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其思想属于A. 强调赏罚的法家思想B. 提倡无为的道家思想C. 提倡道德的儒家思想D. 主张选贤的墨家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得出“尚力”的思想;根据“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得出“尚贤”的思想,这一思想家为墨家,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材料指出,墨子主张根据德能来分配官职名禄,有才能的人“举之”,无才能的人“下之”,这样就“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社会就实现公义了。这体现了墨子对公正至上的强调。根据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尚贤,是对世卿世禄的否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2.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 甲-儒,乙一法,丙道B. 甲-儒,乙道,丙墨C. 甲一墨,乙一法,丙道D. 甲道,乙一墨,丙-儒【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是典型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是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则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按照一一对映的关系,A项正确; B项错在乙、丙组合,C错在甲组合、D错在甲乙丙组合都错,故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3. 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A. 春秋大一统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天人感应D. 君为臣纲【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等信息可知是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春秋大一统是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统一,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控制、约束其它学派的发展,不让它们与儒学共同发展,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B。D项是三纲五常思想,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理解题干关键信息“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等是解题的关键。4. 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会上相遇,两位思想家关于“理”的认识和方法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你认为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A. 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C. 探究获取“理”的途径方法问题D. 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掉人欲,以恢复良知,因此正确选项为C。5.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项表示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即“致良知”,此项为王阳明的言论。乙项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此项为黄宗羲的言论。丙项表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思想,提出这些思想的是董仲舒。丁项由顾炎武提出。综上所述,排除ABD,本题正确答案为C。6.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7.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发现,“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就是保卫整个国家民族,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所以,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这一观点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8. 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啊,要不这样,即使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么?”这说明孔子提倡A. 仁者爱人、理解、体贴他人B. 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旨在考查百家争鸣时期孔子的思想,由题目中的信息“国君臣子父亲儿子要像样子”即可选出B项;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仁”的思想,故排除A、C、D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观点9.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错误,只有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等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推崇,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其他两位思想家在当时不受重视;董仲舒时的西汉不属于转型期,D项错误。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10. 有学者指出,清顺治朝初修太宗实录中夸大摄政王多尔衮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所修世祖实录记录了多尔衮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重修清初四朝实录时,为称述先祖功业,又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该学者旨在说明A. 历史解释因史实考证变化而变化B. 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须有不同理解C. 朝廷权力之争导致影射史学出现D. 官修的史书有致用高于求真的特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对多尔衮在不同时期记载的不同,说明史书的编修与社会现实政治紧密相关,体现了致用的特点。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没有体现;B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古代文化清代史书编撰11.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贝克莱的观点。与他的主张相类似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守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存在就是被感知”强调主观意识认知下才有客观存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明代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D项正确。A、B、C三位思想家的观点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均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12.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 从对立统一出发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最能体现矛盾对立转换的是老子的思想,是道家的代表,与宋代 “新角度”不符,排除A。天人感应由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不符合题干中“新的角度”的表述,排除B。宋代理学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这个新的角度也就是从万物本源出发,C项正确。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可知,从人的本性出发的角度出现于宋代以前,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3.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有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汉赋和唐诗B. 风俗画和文人画C. 元曲和摊戏D. 话本和小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曲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时间不符,排除;风俗画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的体现,文人画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故选B;元曲和摊戏文化均是世俗化倾向,排除C;话本和小说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宋词14. 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艺成就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A. 汉赋B. 楚辞C. 辛弃疾的词D. 白居易的诗【答案】A.点睛:正确理解题干关键信息“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印刷术的革新B. 造纸术的改进C. 重文轻武政策D. 科举制的盛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宋朝书籍格式变化以及书籍发行量的增长,原因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书籍格式的变化和书籍发行量的增长,A项正确。宋代造纸术未得到大的改进,排除B。重文轻武政策与宋朝书籍格式变化以及书籍发行量的增长无关,排除C。科举制的盛行与宋朝书籍格式变化以及书籍发行量的增长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6.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属于A. 骚体B. 宋词C. 元曲D. 明清小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和结合所学可知是屈原的楚辞,其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其骚体开中国浪漫主义之先河,A项正确。宋词又称长短句,便于灵活自如地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与题干不符,排除B。元曲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C。明清小说重视情节通过动态刻画人物语言生动风格独特,与题干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关键信息“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等。17.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劳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 缺乏创新和逻辑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 与农业息息相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注重创新和逻辑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人与自然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火药等与农业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学的特点18.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说的是封建思想伦理的作用,明显具有落后性;“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体现的是盲目排外的义和团的宣传,明显具有落后性;项分别体现的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近代化,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综上所述,符合题干要求,选A;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BCD。所以选A。19.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上A. 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 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 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D. 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文字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并未广泛融入中国大地,缺乏坚实的农村基础,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宣传西方思想的局限性,故答案选C,A项不符合题意,B D两项表述错误。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表现20. 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A. 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B. 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C. 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地位D.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古代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是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进入近代,传播西学的主要是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传播内容主要是科技和政治制度,民国初期,传播西学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传播内容是西方文化,故A项正确;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因此,古代的西学东渐并没有受其影响,故B项错误;在西学东渐的传播过程中,西学并没有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并不是都由政府主导,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名师点睛】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21. 