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角度阅读高考语文热门词——“和”_第1页
三个角度阅读高考语文热门词——“和”_第2页
三个角度阅读高考语文热门词——“和”_第3页
三个角度阅读高考语文热门词——“和”_第4页
三个角度阅读高考语文热门词——“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三个角度阅读高考语文热门词 “和” 导入语 本期阅读关键词:和 本期供稿:永战 在先秦时代, “ 和 ”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因而有别于 “ 同 ” 。比如烹调,必须使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比如音乐,必须将宫、商、角、徵、羽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 【角度阅读一:和之广义】 和 王飙风 一个 “ 和 ” 字,道尽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同兴共荣的真谛 ,揭示了天地造化森罗万象同存共生的奥秘,展现了生命繁衍进行万世不绝的本质。孔子云: “ 忠恕行则仁德昌,仁德昌则天地和,天地和则万物兴。 ” 孟子云: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可见一个 “ 和 ” 字,正是百川所归之大海,正是万物所依之根本,正是万民所寄之愿望。 一个 “ 和 ” 字,透着阳光的明丽,饱含着贴心的温馨,浸润着融融的春意,呈现着一丝丝禅悟的韵味。她像一支横贯古今旋律曼妙的歌,每每唱起都能让人感悟到那绵绵不尽2 / 8 的新意。她像一首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纯美的诗,无论何时想起都能让人感受到那悠然不绝的神韵,她又像一部穿 越时空的厚重的史书,每一面无不记录着:若以和为贵,则福乐天人共享;若以和为美,则阴阳平衡;若以和为善,则人心自然顺畅。 民以食为天,讲究的是五味调和;人有七情六欲,讲究的是心平气和;琴有数弦,讲究的是音律和谐;户有百口,讲究的是家和财旺;邻里之间,讲究的是和睦相处;同窗读书,讲究的是和勉共进;朋友来往,讲究的是情趣相和;夫妻度日,讲究的是和如琴瑟;患难之交,讲究的是和衷共济;与人共事,讲究的是诚敬谦和;陌路相逢,讲究的是和悦以敬;为人师长,讲究的是慈祥和蔼;身处晚辈,讲究的是恭谨和顺;为贾为商,讲究的 是和气生财;为官为宦,讲究的是心胸平和;为家为国,讲究的是以和为天;为政为治,讲究的是宽猛中和;君子之道,讲究的是和面不同;韬晦之旨,讲究的是和光同尘。 将相和,则强敌不敢窥伺;民心和,则兵劲城固;上下和,则国昌民富;同事和,则事业日炽;师生和,则教学相长;兄弟和,则黄土生金;夫妻和,则快乐百年;父子和,则家道不落;家族和,则祥瑞千年;乡党和,则息讼罢争;民族和,则万民乐奏;国家和,则兴旺强盛。 中气和,则百病不生;心境和,则悠然自乐;情与理和,3 / 8 则神安魄畅;志与趣和,则宏图可展;愿与运和,则事事 顺达;爱与情和,则并蒂花开;心与身和,则遗憾自少;人与天和,则谋事可成;学与识和,则智慧灵光;气与度和,则旷达自安;神与魂和,则怡然自适;追与求和,则梦想成真。 一个 “ 和 ” 字,蕴意何其充盈,内涵又何其丰富。 (摘自思维与智慧) 【灵犀一点】 一个 “ 和 ” 字,是百川所归之大海,是万物所依之根本,是万民所寄之愿望。 国以和为贵,家以和为美,人以和为善。 【角度阅读二:和谐】 平和心是金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隶,而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第一个作出这种推断的是瑞士钟 表匠塔 布克。 1560年,他在埃及游历时,作出了这种推断。 埃及考古工作者证实了布克的判断。 XX 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对吉萨附近六百处墓葬的发掘证实,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三十万奴隶所建造。 一个钟表匠为什么能看出金字塔是由自由人建造的呢 ?他是从钟表的制造过程中推断出来的。 塔 布克曾因反对罗马教廷而入狱,由于他是一4 / 8 位钟表大师,所以入狱后他被安排制作钟表。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制作出 日误差低于 1 筑 10 秒的钟表。可是,在他自己的作坊里,他能使钟表的日误差低于 1 筑 1000 秒。 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 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准确地磨锉出一座钟表所需要的 254 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不难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情绪的人,怎么能让金字塔的巨石间连一片刀片都插不进去呢? 【灵犀一点】 平和是理智与感性的结合。 在严格监管、气氛压抑的地方,别指望会有奇迹发生。 【角度阅读三:和平】 把敌人变成人 摩罗 前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曾讲到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1944 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所有的房屋和街道都堆满了白皑5 / 8 皑的积雪。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的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划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 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中,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她们的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眼前时,她们目光忧愤,全都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们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 “ 刽子手 ” 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戒的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妇女,刹那间便已泪流满面。他毅然扔掉了双拐, “ 扑通 ” 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6 / 8 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 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叶夫图申科在结尾写道: “ 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此时,眼前的这些战俘已经不再是敌人,他们已经是人了,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被播种了爱与和平 ” (摘自意林) 【灵犀一点】 战争把人变成了 “ 敌人 ” ,而爱,又把 “ 敌人 ” 变成了人。 爱使世界和平。 【 “ 和 ” 之链接】 古语 齐侯问晏婴: “ 和与同异乎? ” 晏婴曰: “ 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7 / 8 如是。 ” (左传) 释义:晏婴的意思是说 “ 和 ” 与 “ 同 ” 是有差异的。“ 和 ” 是指不同成分的合理搭配。例如把油盐酱醋,鱼肉菜蔬,用水火加工,做出可口的汤,大家都爱喝,这就叫 “ 和 ” 。如果一种汤只 有一个味谁愿意喝呢?音乐也是这样。在国家管理中,如果国君认为应该肯定的事情,而又有否定的意见,臣子们积极提出质疑,使国君的决策更为完善周全,这就是“ 和 ” 。 成语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和而不同:意为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和气致祥:意为对人谦和可以带来吉祥。 和璧隋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和光同尘:比喻与世俗混同,不露锋芒。 故事 在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生物。冬天,它是一条凄惨的虫子,它钻入冰凉的泥土,静静等待死亡给予它的厚赐。而夏天,从已故 虫子的身体里却长出一种奇怪的生物,模样像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