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上里塬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里塬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里塬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里塬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里塬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 目 上里塬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行政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专业 2011级 2 班学 号 201132090201 姓 名 安文文 指导教师 李晟赟 成 绩 (由教务办统一填写)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目 录 摘 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 words2一、背景3二、上里塬村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一)居住条件差3 (二)经济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差4 (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4 (四)隔代教育问题突出5三、原因分析6(一)城市化、工业化是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最主要原因6(二)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6(三)二元型的社会结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7(四)子女回家的机会成本高,造成孝顺愿望实现的断裂7(五)缺乏相关法律的有效保护8四、建议与对策8(一)政策导向上,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8(二)加强养老意识宣传,强化传统型家庭养老功能8(三)加强老年文化体系建设,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9(四)建立健全老年法规体系,切实保障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9(五)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10结语10参 考 文 献11附录一:访谈提纲12附录二:访谈记录14附录三:调查图片1719上里塬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 安文文【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调查并且分析了他们的生存状况,认为他们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表现为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最后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老龄化;农村;留守老人;On the tableland village left-behind elderly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An -wenwen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industrialization,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o cities, rural population increasingly aggravated aging degree and the rural left-behind elderly endow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pape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think that they are relatively vulnerable groups in the society, characterized by economic income, low level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high sensitivity, the preliminar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n aging population; Rural; Left-behind elderly1、 背景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问题已略有成效。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民健康水平逐步得以提高,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通过查阅联合国相关文件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在老龄化过程出现的一系列老年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在全国老年人总数的比重超过60%,农村养老保险知道实施的好坏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方向。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利、稳定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农村目前尚且处于一个发展相对薄弱的地位,生活水平及经济条件较城市落后,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生活状况固然令人堪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更有必要去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为社会存在的问题出谋献策。本次调查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上里塬乡上里塬村为样本进行研究。被调查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上里塬乡。上里塬乡有十多个村庄,每个村子大概有二百多户居民,人口分布比较密集,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农业基本是牛耕和人力的肩挑背扛。加上自然灾害频发,近几年农业更是受到重创,许多年轻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打工,家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或妇女在家务农和照顾孩子。2、 上里塬村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居住条件差在农村热别是在山区,大部分留守老人居住的房子已经相当陈旧,年久失修,外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老人自己因为年纪大了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屋顶瓦片支离破碎,逢雨天室外下大雨、室内下小雨更是家常便饭,其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甚至有些老人住在半山腰上,房屋破旧不堪,居住环境较差。