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8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莲山课 件 k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0 恐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 .形态及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 ,你想知道写什么呢? (教师深情描述,再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与兴趣) 2 / 38 二 .初读指导 (自读课文,积极思考,学会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1.自学生字词 (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 1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齐读。 (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 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 2)给文章分段。 三 .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练习朗读课文。 3 / 38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训练 (和学生一起走进 “ 恐龙 ” ,在这一部分教学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 形。) 1.导读第一自然段。 ( 1)指名读课文。 ( 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拟制到了什么。 (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导读第 2 4 自然段。 读读 .想想 .议仪。如何用 “ 首先 接着 最后 ” 的句式把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 1)品读第 2 自然段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 ( 2)品读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 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4 / 38 题。 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 .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 朗读课文 (3)品读第四自然段 恐龙是怎么样繁殖后代的 ? 朗读课文 .(4)朗读课文的 2 4 自然段 ,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3 导读第五自然段。 ( 1)齐读课文。 ( 2)这一自然段工有句话,请说好所每句话的意思。 (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3.总结课文。(整理资料,对恐龙有更全面的了解) ( 1)朗读课文。 ( 2)教师小结。 二 .背诵指导。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脉络先背诵。 2.学生试背。 3.指名试背。 4.齐读课文。 三 .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5 / 38 板书设计 恐龙 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 .食肉 繁殖 卵生 最后,让学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查资料 .交流的方式,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踊跃发言,答案丰富多彩,极大地 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1 槐乡五月 教学要求: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 .热情好客 .纯朴可爱的特点。 学情分析: 6 / 38 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 时间:两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 .茶乡 .橘乡引入) 板书课题,提醒 “ 槐 ” 的写法。读好课题。 当 “ 槐乡五月 ” 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 .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 .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 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 1)读准字音 ( 2)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容易写错? 7 / 38 ( 3)比较:破坡槐环酿浪跨垮挎 ( 4)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 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概括能力的训练)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三 .课堂作业 1.写生字。(描红,评议)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 .热情好客 .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背诵古 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 .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8 / 38 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 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 (媒体展示了槐乡五月花开的一幅幅美丽画面,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感悟五月的淮乡之美,将课文中的文字与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感受五月槐乡的一片 “ 白茫茫 ” 的美丽意境。同时,为学生进行表达描述槐花的美提供了感性语言与想象空间。)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喜欢它呢? 2.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3.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 4.引读指导背诵:有的 远看 有的 近看 小蜜蜂飞来了 孩子们跑来了 这时候 整个槐乡 5.小结: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2-3) (借助于课件,学生能较好地感悟槐乡孩子喜爱槐花 .享受槐花的那种心情。) 1.指名朗读第二 .三自然段。你喜欢什么呢? 9 / 38 2.讨论归纳: 热情好客 .聪明能干(拉到 .送 .外加) 俊俏美丽(别 .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 .塞上一把) 3.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各种形式朗读) 4.指导背诵。试背重点句子 5.小结:五月,是 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 .小结课文 (再次整体观察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将学生的情感 得以升华,并将作业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将课堂的学习向课后延伸。) 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教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课文。 四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10 / 38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槐花花形多姿:玉雕圆球?花美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槐乡五月 热情好客 .聪明能干(拉到 .送 .外加) 孩子俊俏美丽(别 .戴)人美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 .塞上一把) 22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 .词,读准多音字 “ 参 ” ,会用 “ 普通 ” 和“ 物产丰富 ” 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 3 自然段。 教学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11 / 38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 .词,初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 .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 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能找出中心句或训练概括能力。)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 .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五)检查自学。(检查反馈读书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 “ 却 ” : que 韵母中 “ue” 中的 “u” 上面的两个点去12 / 38 掉了,这是因为 见到后要脱帽行礼。 “ 私 ”si 和 “ 异 ”yi 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 析字形结构。 “ 却 ” 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 “ 卩 ” ,不要写成 “ 阝 ” 。 “ 异 ” 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 “ 巳 ” ,不要写成 “ 己 ” 。 5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 ) 兔( ) 煤( ) 和( ) 免( )谋( ) 异( ) 峡( )饥( ) 导( )狭( )肌( )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 特别,与 “ 平常 ” 不同,与 “ 奇怪 ” 意思相 近。但“ 奇异 ” 多用来形容景色,而 “ 奇怪 ” 可以形容人 .事 .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 与 “ 储藏 ” 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 平常的 .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 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13 / 38 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 “ 窃窃私语 ” ,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 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 .