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行路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 正课: 一、朗读行路难。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了解作者: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2 / 12 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四、赏析。 (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 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 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 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 “ 不能食 ”“ 心茫然 ” 。 “ 停 ”“ 投 ”“ 拔 ”“ 顾 ” 四个连续动作与 “ 金 ”“ 清 ”“ 玉 ”“ 珍 ” 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 ( 2)接着两句紧承 “ 心茫然 ” ,正面写 “ 行路难 ” 。 “ 冰塞川 ”“ 雪满山 ” 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 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 “ 赐金放还 ” ,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 “ 拔剑四顾 ”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 垂钓碧溪 ”“ 乘3 / 12 舟梦日 ” 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 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 “ 长风破浪 ” 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 “ 会有时 ” ,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 “ 辅弼天下 ” ,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 5) .学生再读这首诗歌,背诵。 五、小结: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 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六、板书设计 4 / 12 行路难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 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 应题 “ 行路难 ”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 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豪迈乐观) 课后作业 背诵诗歌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游山西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1、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 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 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5 / 12 2、 “ 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 “ 足鸡豚 ” ,形容菜肴很丰盛。 “ 足 ” , “ 足够 ” 。 “ 豚 ” ,小猪,这里泛指猪。 3、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 。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4、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 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5、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6 / 12 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课前作业设计: 背诵这首诗。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饮酒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新课标第一网 二、重 点、难点: 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诗人的整体评价。 三、课时安排: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语 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以前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7 / 12 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 竹里馆。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 “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 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二)、解题:本篇为饮酒组诗的第五首,此组词共二十首,为陶渊明酒后写的杂感诗。 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 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 (三)正课: 1、一读: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 解词意8 / 12 义,体会文意。 2、逐步读 析 赏。 教师范读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明 “ 而 ” 转折 矛盾人境无车马喧。 自问自答实 虚意味深长。 学生齐读(注意问句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 归纳: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 “ 无车马喧 ” ,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 “ 心远地自偏 ” ,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板书心远 骨心静 境自静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 ,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说出亲切感人 .中 国禅宗六祖能一日诵经 ,风吹幡动 ,一曰 :“ 旗动 ” 二曰:“ 风动 ” 慧能曰: “ 心动 ” 亦点明此意。 学生齐读,体会诗意。 3:接着诗人顺势而下写出无限的意趣。 教师范读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句点明:妙在 “ 悠然 ” 无意看山。 “ 见 ” 不是 “ 望 ”“ 看 ” 景已入心。 触景生情,与自然化为一体,进入更高的境界。 9 / 12 这是诗人推崇的田园生活优雅闲适的绝妙写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飘逸之梦。王维诗中亦云其悠闲 “ 倚杖紫门外,临风听暮蝉 ” 。 至于 “ 菊 ” 字,我们可从 苏东坡冬景中可见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 ” 一个 “ 傲 ” 字尽现其意。 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物芳可明志洁足见其节操高尚,淡泊名利。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归园田居中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归去来兮辞中云 “ 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 可见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这是一种真情的召唤。在自然的感召下,诗人的心更宁静了,他悟得了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归而返 ,那么我要像飞鸟一样,纵身大自然之中,以尽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吗。正如挽歌中云 “ 死去何足惜,托体同山阿 ” 这接近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但诗人悟得有没有说出? 引出末句。 归纳:此句展现无比广阔无比自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正是陶渊明毕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见其诗 “ 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10 / 12 重。 此时景情意合而为一,实乃诗之完美境界。 体味、讨论、齐读。 课前作业设计: 文学常识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 文中称 “ 五柳先生 ” (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 猛志逸四海 ” ,有 “ 大济于苍生 ” 之志。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 “ 一心处两端 ” 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 “ 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 “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做官 是“ 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 归田园是 “ 复得返自然 ”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 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11 / 12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 课后作业设计: 评: 1、陶自评 “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 2、宋陈师道评 “ 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 3、金元好问 “ 一语 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 ” 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1、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3、人间四月芳菲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厂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 维修差错培训课件内容
- 企业风险评估与防范指南模板
- 药厂仓库管理课件
- 药剂配制专业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药剂课件制作
- 电厂脱硫检修培训课件
- 我爱元宵节400字作文15篇
- 企业项目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指南
- 输液治疗策略与流程
- MT 282-1994煤矿用移动式甲烷断电仪通用技术条件
- 第二章-基因工程的载体和工具酶课件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课件
- 比喻(教学课件)
- 75号公告专利收费项目和标准(官费)
- 电气原理图基础知识课件
- 新教师跟岗学习实施方案
-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写作指导及范文课件16张
- 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管理条例
- 郭锡良《古代汉语》讲稿(不仔细看别后悔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