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存档编号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毕 业 论 文题目 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 的社会支持研究 学 院 法学院 专业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年5月21日 教务处制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撰写完成的,郑重确认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文中除已经标注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毕业设计(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有关保管、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公开和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复制、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设计(论文)原件或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涉密的成果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毕业论文任务书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一、毕业设计目的(一)对自己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对当今的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途径。(三)通过论文的写作,回顾所学过的专业知识,掌握并提高基本的研 究技巧,培养运用科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主要内容本文共有五个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首先对“非政府组织”“弱势群体”“社会支持”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分别对弱势群体及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介绍了非政府组织支持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及非政府组织在支持弱势群体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介绍了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的做法和对我国的启示,包括英国、美国的一些做法。第五部分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未来走向,主要包括两方面:从政府层面上讲,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从非政府层面上讲,一方面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另一方面创新支持模式。三、重点研究问题(一)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概述(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三)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四)国外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模式探讨(五)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未来走向四、主要技术指标或主要参数1、文献分析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数据库和图书资源,查阅国内 外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其中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及其他方面进行分析。2、比较分析法。根据中国国情并结合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支持弱势群 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3、实证与比较相结合。实证法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揭示出事实的本来特征;规范法以实证法为依据,在对事实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针对问题进行的规范研究。五、基本要求1、论文结构设计要合理,结构要严谨,层次要清楚。2、论文要有独到的见解,创新意识强且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提出的对策建议要具体,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规范化程度。论文要采用学校统一的格式要求,在写作环节应做到规范、全面和充实,在装订环节应做到有序、美观和得体。六、其它(包括选题来源)论文题目是结合自身的专业,老师的指导及自己个人的兴趣来而确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李小晓学号201016412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题目名称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课题来源导师指导下自选题目主要内容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代价,新的社会群体“弱势群体”已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开始凸现出来,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政府是支持弱势群体的首要主体,然而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弱势群体问题还是很难解决的,再加之,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一定的“政府失灵”现象,使对弱势群体的支持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此社会背景下,充分发挥NGO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呼之欲出。非政府组织在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支持弱势群体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理论意义上,我国学术界对弱势群体支持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政府层面上,对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的研究拓展了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视野。在现实意义上,首先,它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服务和支持;其次,促进NGO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完善和规范;最后,有助于促进政府、公众对NGO的了解,使NGO获得广阔的制度空间和社会认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二、 研究现状 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实际上涉及非政府组织和弱势群体两个领域,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看,关于非政府组织领域和弱势群体领域,各自两个领域的研究有很多,而针对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并不多。(一)国外的相关研究对于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国外涉及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有关弱势群体的相关研究;二是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研究。1、弱势群体的相关研究。在对弱势群体概念的研究中,国外学者认为,社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种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的人群。他们认为弱势群体的产生是市场淘汰的结果,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形成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不是社会转型的的结果。2、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研究。国外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贾西津对国外学者研究NGO的七个视角进行了概括:一,概念视角,即对NGO的界定、属性和边界的研究;二,社会功能视角,即对NGO的运作机制和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研究;三,历史视角,即从历史的角度研究NGO的产生、理论依据及意义;四、组织视角,即对NGO管理与能力建设的研究;五、法律政策视角,即对NGO相关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的研究;六、比较视角,即对各国NGO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七、国家社会关系视角。关于NGO与政府的关系主要的解释包括制衡、对抗、共生共强、公民参与、合作互补等。