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TD-SCDMA技术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TD-SCDMA技术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TD-SCDMA技术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TD-SCDMA技术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TD-SCDMA技术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题目:TD-SCDMA技术研究摘要:论文阐述了TD-SCDMA的起源、应用和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给出一个TD-SCDMA设计实例,包括需求分析、无线环境分析、无线参数规划和仿真数据等。关键词:TD-SCDMA 智能天线 联合检测 网络规划毕业论文外文摘要Title: Researching of TD-SCDMA technology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origi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D-SCDMA.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D-SCDMA are elaborated in detail. In the end of the paper, a designing example is described, including needs analysis, wireless environment, wireless parametric programming and simulation data so on.Keywords: TD-SCDMA Smart Antenna Joint detection Network planning目录1 引言52 TD-SCDMA的起源和发展现状。62.1 TD-SCDMA技术的起源62.2 TD-SCDMA技术的发展趋势63 TD-SCDMA关键技术73.1 TD-SCDMA技术简介73.2 TD-SCDMA技术概要73.3 智能天线83.4 联合检测124 TD-SCDMA的主要应用和发展趋势144.1 TD-SCDMA技术的应用144.2 TD-SCDMA的发展趋势155 TD-SCDMA网络的设计实例165.1 需求分析165.2 无线环境分析165.3 天线选型165.4 规模估算175.5 规划结果185.6 无线网络勘察185.7 详细仿真195.8无线参数规划21结论23致谢23参考文献231 引言通信系统是当今世界最庞大和最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其建设投资巨大、覆盖范围广阔、技术构成复杂、包含大量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3G”( 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未来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如时下流行的微博客网站:大围脖、新浪微博等就已经将此应用加入进来。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3G是第三代通信网络,目前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原中国联通的CDMA现在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2 TD-SCDMA的起源和发展现状。2.1 TD-SCDMA技术的起源1998年6月30日,以大唐(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中国向国际电联(ITU)递交了中国提出的3G标准(后命名为TD-SCDMA)。2000年5月,TD-SCDMA被ITU正式接纳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ITU实际收到的3G标准提案多达16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提案占绝大多数),而TD-SCDMA作为惟一由中国提出的标准之所以能够被采纳是有几个原因:(1)技术上有特色,特别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的优势;(2)发达国家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和矛盾,例如为了推动欧洲统一标准WCDMA,西门子提出的TD-CDMA被牺牲掉,导致西门子耿耿于怀,后来转而支持中国的TD-SCDMA;(3)最关键的是中国政府的支持,而各国都因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而不愿得罪中国政府。当然,当时走在前面的电信技术大国们可能也没有把TD-SCDMA的威胁看得太认真。在那之后,TD-SCDMA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在继续,但完全是由大唐集团中央研究院及后来的大唐移动完成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2001年3月,由全球设备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厂商参加的标准化组织3GPP正式接纳TD-SCDMA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这标志着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不但能够提出技术标准建议,也能够提出供开发商使用的具体技术规范。