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H0,反应吸热时H0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为“”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H为“”解析:焓变单位中的kJmol1,是指每摩尔具体的反应,不一定指参加反应的物质,A错;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C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成键时放热,所以D错。答案:C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A BC D解析:此题从多个角度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定义和实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光、热、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答案:C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液态水汽化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浓H2SO4稀释KClO3分解制O2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CO3高温分解CO2C2CO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CH2O(g)COH2Al与HCl反应A BC D解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产生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答案: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解析: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是反应热,因此A错;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在不做其他功的情况下,才等于焓变,故B错;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是正确的。答案:D5反应ABC(H0),XC(HQ3 BQ1Q22Q3CQ1Q2Q3 DQ1Q2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解析:A中H2燃烧应该是放热反应, H小于0;B中H0,为吸热反应,说明金刚石的总能量比石墨的高,石墨应该比金刚石稳定;D中CO还能继续燃烧放热,H为负值,所以H2应大于H1。答案:C40.096 kg碳完全燃烧可放出3 147.9 kJ的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CO2H393.49 kJ/molBC(s)O2(g)=CO2(g)H393.49 kJ/molCC(s)O2(g)=CO2(g)H393.49 kJ/molDC(s)O2(g)=CO(g)H393.49 kJ/mol解析:0.096 kg碳的物质的量为8 mol,完全燃烧可放出3 147.9 kJ的热量,则1 mol碳完全燃烧放出393.49 kJ的热量。答案:C5符合下图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CO(g)H2O(g)=CO2(g)H2(g)H41 kJ/molBCO(g)H2O(g)=CO2(g)H2(g)H41 kJ/molCCO2(g)H2(g)=CO(g)H2O(g)H41 kJ/molDCO2(g)H2(g)=CO(g)H2O(g)H41 kJ/mol解析:从题图分析得,由反应物CO2和H2生成CO和H2O是吸热反应,其反应热为41 kJ/mol,由于题中已明确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因此只能选C而不能选B。答案:C6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 kJ/mol,若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4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890 kJ的能量B有NA个CH键断裂时,放出890 kJ的能量C有2NA个H2O(l)生成时,放出890 kJ的能量D有NA个C、O间的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890 kJ的能量解析:1 mol CH4完全燃烧,转移8 mol 电子,A错误;1个CH4分子中含有4个CH键,B错误;每个CO2分子中有4个C、O间的共用电子对,D错误。答案:C7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4HClO22Cl22H2O已知:.反应A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1)H2O的电子式是_。(2)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3)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 kJ,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解析:(1)水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H。(2)在400 时,水为气态,热化学方程式为4HCl(g)O2(g)2Cl2(g)2H2O(g)H115.6 kJ/mol。(3)设HCl键的键能为a,HO键的键能为b。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a498 kJ/mol2243 kJ/mol4b115.6 kJ/mol,得4(ab)127.6 kJ/mol,ab32 kJ/mol。即HO键的键能比HCl键的大,则HO键比HCl键强。答案:(1)HH(2)4HCl(g)O2(g)2Cl2(g)2H2O(g)H115.6 kJ/mol(3)32强8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28 g CO还原Fe2O3生成单质铁,放出8.3 kJ热量。_(2)1 mol氨气和1 mol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放出176 kJ热量。_(3)N2和O2化合生成184 g NO2气体,吸收135.4 kJ热量。_(4)1 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_(5)5.2 g气态乙炔(C2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气态CO2,放出260 kJ热量。_答案:(1)Fe2O3(s)3CO(g)=2Fe(s)3CO2(g)H24.9 kJmol1(2)NH3(g)HCl(g)=NH4Cl(s)H176 kJmol1(3)N2(g)2O2(g)=2NO2(g)H67.7 kJmol1(4)2H2(g)O2(g)=2H2O(l)H571.6 kJmol1(5)2C2H2(g)5O2(g)=2H2O(l)4CO2(g)H2 600 kJmol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料的目的是固定小烧杯B若用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 mL 0.50 molL1的盐酸和50 mL 0.50 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C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以由温度计代替解析: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料的目的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A错误;中和热是固定值,B错误;测定中和热只要用强酸与强碱反应即可,C正确;温度计不能搅拌液体,D错误。答案: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个大小相同的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B可以用保温杯来代替烧杯做有关测定中和热的实验C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温度的次数是3次D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若所使用的稀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稍大于稀盐酸,则会导致所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解析:为了防止散热,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应选用一大一小两个烧杯,小烧杯和大烧杯之间应用塑料泡沫隔开,选项A错误;很显然,从防止散热的效果看,使用保温杯完全可以,而且防止散热的效果更好,选项B正确;中和热测定的原理是首先根据公式Qcmt求出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然后再根据HQ/n(H2O)计算中和热。