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抒情母题.doc_第1页
文学抒情母题.doc_第2页
文学抒情母题.doc_第3页
文学抒情母题.doc_第4页
文学抒情母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抒情母题文化底蕴温馨点拨文章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更多的是通过与历史文化的沟通来表述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它的“载体”是传统文化,因此了解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是写作文化底蕴文章必须的基础和技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了解文化长河的发源、走向、成长、辉煌与曲拆、断裂;如何了解文化波涛中动人的浪花,美丽的细节,用它们阳光般灿烂的语言作为考场作文或文学创作的优秀文化基因,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这是学习者实实在在必走的路。传统是“某一地域的人群”的“精神主宰”。“它上至宗教、社翟,下至生活习俗;大到思想体系,小到格调情趣;远可追至祖先创造文字,近可随意出人五官七窍。表面上,传统是一种流淌于文字底下(如:四书五经)、散布在街景市集之中的古旧风气。实事上,传统就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一种察赋了始祖历经千万年磨砺、适应择从而恒固、传延至今的优秀神经脉络”(于强学语)。传统的“根”里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思辨模式。传统文化在于“传”下去并“统”一在群体和个体身上。是一个群体在时空上的积淀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的总汇。第一节文化符号92温馨点拨文化可视为由各种符号和象征组成的体系。符号是人类独创的信息载体,是文化的体现。文艺符号学的奠基人,美国当代的哲学家、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直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学中许多事物,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就是一种典型的艺术符号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对应喻指。掌握这些符号的文化借向,学会利用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来分析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就掌握了开启传统文学大门的钥匙一、重要物象的文化指向意象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选取部分重要意象分析,领略传统文化特质柳93【文化指向】依依惜别之情。【解说】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当然古人赠柳,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一种事物的文化指向是该事物的主要寓意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意象。古人除折柳送别还以柳喻人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irlI铆身”则把视线由脸向下移转到了曼妙的身材上。所以,世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幅柳腰“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相关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抒写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蔑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遗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象地连释了贺铸此时忧愁之多之广之深。“絮”,柳絮。【相关名诗】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北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枝渭城朝雨通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暂凭博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帷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唐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切山。羌苗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唐施肩吾折杨柳【相关链接】有人将古诗中的“柳”归纳为八类,将其摘录如下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晓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渍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掉,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6.“章台柳”。韩诩诗云:丫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人烟花的妓女。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赋予杨柳以其他方面的内涵1.把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或作为春景的描写:“江南春草初幂幂,愁杀江南独愁客。秦中杨柳也应新,转忆秦中相忆人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贾至)。“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温庭摘)。“芳郊绿野散春晴,复道离宫烟雾生。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百丈蔓初萦”(沈侄期)。2.把杨柳喻为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鱼戏芙蓉水,莺啼杨柳风”(张说)。3.赋予杨柳以风流:“数树新栽在画桥,春来犹自长长条。东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莫是折来偏属意,依稀相似是风流。”(孙纺)。“只有舞春杨柳、似风流”(向子翘)。4.说杨柳多情:“多情只是春杨柳”(晏殊)。“画桥杨柳也多情”(杜安世)。5.说杨柳无情:“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更添杨柳无情,恨烟肇雨,却不把、扁舟偷系”(张辑)。6.说杨柳愁:“杨柳千丝万缕,特地织成愁绪。”(向搞)7.说杨柳媚:“门前杨柳媚晴噢”(韩波)。8.恨杨柳:“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限杨柳、遮愁不断”(李彭老)。9.要杨柳留人:“今朝欲去,忽有留人处。说与江头杨柳树,系我扁舟且住。”(戴复古)“杨柳花飞留客。”(韩元吉)10.以杨柳比人生短暂:“君是园中杨柳,能得几时青。趁金明、春光尚好,尊酒赏闲情”(无名氏)。11.谢杨柳:“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张炎)。白居易有两首诗说到杨柳,其一说“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其二则把柳树写成个无用之材:“有木名弱柳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折条用樊圃,柔脆非其宜。为树信可玩论材何所施可惜金堤地栽之徒尔为。”