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 .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 3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通过课文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一)了解海底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读懂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14 / 38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世界。 ”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 “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 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 1)思 问题。 ( 2)画 重点句。 ( 3)找 重点词语。 ( 4)说 自己对内容的理解 .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 1)指读第 2 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15 / 38 (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 ( 3)课堂讨论: “ 依然 ” 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 “ 依然 ” 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 依然 ” 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 “ 依然 ” 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 “ 仍然 ” ,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 .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 “ 却 ” ,然后展开讨论: “ 却 ” 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 “ 却 ” 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 3 自然段。 (理解并能体会海底神秘的声音,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欲望 )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 1)思。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 ( 3)出示句子: “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 16 / 38 让学生讨论: “ 是否 ” 是什么意思?将 “ 是否 ” 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 “ 是否 ” 是 “ 是不是 ” 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 3 5 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 2 句 “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 2)什么是 “ 窃窃私语 ” ? ( “ 窃窃 ” 形容声音细小。 “ 窃窃私语 ” 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 出轻微的声音。) (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 “ 窃窃私语 ” 。 (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 .动人。) (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 “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 “ 蜜蜂 .小鸟 .小狗 ” 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17 / 38 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 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 7)教师读句子: “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 .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 学课文 4 至 6 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 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 4 自然段。 (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18 / 38 (本段共有五句话。第 1 句讲 “ 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 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 .梭子鱼 .乌贼 .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 2) “ 已经知道 ” 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 有发现。) ( 3)第 1 句与 2 至 6 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 “ 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 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 5)出示填空练习。 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每小时能 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利用水的反推力 _。 _自己不动,能 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 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有些贝类自己不 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 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 .动人。) 6指读自然段。 19 / 38 (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 “ 有 有 还有 ” 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 .最小的) (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 “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 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 “ 奇异 ” 。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看图,再激趣 .展开想象。(对全文的深层的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 2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 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20 / 38 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检查背诵课文第 3 自然段。 (二)练习用 “ 普通 ”.“ 物产丰富 ” 造句。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练习用 “ 普通 ” 和 “ 物产丰富 ” 造句。 三 .教学过程 (一)练习造句。 1理解词义。 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 3师范引路。 ( 1)普通。 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 ( 2)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 3)物产丰富。 原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世界。 例句: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 4)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21 / 38 (二)检查背诵课文第 3 自然段。 (三)作业: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 板书设计 景色奇异宁静有声音 22.海底世界 动物多种多样 物产丰富植物色彩 .形态 矿产蕴藏丰富 23.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 10 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 .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大尖和水社历尽千辛万苦 寻找太阳和月亮的传说故事,使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辛 .不畏强暴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22 / 38 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鲁班学艺等)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 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 1)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拯是后鼻音,23 / 38 潭是前鼻音。 ( 3)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 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 2-5)写日月潭的传说。 ( 6)写大尖山 .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 4)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5.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注意漆的 下半部分的书写。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6.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词语。 (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复习巩固) 二 .学习课文 1 2 自然段 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日月潭在哪里你们都知道了吗? 24 / 38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看一看那里美丽的风景。(教师解说第一自然段句)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日月潭究竟还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6 自然段。 4.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个传说吗?