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合同.doc_第1页
国际商务合同.doc_第2页
国际商务合同.doc_第3页
国际商务合同.doc_第4页
国际商务合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商务合同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国际商务合同,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厦门培训考试网()的后续更新吧!国际商务合同篇一: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章节 第7章 国际商务合同翻译 7.1 国际商务合同介绍 7.1.1合同的概念 西方法中的合同概念 国际法中的合同概念 中国法中的合同概念 Contract与Agreement的区别 7.1.2 国际商务合同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分类 国际商务合同的概念 国际商务合同的法律特征 国际商务合同的分类 7.2 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 7.2.1 国际商务合同的词汇特征 古体词 外来语 累赘词 正式词汇 专业词汇 7.2.2 国际商务合同的语句特征 语句的长度和复杂性 语句的结构特征 7.2.3 国际商务合同的语篇特征 篇幅特征 结构特征 逻辑特征 7.3 遵循翻译原则 7.3.1 翻译的基本原则 7.3.2 合同翻译的具体原则 准确严谨 规范通顺 7.3.3 对合同译者的要求 7.4 合同原文理解 7.4.1 宏观理解 合同的类别 合同的结构和要点 合同内容归类 7.4.2 微观理解 7.5 合同词语的翻译 7.5.1 Shall的翻译 7.5.2 古体词语的翻译 7.5.3“系指”词语的翻译 7.5.4 易混淆词的翻译拼写相近的词 意义相近的词 7.5.5 多义词的翻译 根据词性确定词义 根据专业确定词义 根据搭配关系确定词义 7.5.6 大写字母词语的翻译 合同当事人 合同关键词 机构组织和法律 其他词语 7.5.7其他特定词语的翻译 this Whereas Subject to be entitled to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said, aforesaid in witness whereof/thereof 其它常见特定词语 7.6 合同语句的翻译 7.6.1 状语从句的翻译 if状语从句 in case/in case of状语从句 in the event of/in the event that状语从句 should状语从句 unless状语从句 provided (that) 状语从句 where状语从句 after状语从句 when状语从句 0 before状语从句 7.6.2 定语从句的翻译 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7.6.3 被动态句子的翻译 被动语态的转换翻译 被动语态的顺序翻译 7.6.4句子成分的转化翻译 主语转换 宾语转换 表语转换 定语转换 状语转换7.7 审订合同译稿 7.7.1 审校标准 准确忠实 通顺流畅 得体简洁 7.7.2 审校的步骤和方法 审校步骤 审校方法 7.8 练习 国际商务合同是国际商务中当事人确立商务关系、履行权利和义务、以及解决纠纷的基本法律文件,其形式主要包括正式的合同书、电报、传真、口头合同、以及由证人证明的合同等等。本章和下一章主要介绍正式的国际商务合同文本的翻译,相应的问题包括:国际商务合同介绍(包括合同的概念;国际商务合同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分类)、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原则、国际商务合同原文理解、国际商务合同的词语翻译、国际商务合同的句子翻译、以及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校对。 7.1 国际商务合同介绍 7.1.1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什么?不同法系(legal systems or legal families)、不同国家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以下我们从比较法(comparative law)的角度,把中国合同法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发达国家的合同法或与国际统一合同法,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了合同的概念,国际商务合同的概念也就自然不难理解了。 西方法中的合同概念 1)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对合同的基本观点是,合同是债(debt)的一个种类。债是一个总概念,在此之下,合同、侵权行为(tort)、代理权的授予(delegation of power of attorney)、无因管理(spontaneous agency)、不当得利 (unjust eichment)均是产生债的原因,这些都是特定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国法学家(Jurist)波蒂埃在其1761年合同之债一书中对合同下了这样的定义:合同是“由双方当事人互相承诺或由双方之一的一方当事人自行允诺给予对方某物品(promise to accord/give something)或允诺做或不做某事(promise to do or not to do something)的一种契约(agreement)。”该定义强调的重点是,合同义务必须在当事方自由订立合同时才产生,就是说,合同不是由法律直接强加给当事人的,而是在受约束的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中产生的,或更慎重地说,是法律上视为签订“协议”的行为产生的。 法国民法典(French Civil Code)第1101条基本上采用了波蒂埃的上述定义,它规定“契约是一种协议,依此协议,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之债务。(A contract is an agreement by which one or several persons bind themselves, towards one or several others, to transfer, to do or not to do something.)”此定义同样强调协议,即当事人们之间就有关义务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此定义将合同视为债的一个种类。德国民法典(German Civil Code)未正面就合同下定义,它把合同纳入法律行为、债务关系的范畴内,其第305条规定“以法律行为发生债的关系或改变债的关系的内容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必须有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契约。