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记承天寺夜游 莲山课 件 m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 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2 / 4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二、理解 1.我国民间有 “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 的说法,其中的“ 三父子 ” 是本文的作者,其弟,其父 苏 轼苏辙、苏洵 2.阅读理解。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4.从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句中的 “ 闲人 ” 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 “ 闲人 ” 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汲汲于富贵功名的世俗中人,同时也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其中,表现一种随缘自适,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 5.“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3 / 4 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6.此文 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 “ 欣然起行 ” ,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 “ 闲人 ” 。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 “ 欣然起行 ”“ 赏月 ” 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