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2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人民版.doc_第1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2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人民版.doc_第2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2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人民版.doc_第3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2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人民版.doc_第4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2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人民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1.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016江苏单科,T17)两次工业革命与国民收入的关系1.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题并重。2.在命题形式上,新情景、新材料、新设问、新角度会不断呈现。要全面把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利用新史观从不同角度把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要明确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国崛起、经济格局、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关系。(2015江苏单科,T23)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创新(2014江苏单科,T17)知识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2014江苏单科,T23)工业革命的条件、影响及其与农业变革的关系(2014江苏单科,T23)圈地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知识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条件(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2)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2.概况(1)开端: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2)动力革新:瓦特制成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以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3.扩展: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4.影响(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2)社会结构: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3)职业结构:机器的使用,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4)思想文化: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深化理解】 工业革命的影响知识点二打造“世界工厂”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增。2.措施(1)政治:进行民主化改革,通过三次议会制度改革,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2)经济: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3)法制:进行法制化建设,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4)外交: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5)文教: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3.结果(1)使英国的资本迅速增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知识点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条件(1)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2)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革命。(3)重要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过程(1)19世纪中叶,日本“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等,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考法1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及作用典例 (2012江苏单科,14)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间提示。读图可知,输入英国的原棉逐年增加,特别是在1784年后,这与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抓关键“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定方法计量史学类选择题:首先,分析图中数据的变化,找出其最典型的变化趋势;然后,结合相关时间点,找出所学知识回答。【史论链接】 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地位(1)它是工业动力上的一场革命,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工业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2)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促使了一种崭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兴起,为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3)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兴起,使得更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的进程加快。(4)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使许多新式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的出现,开辟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考法2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史料二19世纪的思想一方面以旧思想为基础,对旧学说进行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的反思,尤其是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现实的反思。正如帕尔默认为“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和运动的产生”。论帕尔默“变革世界的引擎”史料三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1.史料一中“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2.史料二重点强调了工业革命对思想领域的影响,一方面是“对旧思想的发展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3.史料三中“污秽”“肮脏”“野蛮”等说明了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1.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提示:(1)经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2)政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3)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兴起。(4)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2.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提示:(1)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2)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史论归纳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看,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5)从生态史观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知识点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条件(1)前提:欧美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相对稳定。(2)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资金: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兴工业部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4)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2.概况(1)中心:美国和德国。(2)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3)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3.影响(1)生产力:电的广泛应用,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电气时代”。(2)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点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背景(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2)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概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并于20世纪初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3.美国的扩张(1)提出“门罗主义”,成立了“泛美同盟”。(2)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和“门户开放”政策。知识点三世界连接为一体1.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2)直接原因: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电信工具的创新。2.内容: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3.影响(1)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与融合,带来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使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3)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4)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思维导图】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考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及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19世纪晚期海外贸易示意图史料二19世纪晚期起,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全球通史史料三下图反映了1620世纪地球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有人说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最大平均速度每小时10英里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每小时36英里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每小时300400英里20世纪60年代喷气式客机,每小时500700英里1.史料一表明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市场的中心地位。2.史料二中“牢牢地控制了,榨取了,最终摧毁了,瓦解了”体现了世界市场形成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掠夺性的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3.史料三中“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变得越来越大”说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1.根据史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国际贸易获得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有何特点?提示:(1)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形成。(2)特点:海上贸易为主;发展速度快;以欧洲尤其是英国为中心。2.根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贸易角度阐述“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这一观点。提示:(1)新航路开辟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3)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交往形式也日益丰富。(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使世界贸易进入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新阶段。史论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及影响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2.特点(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3.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工业革命1.(2018徐州质检)“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解析根据材料“1820年到1860年间”,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剧增,故A项正确;“世界工厂”侧重世界贸易的一面,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故C项错误;海外市场是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故D项错误。答案A2.(2018如皋调研)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介绍: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后来将蒸汽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是詹姆斯瓦特的儿子小瓦特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据此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A.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B.取决于专利制度对创新的保护C.取决于瓦特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D.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据材料“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可以得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英国的专利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中也没有提及瓦特生产实践经验,故C项错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泰州模拟)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小麦每夸特的价格波动情况。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数大量减少C.1800年前后工业革命增加小麦需求D.1821年后英国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解析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难以造成如此长期的影响,与材料中“1800年”不符,故A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而非殖民地数大量减少,故B项错误;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增加小麦需求导致涨价,故C项正确;大规模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中“18世纪中期”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4.