式中t表示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与反应前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平均温度之差,因此每次实验至少需要测定3次温度,由于中和热的测定属于定量实验,因此至少做2次实验才能求出其正确值,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最少需要测定并记录温度的次数是6次,选项C错误;在中和热测定过程中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需保证酸和碱完全反应,在实验中通常使一种物质稍过量,选项D错误。答案:B3下列化学反应的H的绝对值最大的是()ANaOH(aq)HCl(aq)=NaCl(aq)H2O(l)H1B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2C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3DNaOH(aq)H2SO4(浓)=Na2SO4(aq)H2O(l)H4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CH3COOH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绝对值大小关系是H4H1H2H3。答案:D4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 kJmol1,分别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H2SO4;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它们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H1H2H3 BH2H3H3H1解析:题中浓H2SO4稀释放热,稀醋酸、稀硝酸符合中和热测定浓度要求,但醋酸是弱酸,电离时要吸热。所以放出热量大小顺序:浓H2SO4稀硝酸稀醋酸。对于放热反应,H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及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稳定性。根据盖斯定律,得Sn(s,灰)Sn(s,白);H3H2H12.1 kJmol1,因此很容易判断出,A是错误的;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可看出,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锡易变成粉末状的灰锡,自行毁坏。答案:D3已知:(1)Zn(s)1/2O2(g)=ZnO(s)H348.3 kJmol1(2)2Ag(s)1/2 O2(g)=Ag2O(s)H31.0 kJ/mol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A317.3 kJ/mol B379.3 kJ/molC332.8 kJ/mol D317.3 kJ/mol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盖斯定律的理解,以及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计算的能力。根据盖斯定律可求出Zn(s)Ag2O(s)=ZnO(s)2Ag(s)的反应热H348.3 kJ/mol(31.0 kJ/mol)317.3 kJ/mol,故选A。答案:A4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S(s,单斜)O2(g)=SO2(g)H1297.16 kJ/molS(s,正交)O2(g)=SO2(g)H2296.83 kJ/molS(s,单斜)=S(s,正交)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0.33 kJ/mol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S(s,单斜)=S(s,正交)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得,则H3H1H20.33 kJmol1,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单斜硫的能量比正交硫的高,正交硫更稳定。答案:C5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4.5 g水蒸气放出60.45 kJ的热量,则反应:2H2(g)O2(g)=2H2O(g)的H为()A483.6kJmol1 B241.8 kJmol1C120.6 kJmol1 D241.8 kJmol1解析:生成4.5 g H2O(g)时放出60.45 kJ的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可知H(36/4.5)60.45 kJmol1483.6 kJmol1。答案:A6(1)已知:H2(g)O2(g)=H2O(g)H241.8 kJmol1C(s)O2(g)=CO(g)H110.5 kJmol1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2)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 、101 kPa时:2SO2(g)O2(g)2SO3(g)H1197 kJmol1;H2O(g)=H2O(l)H244 kJmol1;2SO2(g)O2(g)2H2O(g)=2H2SO4(l)H3545 kJmol1。则SO3(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得C(s)H2O(g)=CO(g)H2(g)H131.3 kJmol1。(2)利用盖斯定律,将(第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2),可得SO3(g)H2O(l)=H2SO4(l)H(H3H12H2)130 kJmol1。答案:(1)C(s)H2O(g)=CO(g)H2(g)H131.3 kJmol1(2)SO3(g)H2O(l)=H2SO4(l)H130 kJmol17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较慢,有时还很不完全,因此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定律来研究。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金刚石)O2(g)=CO2(g)H1395.41 kJmol1,C(s,石墨)O2(g)=CO2(g)H2393.51 kJmol1,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由此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为_。若取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晶体共1 mol在O2中完全燃烧,产生热量为Q kJ,则金刚石和石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用含Q的代数式表示)。解析:将两个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得到:C(s,金刚石)=C(s,石墨)HH1H2395.41 kJmol1(393.51 kJmol1)1.90 kJmol1,此反应放热说明石墨的能量更低,更稳定。计算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由十字交叉法解得:可得两者物质的量之比。答案:C(s,金刚石)=C(s,石墨)H1.90 kJmol1石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对可逆反应而言的,非可逆反应不谈化学反应速率B在可逆反应里,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值,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负值C在同一化学反应里,其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浓度的改变来表示,也可以用生成物浓度的改变来表示,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可以是gL1s1,也可以是kgL1s1,甚至可以用tL1s1等来表示解析:本题考查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认识。由其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可以看出:它适合所有的反应,并非专指可逆反应,所以A不正确;单位时间是正值,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也是正值,那么其比也必为正值,所以B不正确。由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公式可以看出D不正确。答案: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解析:反应速率不能用纯液体或纯固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表示,故A错误;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故B不正确;有些反应,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不一定越明显,如酸碱的中和反应等,故D不正确。答案:C3N2(g)3H2(g)2NH3(g),在四个不同容器内,在不同条件下合成氨。