此后,大唐开始全面开发TD-SCDMA系统2.2 TD-SCDMA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无线通信领域第三代标准的确立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第三代移动通信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电信业的一个新热点。虽然从全球范围看 ,3G应用相对滞后 ,但到目前为止 ,北美以及澳洲等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系统试验(包括UMTS和CDMA2000) ,并已发放了一批3G运营牌照。而在我们国家主要是发展大唐提出来的TD-SCDMA标准,相信在华为、中兴、大唐三大运营商和中国移动的公司的带领和努力下很快国内的3G网络就可以建成,并真正步入3G时代。3 TD-SCDMA关键技术3.1 TD-SCDMA技术简介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使TDSCDMA3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注:3G共有4个国际标准,另外3个是美国主导的CDMA2000、WiMAX和欧洲主导的WCDMA.)3.2 TD-SCDMA技术概要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存取(英文: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on Multiple Access,缩写为:TD-SCDMA),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或(WCDMA)它的起步较晚。 该标准是中国制定的3G标准。原标准研究方为西门子,为了独立出WCDMA,西门子将其核心专利卖给了大唐电信,之后在加入3G标准时,信息产业部(现工业信息部)官员以爱立信,诺基亚等电信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为条件,要求他们给予支持。1998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向ITU提出了该标准。该标准将智能天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SDR)等技术融于其中。另外,由于中国庞大的通信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制造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生产支持TD-SCDMA标准的电信设备。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易。此外,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TD-SCDMA还具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带。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一般认为,TD-SCDMA由于智能天线和同步CDMA技术的采用,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复杂性,适合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因此,设备造价可望更低。 但是,由于时分双工体制自身的缺点,TD-SCDMA被认为在终端允许移动速度和小区覆盖半径等方面落后于频分双工体制。 3.3 智能天线图3.1 智能天线发信的工作原理图图3.2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极化天线,通过一组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固定天线单元获取方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取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各个链路的方向特性。智能天线的原理是将无线电的信号导向具体的方向,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DOA(Direction of Arrinal),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智能天线技术有两个主要分支。波束转换技术和自适应空间数字处理技术。图3.3 智能天线工作原理图3.3.1波束转换天线波束转换天线具有有限数目的、固定的、预定义的方向图,通过阵列天线技术在同一信道中利用多个波束同时给多个用户发送不同的信号,它从几个预定义的、固定波束中选择其一,检测信号强度,当移动台越过扇区时,从一个波束切换到另一个波束。在特定的方向上提高灵敏度,从而提高通信容量和质量。 为保证波束转换天线共享同一信道的各移动用户只接收到发给自己的信号而不发生串话,要求基站天线阵产生多个波束来分别照射不同用户,特别地,在每个波束中发送的信息不同而且要互不干扰。 每个波束的方向是固定的,并且其宽度随着天线阵元数而变化。对于移动用户,基站选择不同的对应波束,使接收的信号强度最大。但用户信号未必在固定波束中心,当使用者是在波束边缘,干扰信号在波束的中央,接收效果最差。因此,与自适应天线阵比较,波束转换天线不能实现最佳的信号接收。由于扇形失真,波束转换天线增益在方位角上不均匀分布。但波束转换天线有结构简单和不需要判断用户信号方向(DOA) 的优势。主要用于模拟通信系统。 3.3.2自适应天线阵融入自适应数字处理技术的智能天线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去测量不同波束的信号强度,因而能动态地改变波束使天线的传输功率集中。