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学案苏教版 莲山课 件 k 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学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理出文章思路,明白学生时代应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的道理。 3、能对自己所欣赏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4、仿照文章的写法,摹写人物的情态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深厚感情;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第一课时 一、走近文本,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徜徉()()浩淼()阴晴雨晦() 雕镂()镌刻()谆谆教导 () 2生词解释 走投无路: 2 / 8 美不胜收: 绚( xun)丽 :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油然而生: 谆谆教导: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文中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那几件往事?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填写下面文章结构中所缺内容。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往 有身历其境之妙 热爱自然 事回忆 领略祖国风物之美 依往事听讲课 使 “ 我 ” 深受感动 依 使 “ 我 ” 铭刻在心 收束全文:往事依依,催 “ 我 ” 奋进 三、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作者写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3 / 8 2、作者对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 四、盘点收获,学(教)后感言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秦都中学师生交流案 六往事依依 年级:七年级课型:精读课课时: 2 课时执笔:韩云生 审核:备课组时间: XX-9-22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热爱自然、热 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理出文章思路,明白学生时代应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的道理。 3、能对自己所欣赏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4、仿照文章的写法,摹写人物的情态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深厚感情;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4 / 8 第一课时 一、走近文本,自主学习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宋 朱熹春日 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 笔费评章。 ,。 宋 卢梅坡雪梅 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 唐 李商隐霜月 二、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文中写的事为什么都与读书有关?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迪? 2.课文第 6 段引述老师的话落脚点在哪里? “ 我 ” 为什么对此 “ 铭刻在心 ” 且 “ 一生受用不尽 ” ? 3.纵观全文,作者回忆往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 .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1.课文第一段中的 “ 模糊 ” 和 “ 历历在目 ” 是一组反义词,5 / 8 用在这里是不是自相矛盾? 2.“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的心上刻镂下深刻的印象。 ” 用 “ 留下 ” 替代 “ 刻镂 ” 行吗?为什么?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在你自己的经历中,是否有些书籍对你的成长产生了一些影响?是那些书籍?产生了哪些影响? 五、盘点收获,学(教)后感言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三 .综合训练 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你阅读过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请填写下列各空。 (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6 / 8 情节是。 ( 2)水浒传中 “ 景阳冈打虎 ” 的人物是。 ( 3)三国演义中运用 “ 草船借箭 ” 战术的人物是。 ( 4)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卷诗。 2.“ 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知趣高尚的人。 ”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 1.根据句意仿写。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 ; 。 随堂练习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 时新。 ,。 宋 朱熹春日 2.,。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韩翃( hng)寒食 7 / 8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 宋 卢梅坡雪梅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宋 苏轼冬景 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_宋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盘点收获,学(教)后感言: 四件事,一 .看图画时 ,犹如身临其境;二 .读诗歌让我享受自然之美三 .听老师讲课,使我热爱文学。四 .听老师教导,让我受用一生。重点写了第三件事。 1.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课问内容要切合本单元 “ 金色年华 ” 栏目的要求,二是作者的切身感受: “ 初中求学生涯的一些人和事常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故用 往事依依 为题。 ”“ 依依 ” 一词释为 “ 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 ,课文题中是 “ 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 的意思 2.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 “ 老师朗诵 悲歌慷慨 ” 的情状; “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 被深深感动了。 ”这两堂课使 “ 我 ” 从此爱读辛弃疾的词,更喜爱 新文学,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激起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3.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事,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8 / 8 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书。读书丰富了 “ 我 ” 的童年生活,开阔了 “ 我 ” 的眼界,给 “ 我 ” 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 “ 我 ” 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所以记忆的往事都与书有关。启迪:如果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