(有木诗八首之一)温馨感悟站在水边的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最婉约的诗人“柳七”在爱情的舞台边,用柔情的柳作思念的旗帜“一丝柳、一寸柔情”,柳是女子,生活在古诗的河边。宋朝某个朴素的黄昏,一个女词人在幻想中用月亮作了顶帽子,戴在柳梢头上,与魂牵梦萦的恋人约会在浪漫的青春树下。童话般的爱情,美得惊心动魄。“杨柳依依”,这个薄命的女子一低头的温柔,有着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个缠缠绵绵的女子,从诗经的河边走来,水滋养出温温婉婉的性格,小鸟般柔柔地偎依在唐诗宋词的情韵里,眼波一横,就醉了无数离人。翠翠绿绿一身旗袍装,是饮下王维那杯劝行的酒后,用3月春风的剪刀裁成,再镶上朱淑贞那顶柳梢头上的月亮帽,缀一朵陆游伤感的沈园老绵,挂几串李白玉笛声中的故园情,画两道让白居易垂泪的如柳眉,于是,柳就在诗歌和民间行走,成为爱情、友情、伤情、离情的代言人。水边长大的女子,古典的温柔传承至今:“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桥景物万千,但洋景物不能指明“柳”代言的传统内涵。“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如烟的女子,“绊惹零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柔条垂拂,体态轻盈,在春光明媚里“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这个清新的女子,顽皮的女子,翠绿的女子,含愁的女子,娇羞的女子,烟霞似的女子,平平仄仄飘韵的女子就让她永远站在水边,隔着诗歌的河流缥缈成在水一方的柔情97菊【文化指向】:隐逸、高洁、清高。【解说:最早见于屈原的碳离骚】“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后成名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撞人隐逸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升华为隐家名片,到宋代更被大理学家周敦颐直接呼为“花之隐逸者也”,于是名实俱存。隐士有的品质,菊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全部包揽了。【相关意象】1.与陶渊明的品质相呼应,常喻归隐山林的隐逸高稚之士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向往大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归故园,既然赋归去来兮辞:“三径犹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欣然之情和对恬适闲淡生活的追求。2、.菊傲霜而开,比喻高洁“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屈原在离骚里借朝露秋菊表现自己洁身自好、永远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唐人元祯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3.菊花凌寒而开,幽香灿烂,宁愿干枯枝头,也不委落尘泥,这样一种孤芳自赏的高傲品质成就了菊的清高宋遗民郑思肖称道寒菊的气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4菊花傲霜怒放,竞斗芳菲,常喻奋发向上的力量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两首为最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好一派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政治抱负。5.古入有重阳佳日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常喻感时伤怀之情“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诗人怜花思乡,忧国忧民之情。【相关名诗】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一陶渊明奸口郭主簿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李师广菊韵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调黄。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桑架滋夕合,英英傲晨霜。陆游晚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扰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贞菊花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杨万里咏菊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史铸咏翻集句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菊袭茬再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文征明味菊【相关链接】1.皇帝咏菊“相互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沽罗糯”。南朝梁简文帝“细叶抽轻翠,园花簇金黄”。唐太宗2、名人咏菊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陶翁种菊、爱菊、赏菊、还吃菊。他说:秋菊有佳色,绝露掇其英。“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剩,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李清照借菊抒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在深闺中的爱情。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模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己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梅100【文化指向】坚贞不屈,孤傲清高。【解说】梅花最早见于(诗经),以其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傲霜斗雪的精神倍受诗人青睐,梅花也以其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艳高雅的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魏晋时期,构花被写入诗歌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南朝鲍照“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就是明证。到唐代渐变,张九龄“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在感怀身世的同时赋予梅坚毅不屈的意志,而朱庆徐“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完成了梅花高风亮节品性的塑造。到宋代,人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又把它诊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再经过苏轼、欧阳修等大家的咏赞,梅成就了今天的冰清玉洁坚贞孤傲的人文个性。【相关意象】1.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比喻逆境中不屈不挠,坚贞向上的气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表现了梅花的不屈不挠。王冕墨梅诗“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了梅花的清雅气质。陆游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南宋陈亮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葬”,更赞扬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元代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歌颂了梅花凛然特立的气节。