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Av(H2)0.3 molL1min1Bv(N2)0.2 molL1min1Cv(NH3)0.25 molL1min1Dv(H2)0.4 molL1min1解析:比较反应速率时,应注意单位一致,然后换算为同一种物质来比较。也可直接将各反应速率除以各自的化学计量数,再进行大小比较。答案:B4反应4A(g)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B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2 mol/(Ls)C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D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3解析:由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可求出B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min)。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求出A、C的反应速率分别是0.4 mol/(Lmin)和0.2 mol/(Lmin),A项正确,B项错误;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C项错误;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32,C项错误。答案:A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molL1s1)表示,且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2A3B2C BA3B2CC3AB2C DABC解析:根据题意v(A)v(B)v(C)132,因此B正确答案:B6A、B、C、D四种物质都是气体,对反应:4A5B4C6D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 s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 mo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B容器中含D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C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是4546D容器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解析:v(C)0.002 molL1s1,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的速率也是0.002 molL1s1,A项错误;由于C的物质的量应增加0.30 mol,所以D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 mol0.45 mol,B项正确;A的物质的量一定减少了0.30 mol,D项错误;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项错误。答案:B7恒温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在体积为2 L的容器中混合,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2 s时测得NH3的体积分数为25%。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N2浓度的减少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B2 s时N2的转化率为40%C2 s时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394D2 s时NH3的浓度为0.4 molL1解析:设N2转化了x molN23H22NH3初始(mol) 1 3 0转化(mol) x 3x 2x2 s末(mol) 1x 33x 2x0.25,x0.4 mol则v(N2)0.1 molL1s1N2的转化率100%40%2 s时混合气体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 mol,1.8 mol,0.8 mol,即n(N2)n(H2)n(NH3)394。2 s时c(NH3)0.4 molL1。答案:A8某温度时,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开始至4 min时,物质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3)4 min时,正反应速率_(填“”、“v逆,8 min时,A、B的物质的量均不变,因此v正v逆。答案:(1)2A(g)B(g)C(g)(2)0.05 molL1min1(3)1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3(g)2SO2(g)O2(g),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A BC D解析: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若想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可采取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二是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答案:B210 mL 1 molL1盐酸与一小块大理石的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下列措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的是()A加入一定量的CaCl2B加入5 mL 1.5 molL1盐酸C加入15 mL 0.5 molL1盐酸D加入5 mL H2O解析:CaCl2是反应中的生成物,其浓度增大,不能增大反应速率;加入1.5 molL1的盐酸可使1 molL1的盐酸浓度增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加入0.5 molL1的盐酸可使1 molL1的盐酸浓度减小,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加水相当于稀释使盐酸的浓度减小,从而使反应速率减慢。答案:B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1 molL1盐酸和0.1 molL1硫酸与2 molL1 NaOH溶液反应速率相同B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0.1 molL1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C等量的Mg粉、Al粉和0.1 molL1盐酸反应速率相同D0.1 molL1盐酸和0.1 molL1硝酸与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解析:A选项是酸碱中和,硫酸的H浓度是盐酸的2倍,所以速率不同。B选项中大理石块与盐酸接触面小,反应慢。C选项中Mg比Al活泼,反应速率快。答案:D4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增加C的量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A BC D解析:中C为固态反应物,增加固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大;中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武安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邱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滦南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隆尧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怀来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全新授权电商销售旅游度假产品合同
- 2025版啤酒行业品牌战略咨询合同
- 2025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版全新离婚子女抚养、监护及教育费用分担协议
- 集成电路测试指南
- 《亚低温冬眠治疗》课件
- 2025年淫羊藿提取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攀枝花钒钛高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11T 2330-2024 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规范
- (新版)电信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深圳市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工作指引(2023年版)
- 物理-湖北省2024年秋季鄂东南联盟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试题和答案
- 井下支护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汽车制造业生产与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