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诗经:“噫嘻(感叹声)成王,既昭假尔(招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田官)发尔私(耜),终三十里。亦服尔耕(配合你们耕作),十千维耦(万人耦耕)。”材料反映了()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十千维耦”,意思即为“一万人一齐来进行耕作”,表明当时的生产方式为集体耕作,故C项正确。B项铁犁牛耕技术与个体耕作方式相匹配,D项也是以一家一户的个体耕作对应,排除B、D。土地兼并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才出现,并且与材料信息无关联,故排除A。答案:C2“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谚语反映的是()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C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D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解析:“老婆孩子”代表以家庭为单位,“土地、耕牛”代表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无关,故B、D两项错误;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故C项错误。答案:A3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是()A粗放经营 B男耕女织C集体协作 D农耕为主解析:图片反映男子耕田(铁犁牛耕)女子纺织的情形,题中问点是“自然经济的一个特点”,故A、D两项,这是农业生产的特点;C项排除,集体协作是奴隶制时代的生产特点。B项正确。答案:B4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即周亚夫)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500副甲盾)可以葬者(作为葬器)。取庸苦之(搬运葬器的人认为这活苦),不与钱(亚夫之子又不给他工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搬运葬器的人怨恨就向朝廷告发亚夫之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C官营手工业产品技术水平最高D官营手工业以生产奢侈品为主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没有反映出西汉抑商政策和工官工场产品技术、种类,故A项正确。答案:A5观察下面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这种生产方式属于()A垄作法 B代田法C耕耙耱技术 D刀耕火种解析: 垄作法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故A项正确;代田法是在同一块地上作物种植的田垄隔年代换,题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耙是指将土地犁出沟,耱是将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刀耕火种是指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6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农业动力首次有了重大突破B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C西北地区出现了土地兼并D魏晋时期出现了曲辕犁解析:因为牛耕作为动力首次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此时是魏晋,故A项错误;因为是在嘉峪关地区发现,说明在该地区出现了犁耕技术,故B项正确;犁耕技术与土地兼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故D项错误。答案:B7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曾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列手工业产品的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解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故C项正确;铁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铜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都可能在汉墓遗址中出土,不符合题意,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8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里”B“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D“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解析:依据材料“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结合材料可知在唐朝市坊界限十分严格,所以“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里”的现象在唐朝是不会出现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在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比较发达,陆上交通也比较发达,因此在扬州可能出现“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的现象,故B项正确;夜市在宋朝出现,而材料中要求的是唐朝,故C项错误;“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材料反映的雇佣关系是在明末清初才出现,因此与材料中“唐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9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对该表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年代/年 年商税额/万贯 指数995998 400 10010041008 450 1131058 700846 2121077 879 220 据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整理 A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商业贸易B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税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北宋的赋税逐年加重解析:表格中只反映了北宋商税的变化,没有与其他税收做比较,不能得出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商业,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知道,北宋时期“年商税额”和“指数”在不断增长,商税的增加说明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表格中没有反映农民赋税的变化,不能得出农民负担减轻,故C项错误;表格反映了北宋时期“年商税额”和“指数”在不断增长,但是不能得出“赋税”在加重,故D项错误。答案:B10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材料表明()A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B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解析:从材料中的“夷人慕义远来”“亏辱大体多矣”,显然强调的不是经济意义而是政治意义,故答案为C项。答案:C11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这说明汉初()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解析:材料中说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说明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D12下图是唐朝都城长安的东市图。从中可以得出()A东市的商业店铺不如西市多B东市以汉族商人为主、西市以西域商人为主C唐政府直接管理东市的交易D邸店与飞钱的出现,推动了商品交易活动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东市的商业店铺不如西市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经营店铺的商人的民族,故B项错误;在材料中有“常平仓”“市署”“平准署”,说明政府直接管理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出现“飞钱”,不能得出它推动商品交易活动,故D项错误。答案:C13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政府这样做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解析:明朝的“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和清朝的“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都指的是对商人和商业的征收重税,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阻碍了代表历史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D;A、B程度上不如D,故排除;上述做法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答案:D14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 B君主专制统治C天朝上国思想 D闭关锁国政策解析: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国认识的无知,与君主专制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天朝上国思想源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交往中是以天朝上国和文明中心自居,来者是臣服朝贡的蛮夷,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当时国人对西方的无知,原因就是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正确。答案:D15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A葡萄牙、西班牙政府支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解析:葡萄牙、西班牙政府支持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项正确;造船水平的提高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故C项错误;宗教扩张的狂热是宗教方面的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16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解析:对同一历史事物或历史事件,不同的历史人物、不同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或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形成不同的解释,故D项正确。