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doc_第1页
中小学美术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doc_第2页
中小学美术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doc_第3页
中小学美术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doc_第4页
中小学美术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Primary and secondary art education students cre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Training Strategy 论文作者:舒恬 专业:美术学 指导老师:董春雷 完成时间: 2010 年 4 月 15 日 摘 要 美术教育以其形象思维为主,具有非智力因素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养中小学生创造性能力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试就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几点对策:一是牢固树立创新性美术教学理念,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于教学全过程;二是正确把握创新性美术教育的基本途径。重点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发展想象力、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上下工夫,尤其要尊重少年儿童的神奇想象和大胆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三是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交流与互动,创设激励与探究环境,实施科学评价,进行适时有效点拨,鼓励创新;四是充分运用电化多媒体声文图像等综合功能,开展直观、生动、形象的辅助教学,丰富学习内容,拓宽视野,开启联想;五是加强美术教研,提高教师素质,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 Thinking of its image-based art education, with strong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creative ability in train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are a unique advantage, has become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dern art education and end points. This paper on how best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students to make a few responses: First, establish a firm idea of innovative art teaching, cre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Second, correctly grasp the innovative art education The basic way. Focus on stimulating the students curiosity, imagination development,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to make an effortIn particular, to respect the childrens magical imagination and bold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creation; Third constantly study and explore new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highligh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reate incentives and explore the environ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timely and effective coaching, encouraging innovation; Fourth, make full use of audio-visual multi-media functions such as text images, conduct direct and vivid secondary teaching, a rich learning content and broaden horizons, open association; 5 is to strengthen the art teaching and research, improve teacher quality, and strive to become innovative teachers.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创新实践; 教学方法Keyword: Primary and Secondary;Art Education;Innovative Practice;Teaching Methods一、创新实践能力是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美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宾州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维克多罗恩菲德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见创造能力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最重要取向之一。所谓创造能力,是指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一种高级能力,是人们不断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有效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善于发现和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内,必须具备探索新事物的心理准备,保持一种锐意进取的勇气和毅力。美术教育以其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感染力强,非智力因素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条件和优势,应该得到有效发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物质材料、学习思维特点和成果形式等方面,渗入研究学生的创造潜能,大胆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消除专业化倾向的影响,抛弃“课堂灌输、学生听讲,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陈旧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在绘画造型、美术创作、美术欣赏、工艺设计制作等美术实践活动中敢于标新立异,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构思去创作新颖作品,提高美术实践能力。二、进一步树立创造性美术教学理念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于美术教育始终。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将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于一体,发挥总体效应。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这同样已经成为检验美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问题上下一番功夫,花一番脑筋,走一条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教学之路。2、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实践的归宿。众所周知,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想象有密切关系。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促进着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美术是感性的和精神的东西,不要用理智去认识它,否则就是从教条到教条,把一种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变成苦涩无味的东西。美术课也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3、把握好美术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特点。美术教育教学应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中发挥出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服务学生创造力培养这一重要目标,把握好开放性和多元性的两个关键问题,即美术教育要从纯艺术教学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又要有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会吸纳更多的知识,不至于固步自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都赋予了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它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4、转变美术教学理念还要防止走进几个明显误区。一是失去学科特征的误区。有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迎合学生兴趣,把美术课扩展成了历史课或政治课,或者一味强调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忽略了美术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等重要功能;二是艺术价值取向的误区。艺术品是艺术家的精神写照,艺术品的价值不能与金钱划等号。三是创作评价的误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其它学科尤其是数学往往都有标准答案,而美术学科难有标准答案,学生的美术作业或作品总与别人不同,教师在评价时往往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者程式化的标准给予评分,没有从美术教学发展规律性出发,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上做出估判,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三、正确把握创造性美术教育的基本途径美术教育中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分析正确把握这一时期的学生创造力特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首先,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就美学而言,孩子们从很小的年纪就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产生极大兴趣,并且带着极大的热情去讨论这些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兴趣与好奇往往是紧密联系着的,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就不会产生兴趣,兴趣和好奇对中小学生而言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才能主动去吸收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而进入到创新实践。