应用空间处理技术可以增强信号能力,使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一个信道。自适应天线阵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3.4 自适应天线自适应天线阵是一个由天线阵和实时自适应信号接收处理器所组成的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它用反馈控制方法自动调准天线阵方向图,使它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将干扰信号抵消,并可以使有用信号得到加强,从而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由自适应天线阵接收到的信号被加权和合并,取得最佳的信噪比系数。采用M个阵元自适应天线,理论上,自适应天线阵的价值是能产生(M-1)倍天线放大,可带来10lgM的SNR改善,消除扇形失真的影响,并且它的(M-1)倍分集增益相关性是足够低的。对相同的通信质量要求,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可减小10lgM。这不但表明可以延长移动台电池寿命或可采用体积更小的电池,也意味着基站可以和信号微弱的用户建立正常的通信链路。对基站发射而言,总功率被分配到M个阵元,又由于采用DBF可以使所需总功率下降,因此,每个阵元通道的发射功率大大降低,进而可使用低功率器件。 采用自适应抽头时延线天线阵对信号接收、均衡和测试很有帮助。对每一接收天线加上若干抽头延时线,然后送入智能处理器,则可以对多径信号进行最佳接收,减少多径干扰的影响,从而使基站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 通常采用4-16 天线阵元结构,相邻阵元间距一般取为接收信号中心频率波长的1/2。阵元间距过大,降低接收信号相关度;阵元间距过小,将在方向图引起不必要的波瓣,因此阵元半波长间距通常是优选的。天线阵元配置方式包含直线的型,环型和平面的型,自适应天线是智能天线的主要的型式 。自适应天线完成用户信号接收和发送可认为是全向天线。它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识别用户信号的 DOA,或者是主波束方向。根据不同空间用户信号传播方向,提供不同空间通道,有效克服对系统干扰。自适应天线主要用于数字通信系统。 智能天线潜在的性能效益表现在多方面,例如,抗多径衰落、减小时延扩展、支持高数据速率、抑制干扰、减少远近效应、减小中断概率、改善BER性能、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频谱效率、支持灵活有效的越区切换、扩大小区覆盖范围、灵活的小区管理、延长移动台电池寿命、以及维护和运营成本较低,等等。 3.3.3改善系统性能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及服务质量,WCDMA系统就采用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增加系统容量。我国SCDMA系统是应用智能天线技术的典型范例。SCDMA系统采用TDD方式,使上下射频信道完全对称,可同时解决诸如天线上下行波束赋形、抗多径干扰和抗多址干扰等问题。该系统具有精确定位功能,可实现接力切换,减少信道资源浪费; 欧洲在DECT基站中进行智能天线实验时,采用和评估了多种自适应算法,并验证了智能天线的功能。日本在PHS系统中的测试表明,采用智能天线可减少基站数量。由于PHS等系统的通信距离有限,需要建立很多基站,若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则可降低成本;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的基站对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处理,获得该信号的空间特征矢量,进行上行波束赋形,达到最佳接收效果。天线波束赋形等效于提高天线增益,改善了接收灵敏度和基站发射功率,扩大了通信距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多径传播的影响; FDMA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与通常的三扇区基站相比,C/I值平均提高约8dB,大大改善了基站覆盖效果;频率复用系数由7改善为4,增加了系统容量。在网络优化时,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降低无线掉话率和切换失败率。 TDMA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提高C/I指标。据研究,用4个30度天线代替传统的120度天线,C/I可提高6dB,提高了服务质量。在满足GSM系统C/I比最小的前提下,提高频率复用系数,增加了系统容量; CDMA系统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进行话务均衡,将高话务扇区的部分话务量转移到容量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扇区;通过智能天线灵活的辐射模式和定向性,可进行软硬切换控制;智能天线的空间域滤波可改善远近效应,简化功率控制,降低系统成本,也可减少多址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3.3.4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问题是发展移动通信根本性的问题。智能天线通过空分多址,将基站天线的收发限定在一定的方向角范围内,其实质是分配移动通信系统工作的空间区域,使空间资源之间的交叠最小,干扰最小,合理利用无线资源。图3.6智能天线接收器对于给定的频谱带宽,系统容量愈大,频谱利用率愈高。因此,增加系统容量与提高频谱效率一致。为了满足移动通信业务的巨大需求,应尽量扩大现有基站容量和覆盖范围。要尽量减少新建网络所需的基站数量,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方法之一是采用智能天线技术,用自适应天线代替普通天线。