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花洲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河南省花洲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河南省花洲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河南省花洲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河南省花洲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春期高中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本大题 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 )A礼乐制B禅让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2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C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D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3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 ) 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 C法制建设D礼乐秩序4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 )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B其弊端日益突出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5“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6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平民B诸侯C官僚D贵族 7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 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种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查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的削弱8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1%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9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 (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 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 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10“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11“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12.“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这段材料可用于印证 ( )A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D中国最早出现农业文明1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14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 ( )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 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15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言论阐明了 (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16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表明汉初 ( )A重农抑商政策促进经济繁荣 B朝廷重农,百姓抑商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抑商政策不能完全阻碍商业发展17“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C重农抑商不符合经济规律 D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18“草市”的盛衰直接反映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下列对“草市”评述中错误的是A离城镇相对较远,由政府规划形成 ( )B南北朝时设“草市尉”对其进行管理C唐代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19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20南宋时,“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种现象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举取士的发展C理学的深刻影响 D择偶标准的变化21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2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D集约经营23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24桑弘羊说:“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材料反映了西汉政府“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是 ( )与商人争盐铁之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打击地方分裂势力提供廉价铁制农具ABCD251973年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中贩共侍约”木牍记载:“口口(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侍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建立D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26.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27“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材料中所说的道是什么? ( )A中国传统思想道德 B科学技术 C民本思想和制度 D自然规律28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诤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C韩非的“法不阿贵” 的思想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29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 )A无为而治 B崇尚节俭 C轻徭薄赋 D民贵君轻30部分史学家认为,“在周朝后期,产生了两种向儒家观点挑战的哲学,成为其长久的对手。这两种哲学都未成功地使受过教育的阶级永远拥戴,但都反复地被用来作为另一种选择,或作为对孔子思想的必要补充。”纵观古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史,“这两种哲学”是指 ( )A墨家和法家 B法家和阴阳家 C道家和法家 D佛教和道教31“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宋代儒学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有 ( )出现了哲理化和思辩化的成分 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 逐渐使佛、道精神消失 强化“君权神授”的观念AB CD3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 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 D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33对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 ) A在学习研究中探索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 B通过实际接触研究认识事物的客观真理 C通过接触事物体认知识、感知理并融会贯通 D通过实践得出真知34. 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35吕思勉在中国史中说“五口通商一役,种种的经过,都是不谙外情当然的结果倒像英国的战争,专为强销鸦片而来;中国既然战败,就不得不承认他贩卖鸦片似的。于是中国对于鸦片,既无弛禁的明文,而实际上反任英人任意运销,变做无税的物品。”这表明 ( )A. 中英战争的原因是英国强销鸦片B. 南京条约后,鸦片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C.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征收鸦片税D.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脱离了世界潮流361860年9月北华捷报报告太平天国主将周文嘉发布文告称“我天朝文武官员暨担任乡官者,统应明辨是非,以身作则,晓谕百姓,真诚服从本主将之号令,并按户造册禀报前来,尔等责无旁贷。”这反映太平天国 ( )A. 恢复封建秩序B. 注重政权建设C. 强化户籍管理D. 缓解内部矛盾37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 ( )A. 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B. 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C. 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D. 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38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图,可以得到的正解结论是中国所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 ( )A. 官营手工业束缚了中国经济发展B.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C. 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D. 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39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使清王朝统治集团分化出一些试图在某些制度上“师夷”的维新人士,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也不堪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击,但这毕竟是改革层面上的飞跃。这一“分化” ( )A. 促进了中国维新思想的产生B. 造成了清廷官员内部的分裂C. 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灭亡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40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B. “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C.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D. 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 40 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成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公元前195年,汉高祖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祭孔之先。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汉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记载。(1)依据材料一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历史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1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说明汉代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述如此祭孔的原因。(12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