2、梅花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常喻孤高绝俗“自持孤石比坚性,不与众木争芳姿”。释显忠石缝梅虽生长环境不好,但依然顽强自下而上,不随俗浮沉而保持真我的清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淇梅花)所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自洁的生活态度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更是海花幽姿绝尘的写照和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3.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意象,常象征美人、仙子一传说隋人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就是梅花所化。梅尧臣笔下是玲珑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吴颐眼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杂尘。“冰肌冷照人匀红轻盈绛罗巾寄晃端友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夸裹瑶英“,朱熹“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陆游“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相关名诗】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味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冲。王冕墨梅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早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之一相关链接1、关于梅花的轶事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据史料记载: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北宋处士林通(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左为千古佳话。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2学会赏梅花感受古人雅趣海花以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每年惊蛰前后为赏梅的最佳时机。赏梅要有“三知知色:梅花以绿与墨为名贵。知形:梅抹以“梅不盈十尺”为美,即枝干繁茂、粗细匀称、高矮适中。其株形分为柔伞、宝塔、蓬松等。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知香:梅花中的香味,倘若你不仔细品捉是难以闻到的。细品梅香有清醒提神,解乏润气之功效。赏梅的佳境有:晓日、薄寒、轻烟、月下、微雪、晚霞、明窗、疏篱。“踏雪寻梅,分外杯神”“月下赏梅、疏影暗香”,都是令人回味的意境。竹【文化指向】虚心、气虚心、气节。【解说】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后来用竹制成“竹笔”,9世纪用竹造“竹纸”,汉字中有“竹部”209个。竹与文化一路走来,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被列人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察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相关意象】1朴实无华,任何环境都能生长,常喻不畏逆境,勇敢向上郑板桥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坚忍不屈的秉性。方志敏: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齐“表现革命志士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坚贞不屈的斗志和乐观精神。2.竹的自然环境清幽推致,象征隐者的与世无争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表现隐者不求闻达,不慕名利的人生志趣。葬触坐幽草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更表现了王维所追求的无争的隐家禅境。3.竹子中空,为虚心的象征。戮张九龄的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黔李苦禅:“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更是无限景仰崇敬之情。4竹子生态上分为一节一节的便成为文人士大夫气节的象征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唐代邵渴:“竹衰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千古流传。“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表现了柳宗元士大夫的凛然气节。【相关诗词】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叶剑英题竹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邓拓竹(题画诗)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扬首望青天,YK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楼台庭柱,收笛洞萧入垂帘。:造福何论早晚?成材勿计后,鳞爪遮人间。生来不为己,只求把身duke o钱樟明水调歌头味竹衙斋卧听箫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题画诗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柳宗元竹【相关链接】1重要传说“舜南巡劳顿而死,葬于苍梧,其二妃娥皇、女英奔丧,追至湘江,思帝坳哭,泪洒青竹,竹悉成斑。二妃悲痛不已,投江而死,化为湘灵。”(见述异记)于是,西南一带便有了竹竿斑驳的斑竹了,又名湘妃竹;也就有了更凄婉动人的诗词创作:“斑竹枝,斑竹伎,泪痕点点寄相思。”2.名人与竹的趣事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献)(王羲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鸽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方志敏烈士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甚至自己的儿女也以松、竹、梅、兰命名3竹经于竹貌,青翠萎萎,枝劲挺拔,风骨傲然。于竹性,无林不成竹。或聚于堂前屋后,依壁而立,摇风弄月,群舞婆装;或会于山涧岩边扎根布茎,立根坚弥,无畏东西南北风。于竹品,无择贵贱,皆虚心以对;富贵不骄,野荒芜丛亦生机盎然。于竹格,更是不畏雪霜,与松夫、梅女相携于世,并称“岁寒三友”。难怪王徽之痴而与其君朋相称,叹出:“何可一日无此君!”又有稽康、阮籍、刘伶等竹林七贤,醉卧其间;再有李白、孔巢父、韩准等竹溪六逸,吟号涉迁其中:众者皆好竹之雅士也。道德舞台上的万人迷先看一首写“竹”的现代诗:泥土里,收集拼搏的语言。憋不住,给大地开一个眼。冒尖了,既虚心又委婉。做一次总结,继续向上伸展。一朵绿色的云,和太阳把理想畅谈。竹,具有“宁折不弯嘀气节秒中通外直110度量。它性温朴而浮厚,品清奇而典推,形文静而怡然,是植物中虚心、上进、葆有气节的儒稚者,一个可以让自己伸展成一朵绿色的云,的成功者,一个可以“和太阳把理想畅谈”的大智者一个可以一节节努力攀向蓝天的实践者,这不是道德舞台上的“万人迷”吗?古人认为,竹是空心的,象征虚心好学;它有节,则象征节操;竹的形态秀美,临风摇曳,姿态动人,月映粉墙,则会产生无限诗意。人称“端庄杂秀丽,刚健含婀娜”。白居易说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由自然形态和生活习性推演出相应的人文品质这就是古典文化正宗而又原始的创作思路。