因此,引发学生好奇,增加浓厚兴趣,是美术教育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能力越强,所以,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特别要尊重少年儿童的神奇想象,不把知识技能看作僵死的东西,去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他们的想象探索和创造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大胆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第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其思维方式表现为丰富性、新疑性?、独创性和发散性,一定程度来说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难能可贵,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完成,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创作构思才可实现的。过去有不少老师以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就行了,这实际上是“灌输式”教学,既不能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又限制了学生想象空间,扼杀了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积极探索创造性美术教学的主要方法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美术是一门创造性学科,要张扬个性,突破权威,不断创新,这就需要确立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和营造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与民主和谐的情感交流,民主和谐氛围的建立是创新实践的基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流、互动的共同发展。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受到感然、召唤、激励、鼓舞,受到信任、尊重、理解和宽容,才能围绕教学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形成自主自觉的探索求知欲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能力。尊重学生,实现互动,拉近师生距离的形式很多,比如教师在课堂中把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共同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等等。2、创设激励与探究环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创设激励与探究环境,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引发学生内在感受,包括情绪、想象、气质等,由引发到产生联想,使学生得到形象思维训练,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还应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独特个性,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环境有利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地使用鼓励、表扬,对学生的思考加以肯定,这样做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欲望。3、教师适时有效点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学生充满灵气和表现个性的动态活动过程,每个孩子都具有自主探究、好奇想象、模仿创造以及强烈表现等欲望,尽量鼓励他们的自发意识、表现能力,强调以自我表现为主,并在适当时候用适当方式进行点拨,使其得到提高,可以挖掘他们与生俱来的潜能,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贯彻始终,这是创新实践教育的关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成功经验和喜悦,急于向同伴分享,同时,他们的创造能力还是十分有限,实践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进行有效点拨,让学生在小范围开展讨论或者全班讨论,学生随心所欲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老师则有意引导学生加以整理归纳,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相同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更好的方法。4、实施科学评价,鼓励创新。“赞许犹如阳光”,每位学生不论品质好坏、成绩优劣,也不管是完成作品好坏还是回答问题对与否,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教师决不能简单的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合理成分,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还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建立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实践与展赛的评价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审美情意表现、美术学科智能评价的同时,要突出把主体的创造性能力纳入外在规范性评价规则中,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2)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教学和创新实践活动都能够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简单地用“干净整齐”、“像与不像”或“好与不好”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3)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目标。在作业评价上,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自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评价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4)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化。五、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美术教育效果传统美术教学是知识传授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多、感性材料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学,应该充分运用电化多媒体的声、文、图、像的综合功能和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演示效果,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为课堂提供大量的文字资料、图片等相关的信息,丰富学习内容,拓宽视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1)中小学美术课利用多种媒体学习,符合人类学习的认识规律,能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以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25%,如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的65%。多媒体技术可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和其视听信息传播能力,向学生们提供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习者的兴趣;(2)导入网络美术资源,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宽广、直观。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脚戏”似的教学活动的模式;(3)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4)利用电脑手段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在欣赏教学时,还可利用电脑教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以本来面目,使教材活了起来。在欣赏过程中还可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5)运用互联网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的效果。通过对网络美术资源的检索、查找、发现、探索,还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网络的浏览,为介绍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提供了便利。如美术教材中只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入相关网站,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6)开设电脑美术课程,为学生开创美术学习的新途径。用计算机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载体,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在美术欣赏、电脑绘画、电脑美术设计等环节更能发挥作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美术欣赏,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电脑美术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学生采用电脑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摆脱了纸张、铅笔、颜料、调色盒等繁琐的绘画工具的限制,一有构思就可以在电脑里尝试表现,随意挥洒,修改也极为方便,这一切都将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地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开拓视野,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当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无所适从,因此,学生课外的网络自主、探究性学习,更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指导,有必要提供优秀的教育网站、个人主页、博物馆、美术展览等美术资源供学生选择。另外,美术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和使用作为实现教学的辅助方式,不一定需要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出现。六、创造性教育对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