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平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宴饮风俗,为周礼之一。西周至清朝的历代政府多将其视为倡导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谦让不争的道德教化举措,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据仪礼等文献记载,乡饮酒礼正式的宴饮过程分为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无算乐等环节,在升降拜答、注重行为仪式感的同时,将诗经音乐的演唱、演奏融入其中,使道德礼仪的思想主张在艺术层面得以充分展现。作为诗乐艺术集中展示的乐宾环节,共囊括了十八首诗经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演绎,以表达对宾客的尊敬和慰劳,同时在礼乐教化的层面突出厚重典雅的君子风貌,彰显人伦之道。乐宾环节,可分为升歌、笙奏、间歌、合乐四个阶段。正式的诗乐演出结束后,宾主双方进入开怀畅饮的无算爵环节。只要不酒后失仪,那么饮酒可以不限量,所以叫无算爵;其间乐工一直在演奏、歌唱诗乐,所以叫无算乐。席间,举杯连连,歌声阵阵,雅乐为伴,和乐且湛。借助诗乐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和层层递进的互动演绎,礼仪的严肃性与宴饮的娱乐性得以有效、自然地融会贯通,使乡饮酒礼的整个宴饮过程,更像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礼乐艺术演出。酒、礼、诗、乐在此和谐满盈、交相辉映,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体验和文化熏陶。在乐宾的诗乐表演中,乐工的动作、位置、朝向等细节都体现出丰富的礼仪元素,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升歌与笙奏随着宴饮的节奏,从独立表演到呼应表演,再到合作表演,显示出礼乐艺术清晰、严谨的章节段落感,以及审美体验的完整性。值得一提的是,乡饮酒礼中乐工们或坐于堂上鼓瑟歌唱、或立于堂下吹笙演奏的技艺分工与表演模式,与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巅峰隋唐燕乐中的坐部伎与立部伎 极为相似,只不过后者在乐队规模上更为庞大、音乐风格上更加多元。这也说明,乡饮酒礼诗乐艺术作为一种兼具雅乐与燕乐(又称宴乐)功能的演出蓝本,对古代音乐艺术向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专业化的音乐表演形式,乡饮酒礼诗乐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将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有机结合,从而增强音乐语言的表现力。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有声乐语言和器乐语言之分,各有特色,互为补充。早期的诗乐艺术明显是以声乐歌唱为主,但随着礼乐表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器乐演奏的艺术功能逐渐被放大、强化。而笙的构造与演奏方式,使其非常接近人声,加之丰富的力度变化与特殊的和声效果,奠定了笙在古代诗乐表演中的重要地位。乡饮酒礼中演奏的六首笙诗在诗经中有目无辞,作品原初是否有唱词,长期以来都有争议。但从音乐体裁与表现方式的层面,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作品理解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无言歌,而且这些作品都有明确的文学性主题,与今天标题音乐性质的器乐作品很类似。 (节选自何洋乡饮酒礼中的诗乐,光明日报 2018 年 7 月 9 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饮酒礼在宴饮中将音乐融入其中,使道德礼仪的思想在艺术上得以充分展现。B. 乡饮酒礼的“无算爵”环节,宾主双方饮酒可以不限量,但前提是不酒后失仪。C、“升歌”与“笙奏”的演奏过程体现了礼乐艺术的章节段落感和审美体验完整性。D、乡饮酒礼诗乐艺术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介绍乡饮酒礼的宴饮过程和诗乐艺术等相关内容。B.文章第段主要介绍“无算爵”、“无算乐”环节的礼乐艺术及其给人的精神体验。C.文章第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详细论证了乡饮酒礼诗乐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影响。D.文章第段主要围绕乡饮酒礼诗乐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有机结合的特色展开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乡饮酒礼“乐宾”环节的音乐,主要是为了突出礼乐教化中的君子之风、彰显人伦之道。B.在乡饮酒礼“无算乐”环节中,酒、礼、诗、乐和谐满盈,给人以精神体验和文化熏陶。C.早期诗乐艺术以器乐演奏为主,随着礼乐表演专业化的提高,其艺术功能被放大、强化。D.“无言歌”与今天“标题音乐”的器乐作品很类似,是因为作品都有明确的文学性主题。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 ,共9分)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 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4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79题,共12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第7题。(3分)浪淘沙感事 明刘基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注:这首词写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B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C上阕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第89 题。(9分)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9、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每空1分,共12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_ , _ 。(3)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 _,_ 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4)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 ”,借月抒发别离之情。(5)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6)锦瑟中“_,_”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五、语言积累与运用(112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簇拥 宽慰 沾惹 雕粱画栋 孽根祸胎 敛声屏气B.寒暄 烟霭 窥探 百无聊赖 沸反盈天 宽宏大量C.潇洒 瞬间 拨弄 兴致勃勃 遍体零伤 兴高采烈D.吞噬 粘液 脊髓 皮开肉绽 残缺不全 走途无路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 歆享(xn) 间或一轮(jin) 数见不鲜(shu)B.便宜(bin) 吞噬(sh) 皮开肉绽(zhn) 翘足而待(qio)C.惫懒(bi) 蹂躏(ln) 少不更事(gng) 模棱两可(lng)D.朱拓(t) 祷告(do) 心广体胖(png) 厚古薄今(bo)1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B.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石滚动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指七言诗 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可是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他生未卜此生休 卜:占卜1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C.秋月春风等闲度 D.整顿衣裳起敛容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高居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15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一个小个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的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A. B. C. D.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积累,必须厝火积薪,厚积薄发,才会学有所成。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的本领,所以文章写得很慢。每写一文,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军还只是个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你也不要太过责备。A. B. C. D.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写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B.奥斯卡金像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C.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D.古龙的作品在武侠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不仅引入了戏剧、电影、诗歌等元素,而且融进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理。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人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创造自己与他人幸福的保证。B.参加世界杯预选赛的国脚们十分清楚,一场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C.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D.在全球化去中心化的背景下,他在达沃斯讲台的精彩阐述无形中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了解、支持、认同,进而在共赢中实现发展。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阁下千虑一得,厚积薄发,所为文章精辟深邃,字里行间,闪烁思想的光芒。B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小弟于东城设宴,略备薄酒,惠允贤兄劳步光临。C红学研究实乃大道,敝人苦心经营数年,终成拙作一篇,还请方家多多指教。D方教授不惑之年始学考古,作为考古界后学,他潜心钻研二十载,终成专家。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B日本借赈灾慰问之名公然制造“一中一台”,有关做法是说话不算数的行为,中方对此极为不满,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外交声明)C鉴于办理税务登记的工作即将结束,仍有不少人尚未登记,兹将通告全文再次公布,如有逾期仍不登记者,则按通告规定处理。