(二)国内的相关研究国内学术界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大概始于90年代中晚期,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有三类:一、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二、以解读慈善性NGO和草根NGO的发展为重点;三、研究非政府组织与弱势群体的关系。1、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国内学者认为弱势群体需要社会支持,支持的主体主要有政府、社会力量、个体等,这些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上把握社会群体的支持体系,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仅是社会支持体系中的一部分。如李铣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理论整合与构建明确了社会支持系统的主体政府调控与市场推进,构建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模式。2、慈善性NGO与草根NGO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慈善NGO研究的重点在分析它和政府的关系,从宏观层面上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田凯研究慈善组织的重点在于分析政府和非政府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我国的慈善组织具有组织外形化的特征,即有着慈善组织的外形但在运作逻辑上与政府相类似。对于草根NGO的研究较少,总体上把草根NGO置于NGO的大环境中去研究。侧重于研究它的某一方面。如王名等学者的研究侧重于它的内涵和分类;贾西津的研究侧重于探讨其生长问题;熊莲和孔德君研究了草根NGO的发展现状;赵永厚重点研究了草根NGO所遭遇的困难。3、非政府组织与弱势群体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非政府组织与弱势群体的研究较少,他们侧重于研究自上而下的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从宏观层面上提出对策。虽然非政府组织在支持弱势群体的制度创新方面存在优越性,但他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在充分发挥其优越性的基础上不断的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发挥NGO的作用。如,王名实证考察了中国NGO在扶贫开发中的主要项目、活动及绩效,在肯定其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其面临的问题;单桔平认为政府在扶持弱势群体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NGO在制度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性。三、研究基础理论基础:1、作为一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通过对专业知识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社会救助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2、经常阅读相关期刊,关注相关政策,具备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3、写作期间,就其中的一些个人观点曾多次与指导导师进行沟通,老师的谆谆教诲对我完成论文帮助极大,使我受益匪浅。实践基础:大学期间曾在郑州市社会福利院实习,让我近距离的接触到弱势群体,对于非政府组织支持弱势群体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四、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实际,试图分析非政府组织在救助弱势群体中的重要地位,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它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一、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概述(一)重要概念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2.“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3.“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二)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的历史缘起及发展脉络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一)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1.弱势群体的构成2.弱势群体的成因3.弱势群体引发的负面效应 (二)NGO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现状分析1.支持内容2.支持方法三 、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一)NGO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理论依据(政府救助的局限性) (1)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2)第三方政府理论 2现实依据(非政府救助的优势) (1)非政府组织深入基层,更贴近底层群众 (2)满足多元化的群体要求,针对性强 (3)机制灵活,服务效率高(二)问题的探讨 1法制化程度较低 2资金来源单一、筹集困难 3官办色彩浓重 4缺乏有效的监督 5人力资源匮乏且专业素质不够 6支持模式单向化,缺少反馈机制 7.非政府组织缺少与国内外NGO的交流四、国外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支持的机制探讨(一)美国NGO对弱势群体支持的基本状况及启示 1基本情况 2对我国的启示 (1)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2)志愿性强 (3)政府与非政府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二)英国NGO对弱势群体支持的基本状况及启示1基本情况 2对我国的启示 (1)与政府之间保持合作的关系 (2)建立独立与政府的监督体系 五 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未来走向(一)从政府层面上来讲 1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体系 2.政府转变其职能,实现NGO自治 3加大对NGO资金的支持力度(二)从非政府层面上来讲 1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1)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2)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2支持模式由单项式转为互动式 3.加强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合作五、创新程度1目前,国内学者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自上而下型的非政府组织,本论文结合实际国情,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不但包括自上而下型的的还包括自下而上型的。2. 目前已有针对地域性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但是由于中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方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存在很大差别,本论文旨在从全局出发,以整个国家作为对象来研究。六、参考文献 著作:1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盈利部门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60-63页2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3235页3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长春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4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期刊:1赵宇,论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中国流通经济,2005年9月,第27302李铣,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理论整合与构建,中共四川省委学报,2004年12月,第8992页3田凯,机会与约束: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非盈利部门发展的条件分析,社会学研究,2003年2月4单桔平,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创新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机制,云南行政学院报,2004年5月5钱再见,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江海学刊,2002年3月6孟令君,发挥民间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作用,社会福利,2002年8月7肖芬芬,非政府组织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8李娟,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以南京市为个案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9王名,NGO及其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月,第7580页10范斌,论