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规范练1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_第1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规范练1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_第2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规范练1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_第3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规范练1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_第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规范练1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考题组(2018天津卷,56)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1.D2.D解析第1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项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项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项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该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项对。第2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2016全国卷,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35题。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3.C4.D5.C解析第3题,在高山苔原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的温度与海拔有关,A项错;该带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湿度很大,降水量较多,降水量与海拔有关,B项错;该地坡度较大的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C项对;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项错。第4题,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第5题,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6.2016全国卷,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解析第(1)题,为描述地理事物变化状态类型的题目,需要注意整体趋势描述和局部特例描述相结合。第(2)题,结合栖息地的变化趋势以及图中的人为因素即可得出答案。模拟题组土壤呼吸作用(土壤中的CO2逸散到近地面的现象)强度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容积含水量约30%时,呼吸作用最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玉米活跃生长期静风条件和一天中上午、下午、清晨不同时刻CO2浓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表示清晨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是()A.B.C.D.8.作物层底部CO2浓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是()A.随高度上升而降低B.先降低后升高C.垂直变化不大D.随高度上升而增加9.通过改变CO2浓度来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主要是()A.增加土壤的湿度B.增施土壤有机肥C.减少植株的密度D.增加作物的高度答案7.D8.A9.B解析第7题,农作物夜晚基本没有光合作用,清晨时作物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加上土壤的呼吸作用,CO2释放量多,且越接近地表,CO2的浓度越高,故选D项。第8题,作物层底部光照少,光合作用弱,CO2浓度主要与土壤呼吸作用有关;离土壤表面越远,土壤呼吸作用越弱,所以CO2的浓度随着高度上升而降低,故A项正确。第9题,由材料可知,土壤湿度在30%左右土壤的呼吸作用最强,且土壤呼吸作用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过湿不利于土壤呼吸释放CO2,故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A项错;增施土壤有机肥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释放CO2,增加作物层CO2的浓度,B项对;减少植株密度增加底部的光照,不利于提高作物层CO2的浓度,故C项错误;CO2的浓度随作物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增加作物的高度不利于提高作物层CO2的浓度,D项错。(2018陕西西安长安模拟)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题。10.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A.春季B.秋季C.夏季D.冬季11.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A.B.C.D.答案10.C11.D解析第10题,由图中不同天气状况的三天的液流量比较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影响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据此选C项。第11题,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气孔收缩,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削弱蒸腾耗水;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特征,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错误。(2018天津和平一模)斑点湖(49N,120W附近)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山间盆地,每年6月至9月,这里会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黄、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斑点湖的湖水和泥浆具有医疗功效,当地印第安土著人用它们来治疗一些疾病。下图为斑点湖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12.斑点湖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A.地壳运动活跃,火山活动频繁B.夏季高温干燥,蒸发作用旺盛C.地势比较低洼,大量雨水汇集D.岩溶地貌广布,流水侵蚀强烈13.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A.湖底生物品种多样叶绿素含量不同B.湖底高低起伏使湖中水体温度不同C.湖水对阳光反射和吸收作用有差异D.湖中矿物质种类多样且含量有差异答案12.B13.D解析第12题,斑点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山间盆地,是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火山活动形成的湖泊应较深,推论此地地壳运动较弱,火山活动少,A项错误。白色镶边应是盐分,判断夏季高温干燥,蒸发作用旺盛,B项正确。小水坑,地势比较低洼,雨水汇集少,C项错误。山间盆地,降水少,流水侵蚀弱,D项错误。第13题,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湖中矿物质种类多样且含量有差异,水分蒸发,盐分在水边结晶形成,D项对。湖水盐分含量高,没有湖底生物,A项错。湖中水体温度差异、湖水对阳光反射和吸收作用差异,不是颜色多样的原因,B、C两项错。(2018浙江湖州上学期期末)互花米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往往生长于海边长期受潮水淹没的滩地;潮沟是水运动过程中塑造的地貌形态。下图为江苏某沿海19922012年的互花米草和潮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14.互花米草的生理特征是()A.根系浅B.耐盐碱C.植株匍匐D.耐干旱15.潮沟的变化反映出()A.地壳抬升B.海水水位抬高C.盐碱化加剧D.海水沉积加强答案14.B15.D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互花米草生长于海边长期受潮水淹没的滩地,可以判断其生理特征是耐盐碱,B项对。不怕潮水冲击,说明根系较深,A项错。可以在海水中生存,植株叶子纤长,C项错。在海水中生存,不能体现耐干旱特点,D项错。第15题,随着互花米草的发展,潮沟数量越来越少,反映出海水沉积加强,一些潮沟被泥沙淤积消失,D项对。潮沟的变化不能体现出地壳抬升现象,A项错。海水水位抬高,滩地会被淹没,B项错。位于海边滩地,盐碱化不会加剧,C项错。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哈德孙湾,平均深度约100米,最大深度274米,大致呈东北深、西南浅的分布趋势。海冰密集度,是指海域中某一时刻的海冰覆盖比例。哈德孙湾年平均海冰密集度北部地区是58.01%,到詹姆斯湾缩小到45.17%。1960年后,哈德孙湾夏季海冰密集度整体为减小趋势,而研究表明哈得孙湾58月的海冰密集度与我国华北夏季降水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1)分析哈德孙湾的詹姆斯湾海冰密度最小的原因。(2)从大气环流角度简单解释哈德孙湾海冰密集度变化趋势对我国华北气候的影响。(3)对比温哥华和温尼伯气候差异,并分析成因。答案(1)纬度较低;海域狭长,受大陆影响大,夏季陆地吸收的热量有助于海冰的融化;哈德孙湾海域封闭,詹姆斯湾又位于南部,受北部来的寒流影响较小。(2)哈德孙湾夏季海冰密集度整体减小,导致我国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位置偏西,亚洲夏季风较强,利于副热带高压西部的东南气流将海洋水汽输送到华北地区,致使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增加,气温下降,气候的大陆性减弱。(3)温哥华气温较高,最低气温大于0 ,气温年较差较小。原因:位于沿海,受海洋性影响和沿岸暖流影响。温哥华年降水量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过渡地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少;冬季西风影响大,降水较多。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效果显著。位于沿海山地迎风坡,水汽充足,地形抬升作用明显。温尼伯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原因:地处北美大陆内部,大陆性强;地形平坦,冬季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