答案:D17“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A开辟新航路的情景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D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解析:材料“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许多人死在航程上”,“卖给另一个奴隶主”等信息,反映的是奴隶贸易,故D项正确。答案:D18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D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解析: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材料也未涉及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19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 00千克,白银246 000千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荷兰和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广阔 B工场手工业发达C工业革命开始较早D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解析:荷兰、英国殖民地广阔,与它们从西班牙获得财富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荷兰、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西班牙从海外获得的财富用来向它们购买工业品、奢侈品,这是它们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较早,工业资本具备,是它从西班牙获得财富的结果,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它从西班牙获得财富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20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解析:英国的机器出口,使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故A项正确;别的国家也可以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国之间未存在不平等的关系,故B项错误;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不是机器出口,而是强大的经济实力,故C项错误;机器出口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A21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析:材料反映了纺织业中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其带来的是整个行业的兴盛而不是衰落,故A项错误;手工劳动被机器生产取代,这是纺织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匠的技能,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蒸汽机应用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22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解析:题干的时间是18世纪中叶,新航路开辟是15、16世纪,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谈到“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是经济范畴,并非政治革命,故B项错误;“煤的广泛使用”为机器生产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动力,“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是指西欧将机器生产出来的大量廉价工业品卖到美洲,又将美洲的原料运回欧洲,美洲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和原料,可见西欧胜出的原因是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国的社会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23据统计,美国18951904年间,在27个工业部门中,中小公司合并为一家大公司的合并公司数占整个部门的公司总数的75%以上的有20个部门,占50%70%的有6个部门,占25%以下的只有一个部门。这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公司竞争日趋激烈B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C公司规模扩大D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解析:材料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是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公司竞争日趋激烈、公司规模扩大和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只是表象,不是本质,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 24技术革新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历史现象中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A人们备感城市污染的压抑,周末开着汽车到城外休闲郊游B圣诞节期间,邮电所因人们通过电话互致问候而收入倍增C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有钱人开始乘坐火车长途旅行D到电影院看电影成为青年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时尚解析: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电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5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解析:抓住题干中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及“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可以得出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由此得出答案为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1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初年,东京基本上仍保留古代的坊(里)市制度,市民居住区为坊,商业区则有东市、西市。但是,随着东京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市),而且三鼓以前的夜市已经合法,市不但突破了区域的限制,而且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市制开始崩溃。宁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材料二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材料三明朝时,杭州张翰的先祖“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材料四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市的变迁和城市功能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该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请试加以评价。(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并指出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并列举其典型代表。(4分)答案:(1)市坊破界;时间破限;不受官府直管;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4分)(2)方式: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评价: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2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比如:在明代,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下,纺织收入已成为支撑家庭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男子将大量时间投入纺织当中;同样,妇女参与大田劳作比较普遍。传统的男耕女织劳动力分工格局发生变化,男女共作也是小农经济的一种形态。)(3)变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特征:雇佣关系,增殖利润。(2分)(4)现象:商帮出现。(2分)代表:徽商、晋商。(2分)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而后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远及中亚。汉至唐初,交往以“敦睦邦交”为主,逐渐建立起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控制,曾出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盛况。“安史之乱”后陆路渐趋衰落。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尤其在两宋时,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通达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进出口货物达400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宋代市舶贸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一度占国家总收入的20%。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向欧洲人敞开。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16世纪末17世纪初,远航需要政府特许和自备装备。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这些船队只对股东负责,政府作为股东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本国造船业,保护本国海外商业利益,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到1800年,拉丁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产值为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