当今,多样化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必然导致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从而引发改革与保守、开放与封闭、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昧的矛盾和斗争,而它们给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带来的震荡是空前的。我国文化领域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普遍觉醒,随着公众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获得,昔日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作为我党的政治合法性支撑受到一定的削弱;二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我国对外开放的时机,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对我国实施全面的思想文化渗透,大肆传播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正如社会学学者孙立平指出:“人们对于权威的认同程度在不断下降,对抗政府政策法令的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中央政府一些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无法顺利施行;怀旧心理在一些地方滋生蔓延。更普遍存在的是一种逆反现象,凡是来自上边的意图、决定, 都会引起一种本能的反感和自发的抵制。”以上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现代化实现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政治合法性挑战是极其严峻的, 因此说,我们只有全面创建我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才能避免合法性危机在我国的爆发。五、我国面对挑战的措施(一)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将党的政治权威建立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对任何政党来说,依靠有效性来争取和巩固政治合法性,是一个在任何时期都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国家来说,在其政治权力的规则基础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况下,有效性对政治合法性则更具有重要意义,而政权的有效性程度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体现出来的。如果执政党能够做出较好政绩以满足民众利益,它的权威就必然会得到巩固和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2因此,惟有依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才能使我党政治合法性的有效性基础更加坚实。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为了进一步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需要做到: (1)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缩小贫富差距。(3) 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相信,只要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经济繁荣的同时自觉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群众就一定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也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二)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发挥政治社会化的积极作用,避免合法性资源流失,奠定政治合法性的宪政基础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民主政治是执政合法性一个根本性基础。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增长都会带来社会稳定,只有公平的经济增长才会带来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离不开民主政治的支持,没有以公平分配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政治合法性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在现代社会,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性基础是宪政,它关注的主要内容:一是执政权力的获得需要遵从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二是执政权力的运用也需要遵从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宪法获得的合法性称为程序上的合法性,它由选举制度来保证,通过法律获得的合法性称之为运作上的合法性,它由分权制衡制度来保证。因此实施宪政的根本目的是尽可能地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阻止一切独断专行的政治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的权利。事实证明,政治权力的选举过程越是透明和公开,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越是受到约束和规范,权力主体的合法性基础越是雄厚和牢固,极大地减少爆发合法性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加强宪政制度建设,通过法律来限制权力的行使 ,既是现代政治统治取得合法化的根本途径,也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建构合法性的宪政资源和支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全社会普及宪政意识,树立宪法的至上性和权威性;二是继续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