村民张说: 我今年63岁,老婆子走的早,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的远,平时很少来看我,两个儿子谁都不愿意养我,把我赶了出来,我只好一个人住在这烂窑洞里面。现在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了,我在集市上面给自己买了几只羊养着,一年下来小羊羔还能卖个几千块钱,够我花了。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自己盖一间新房。(二)经济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差目前除部分享受低保的户得到扶助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个别连三餐基本的油、盐、柴都无法保证。此外,有些老人因为没有子女在身边,家务、农田里面都得靠年迈的身体去维持生活的正常运转,本来老年人到了晚年是该享享福了,但是在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上山打柴、下田务农、洗衣烧饭和喂养牲畜是随处可见的。 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不仅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也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留守老人及孤残老人的生活情况是极度低下的,他们缺少子女的悉心照顾,生活情况极度糟糕,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村民安说: 一年就凭种地维持一大家子的花销根本不行,加上孙子现在上大学这里,正需要花钱,儿子和媳妇儿就出去打工去了,家里就剩下我们老两口,一天从早到晚都是个忙的,有时候顾不上做饭了就凑合着吃些冷馍馍,平时也不买菜,不图吃也不图穿,一年下来攒下的钱都交到掌柜的手里了。趁我们现在还能干的动,能多做些就多做些,这样他们也能安心出去挣钱了。(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是农村留守老人面对的最大精神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年人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转而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却不断加强。而外出务工的子女相当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他们与留守老人相处的时间一般只有1个月左右。子女外出后,导致老人孤独感增强。同时,由于子女外出但长期的代际分离使两代人观念差距拉大,大多数外出子女很少与父母沟通,打电话时更多的话题是留守儿童。彼此间的感情纽带变得松弛,由此可能会带来子女孝道的弱化,直接影响老人的家庭地位和养老质量。即便有些老人正进行隔代监护,与留守的孙辈一起生活,但孙辈还无法在较大程度上缓解留守老人的孤独。 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村民李说:儿子和媳妇儿过完年就出去打工了,把家里的烂摊子都甩给了我们老两口,平时一天农忙的时候,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晚上回来累的倒头就睡,还哪有闲时间看电视,电视都是由孙子或孙女霸占着看动画片。到了农闲的时候,有些人就上街道打麻将去了,我又不会打,再说也舍不得钱,吃过饭就去串串门,村子里也没有老人活动的地方。 (四)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村民王说:我有两个孙子,大孙子现在在县上读高二,以前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得过很多奖状,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就开始不好好学习了,一天光知道上网,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娃他爸妈不在家,我又拿他没办法。三、原因分析(一)城市化、工业化是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造成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和农村社会的“空穴化”,农村养老的对象与载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开始产生分离,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而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凸显。村民李说: 年一过完,村子里的年轻人都一个个出发了,就剩下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人和半截大的小娃娃了。平时农忙的时候有些还会回来帮几天忙,但大多数一出去就啥心也不操了。我和老伴要照看孙子,地里的活一样也不能拉下。 (二)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的同时,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使“养儿防老”这一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留守老人与子女分居的情况相对复杂:一是老人自己经济能独立的,大都不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毕竟两代人在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尤其是身体基本健康的留守老人,能够从事农业劳动,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更喜欢单独居住。二是居住环境的好转,为老人独居提供了条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村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多数人盖起了新房,成为老人与子女分居的基本条件,且往往是老人住破房子,子女住新房子。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的“孝”道在人们的心中逐渐淡化,致使农村青年人对赡养孝敬父母的义务和责任认识不到位,引发种种家庭矛盾,多数人觉得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是父母与子女分居,子女定时送去口粮和生活费。村民刘说:我老伴走得早,有两个儿子,老大日子过得紧张,老二一家三口住在县上,开了个镶牙店,手里比较宽裕。老大平时也不管我,要想吃上他家的饭,我就得给干农活,我现在干不动了,所以我就搬出来一个人住在二儿子的旧庄里,逢年过节他会把我接到县上住几天,我平时的零花钱也是他给。 (三)二元型的社会结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在不能充分享受家庭养老的同时,现阶段农村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机制又非常不健全,这就使得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困境难以改善。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城乡政策不同,城市养老有着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而在农村养老更多的是依靠家庭。最近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养老方式依然没有较大的改变,农村养老的保障机制仍未建立健全。