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与小学一年级新生有效沟通的技巧.doc_第1页
谈与小学一年级新生有效沟通的技巧.doc_第2页
谈与小学一年级新生有效沟通的技巧.doc_第3页
谈与小学一年级新生有效沟通的技巧.doc_第4页
谈与小学一年级新生有效沟通的技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类论文 交流 是很好的评价谈与一年级新生有效沟通的技巧摘要:如何跟一年级新生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走进学生心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呢?我们找到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沟通技巧:接纳学生的情绪,和他们说说话,知道孩子心里怎么想;鼓励合作,与孩子聊聊天,使学生不再犹豫,成为孩子的好伙伴;与孩子拌拌嘴,通过有效沟通,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正确去做,使学生顺利融入校园生活。用正面的语言激励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热爱学习,让学生成为有爱心,负责任的人。关键词:一年级新生 有效沟通 尊重 接纳感受你是否碰到过个性张扬的孩子,我行我素,从不听从老师的指挥;你是否碰到过倔强的孩子,循循善诱后依旧撅着小嘴不肯妥协,甚至故意捣乱。接手一年级,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历了类似种种让人泄气的事情。几十位嗓音宏亮,精力旺盛,求知欲异常强烈的学生使课堂里的喧哗不断升级,像“请安静,快坐好,要耐心听讲”之类的话语已无济于事。是啊,教师常常和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极尽耐心,但对于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这样枯燥的对话常常累而无功。作为班主任,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跟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生生活呢?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我开始放弃那些陈旧的,对孩子没有帮助的说话方式,我渐渐找到了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全新的沟通技巧:尊重学生的需要,接纳学生的情绪。用正面的语言表达愤怒和烦躁,激励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热爱学习,让孩子成为有爱心,负责任的人。一、说说话,知道孩子心里怎么想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经常反思自己是否接纳了学生的感受,因为“学生的感受”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学生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当学生的感受被不断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学生怎么样才能获得好的感受,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那就是接纳他们的感受。我闭上眼眼回忆,脑海中回放出一次课堂上小练笔时我跟一位学生的对话:一位学生轻轻地说:“我不会写。”师:“不,你想想,你会的。”生:“可我想不出有什么可以写的。”师:“你想得出来。不要浪费时间,快点,开始动笔写。”大家不难发现,我与学生的对话几乎成了一场争辩,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一遍又一遍得告诉学生不要相信他自己的感受。脑海中的那句话点醒了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接纳他们的感受。是啊,我们和学生是两个完全独立,完全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受,但这些感受都真实,没有对错之分,应该被接纳。于是,我开始尝试尝试真诚地倾听,简单地回应并说出学生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处理他们的情绪和面对的问题。l 面对孩子的苦恼时,不要否定学生的感受。当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们常常否定学生的情绪。而当情绪被否定会出现怎样的后果。生:这个故事真无聊。师:不对,它非常有趣。生:我讨厌看书。师:不,你是个爱看书的孩子。生:太难了。师:你都没有试一试,只想偷懒。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情绪被否定时,学生很容易失去勇气。说出学生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可以有效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时。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发自内心地去尝试体会学生可能有的感受,我说话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了。真诚地倾听,简单地回应并说出学生的感受,可以帮助写出走出负面情绪。生:这个故事真无聊。师:你好像有些不喜欢。这个人物没有引起你的兴趣。生:是的。我喜欢上次读的那个故事,有关马和狗的。师:好像你更喜欢有关动物的故事。生:是的。我想,我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再看一个有关动物的故事。师:下次去图书馆,老师帮你找。原本我很担心,说出学生的负面感受会让他更加消极,甚至拒绝阅读。可事实却刚好相反,当学生听到这些话,眼睛亮了起来,完全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很快便喜滋滋地看起了那个他原本觉得无聊的故事。其实学生真的很简单,当他感觉到老师能理解、接纳他的感受和情绪时,反倒比较容易接受现实的。l 面对孩子的苦恼时,不要批评和忠告。当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们常常去批评和忠告。生:我把铅笔弄丢了。师:又丢了?原来在什么地方?生:就放在桌上的!师:我提醒过你,下课的时候把不用的笔放回到抽屉里!你看,笔不见了吧!师:好了,去失物招领处看看,或者他会在那。以后小心点。生:我真笨。或许,老师是出于好意,但学生遭到一番批评和建议的轰炸之后,是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本身。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声音进行情绪认同,可以有效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时,比如:哦、嗯、啊、我明白。