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 1 分析 莲山课 件 k 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分析 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明清时期有名的建筑,如长城和紫禁城以及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 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材分析 明清时期的文化有它自身的时代特征,在建筑领域出现了明长城,紫禁城这样的气势恢宏的大型建筑,在科技领域2 / 17 也出现了一大批封建时代集大成的科学巨著,在介绍这些事物时,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时代性。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 较分析问题能力,利用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3 / 17 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 1)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2)科学巨匠和巨著 重点解读:( 1)紫禁城和明长城都是中国具有标志性的两大建筑( 2)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的著作。 处理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历史人物 和历史事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 2.教学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难点解读:在明清时期科技出现集大成的作品,彰显出其时代特征 处理方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以及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理解 课时 1 课时(共计总课时:二十九课时) 4 / 17 课型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史料教学法: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 2.情境导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 历史。 3.启发式教学:使用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片或文字资料展开讨论、评说,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5 分钟 设计: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了什么伟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课件展示明长城) 设计意图:长城对于学生来说太熟悉了,以他们熟悉的事物来设问,再引入学生不熟悉的事物,这 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知欲。 讲授新课 30-35 分钟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北京紫禁城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然后问学生:大家去过北5 / 17 京吗?去过紫禁城吗?如果有去过的同学可以给大家做一介绍。学生介绍,老师归纳:将北京紫禁城的大致情况给学生做一介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 24 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 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由大约 870 余座建筑和 8700余间房屋组成。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然后课件展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并做简单介绍: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明朝的北京城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宫城、皇城和京城。其格局特色是:宫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京城;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 院,共同构成了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整体格局。北京作为数代都城的所在地,其格局也是都城营建的最终结果。古代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定的原则造就了古代的北京城,那就让我们来游览一下北京城,看看标志性的建筑故宫的宏伟气势。 课件展示紫禁城鸟瞰,并做相应的介绍:紫禁城又名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6 / 17 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然后课件依次展示:明朝北京紫禁城平面图、明朝承天门(今天安门)明朝皇极门、故宫保和殿、故宫太和殿。让学生对紫禁城有一个直观上的印象。然后教师提问 :紫禁城给大家一个什么感 觉?学生积极回答: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等。 教师过渡:我们刚才了解了宏伟的紫禁城,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下另一气势磅礴的建筑 长城 2.明长城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同学去过长城,自古就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归纳:向学生介绍下明长城的基本状况: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历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 XX 年 4 月 18 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 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 885 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并且课件展示长城及长城两个重要的关口: 7 / 17 1.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 1381 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 “ 天下第一关 ” 匾额。 2.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 1372 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 “ 天下雄关 ” ,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教师提问:长城给大家又是什么感觉?学生积极议论,得出结论如下:长城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它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之骄傲。 教师过渡:建筑本身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内涵,刚才我们从北京城及长城两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 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1.古典科技巨著涌现的原因 2.古典科技巨著涌现的表现。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明清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8 / 17 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2 朝代作者著作类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 17 世纪工艺百科全 书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 课件展示 1.李时珍及其代表作本草纲目的简介: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 李时珍撰,刊于 1590 年。全书共 190 多万字,载有药物 1892 种,收集医方 11096 个,绘制精美插图 1160 幅,分为 16 部、 60 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 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2.宋应星及其代表作天工开物的简介:天工开物初刊于 1637 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 “ 中国 179 /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 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3.徐光启及其代表作农政全书的简介:农政全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所以在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开垦、水利、荒政等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以 “ 荒政 ” 为类,其他大型农书,如汉氾胜之书、北魏齐民要术,虽然亦偶尔谈及一二种备荒作物,甚至在元王祯农书 “ 百谷谱 ” 之末开始出现 “ 备荒论 ” ,但是却不足 2000字,比不上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中, “ 荒政 ” 作为一目,有 18 卷之多,为全书 12 目之冠。目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 414 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内容,分别是在建筑领域的紫禁城和长城,科技领域的李时珍和其代表作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其代表作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其代表作农政全书。 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10 / 17 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北京紫禁城 2.明长城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原因 2.表现 评价方案 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对于故宫、长城这些古代建筑,我们应如何保护?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层面上要多加强图片及相关史料的整理收集,展现给学生,在这方面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精选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感悟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1 / 17 3.学习三位科学家事迹,养成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 、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二、新课导学 【自主梳理】( 5 分钟)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时候,在的基础上,修建了。这座城布 局,城墙,街道,是的杰作。城中心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12 / 17 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北京城由、和三部分组成。它以作为全城的中心点,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中央的又叫,今称。它由木匠出身的等人设计。外面是皇城,皇城外面为,也称 。后来又在京城南边加筑,位于外城的,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建筑。 3.万里长城自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和砌成。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蜒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原因 : 明朝的提高, 的繁荣,促进了的发展。 一些,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和。 2.表现:医学方面:(时代)卓越13 / 17 的医药学家,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性的巨著。意义:这部著作,附有大量的。刊行之后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 的重要文献。 农学方面: (时间),科学家,写了一部。内容:书中总结明代和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的生产面貌,涉及和等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地位:这部书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 和宋应星同时的科学家,写的代表作 ,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意义:这是我国史上最早传播西方的14 / 17 书籍。 三、【合作探究】( 20 分钟)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四、【延伸拓展】( 10 分钟)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五、【知识网络建构速记】 六、【智能跟踪训练】( 5 分钟)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5 / 17 4.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5.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不同点是() A.作者朝代不同 B.图文并茂 c.被译成多国文字 D.吸收外国的科学知识 6.“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 (天地之间物以万计,因此人类要做的事情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请回答: (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吗? (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相同点 :都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同点:目的:秦长城修建的目的是抵御匈奴的进攻,明长城是为了防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学人文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诊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三明中医院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java jvm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一)
- 2025年幼儿文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医院招聘护理三基考试试题(含答案)
- 光伏电站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2025年计算机级c试题及答案
- 2025年asnt超声二级试题及答案
- 用电办理授权委托书(新)
- 电气值班员技师实操题
- 2022年广西百色干部学院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教育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
- 教学案例 长方形的面积“黄冈赛”一等奖
- GB/T 35694-2017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
- GB/T 19418-2003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 GA/T 992-2012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设备技术要求
- GA/T 828-2009电子物证软件功能检验技术规范
- 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教学讲义课件
- 安全手册(中英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