由于天线波束变窄,提高了天线增益及C/I指标,减少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同频干扰,降低了频率复用系数,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使用智能天线后,无须增加新的基站就可改善系统覆盖质量,扩大系统容量,增强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 未来的智能天线应能允许任一无线信道与任一波束配对,这样就可按需分配信道,保证呼叫阻塞严重的地区获得较多信道资源,等效于增加了此类地区的无线网容量。采用智能天线是解决稠密市区容量难题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案,可在不影响通话质量的情况下,将基站配置成全向连接,大幅度提高基站容量。 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基于自适应天线阵列原理,利用天线阵波束成形技术,使天线阵的波束指向能跟踪期望信号的天线。智能天线应具有感知存在的干扰并自动抑制干扰影响的能力,同时,还具有增强期望信号的能力。3.4 联合检测联合检测是多用户检测的一种。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混叠,接收时需要在数字域上用一定的信号分离方法把各个用户信号分开。传统的检测技术完全按照经典直接序列扩频理论对每个用户的信号分别进行扩频码匹配处理,其接收端用一个和发送地址码(波形)相匹配的匹配滤波器(相关器)来实现信号分离,在相关器后直接解调判决。如果匹配滤波采用的是结合了信道响应的相关波形,相当于是RAKE接收机,实现了利用多径响应的作用。这种方法只有在理想正交的情况下,才能完全消除多址干扰的影响,对于非理想正交的情况,必然会产生多址干扰,从而引起误码率的提高。TD-SCDMA系统中采用的联合检测技术是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MAI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及其多径的先验信息,把用户信号的分离当作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联合检测过程来完成,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上行链路频谱资源,显著地提高系统容量。 联合检测的目的就是根据上式中的和e估计出用户发送的原始信号。A由所有用户的扩谱码以及信道冲激响应决定,因此联合检测算法的前提是能得到所有用户的扩谱码和信道冲激响应。TD-SCDMA系统中在帧结构中设置了用来进行信道估计的训练序列Midamble,根据接收到的训练序列部分信号和我们已知的训练序列就可以估算出信道冲激响应,而扩谱码也是确知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估计用户原始信号d的目的。 联合检测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大致分为非线性算法、线性算法和判决反馈算法等三大类。根据目前的情况,在TD-SCDMA系统中采用了线性算法中的一种,即迫零线性块均衡法。 随着算法和相应基带处理器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联合检测技术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显著。经过大量的仿真计算和实际的现场实验,我们发现使用联合检测技术可以为系统带来了以下好处: 降低干扰。联合检测技术的使用可以降低甚至完全消除MAI干扰。 扩大容量。联合检测技术充分利用了MAI的所有用户信息,使得在相同RAWBER的前提下,所需的接收信号SNR可以大大降低,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接收机性能并增加了系统容量。 削弱“远近效应”的影响。由于联合检测技术能完全消除MAI干扰,因此产生的噪声量将与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无关,从而大大减少“远近效应”对信号接收的影响。 降低功控的要求。由于联合检测技术可以削弱“远近效应”的影响,从而降低对功控模块的要求,简化功率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检测,功率控制的复杂性可降低到类似于的常规无线移动系统的水平。4 TD-SCDMA的主要应用和发展趋势4.1 TD-SCDMA技术的应用4.1.1 视频通话业务可视电话业务是一种集图像、语音于一体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可以实现人们像面对面一样的实时沟通,即通话双方在通话过程中能够互相看到对方场景。4.1.2 PS业务(手机上网)TD网络的上网方式支持TD-CMWAP与TD-CMNET两种,与现在的GPRS分类是一样的。其实TD-CMWAP的意义并不大,现在的GPRS/EDGE上网已经能够满足WAP网站的浏览要求,无需用到速度更快的TD网络,因此TD网络的最大卖点在于TD-CMNET。TD上网速度非常快,感觉就像当年的56K MODEM升级到ADSL宽带,体验马上提升几个档次,很有点“掌上宽带”的味道。打开网页只需3、4秒的读取时间便能打开头部,感觉手机处理速度已经跟不上网页下载速度。从数据上看,TD网络的下行数据业务速率单载波384Kbps,值得期待的是,TD-HSDPA 3.5G网络也已经开始试验,就等正式投入使用的那一天了4.1.3 手机流媒体业务利用TD手机可以流畅地观看电视和视频流媒体节目,切换频道的速度相当快,大约3秒左右就能完成频道切换,而且画面非常流畅,与家里收看电视节目的效果一样,通过扬声器外放的声音也很清晰。