(告示)D初次参加这样高端的交流会,多亏先生抛砖引玉,才让我得以从容应对。令郎是我同窗,这是拙作此岸两本,敬请您和令郎雅正。(与前辈交流)六、新型语用题(2129题,每小题2分,共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每小题2分,共6分)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B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C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D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B“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C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D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B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C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D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每小题2分,共6分)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诗词大都比较凝练,。阅读诗词,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享受能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B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C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D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 B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C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 D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2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2分)A盈盈秋水脍炙人口引人入胜顺其自然 B源头活水脍炙人口引人注目自然而然C源头活水朗朗上口引人入胜自然而然D盈盈秋水朗朗上口引人注目顺其自然(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29题。(每小题2分,共6分)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2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2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2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七、写作(60分)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马云:“深凹的额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漳平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第段最后一句,乡饮酒礼诗乐艺术对古代音乐艺术“向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而不是“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2.C(第段只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且并没有“详细论证”乡饮酒礼诗乐艺术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影响。)3.B(A.错在“主要”。第段,“乐宾”音乐是为了表达“对宾客的尊敬和慰劳”,“同时”在礼乐教化层面突出厚重典雅的君子风貌,彰显人伦之道。C.第段“早期的诗乐艺术明显是以声乐歌唱为主”。D.文章最后一句的“这些作品”不是“无言歌”,而是指“笙诗”;“无言歌”是否有“明确的文学性主题”,文章没有涉及。)4.D ( “初”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其后断句,排除B、C;“选者”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句子翻译为: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 5.C(“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故选C。)6.A(原文只是说许将回来向朝廷报告此事,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文中并没有“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入对,任集卖校理、冈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塞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於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以龙图阁待制起知秦州,改扬州,又改郓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召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圃,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访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章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佑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以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盛德的人所做的事。”知颍昌府,移到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谧号文定。7. B (A项,“奠定昂扬的基调”错误,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项,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D项,“孤高”判断无据)8:A (解析:B项不是借喻,是借代; 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这句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火似红”是想象的; E项,“壮志难酬”错,诗歌中没有体现。)9、答案:(1)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2分)(2)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2分)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2分)10、(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1、B(A项粱梁C项零鳞D项途投) 12、D(png-pn;bob)13.D (C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徒、空 卜:预料)14.B 15.选B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者局势危急。不合语境。头角峥嵘:形容青少年才能突出。符合语境。瓜田李下:来源于古语“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此处使用不当。可圈可点:本义是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后也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使用正确。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符合语境。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16.选A。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她扮演的是旦角。厝火积薪: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不合语境。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正确。栉风沐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头,雨洗头。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这里望文生义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使用正确。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不合语境17、选D A结构混乱。“开创”的主语应是唐太宗。 B“旨在”与“为了”重复,去掉“为了”。 C搭配不当,第二处“向日葵”与第二处“颜色”主宾不搭配,可把第二个“颜色”改为“作品”。18、选 C A.两面失衡,不合逻辑,“创造”前加“能否”。 B.递进不当 D.语序不当。“了解、支持、认同”,改为“了解、认同、支持”。19.C(A项,“千虑一得”,平凡的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自谦之词。B项,“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C项,“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D项,“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20.C(A项,“已将您生命焚尽”不合语境;B项,“说话不算数”不符合外交辞令。D项,抛砖引玉:是谦辞,用于自己先发言。)21D(本题有三处错误,第一处,“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结构混乱,“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和“是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两句杂糅,可删掉“造成的”;第二处,“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语序不当,应改为“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第三处,“免不了没有”不合逻辑,多重否定不当,可改为“不免”。所给四个选项中,A项,“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成分残缺,“免不了没有”不合逻辑;B项,“由于造成的”结构混乱;C项,“免不了没有”不合逻辑;D项,修改准确,故选D项。 )22C(本题括号前面的句子是“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根据关联词语“不仅”与句子主语的关系,可确定前后分句应该共用一个主语“他们”,排除A、B两项,因为这两项中另换主语;再根据关联词语“不仅也”的搭配关系,可排除D项。故选C项。) 23B(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第一处,文段中修饰“记载”,是说“记载”很零散,应用“支离破碎”。“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形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