当代中国慈善活动的三种实现方式,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月11陆明远,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分析,学会月刊,2004年6月,第3336页12肖岚岚,城市弱势群体多元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基于厦门市思明区“爱心超市”的个案调查硕士论文,厦门大学;2007年13伍晓斌,和谐社会视角下构建弱势群体支持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6年14熊莲,我国草根NGO发展研究以重庆绿联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7年15谢丽萌,草根NGO管理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916孔德君,转型时期我国草根NGO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17张小劲,非政府组织研究:一个正在兴起的热门课题,宁波党校学报;2002年6月18佟雪铭,弱势群体的非政府救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19任慧颖,对中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研究探讨,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0月,第129-131页20唐东生,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改革,2003年2月,第101-105页21邓国胜,中国民间NGO发展的现状与障碍,社会观察,2010年5月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及方法1、文献分析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数据库和图书资源,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其中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及其他方面进行分析。2、比较分析法。根据中国国情并结合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支持弱势群体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3、 实证与比较相结合法。实证法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揭示出事实的本来特征;规范法以实证法为依据,在对事实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针对问题进行的规范研究。时间安排第一阶段: 2013年12月15号2013年12月25号 确定论文题目第二阶段: 2014年1月20号2014年3月10号 收集相关资料、写开题报告第三阶段: 2014年3月15号2014年4月20号 完成论文初稿第四阶段: 2014年4月25号2014年5月21号 论文定稿,准备答辩预期的成果及形式 论文指导教师意见签 名:年 月 日备注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引言1一、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概述1(一)重要概念1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12.“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23.“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2(二)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的历史缘起及发展脉络3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4(一)弱势群体现状分析41.弱势群体的构成42.弱势群体的成因53弱势群体带来的消极影响6(二)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现状分析61.支持内容72.支持方法7三、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过程中的问题探讨9(一)NGO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91理论依据(政府救助的局限性)92现实依据(非政府救助的优势)9(二)问题的探讨101.法制化程度比较低102.资金来源单一、筹集困难113.官办色彩浓重114.缺乏有效的监督115.人力资源匮乏且专业素质不够116.支持模式单向化,缺少反馈机制127.非政府组织缺少与国内外NGO的交流12四、国外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的模式探讨13(一)美国NGO对弱势群体支持的基本状况及启示131.基本情况132.对我国的启示14(二)英国NGO对弱势群体支持的基本状况及启示141.基本状况142.对我国的启示15五、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未来走向16(一)从政府层面上来讲161.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体系162.政府转变其职能,实现NGO自治163.加大对NGO资金的支持力度17(二)从非政府层面上来讲171加强自身能力建设172.支持模式由单项式转为互动式173.加强与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合作18结语19参考文献20致谢22附录23中文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大量弱势群体也随之产生,它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政府是支持弱势群体的主要力量,由于政府在支持弱势群体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充分发挥NGO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呼之欲出。非政府组织在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我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走向。本文以实证主义的态度从我国非政府组织(官办NGO和草根NGO)对弱势群体的支持现状出发,结合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从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面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的未来走向。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弱势群体; 社会支持; 未来走向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the rapid advanc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 large number of vulnerable groups also arise, it is important to the long-term st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In china, the government is the main force of support vulnerable groups, as the Government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in supporting vulnerable groups.In this social context, give full play to the NGO social support for vulnerable groups be vividly portrayed.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support for vulnerable groups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China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support the weak body, found that there wer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ts future direction.In this paper, with the attitude of positivism from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fficial NGO and grassroots NGO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support for vulnerable groups, based on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Britain, from the aspect of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al level two angles proposed Chinese NGO to suppor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Key Words: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vulnerable groups social supportfuture trendII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论文 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引言弱势群体已是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着以老年人、残疾人、下岗人员、城市农民工等为主体的社会弱势群体,我国在经历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弱势群体”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凸现出来,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政府在救助弱势群体方面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功能,以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稳定。