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五)_第1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五)_第2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五)_第3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五)_第4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五) 9童年 一、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 高尔基 (1868 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 11 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 “ 社会 ” 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1892 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 楚德拉,登上文坛, 1901 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 ,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6 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稍后完成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完成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列宁传。他从 1925 年起着手创作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 1936 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许多作品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和政论文章。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2 / 11 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二、写作背景 十月革命爆发前夕,高尔基被迫流亡国外,寄居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一次,列宁到这里看望高尔基。闲谈时高尔基对列宁讲起了自己的童年和流浪生活。当时列宁非常用心地听着,并对高尔基说: “ 您应该把这些全写下来,老朋友,应该写 !这一切都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有益 ” 这样,高尔基才拿起了笔。高尔基创作了三部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 (1914)和我的大学。这三部小说均采用自传体,描写高尔基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童年反映了高尔基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在人间描绘了作者少年时代来到人间后苦 难的历程,我的大学记述了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这些真实、详尽的描述,生动地展示了十九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 (从 1871 到 1888 年 )俄国社会生活的画面。 三、作品主题及简介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 19 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作品让读者了解了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从广3 / 11 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阿廖沙 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其母子的到来引起了两个舅舅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至死。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 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终生的朋友,最贴心的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使阿廖沙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 “ 好事儿 ” 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百无聊赖之中, 母亲又回到外公4 / 11 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 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四、人物形象 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纫,自私残忍,野蛮5 / 11 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低下。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 ;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 与此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 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 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6 / 11 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 “ 好事儿 ” 。,他们对 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五、影响 作为苏联时代最负盛名的作家高尔基,他的一生正如他给自己取的名字代表着痛苦一样,从悲惨的痛苦开始,又在极度的痛苦中结束。不同的是,少年时代的痛苦让他看透了沙俄统治的黑暗 ,促使他拿起笔开始了一个战士的历程。而晚年的痛苦则不同,他处在苏联社会的最高层,亲眼看着自己讴歌的时代正在发生着饥饿和不公,作为一个自认为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作家,心灵时刻经受着良知和正义的拷问。 高尔基是享有盛誉的 20 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 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 列宁语 )。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他的名字 “ 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 ”( 鲁迅语 )。 20 世纪初,他的作品就开始介绍到我国,7 / 11 对我国的文学和我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 一、作者简介 奥斯特洛 夫斯基,早期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出生在乌克兰维利亚村一个贫苦工人家庭。 14 岁就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1919 年他加入共青团,并正式参加红军,驰骋战场,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员。 1920 年他重伤离队,伤愈后被派往基辅铁路工厂工作。 1927 年,全身瘫痪, 1929 年双目失明后他在一行行空格厚纸中摸索着书写,终于奇迹般的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创作。为了表彰他的这一卓越贡献, 1935 年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他是无产阶级最忠诚的战士,是真正的钢铁英雄。他顽强的为无产阶级革 命事业战斗的一生,就是“ 对火热而英勇的生命的一曲颂歌 ”( 罗曼 罗兰语 )。 二、写作背景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重重危机。德国、波兰等外国军队蹂躏过的俄罗斯大地上,许多苏联人都遭受了失去亲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协约国帝国主义借着 “ 保护俄国 ” 的名义,对苏联进行武装干涉,并勾结俄国国内的各种反革命势力,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因此,苏联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和国内战争交织在一起。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狠抓红军建设,广泛动员8 / 11 工农群众踊跃参军。当时,许多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以钢铁般的意 志忘我地投入艰苦繁重的工作。他们有的顾不上自己的家庭,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一个普通战士的真实经历再现了这一段历史,描写了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三、内容简介 1故事梗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描述了保尔 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 是工人。保尔 12 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后来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镳。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 1927 年,他几乎9 / 11 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 。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 “ 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 2作品主题 作者通过对保尔 柯察金形象的描写,热情地赞扬了他为捍卫无产阶级政权而奋斗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的革命斗争意志和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质。 四、人物形象 保尔 柯察金: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有鲜明的阶级爱憎感情。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异常坚毅顽强的斗争意志。他是美好的共产主义品德的化身,这不仅表现在他对革命的忠诚,为革命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言行上,也表现在他对周围同志的关系上,乃至爱情生活上。保尔既是一名革命斗士,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他也做过傻事、错事,犯过军纪,在生活中、爱情上也有过失望和悔恨,在生命陷入绝境的时候,他也曾一度动摇、绝望。他既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英雄,又是一个超越时空局限的人性英雄,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永恒强者。书中还刻画了朱赫来、冬妮娅、丽达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五、艺术成就与影响 作者在塑造主要人物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等揭10 / 11 示人物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及其成长过程,保尔的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决定了作品的结构与情节,而情节的发展又是建立在主人公生活的逐次描写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是生活的教科书,对青年影响之深是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保尔关于人生意义的许多哲理性思考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生箴言,特别是他那段名言 “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 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早已成为千百万青年人的座右铭和树立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坐标。这部小说长盛不衰,不仅因为它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更因为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这一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