此外,农村社区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农村社区,即老年人生活的村庄,本应是维护家庭养老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环境,同时也是家庭养老功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接替者。但目前我国的社区还不能为留守老人提供可靠的经济支持,为老服务体系还未建立,社区对家庭养老还起不到引导和督促作用。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和条件所限,为老服务在整体上仍属空档,最具代表性的敬老院不仅不普及,现有的许多还只是供参观用的展品。老年医疗服务、老年生活料理服务、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等都未建立,甚至在许多农村还根本没有这种意识,留守老人还没有成为社区资源的拥有者、管理者、投入者和受益者,现代化的社区照料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起来。村民陈说:说实话平时都不敢生病,不管大病小病能扛到啥时候是啥时候,一是舍不得花钱去看病,再说住一次院基本上这一年白干了。自从有了新农合以后,国家还能报销一些,相对来说负担比以前轻多了。我们村子根本就没有老年人活动的地方,平时农闲了不是在家坐着,就是出去串门,不像其他村子还有专门锻炼的地方。 (四)子女回家的机会成本高,造成孝顺愿望实现的断裂 一般情况下,外出务工子女为长期在外工作,一年之中只有春节才会回家与亲人团聚。非节假日回家,可能会耽误正在进行中的工作,影响工作进程与收入;另一方面,大部分外出务工子女均为跨省流动,离家较远,回家的路途颠簸,时间较长,成本过高,这也阻碍了子女对家里老人的照顾。(五)缺乏相关法律的有效保护 老年人与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同时又受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特殊保护。然而,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赡养人不尽赡养义务,导致老年人权益受损害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有了肥沃的滋生土壤,“孝”观念逐步被淡化。赡养人的赡养意识减弱,兄弟姐妹间常因赡养问题而大打出手,最终谁也不愿支付必要的生活费。此外,由于婆媳关系微妙,老人被虐待的现象时有发生。四、建议与对策(一)政策导向上,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大力号召外流子女回乡工作,将本来由他们照顾老人的责任切实地回归到他们身上。出于这一考虑,政府应在保障自身财政稳定的同时,有步骤的通过兴建本地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产业化等方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呼吁外流子女回乡打工。在这样的角度和视野下,政府在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在经济布局上要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在政策上对到中西部地区落户的企业提供倾斜;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大省则要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务工成本低以及打工和务农可以兼顾的优势,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发展区域经济和本地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使农民工能够兼顾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以解决留守老人问题。(二)加强养老意识宣传,强化传统型家庭养老功能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亲情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成年子女担负着有赡养照料父母的义务。这种“反馈式”的哺养关系一直是中华民族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基础,同时为家庭养老制度的实行和巩固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同时,留守老人和子女间存在着互惠互利的代际交换。外出务工的子女往往为老年父母提供更多经济上的帮助,以此换取后者在家务、特别是孙子女照料上的帮助。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子女也有义务来照料年迈的老人。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制约,致使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水平均大大落后于城市,留守于农村的老人,不能像城市里的老人那样享受到比较全面的养老保障,因此,农民养老不可能完全依靠社会,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老人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在尊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年轻人予以大力表彰,还可以通过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办法。进一步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从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对农村老人的保障作用,以促进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三)加强老年文化体系建设,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公共文体设施的建设力度,以行政村为基础,成立老年人健身辅导站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基层居委会和村委会可成立形式多样的老年群众组织,由老年人自己组织、自己管理,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吸引留守老人参加。尽可能地多组织留守老人外出活动,让他们增加兴趣爱好,走出封闭的生活状态,保持乐观的精神,营造自己的生活乐趣。引导留守老人学会自我调节、自我保健,学会把握自身健康的主动权,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并通过人际交往,寻求亲朋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逐步减少对子女在心理上的依恋,提高自立程度。一些村可以成立老人自愿互助小组,“一对一”邻里互助对子,遇到困难互相帮助,互相谈心,以解除留守老人孤独寂寞等精神方面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医疗专家、心理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村组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讲座,消除留守老人独居抑郁障碍,使他们够健康愉快的安度晚年。