一、 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概述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是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持社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故而了解非政府组织、弱势群体的概况,能使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更好地进行社会支持。(一)重要概念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在国外,非政府组织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我国,1995年北京召开第四届妇女大会时,国际上许多妇女非政府组织云集北京,举行了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自此媒体和广大公众开始关注这一概念。 国际上关于非政府组织有如下定义: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自主管理的、非党派性的,并且具有一定自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World Bank, Involving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BankSupported Activities, Operational Directive 14.70.Washington,DC:World Bank,1989按照政策规定,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可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其发展模式,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可分为自上而下型NGO(即官办NGO)和自下而上型NGO(草根NGO)。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要同时具备以下六个重要特征:组织性。即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规章制度;独立性。即非政府组织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的支配;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其提供服务期间可能创利或盈利,但这些盈利不能分配给组织内部人员,必须用到组织规定的工作中去;自治性。非政府组织不受外界的控制,是一种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社会组织;自愿性。即组织的成员并非受某种外在强制,而是秉持志愿精神自愿组成,其活动经费也来自于自愿捐赠;公益性。非政府组织要以服务某些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宗旨。2.“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到弱势群体的是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弱势群体”这一概念,要求中国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援助,从此,弱势群体开始从民间进入政府的视野。学者李娟对弱势群体进行了如下概述,弱势群体是指,由于个人生理和社会的原因而导致在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等方面处于劣势,依靠自己的能力无法摆脱这种弱势地位,需要社会提供支持的社会群体。从纵向视角分析,弱势群体可以分为初级脆弱群体和次级脆弱群体;从横向视角分析,弱势群体可以划分成生理性弱势群体、自然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三大类。1李娟,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7页。3“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社会支持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社会病原学中出现。近二十年,研究社会支持的有社会学家、社会精神病学家及流行病学家,他们都从自己的研究目的出发,并没有对社会支持这一概念做出统一的界定。学者陈成文在其著作社会弱者论中全面、系统的对社会支持体系进行了概念界定。他在分析了社会支持体系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及本质特征后指出:从社会学视角看,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型社会行为。陈成文,社会弱者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社会支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般来说,社会支持系统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构成要素。主体即社会支持的实施者,它包括国家、群体和个人三个层次;客体即社会支持的接受者,本论文将其界定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内容即连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它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两个层面。(二)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的历史缘起及发展脉络非政府组织最早产生于17世纪。在资本主义早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迅速发展,导致社会中涌现出大量的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为了救助这些贫困人口,缓和社会冲突和矛盾,英国率先颁布了一系列的济贫法案(慈善法济贫法等),1824年废除了禁止结社条例、颁布了新济贫法。在这些法案的影响下,英国出现了许多以救助贫困人口为目的的慈善组织;德国政府也设立“公爱协会”与地方团体合作共同筹集资金,成立了“强迫工作所”来收留流浪人口。然而,由于这些组织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济贫工作出现了冲突,救济资金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现象,1869年伦敦成立了第一个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慈善组织会社。该组织成立以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英国其他城市也都纷纷成立了类似的机构。九年之后其影响深入到美国,1877年美国在水牛城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之后的几年之内,美国的慈善会社的数量高达25个,形成了盛行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运动。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在慈善组织会社之后,英美国家又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1844年汤恩比馆在英国伦敦的贫民区成立,它是国际上第一个睦邻组织。睦邻组织的目标是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贫民共同生活,使贫民受到文化和教育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素养。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时期,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致力于慈善事业的非政府组织出现。一方面,在垄断条件下,财富不断集中,阶级矛盾日益严重,垄断资本家为避免冲突、缓解矛盾,将一部分剩余利润聚集起来,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基金会和信托机构,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在这段时期,诞生的著名基金会有摩根、卡内基、洛克菲勒等。另一方面,面对日益严重的贫困化现实,许多慈善人士、特别是基督教徒慷慨解囊,兴办起各种各样的慈善组织。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在这个时期成立的有比较著名的英国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和乐施会(Oxfam UK)。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战结束以后,各个战争国家都出现了大量的弱势群体。针对这一社会现实,国际上先后成立了许多自愿人员组织和慈善救济组织,如世界宣明会就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1950年卜皮尔在美国成立了世界宣明会(World Vasion)。宣明会的目的是在帮助世界各地的穷人,尤其是贫困的儿童,在十多年之后,世界宣明会资助了将近一亿的贫困人口,救济项目遍及89个国家。20世纪后半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1982年对16个美国社区的非牟利组织的调查表明65%的组织是1960年以来建立的。私人团体在法国出现同样迅猛增长的势头,仅1987年一年就建立了54000个,与此相比,60年代的数目是11000个。在意大利,1985年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40%的之类组织建立于1977年以后。