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18.11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和2B铅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2.单选题(含第13题、713题、15题、1820题、2122题,共16个单选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按题号(第4、5、6、14、16、17、20、21、24题)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 4.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洁净,书写欠工整、卷面不整洁不清晰的酌情扣分。 5.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和答题纸,试卷自己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漫说姓名文化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我们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而且辐射至周边地区。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籍贯不能替代的。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到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就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期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不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1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姓名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B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C“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D每个人都是姓名文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B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C姓氏文化这种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等物质文化里。D人名文化中的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3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今社会,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的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慰藉,这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自己的原初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B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C春秋战国前期,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D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红学泰斗”周汝昌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相关链接】 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周汝昌与著名学者胡适的交往缘于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介绍了敦敏诗集中发现的那首咏芹诗,这引起了胡适的兴趣,从此两人书信来往不断。B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C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D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甚至到了冥顽不化的程度。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5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6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取得了那些主要成就呢?请结合文本材料(包括相关链接)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7.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所资B.既东封郑 又欲肆西封C.闻道有先后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卿能办之诚决8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而耻学于师 肃追于宇下C其可怪也欤 其皆出于此乎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晋军函陵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必蹶上将军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园日涉以成趣 下饮黄泉D.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0.下列各组文言句子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 复驾言兮焉求 B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C刘备天下枭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蚓无爪牙之利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D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社稷”“社”是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祭坛。B“国”指的是国都,又如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去国怀乡”中的“国”即为此意。C“干戈”“干”是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战争。D“萧墙”指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古时臣子朝见国君,到此处便会肃然起敬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在第二段中,列出了理由“东蒙主”“邦域之中”“社稷之臣”。B孔子批驳了冉有的观点。用“虎兕”“龟玉”作比,论证了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C孔子主张用“修文德”的方式使远人归附,“文德”即仁义礼乐,季氏采纳了孔子的主张 。D文中有三处反诘句“何以伐为”“ 则将焉用彼相矣”“ 是谁之过与” ,使批驳力更强。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3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B.颔联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天上的月儿,就是故乡的月亮,分外地明亮。C.颈联: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E.全诗语意多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寄书”“不达”照应“无家”;“问死生”照应“弟皆分散”等。16.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君子只有“ ”,才会“ ”,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3)“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4)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5)师说中“_,_?”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6)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7)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9)烛之武阐明了晋国对秦国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 ”。 (10)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这是不仁道的;“ ”,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三、语言知识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屈原的离骚距现在年代久远,用语习惯差异很大,其中文字让人读来有些不知所云。相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纯学术著作,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明显平易近人了,读起来没有什么文字障碍。日裔英籍文学家石黑一雄获得了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文学价值很高,获奖可谓实至名归。今年“十一”小长假,山东泰山景区,尤其是“十八盘”路段,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小组对阵荷兰队,在比分2:1领先的情况下,被荷兰队反戈一击,最终遗憾以2:3告负。抗战时期,日本人在中国罪行累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然而,安倍晋三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实让人气愤。A B C D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新医改以来,各医疗机构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公开透明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省级网上集中采购,逐步建立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机制。B随着“崔顺实门”丑闻的不断升温,韩国总统朴槿惠的支持率直线下滑,跌至5%以下,成为创历届总统支持率的新低的总统。C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以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为标准,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D国防科技领域,一定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实现弯道超车,首先需要解决“看清趋势、看清方向、看清道路”问题。20.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3分)A.家父今年七十岁寿宴于8日中午12:00举办,敬请届时务必参加。B.对大家交来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择优发表。C.许多同学莅临现场,参加了学校诗社举办的“我与诗歌有个约会”活动,。D.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一旦报废被丢弃后,_。卫星亦是如此,当其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后,就成了无用的太空垃圾。当然,_,太空垃圾还包括发射时火箭脱落的碎片、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外出作业时丢弃的工具以及卫星肢解或相撞产生的太空碎片等,其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碎片撞击损坏航天器及坠落地面伤人两种情况。_,已成为当今世界各航天大国颇感棘手的挑战。四、红楼梦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22.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迎春) B.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薛宝钗和林黛玉)C.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探春)D.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23.下面对红楼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C.红楼梦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对贾探春的描述。D.红楼梦中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是将薛宝钗比作杨玉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五、写作24、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以分享,经验可以分享懂得分享的人心胸会变得开阔,脚步会越走越远,生活也会因分享而充满温馨。 请以“分享”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8.11 1C【解析】C项,偷换概念。引用句表述的是“人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姓名文化”,事实上姓是可以相同的。 2C【解析】A项“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B项“更悠久”说法有误;D项“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说法有误。 3B【解析】B项,无中生有。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结论。4. 答案:答A项2分,答E项2分,答B、C、D项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张冠李戴,“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说的是石头记会真;C项,“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有误,文中表述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D项,无中生有,“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文中无依据。5. 答案: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1分)内容上,暗示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俭朴的生活;(1分)遵从并满足他的遗愿,希望他安安静静地走;(1分)表达默默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的尊重。(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由第一段中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安安静静地走”可知,此句在结构上,起着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的作用。在内容上,可从周汝昌先生的一生、临终遗愿、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6. 答案:红学方面: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书法方面:创立周体书法,特点是“横逸飞动、作草如真”。诗词方面:与名家唱和,颇受赏识;造诣高,所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回答该题,要着眼于全文,注意联系相关内容进行比对。答案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也可以在原文原句的基础上整合出答案。结合文本分条作答。7.答案:C 道理 解析: A 通“性”,资质,禀赋/名词作动词,维持 B 意动,把当作疆界/名词,边界 D 如果,果真/通“请”8.答案:A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解析:B 介词,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翻译为到 C 感叹语气/揣测语气D 竟然/是9.答案:B 使动 意动解析:A 名词作动词 C 名词作状语 D 形容词作名词10.答案:A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解析:B 宾语前置 C 判断句 D 定语后置句11A【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基本的语法结构。求和周任是两个人,之间断开,第二段有一处孔子称呼“求”,“有言曰”不能断开,“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是结构相同句子,不能“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这样断。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中的“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和“去国怀乡”的“国”意义不同。1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季氏采纳了孔子的主张”在文中无据。14(1)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2)(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3)霎时间,浓烟和火焰布满整个天空,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很多。 15.B(B项中“客观实景”理解有误,这两句所写的白露、月亮都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晚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在诗人眼中也只有故乡的最亮,可见两句中的景为虚写) 16.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3分,意对即可) 17(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2)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