“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装,鱼传尺素,坪寄高远,均是如此。回想柳、菊、梅、竹,每一植物的常用意象和文化指向都与该植物的自然特性和生态习性有关。文化的发展便是这样循迹延仲,由本生发,绝非空谷传音,羚羊挂角,无迹可循。窥透这一点,就掌握了开启文学之窗的智慧钥匙。想想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知道为什么石潭周围都是竹树而不是桑树。柳、菊、梅、竹静静地长在文化的土攘里,和一绘春风、一段小溪、一轮秋月,共同构成唐诗宋词的万千风情,默默地等候着你的到来,静静地向你倾诉,用五千年文化的内力和修养,为你举行文化“灌顶”。你准备好了吗?106荷【文化指向】纯洁;佛;君子。解说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释迎佛生于二千多年前印度北边,出生时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并有天女为之散花。所以莲成为佛国宝座和吉祥物。在俗世文学里,荷花最早见于诗经“彼泽之阪,有蒲与荷,”然后由爱情咏叹调发展到宋代被大理学家周敦颐亲手提拔为“花中君子”,完成了莲的文化塑造。【相关意象】1.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与相思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孟郊的怨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分别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荷花被谁的泪水浸泡而死。2.周敦颐的爱莲说赋予荷花君子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道德节操,“亭亭净植”的美好风度,“可远观而不可衷玩焉”令人不可轻慢的气质。莲洁身自好的君子品行跃然纸上。【相关诗词】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馆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辈送离别。元朝丁鹤年采莲曲毕竟西期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绿塘摇泥接星津,车。轧兰挠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药莲花乘彩舫,过莲塘,掉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殉礴南乡子【相关链接】109月【文化指向】怀远思人,禅静高洁。【解说】从李白的静夜思开始,整整一个民族欣赏明月的时候,心灵上总有一丝寒意,那冰冷的月色,折磨过多少离人,让多少思妇怨女的灵魂感到透骨的寒,每一个日子都打着薄薄的霜。所以苏轼以豁达的胸襟说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时,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之手足情,就一变而为中华民族的普遍祝愿语、思念情,使月成了永恒而审美的文化物质。【相关意象】1明月蕴涵怀远思人之愁李白望月生情让人感叹:“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他想起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起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想起宫女的哀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想起思妇念夫,“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门情。”想起征人望乡,“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一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中国文学望月思愁的比比皆是: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这是一种微微的思乡之幽情。南朝乐府民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这是思妇之怀远。苏舜钦“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这是对故人的愁思。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看似写景,却寄寓离人无限悲凄痛苦。李商隐“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这是李商隐对妻子的无限怀念。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这是白居易对家人的思念。陆游“一搏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这是陆游对亲人的无比怀想。2明月皎洁,蕴涵禅静高洁之情操谢灵运去官还家,“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流露旷远、豁达、宁静、愉悦的心情。女词人王清惠“问姐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表面上,词人大声地追问姐娥(月亮),容许我追随你吗?而实际上是,凸现了词人看破红尘,想超脱尘世,追求永远的清静之情。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种禅意的诗境。屈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这是爱国忠君之气节。3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的绵藐深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的吸泣诉说;“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悲凉凄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苍茫忧患;特别是陆游“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的边关寒月,照凉了多少沙场将士的一腔热血。4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和生命的无奈“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昊王宫里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问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只能如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遥遥祝愿和期盼;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网,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无奈祈祷和祝福;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幽幽希冀和渴盼。S.明月独照中天,蕴涵个人的雄心壮志赵匡A”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凸显了其帝王雄心,有大江滚滚不可阻拦之气势。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也写过这样的诗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勃勃野心,如月昭昭。6.月下是缠绵的舞台,明月蕴涵男女情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缠绵与浪漫;“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凉凄苦;“待月西厢下”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的空虚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的相思之苦;当然也存“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裙”的嬉戏追逐之乐。