生:我把笔弄丢了。师:哦?生:下课的时候就放在桌上的。师:嗯生:我去问问同桌,看看是不是他整理桌面的时候不小心把我的笔也收走了。师:好的。生:从现在起,一下课,我会先整理桌面再出去休息的。师:我明白。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回应学生的沮丧,在简单的回应中,学生能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可能找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聊聊天,成为孩子的好伙伴在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大人要求的是讲秩序,懂礼貌,但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可不在乎这些。于是,我总是让他们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举手。”“排队。”“小点儿声。”同时,我也总是不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儿:“不许说话。”“不要做小动作。”“别在教室里乱跑。”于是,命令越多,反抗也越多。脑海中那句 “尊重学生的需要,接纳学生的情绪。”又一次让我意识到:学生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那么有没有一种沟通方式,可以让学生与我们配合,又不会让他们有逆反的心理呢?我们必须和学生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l “描述问题”,可以有效鼓励学生与我们合作鼓励学生与我们合作,我不要冗长的教训:“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拿到新本子第一步要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不写名字我怎么知道这个本子是谁的!”我会具体描述具体存在的问题:“我这里有一本没有名字的练习本,它正在寻找小主人。” 当老师描述问题而不是指责或者命令时,学生更愿意为他们的行为负责。l “提示”,可以有效鼓励学生与我们合作鼓励学生与我们合作,我不要严厉的指责:“你在干什么,谁允许你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会提示怎样正确去做:“我的脸被弄的脏兮兮的,我很生气。真正爱写字的小朋友会把字写在纸上。”当老师进行提示时,其实,也在告诉学生该怎么去做。l “提供选择”,可以有效鼓励学生与我们合作鼓励学生与我们合作,我更不要令人泄气的预言:“你还没有开始写作文,按这个速度,下个世纪也写不完。”我愿意提供选择:“作文的开头不容易写,你是愿意再想一想呢,还是和我讨论讨论。”威胁和命令使学生感到无助和抵触,无论是小孩儿还是大人,都不喜欢听教训和冗长的教导。提供选择吧,他能打开新的可能之门,接受选择比接受谴责容易的多吧。l “用一个词或一个手势表达”,可以有效鼓励学生与我们合作鼓励学生与我们合作,不要警告、教训和指责。“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要安静,你觉得我是在和你说着玩吗?”学生们不喜欢听教训和冗长的教导,一个简单的词或者手势会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并去想应该做什么。三、拌拌嘴,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在吸引学生与我们合作时,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依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把老师当回事,这时候,我很快想到的就是惩罚。我常常反思,为什么我们自然而然地认为惩罚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是应该的。如果说惩罚能给学生教训,那学生又学到了什么呢?其实,惩罚学生,实际上剥夺了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思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避免惩罚带来的可怕的隐患,“尊重学生的需要,接纳学生的情绪。”这句话又给了我新的启示:不要把孩子看成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成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以孩子为中心,接纳学生的情绪,我找到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来代替惩罚。在一次集体诵读中,我们班一位学生担任领诵,但他在排练过程中总是为没有记住台词找各种借口。大家可以预想这如果我对他进行惩罚时会出现的状况:师:你忘记台词了?你还有背下来?为什么?生:我很忙。师:其他人都努力记住了台词,你为什么不行?生:我要参加舞蹈训练。师:训练需要多少时间,一个星期七天你都干什么去了?生:我很累。师:我受够你了,不不用参加这次诵读展示了。生:再给我一次机会求你了。师:不行,你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吧。、“接纳学生的情绪”,抛弃惩罚,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明确表达你的不满(不攻击学生的人格)。“我很不高兴!救你一个人没有准备好,这对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其次,提出有帮助性的办法。“如果你能分配出一段专用时间练习台词,会对你有帮助。”接着,表明你的期望。“我希望当你说你会去背台词时,你是说到做到的。”然后,提供选择。如果学生还不合作怎么办,我们可以提供选择。“你有两种选择:第一,背诵台词,继续你的领诵。第二、你可以放弃,让其他同学代替。”最后,让学生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在这样的引导下,如果学生还是不努力,那就要让他体会行为的后果。师:“我已经请另外一位同学来代替你领诵了,我想你知道原因,我们会很怀念你的才干的。”生:“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师:“你还会有许多其他机会。下个学期我们还会排另外一个诗歌诵读。但是这次诵读只有不到两个星期就要展示了,我要确保每位同学做好充分的准备。”生:“我应该记住台词。”真实情况如何呢?我没有采用最后的严厉措施。一想到我有这么蛮多中办发可以用,我就以完全不同的态度开展了对话。没有责备,没有威胁,当我把他叫到一边,告诉他我的感受并说明他怎么样才能继续表演下去时,他静静地听着。没过多久,他告诉我她已经背下了所有台词。有人问,我们学习了这些沟通技巧,学生是不是全都听我们的了?我的回答是:我希望不是这样。我们的目的不是用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