(大尖哥和水社姐拯救日月)(概括能力的训练) 5.课文是如何具体描 述这个传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起因? 三 .学习课文第 3 自然段 1.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 (板书:漆黑一团 ),人们分不清白天 .黑夜。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人们必须要杀死恶龙,救出日月。 2.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 1)为了降伏恶龙,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人们商量拯救日月的语句。 ( 2)出示人们说的两句话。指名读。 ( 3)人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 刀,才能制服恶龙,暂时能恶龙。) 3.出示两个问句。引读两句问话。 4.此时,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焦急的,无可奈何的)书上用了哪个词? “ 一筹莫展 ” 25 / 38 5.就在人们一筹莫展 .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板书:挺身而出 (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 (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四 .学习第 4 自然段 1.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 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自读。 ( 1)他们是如何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齐读 ( 2)展开想象,体验艰苦(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得更生动) 现在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拿金斧头和金剪刀过程中的艰辛。 高山挡住了他俩的去路,遇见挡住去路的高山他们就,遇见峻岭就。 他俩手握砍刀,走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遇见带刺的灌木就,遇见密林中的野兽就。 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累了就,饿了就,渴了就。 是呀,这金斧头和金剪刀来得可真不容 易啊。大尖哥和水社26 / 38 姐不但勇于克服困难,而且也勇于用智慧战胜困难。 ( 3)比较句子 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除了感受到得到金斧头 .金剪刀是那么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品质。 ( 4)继续交流 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们又冒着生命威胁降伏恶龙。他们是怎样降伏恶龙的。(板书:降伏恶龙)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 五 .学习第 5-6 自然段 1.师述:降伏恶龙以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吃下龙肉后,身体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的守卫在潭的两边。 2.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了,看到的只是两座青山。此时此刻,乡亲们会对着两座青山说什么呢? 3.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板书: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4.让我们带着份崇敬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27 / 38 六 .分享幸福,与书相伴(能讲述故事) 1.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 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 2.同学们,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像类似于日月潭的传说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这些: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七 .作业 1.把这个动人的传说说给爸爸妈妈听; 2.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在补充习题上。 板书设 计: 23 日月潭的传说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降伏恶龙 为民造福 习作七 28 / 38 教学要求: 1.能掌握日记的格式,并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2.能知道日记的内容比较广泛。 3.能了解这则日记的内容及叙述顺序。 4.能按要求写一则简单的日记,特别要注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让学生弄清日记的格式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所学的日记的格式吗? 2.指名学生回答。 3.我们不妨再看看例文的格式。 4.教师小结。 二 .使学生明 白写日记的内容 1.观察插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 2.阅读例文,想想:这则日记写的是意见什么事? 3.朗读书上的分析部分,说说日记的内容包含哪些? 三 .引导学生了解日记的选材 29 / 38 1.设疑:既然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不是不加选择,件件事都要写呢? 2.学生同桌讨论,交换意见。 3.教师不忙下结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 吃桃子 ” 这件事? 4.师生交流,共同小结:选择的材料要有意义,不应该胡乱编造 5.学生讨论交流。 四 .引导学生掌握叙述的顺序。 五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教师讲解一些中外作家勤写日记的小故事。 2.师生共同谈写日记的好处。 3.号召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谈谈今后将如何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 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30 / 38 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 .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 7 教学目标 1.看图认识五种花。读懂两则谜语,并能猜出是什么花。 2.能用几句话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让同学们猜是什么花。 3.写好钢笔字,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 4.熟记八条成语。 5.学写毛笔字,写好两个笔画 “ 横折折撇 ” 和 “ 横折折折钩 ” 。 6.口语交际:练习以 “ 我家的一张照片 “ 为话题,具体有条理地说话。 教学重难点 1.练习写片段,积累成语。 2.能通顺的述说照片的来历,画面中 人物的动作 .神情,照片背后的故事要说清楚。 教学准备 1.让学生翻阅以前的照片并挑选出最喜欢 .最难忘的一张照片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3 课时 31 / 38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教学第一部分 1.审题 ( 1)指名读题目 ( 2)明确练习的要求 2.出示五种花的名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投影出示这这五种花朵,请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颜色 .样子等,随机让学生说出花名。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目前全世界已拥有 8000 多个品种,被大量生产的约 150 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 ,以红 .黄 .紫色最受人们欢迎。 樱花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以日本樱花最为著名,共有 200多个品种。因此,日本被誉称 “ 樱花之国 ” 。樱花的生命很短暂。在日本有一民谚说: “ 樱花 7 日 ”, 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 7 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 16 天左右 ,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 .艳山红 .艳山花 .清明花 .山石榴等。全世界 900 多个品种,中国有近 600 种。五彩缤纷的杜鹃花,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杜鹃花有深红 .淡红 .玫瑰 .紫 .白等多32 / 38 种色彩。当春季 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 “ 花中西施 ” 。杜鹃花通常为 5 瓣花瓣,在中间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红的红点。 昙花一般在 6 至 10 月晚上 8 9 点钟以后开花,盛开的时间只有 3 4 个小时,非常短促。昙花开放时,花筒慢慢翘起,将紫色的外衣慢慢打开,然后由 20 多片花瓣组成的 .洁白如雪的大花朵就开放了。可是只 3 4 小时后,花冠闭合,花朵很快就凋谢了,真可谓 “ 昙花一现 ” !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花大色艳 .雍容华贵 .富丽端庄 .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有 “ 国色天香 ”.“ 花中之王 ”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 富贵吉祥 .繁荣兴旺的象征。以洛阳 .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4.请学生在书中连线,并校对。 5.交流:你最熟悉哪种花?你还了解哪些,向大家介绍。 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 2.指导 ( 1)自读谜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 2)指名读并让学生说说从谜语中看出每种花各有什么特点? ( 3)猜一猜并说出为什么这么猜 ( 4)随机出示 “ 仙人掌花 ” 和 “ 荷花 ” 图片,让学生33 / 38 进一步感受这两种花的特点(荷花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课文) 教学第三部分 1.你们能抓住花的特点给大家出两个有关 花的谜语吗?不能自己说出花名,要让大家猜出来。 示例: 几根枝,开满花,叶子小,开黄花。远看蝴蝶在飞舞,迎来春天喜洋洋!(迎春花) 尖尖叶子,火红小花。姑娘用它,染红指甲。(凤仙花) 大大圆盘竿上挂,八月秋来开黄花。朝着太阳把头转,结出籽儿把油榨。(向日葵) 2.指导 ( 1)指名用几句花说说说自己最喜欢 .最熟悉的一种花。 ( 2)师生随机点评 3.练习交流 ( 1)学生写句子 ( 2)请部分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指名猜猜,特别对大家不能猜出来的花进行评议 ( 3)没有 在全班交流的同学与周围的头脑光学交流,互相猜 4.反馈 对没有抓住花的特点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