【相关诗词】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五日夜谧亭望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弹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相关链接】1李白眼中的月月有形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是如盘圆月;“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是如钩缺月;“翠娥蝉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是含羞初月;“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是展眉新月。月有性格:峨眉月多情,“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秋浦月断肠,“寒山伙浦月,肠断玉关情”;镜湖月秀美,“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潇湘月轻盈,“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洞庭月深沉,“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坟上月悲凉凄伦,“池台空有月,词赋旧凌云”;瑶台月清雅神奇,“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月多用途:可引月而来,“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可乘月而去,“耐可乘明月,香花上酒船”;可步月而归,“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依稀”;可行月逸情,“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可泛月增趣,“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可度月如仙,“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可拥月人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2.月的忧愁意象以残月“写忧愁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夭祥酣江月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卜曹组青玉案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僧仲殊南柯子忆旧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以“明月”写忧愁明月不谙离恨苦,科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药菩萨蛮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六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3以“淡月”写忧愁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啼春细雨,笼愁淡月。卢祖皋安清都初春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水龙吟春恨借“新月”写忧愁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5借“缺月”写忧愁缺月挂硫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皓月”写忧愁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借“料月”写忧愁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燕子113【文化指向】爱情,春天,变迁。【解说】燕子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出双人对,于是成为文人眼中的爱情标本。燕子来时,带来春天的信息,燕子走时意味着秋凉冬至,所以古诗词中的燕子,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丰富。【相关意象】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的爱情向往;“燕尔新婚,如兄如弟”的新婚甜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的多情牵挂;“暗情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空闺寂寞,“罗慢轻寒,燕子双飞去”的孤苦凄冷,“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的失意冷落,“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的留恋企盼;“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的等待悲凉;还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寂惆怅和相思之情。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扦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面对时光流逝,发出美丽不再之无奈。李好古“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的沧桑悲凉,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的兴亡之叹,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的亡国之恨。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3.燕子带来寿天的信息,成为春天的象征“冥冥花正开,肠肠燕新乳”春花正静静地开放,乳燕轻轻地飞翔“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草长莺飞、花事繁忙。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以拟人手法写燕语呢喃春光明媚。“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表现伤春、惜春的感慨4.燕子的栖息不定留,成为表现羁旅情愁,漂泊流浪之苦的意象苏轼“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极写贬滴之勤,仕途颠簸之苦;周邦彦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苦叹漂泊流浪之艰;张可久“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状极身世浮沉人生坎坷之难。【相关诗词】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白居易燕子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抖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鹉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苏轼永遇乐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41家。刘禹锡乌衣巷【相关链接】燕子楼的故事。燕子楼的故事,见于白居易作燕子楼诗的小序。