(2018苏州模拟)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设立,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A.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变化B.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C.工业革命推动国家经济政策变化D.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解析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反映了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放弃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变化指的是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而不是经济职能,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工业革命推动国家经济政策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民主化进程,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5.(2017海安质检)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解析紧扣题干中“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时间是1820年,联系教材知识,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故选C项。A项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16世纪,B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均与题干时间不吻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故A、B、D三项都排除。答案C6.(2017如皋调研)一战前,英、法、德三国国外投资总额为1 750亿2 000亿法郎,按当时的低利率5%计算,每年的纯利润就达80100亿法郎。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生产的收入。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资本输出成为仅次于商品输出的殖民剥削手段B.资本市场的竞争直接导致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D.英国对外投资的高额收入主要得益于制度设计解析材料提供的时间是一战前,这一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殖民国家殖民剥削以资本输出为主,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B项错误;据材料“一战前,英、法、德三国国外投资总额为1 750亿2 000亿法郎,按当时的低利率5%计算,每年的纯利润就达80100亿法郎。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生产的收入”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故C项正确;英国是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英国对外投资的高额收入主要得益于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答案C7.(2018盐城调研)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日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现代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答案(1)表现:商业中心的转移;新型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的出现;通货膨胀出现。(2)历史条件: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影响:拓展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推动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如答到“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亦可给分)(3)特点:大量农业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额总量增长;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但发展不平衡。(4)基本趋势:地区贸易到全球贸易(局部市场到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课后巩固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共75分)考向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2018南京期初模拟)某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启蒙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 D.殖民扩张解析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迅速提高,它们为了掠夺原料、扩大市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其中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故选C。答案C2.(2017如皋调研)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已完成D.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解析“1829年”英国纺织业正进入辉煌而非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中“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B项正确;1840年左右,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与材料中“1829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穿梭更快的铁指”即机器也会使“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淮安高考信息卷)1624年垄断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后来,晚年的瓦特非常富庶,他的主要财富来源不是制造蒸汽机的工厂,而是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材料主要表明()A.垄断法问世奠定了工业革命基础B.专利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向世界拓展C.专利制度诱导瓦特逐步改良了蒸汽机D.技术创新得到制度保障方能放大效益解析奠定工业革命基础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发展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而是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表明专利制度没有阻碍工业革命向世界拓展,故B项错误;专利制度诱导瓦特逐步改良了蒸汽机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瓦特晚年的主要财富来源于广泛转让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表明技术创新的效益受到专利制度的保障,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苏北四市期中)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 项目 时间 职业人口工农业产值农林渔业比重制造业和采矿业农林渔业比重制造业和采矿业180135.9%29.7%32.5%23.4%185121.7%42.9%20.3%34.3%A.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B.实现了英国向工业国转变C.引起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D.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实行机械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农林渔业比重和职业人口降低,制造业和采矿业比重和职业人口上升,且超过农林渔业,反映出英国转变为工业国,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故C项错误;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后都是当时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强国,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昆山模拟)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据题干中“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和19世纪初,可知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期间,“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是纺织技术从手工技术向机器大生产过渡的结果,导致了生产领域的变化,故选A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妇女解放的史实,故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但不能说家庭手工业不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A6.(2018泰州模拟)下图是“17001840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收税道路商业信托机构数和道路里程总数折线图”,由图片可推断()机构数和里程数呈持续上升态势工业革命后加速了英国的道路建设英国的道路里程数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商业信托机构适应了英国经济的发展A. B. C. D.解析图片直接反映出英格兰和威尔士收税道路商业信托机构数和道路里程总数呈持续上升态势,故正确;道路里程总数呈持续上升态势,特别是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更加明显,故正确;图片没有反映出英国的道路里程数在世界上的地位,故错误;商业信托机构作为金融机构,适应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呈现增加趋势,故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考向二第二次工业革命7.(2017如皋调研)“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材料所述积极影响的直接推动因素是()A.新航路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材料中“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表明了垄断,新航路开辟与材料中“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不符,故A项错误;早期殖民扩张与材料中“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不符,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自由竞争与材料中“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不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垄断组织出现,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8.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国家1871年1900年煤炭钢铁煤炭钢铁英国117.06.7225.013.9德国37.91.75149.815.1美国41.91.77240.824.0对上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19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停滞,被美德赶上B.三国煤、钢产量的多少反映了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C.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发展最快,主要是因为完成了统一D.英国比美德更重视石油等新能源的开采和新技术的应用解析本题需要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解答。英国的产量是增长的,A项错误;美德在世纪之交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C项错误;表中看不到英国的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设备陈旧、技术过时,在新技术的研发和普及上不及美德,D项错误。选B项。答案B9.(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模拟)下图为欧洲人口密度示意图,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工业化对欧洲人口增长存在一定影响。据图文信息推断,与下图示意最为接近的历史年代是()A.1765年 B.1840年C.1870年 D.1914年解析在工业革命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数只有十几个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1765年珍妮机出现,当时工业化刚刚兴起于英国,与图中“欧洲人口密度”不符,故A项错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后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与图中“欧洲人口密度”不符,故B项错误;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与图中“欧洲人口密度”不符,故C项错误;1914年,主要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图中“欧洲人口密度”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8徐州、连云港、宿迁苏北三市模拟)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这说明该企业()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B.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C.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D.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解析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资本主义垄断企业,其做法是为了垄断,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与资产阶级是相对立的,故A项错误;材料“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与该企业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说明该企业与国家合作,不是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的,故C项错误;材料“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表明该企业不仅仅注重经济效益,还注重为人民服务,也就是注重社会效益,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8镇江模拟)下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一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大危机的影响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二战的影响解析20世纪初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不符合史实,1930年出现低谷与一战和“冷战”无关,故A、C项错误;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推动美国移民高潮的出现,1930年经济大危机的出现造成移民低谷,故B项正确;1930年出现的低谷与二战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8扬州模拟)1904年,德国六个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了两个大卡特尔。他们集中管理,维持价格,以较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德国统一的完成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行解析“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德国统一的完成是在1871年,德国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13.(2017无锡期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巨大变革,其中生产组织形式的飞跃表现在()A.工厂制到垄断组织B.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C.蒸汽化到电气化D.商业资产阶级到工业资产阶级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垄断组织,故A项正确;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是工业部门的变化,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飞跃,故B项错误;蒸汽化到电气化是动力的变化,故C项错误;商业资产阶级到工业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