(四)建立健全老年法规体系,切实保障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尊老、敬老、助老、养老教育的同时,要通过法制手段切实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尤其是留守老人的财产保护权、被赡养权以及婚恋权等合法权益;抓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完善相应的立法体系;建立老年人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组织网络,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可指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所作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岗,村可设立老年法律服务网点等;执法机关要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好保障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负老年的违法行为,还是来自子女推诿、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过法律程序使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如今,不少老年人缺的是精神赡养,少的是亲情滋养,害怕的是独守空房的冷清,惧怕的是黑夜来临的孤寂。而在农村,绝大多数人对精神赡养没有认识,往往赡养费用一付了之,而忽视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帮助农村留守老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五)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 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农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解决。结语其实,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今天的老人就会是明天我们的缩影,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也就是为我们的明天做好铺垫。“尊老、爱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弘扬,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多关心身边的老年人,让他们倍感幸福。同时,考虑到当今我国的国情,计划生育制度的普遍落实,在未来的日子,社会必将存在更多的独生子女,一个养四个,或是两个养四个,都会为养老问题带来更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社会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从家庭养老逐步推及到社会养老,方能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真正改善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统筹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参 考 文 献:1胡强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25-28.2贺聪志,叶敬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03):46-53+111.3杨亮,盛邦跃.解决当前农村老年人困境的几点建议J.阴山学刊,2005(06):97-99.4陈敏.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03):225-226.5卓瑛.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刍议J.农业考古,2006(06):336-339.6银平均,黄文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11(02):195-199.7贺聪志,叶敬忠.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24-34.8陈维.农民工的迁移流动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31-33.9周福林.我国留守老人状况研究J.西北人口,2006(01):46-49.10高娜.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5):112-115.附录一:访谈提纲一、基本情况1、您贵姓?2、您今年有多大岁数了?您家有多少人?3、您离开子女生活有多久了?(该问题容易产生歧义,需要更加具体)二、物质生活状况(一)生活习惯1、您一般什么时候起床?起床之后干些什么呢?吃完晚饭后一般会做些什么?2、您平时会不会为自己买新衣服?可以跟我们说说吗?3、您一般出门是走路还是坐车?(二)经济供养1、您的子女会经常给您寄钱回来吗?多长时间会寄一次?(子女供养形式和供养金额额度)2、您觉得您生活中花钱多吗?都是花在哪里?可以跟我们讲讲吗?3、您在经济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您希望得到什么帮助呢?(三)生活照料1、在平时如果您遇到一些不方便做的事情,比如换灯泡这类事情,您是怎么解决的?(安全隐患)2、您在生活中曾遇到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希望得到哪些帮助?3、您最希望得到哪些人的照顾?您希望他们怎么照顾您呢?(四)医疗保健1、您的身体状况最近怎么样?2、您生病后谁陪您一起去医院呢?您最希望谁陪您去医院?3、您看病的药费贵吗?这些医药费有没有让您发愁?您是怎么解决的?4、您家办了医疗保险了没?您从中获得了哪些好处?5、您希望政府怎么帮助您解决药费贵且多的问题?三、精神生活(一)情感需求1、您和您的子女分开多长时间了?您和他们一般是怎么联系的?多长时间联系一次呢?2、您希望子女能多长时间回来看您一次?如果他们回家次数较少,您会不会觉得他们不够孝顺了呢?(二)承受的压力和负担1、您现在还在干农活吗?您觉得您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还能干重活吗?2、您有没有想过不做农活了呢?为什么?3、您的孙子(孙女)听您的话吗?您是愿意自己带孙子(孙女)还是希望子女能回来自己带他们呢?为什么?(三)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慰藉1、您有空的时候一般都喜欢做些什么?2、村上的一些老年活动您都喜欢吗?那您参加过没?感觉怎么样?3、您的子女是怎么孝顺您的?4、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为什么?5、您最希望怎么过您的老年生活?附录二:访谈记录1、李,女,67岁,初中文化,在家务农?请问您多大了:我啊,78岁了!?和老伴住一起吗:一个人住,我老伴去年前死了。?:真不好意思!(李有点伤感) 那您有几个子女呢:一个女儿和三个个儿子!?都在身边吗:没有,女儿嫁到外地去了,一个儿子在浙江打工,两个去了榆林?想他们吗:想啊(叹气)?他们应该都很孝顺吧?经常会回来看你吗李:孝顺!他们也是很忙。?那一般多久回来看您一次呢:儿子们过年才会回来,女儿倒是经常回来。?您埋怨过他们吗:没有,没有女儿挺孝顺。儿子太忙,离家太远,回来一趟好多钱呢!我也希望他们和生活在我一起,可是在农村里面种地养活不了自己,我孙子的学费很贵,他在南京上大学!2、王,男,70岁,小学文化,在家务农?说到钱,您觉得日子过得怎么样:一年出头把人累个半死,但是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那您的收入来源有哪些:可以说,基本上没钱,每天去村头捡些可乐瓶啊、玻璃瓶啊、废报纸啊,最后再去卖些钱。?一般一个月能卖多少钱?:四五十块?恩,那子女平时有没有给您生活费?一般一个月多少:女儿半年给我一次的,半年三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