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A.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B. “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C.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从课程设置“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可知该学校强调军事学习。A项内容体现了洋务运动中“自强”的思想,强调练兵与技术结合;B项内容体现了洋务运动中“求富”的思想,与题意无关;C项为顽固派主张;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答案选A。22.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 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B. 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 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D. 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都是封建时代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文学创作的基本的原则,主张文学创作要宣扬和维护儒家伦理纲常,而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际上就是要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故D项正确。B项夸大了文学革命的作用;AC两项都是文学革命的客观效果而不是目的。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评价23.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A. 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B. 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C.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D. 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学之为异也”意在强调中西方的文化制度是有区别的,故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作用,A项正确。题干强调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没有明确表明态度是支持中体西用还是反对学习西方文化,排除BC。中体西用在当时也被一些人认可,例如洋务派认可,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4.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A. 儒学在汉代已成为传统文化的单一思想B. 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C. 各级教育都以传授道家思想为主D. 黄老之学的政治功能得以彰显【答案】B25. 近代以来,民间及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等每每可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中规定,“自不得提书夷字”。“夷”的使用自此受到限制。这反映出A. 清政府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 清政府向近代化国家转变C. 清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D. 清政府的对外观念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题干体现了两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待西方国家的称谓变化,从鸦片战争后十几年间的“夷人”“夷酋”“夷船”“夷语”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的“夷”的限制,反映的实质是清政府对待西方国家态度的转变,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清政府的对外观念发生变化是列强侵略压迫的结果,并非主动变化,排除。题干强调清政府的对外观念发生变化,不能等同清政府向近代化国家转变,排除B。题干强调清政府的对外观念发生变化,没有涉及向西方学习的信息,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6.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新词,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这表明魏源A. 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 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D.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表明魏源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C项正确。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排除A。题干强调魏源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没有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错在“全面”,在题干没有体现,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27. 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为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为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A. 不愿公开反对儒家思想B. 混淆了孔子和孔教的区别C. 主张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科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我们反对孔教,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可知,陈独秀认为孔子学说与现在的时代不相适应了;反对孔教,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反对时代不需要的东西,说明了陈独秀并不是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而是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故体现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科学,排除C,D项正确。题干强调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科学,并不是不愿公开反对儒家思想,排除A。题干强调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科学,而不是混淆了孔子和孔教的区别,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8.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A. 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B.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C. 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D. 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而李贽的言论同样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 A项正确。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贽反对僵化的理学教条,则对“存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但是题干并没有反映李贽思想的背景,排除B。李贽和朱熹都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没有体现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排除C。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除此以外的欲望要抑制;而李贽肯定人的私欲,但不能反映李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9.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 从技术到器物B. 从制度到思想C. 从制度到文化D. 从器物到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30.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民为根本C. 天下为公D. 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天下事不再是天子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故答案为C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D项。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与材料精神实质最为接近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主题的概括提炼,故本题可通过对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等信息的分析得出。二、材料题(共2小题,合计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材料二早期维新派代表冯桂芬认为: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而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材料三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有所变化。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这和当年不分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请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三,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答案】不同:东方关注人的社会性(群体);注重伦理道德自觉;西方关注人的自然性(个体);强调个人的知识与理性。(2)异:冯桂芬主张中学为主(本、体),西学为辅(末、用);康有为主张中西融会,无分上下。(3)认识: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别,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相同:都属于儒学范畴;都继承并发展了“仁”的思想;都积极入世,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同:原始儒学更多的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不同程度上都吸收和借鉴了法家思想;都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即可概括中、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不同,根据材料“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即可概括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的不同态度。关于相同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方面作答。(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即可概括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新认识。第二小问相同,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都属于儒学范畴;都继承并发展了“仁”的思想;都积极入世,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归纳说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相同之处。第三小问,关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原始儒学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都吸收和借鉴了法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等方面说明其不同即可。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 “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中西方古代思想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3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一个国家,绝非可以舍弃一切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与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信息技术试题题库及答案
- 临床诊断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车辆抵押借款协议
- 2025标准自助分租租赁合同范本
- 建设工程施工挂靠合同
- 2025关于租赁补充合同范本
- 2025标准银行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钢材买卖合同范本参考
- 2025聘请(兼职财务顾问)合同
- 业务流程优化实施步骤指导手册
- 2025年陕西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三-陕西评标评审专家
- 离职证明模板电子版
- GB/T 6980-1995钙塑瓦楞箱
- GB/T 14691-1993技术制图字体
- 食材配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
- 常见婚姻家庭纠纷及调解技巧课件
- 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消化道肿瘤关系课件
- 2023年8月17日云南省临沧市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
- 《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考试题库(核心500题)
- 飞机火灾教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