其文云:“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日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泅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次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追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哎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请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段,归葬东洛,而彭城(即徐州)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张尚书名情是名臣张建封之子116秋【文化指向1凄凉悲愁思乡解说“愁”字的汉字构成,古人早说得明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心上秋即是愁也,秋日多愁,便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了。秋与愁在情感上的同构,由不得你不悲秋。屈原九歌中“帝子降兮北清,目渺渺兮愁予。姗塌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和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撩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开了悲秋的先声,此后的文坛悲秋之音如无边落叶,萧萧地覆满了平平仄仄的韵脚:“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秋风秋雨愁煞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到秋声赋时,悲秋被推向了极致。【相关意象】1.秋高气爽,秋水明净,蕴涵着空灵,高远的意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登山临水,视通万里,青天碧水,上下相接,浑然一色,相映成辉,这是秋韵典型的空阔之美。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了秋天的清新、怡人与空灵之美。z.秋萧瑟凄凉,蕴涵着离人伤痛悲苦的意象“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直诉离别的伤悲。3.秋季一到,繁华摇落,叶落归根,季节的轮回蕴含着思乡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借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仿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思乡之苦啊!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人望乡心”,乡愁不可抗拒;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战乱中的故乡反成了生命中匆匆的骚站;卢纶“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空间距离是古人思乡时无法超越的痛;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借助想象,将乡愁雕塑成千千亿亿痴苦的望乡石;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天上地下,水上陆地都塞满了无法躲避的秋思秋人乡心愁割肠,厚重的秋色,悲凉的秋风,引来漫天的乡愁。这些熟悉的诗句,都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相关诗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谈人狂。唐刘禹锡秋词二首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囊?思牵今夜肠应直,雨怜香魄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唐李贺秋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精爪背健,壮士抚剑精神生。宋陆游秋声勇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料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料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相关链接】1.李清照笔下的秋“红藕香残玉章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蹲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秋的意豪,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表现十分特别,与她笔下春的无奈伤感正好相反,不见伤感低落,反显意气风发、挺拔峻峭。2诗人笔下的“喜”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王绩野望知渗效月满矛植夜带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戎显戏题秋月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二、常见物象的文化指向花草类,树木类和自然类景物浩如烟海不可能详细地一一列举只能简单地解说。下面列举十大常见典型物象指出它们的文化指向和相关诗词例句便于写作中运用梧桐【文化指向】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举例延伸】“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清初广群芳谱木谱六桐】梧桐在华夏文学长河中带着浓厚的衰飒悲凉之意。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否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劣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语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药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看看相关诗句吧。“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砧柞敲残深巷月,摇落梧桐故园秋。”“秋色到深闺,夜扫梧桐叶。”“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潇潇辞梦去,方知垂露挂梧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当然也有意境上的另外:象征环境之幽寂,情趣之高雅脱俗。在诗经中就与凤凰相联系。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家有梧桐落凤凰,梧桐成为圣雅之植物。李商隐的那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凤声”意境宏大优美。李白有“宁知蛮凤煮远抚依桐前”。这成为后世园林中的凤池馆、碧梧栖凤等景点的文化渊源。120红豆【文化指向1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举例延伸】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温庭鸽也在自己的诗中不止一次地吟咏红豆。如他的锦城曲中有两句就写到了红豆:“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这里的红豆成了诗人寄与远行之人作为纪念的礼物。还有一首(新添声杨柳枝词),是这样写的:“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般子安红豆,人骨相思知不知?”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爱恋的诗,诗中用红豆嵌在般子中,比喻对对方人骨的相思之情。中唐以后“红豆”的涵义开始逐渐延伸。杜甫“红豆啄徐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已有思念故国的意味。钱谦益借注杜诗江南逢李龟年寄托南望永历之情,并以“一别正思红豆子,双栖终向碧梧枝”隐喻对柳如是别后的思念,夫妇共同的故国之思及反清复明的信心。芭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