李亚平、于海,第三领域的兴起西方自愿工作及自愿组织理论文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这一时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与全球化、市场化、民主化和民营化等社会因素有关。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我国的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弱势群体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了解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支持现状,发现支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弱势群体这一社会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一) 弱势群体现状分析为了更好地分析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状况,我们首先应该对国家的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只有了解了不同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帮助。1.弱势群体的构成(1)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口是生理性弱势群体,他们不但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在个人的物质精神方面属于面临问题多、选择能力差的“亚人口群体”。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0%,根据联合国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即称这个地区或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王国军,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4-15页就此看来,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具有年龄高、身体条件差、生活单调、内心空虚等特征,因此,他们的需求也比较多元化,我们应为其提供物质精神文化、医疗保健、生活照顾等方面的支持。(2)残疾人群体 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06年4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约为8296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推算出本次调查时点的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据此得到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例为6.34%。见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经济日报2006年12月2日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较,我国残疾人口总量增加,残疾人比例上升。 当前,残疾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就业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群体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照顾、教育、就业、康复、心理等方面。非政府组织应根据造成残疾人残疾的不同原因,为他们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3)下岗失业者群体 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转型和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大批的失业下岗人员。据统计,目前全国下岗职工约有3000万人左右,规模庞大。下岗失业人员属于社会性弱势群体,失业是导致他们成为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再就业支持,以获取新的工作。除此之外,为他们提供物质、医疗、心理等方面的支持都是很有必要的。(4)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人员,是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这种身份的特殊性使其被城镇相关制度排挤,决定了农民工在事实上处于弱势地位。据农业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7800万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3%,80%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和餐饮业。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与城市居民相比较,他们在物质条件、社会身份、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处于弱势。总之,农民工存在着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社会身份的尴尬性、社会权力的无保障性等问题。(5)贫困农民群体在中国,农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9.8%,而这些农民中大多数人的的基本权利没有得到保障,由此可见,贫困农民也是一支规模比较大的弱势群体。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坚说:截止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为2365万人。农民不仅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还遭到司法实践的不公正待遇和社会的歧视;另外,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他们的正当权益也得不到有效地保障。2.弱势群体的成因弱势群体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国当前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主要的、特征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对于弱势群体而言,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可以预防弱势群体的产生,也可以对已经是弱势群体的人们提供帮助。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却存在很大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原有的社会保障已经出现漏洞;另一方面,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具体表现为:一、覆盖面窄,保障的范围主要限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个体经济和广大农村户口享受的保障较少;二、社会化程度低,职工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基本上都靠单位。三、基金来源不稳定,当前社保基金的筹集方式未经立法,缺乏强制性,使一部分人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而成为弱势群体。(2) 制度因素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市和农村差别比较大,在一些边远地区,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成为贫苦人口集中的地方。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国企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职工下岗,成为弱势群体;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进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出现,他们无论是在城市打工还是在农村作为失业者,都处于弱势地位。(3)经济因素我国近三十年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使我国产业结构、经济所有制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不适应经济改革的一大部分人成为弱势群体。(4) 弱势群体个人原因弱势群体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身体较弱、缺少与时俱进的精神。例如,下岗失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技术能力单一,并且下岗失业人员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自己不自信,害怕再次失去就业机会。3弱势群体带来的消极影响(1)弱势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的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只有极少数的人率先富了起来,弱势群体的数量相对来说还是很多的。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不免让人思考:改革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从中获利。这不免会让广大弱势群体有不公平的感觉。由于他们的生活质量长期的不到改善,这种不公平感愈发强烈,他们很有可能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获取一些社会财富,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一些弱势群体采取的极端方式对社会的稳定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威胁。