不仅如此,TD手机还能进行远程监控,这个功能可以应用到很多实际层面,例如到移动营业厅或银行办理业务,可以通过TD手机查看人流状况;又例如,通过TD手机可以查看主要交通道路的实时状况,知道走哪条路会比较快捷展望开来,以后的TD手机说不定能监控家庭的状况,随时查看家居情况;或者通过手机控制家里的电脑和家电,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甚至,奥运期间还能查看各个奥运场馆的入场状况、停车位情况等等,未生活带来无限便利。4.2 TD-SCDMA的发展趋势TD-SCDMA的标准文件最终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修改完成,经原国家邮电部批准,于1998年6月提交到ITU和相关国际标准组织。1999年11月,ITU赫尔辛基会议上TD-SCDMA被接纳为3G主流标准之一。中国对3G制式的选择将会影响全球所有的移动设备供应商,尤其是对TD-SCDMA如何选择非常关键。图4.1 2G向3G演进5 TD-SCDMA网络的设计实例5.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了解客户现有网络运行状况及发展计划;调查当地电波传播环境及业务分布,进行区域划分;对规划区域近期和远期的话务需求作合理预测,确定用户密度;了解业务种类,确定业务模型;确定规划区域对连续覆盖的要求5.2 无线环境分析传播模型测试的目的就是通过选取测试几个典型的站点的传播环境,来预测整个预规划区域的无线传播特性。传播模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规划的规模估算、站点分布、仿真及规划的准确度,是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在整个网络规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TD-SCDMA系统使用的是2000MHz的频段。从实际的测试可以看到,原来的通用的传播模型仍然适用于2000MHz频段,只是需要进行相应的模型校正。我们使用planet规划软件进行传播模型的校正,我们采用的是标准宏小区传播模型,具体如下:Path_Loss=K1+K2log(d)+K3(Hms)+K4log(Hms)+K5log(Heff)+K6log(Heff)log(d)+K7(Diffraction Loss)+Clutter_Loss (5.1)5.3 天线选型不同的水平波瓣宽度适合于不同的场景。在城市适合65度的三扇区定向天线城镇可以使用水平波瓣角度为90度农村则可以采用90度高速公路可以采用20度的高增益天线图5.1天线的水平波束宽度和方位角度决定覆盖的范围基站数目较多、覆盖半径较小、话务分布较大的区域,天线的水平波瓣宽度应选得小一点;覆盖半径较大,话务分布较少的区域,天线的水平波瓣宽度应选得大一些。天线的垂直波束宽度和下倾角决定基站覆盖的距离覆盖区内地形平坦,建筑物稀疏,平均高度较低的,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可选得小一点;覆盖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可选得大一些表5.1 区域类型天线挂高建筑物高度要求密集市区3040m不要选在比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高6层以上的建筑物上最佳高度为比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高23层市区郊区3050m不要选在比市郊平均地面海拔高度高很多的山峰上农村根据周围环境而定5.4 规模估算分别按照覆盖需求和容量需求计算所需的基站个数,取较大者作为实际所需的基站个数链路预算是覆盖规划的前提,通过它能够指导规划区内小区半径的设置、所需基站的数目和站址的分布。链路预算要做的工作就是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链路所能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一般情况下,下行覆盖大于上行覆盖,即上行覆盖受限。从链路预算给出的最大路损,结合传播模型可计算出小区的覆盖范围。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传播模型链路预算覆盖半径覆盖规模图5.2 乱路预算模型5.5 规划结果表5.2 区域类型时隙分配基站类型TD基站数量覆盖半径(km)站间距(km)密集城区3上3下5载3扇290.5 0.75 一般城区3上3下3载3扇320.9661.449 郊区3上3下2载3扇492.6603.990 合计站点数1105.6 无线网络勘察在前期对无锡地区进行了TD网络预规划后,得出与W规划结果的对比。在密集城区和一般城区,无需增加新的TD站点,而在郊区, TD规划的站点数目比W规划的站点数目要多一些,因此需要在无锡郊区进行新增站点的选点、勘查。此次根据前期无锡TD网络预规划的结果,在数值上要增加9个站点,还要移动原有的3个站点,利用这12个站点的经纬度信息,在其附近找寻合适的站点并进行了勘查。5.7 详细仿真 图5.3 仿真图上图反应的是PCCPCH RSCP的仿真效果图,可以看出在规划的多边形内信号强度基本上都在-90dB以上。可见覆盖情况良好,满足建网要求。 图5.4 DwPTSBestServer仿真效果图上图反应的是DwPTSBestServer的仿真效果图,可以看出仿真图中各小区边界清晰,没有明显的越区覆盖现象。图5.5 密集城区DwPTS Ec/Io仿真效果图上图反应的是密集城区DwPTS Ec/Io的仿真效果图,可以看出规划区域内该数值都在-5dB以上,基站周围的大部分区域内该数值都在-1到0之间,说明在规划多边形内导频质量非常好。图5.6 CS12.2K业务PathBalance的仿真效果图上图反应的CS12.2K业务PathBalance的仿真效果图(其他业务类似),可以看出CS12.2K业务上下行PathBalance在规划区域内都能在绝大多数地方保持上下行链路平衡。说明上下行功率都没有太多浪费,在绝大多数区域内达到平衡。 5.8无线参数规划5.8.1邻小区规划结合网络仿真覆盖图给出邻小区配置参考图5.7手动规划邻小区5.8.2频点规划频点规划原理:将可用的频率分成若干组,每小区使用一组频率,并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