(2)弱势群体的存在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弱势群体的不断增多,使得国内的消费需求相对减少,消费需求的减少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由此可见,弱势群体与促进经济发展的两架马车投资、消费,有密切的关系,弱势群体的存在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就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分配生产要素,这就造成了资源和生产要素向被富裕阶层需求的领域和行业倾斜。最终造成了结构的不平衡和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二)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现状分析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民间团体和协会,他们主要起促进成员交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非政府组织逐渐完善,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2000年之前,国家级及跨省的社团有1528个,地方的社团有20万左右。在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香港乐施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经济体制的改革,非政府组织已是救助弱势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希望工程”已捐助八千多所希望小学,帮助两百多万儿童重回学校。可见,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已取得很大的成效。1.支持内容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物质支持即是最简单的支持方式;服务支持包括文化、心理、照顾、信息等方面。 在物质支持方面,主要方式是直接向弱势群体提供物款方面的支持。如为孤寡老人送棉衣棉被,为困难户送电风扇,定期给困难家庭发放米面、食用油等。有关资料表明,某慈善总会曾支出2000余万专门从物质方面支持弱势群体。在服务支持方面,主要的方式有文化和心理方面的支持。文化方面的支持有,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促进下岗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心理方面的支持有,针对弱势群体的慰问演出、平时跟孤寡老人聊天,逢年过节对老年人或残疾人的走访等。非政府组织的支持现状表明,物质支持在总的支持体系中占的比重比较大,服务支持的内容相对比较少,且支持层次较浅。但是针对弱势群体的需求,服务支持更能起到改善他们生活质量的作用。2.支持方法目前,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有两种:一种是单向支持,一种是双向互动。单向支持就是非政府组织先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弱势群体的信息,然后再对其进行支持。弱势群体被动接受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不利于弱势群体潜能的发挥。双向互动即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应是合作的关系,要求弱势群体参与到支持的过程中。参与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指当案主被自己的处境和问题所困扰时,社会工作者不应取代案主而为他解决问题,积极的方式应当是引导案主参与对问题的剖析抑制改善的全过程,而工作者一直处于分担、支持和提示的地位。张曙,个案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如,爱德基金会相信弱势群体自身是改革的重要力量,它在对弱势群体支持的过程中要求弱势群体参与到项目的计划、实施、管理和评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弱势群体的主观能动性。爱德基金会与弱势群体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三 、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弱势群体支持过程中的问题探讨由于政府在支持弱势群体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非政府参与到救助弱势群体的工作中去。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起步比较晚,在很多方面发展还不完善,因此在支持弱势群体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一)NGO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1理论依据(政府救助的局限性)(1)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由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提出,市场、政府失灵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难以满足有效的需要,未满足的需求就构成了非政府组织的生长空间,公共需求多样化程度越高,政府、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越有限,非政府组织的空间就越大。Wei sbrod.Burton A. The Nonprofit Economy.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1996正因为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第三方政府理论第三方政府理论由萨拉蒙在1981年提出,该理论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来比较分别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时的成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交易成本会比非政府组织高很多。Salamon.L.M. Rethinking Public Management: ThirdParty Government and Changing Forms of Government Action. Public PolicyJ. 1981.29(3): P2527因此,在市场失灵时,非政府组织应该首先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在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政府组织再发挥其作用进行补充。 2现实依据(非政府救助的优势)(1)非政府组织深入基层,更贴近底层群众与政府部门相比,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大都来自于民间,具有民间性和草根性。政府看弱势群体的需求往往是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去看的,而非政府组织是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去看的,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比较有针对性,更能迎合弱势群体的需求。非政府组织在支持弱势群体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不同来决定自己采取何种措施比较灵活机动。(2)满足多元化的群体要求,针对性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转型,弱势群体也呈现出多个层次。他们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但是针对多元化的需求,政府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而非政府组织相对比较灵活,能够及时应对弱势群体多元化的需求,有效的弥补了政府对弱势群体支持的不足。相对于政府,每个非政府组织往往只专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激光冷却纠缠源-洞察及研究
- 融合公共空间与商业功能模式-洞察及研究
- 一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苦练基本功-其他字符的练习 1说课稿 河大版
- 高炉配管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 溶度积以及沉淀反应的应用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4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 浸泡型果酒酿造工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薪税师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网络信息审核员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浮选药剂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新教材】部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 文言实词本义引申义
- 07J902-3 医疗建筑(卫生间、淋浴间、洗池)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24年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800题(含答案)
- 公共数据交换技术规范
- 2024年福建省高职院校单招《语文》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2024年第九届“学宪法 讲宪法”应知应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火车指导司机面试竞聘答辩问题
- 产科常用药物观察及不良反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