(For the creation of an obligation by legal transaction, and for any mod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 of an obligation, a contract between the parties is necessary, unless otherwise provided by law.)” 2)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国家对合同定义的理解,与大陆法系国家有所不同,特别是传统理论。 在英国合同法中,诺言(Promise)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合同下了这样的定义合同是依法可以执行(enforceable in law)的诺言。这个诺言可以是作为(act),也可以是不作为(omission)。” 美国也有相似的定义。美国法学会(ALI)第二次合同法重述(Second Restatement of Contracts)第2条规定“合同是一项或一组这样的诺言:它或它们一旦被连反,法律就会给予救济;或者是法律以某种方式确认的义务的履行。(A contract is a promise or a set of promises for the breach of which the gives a remedy, or the performance of which the law in some say recognizes as a duty.)” 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合同法学者之一、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的起草人法恩斯沃思撰写的合同法一书,共包括五个部分。除了第一部分“引言”和第四部分“第三方当事人的权利 (the rights of the third party)”外,其他三个部分都以诺言为讨论的对象。其中第二部分的标题为“诺言的可强制执行性”(the enforceability of promises),第三部分的标题为“诺言的范围和后果(the scope and consequence of promises)”,第五部分的标题为“诺言的强制执行(the enforcement of promises)”。 由此可见诺言在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意义。 英美法上述关于合同的传统定义,是由英国早期的“诺言之诉(suit of promise)”发展而来的。英美法强调判例法的作用,其合同法的理论主要是由法官创制和发展的(made and developed by judges)。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法官关心的主要是如何为当事人提供救济(remedy)。在特定的案例中,违反约定的通常只是一方,法官所直接观察到的是该方违反了自己许下的诺言,而不是双方之间发生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 除上述关于合同的传统定义外,英美法还有关于合同的现代定义。 1979年版美国布莱克法学辞典对合同下了这样的定义: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创立为或不为某一特定事情的义务的协议。(Agreement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 that creates for each party a duty to do something or refrain from doing something)”这个定义与大陆法系的定义比较接近,意味着合同不再是一方当事人的行为,而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达成了合意。 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对合同下的定义是:合同是二人或多人之间为在相互间设定合法义务而达成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legally enforceable agreement)。此定义一是强调协议,二是强调法律强制力,比较全面。 作为美国重要的成文法组成部分的统一商法典(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UCC),在第1201条第11款对合同也下了一个类似的现代定义:“合同指当事方受本法以及任何其他适用的法律规则影响而产生的协议的全部法律义务。(“Contract”means the total legal obligation which results from the parties agreement as affected by this Act and any other applicable rules of law.)” 从英美法以上三个现代定义来分析,它们比强调诺言的传统定义更准确、更全面,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协议,与大陆法的定义比较接近。因为诺言仅仅是一方的意思表示,仅仅强调了单方当事人的义务,未能抓住合同最为本质的特征一一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意。从另一角度来看,上述现代定义比较强调合法性,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的定义直接用了“合法”的字眼,而美国统一商法典的定义则用迂回手法“受本法以及任何其他适用的法律规则影响而产生的”,也隐含了合法的意思。 国际法 作为国际统一合同法的重大成果,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制定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ntracts/PICC),未就合同正面下定义,但其第3.2条“协议的效力”(the effectiveness of agreement)可以说是侧面下了定义“合同仅由双方的协议订立、修改或终止,除此别无其他要求。”该条注释指出“本条的目的在于明确: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就足以使合同有效订立、变更或终止,而不必考虑某些国内法所规定的进一步要求。”很清楚,合同通则主张,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即构成合同。其制订者的意图是为了让合同尽可能方便地得以成立,促进国际商事关系的发展,扫除一切人为的障碍。 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CISG)未就合同下任何定义,从其关于合同成立的规定来分析,主要是要求要约(offer)与承诺(acceptance)一致。该公约第23条规定“合同于按照本公约规定对要约的承诺生效时订立。(A contract is concluded at the moment when an acceptance of an offer becomes effect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nvention.)”就是说,有效的要约加上有效的承诺,即等于合同,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要求。 1998年欧洲合同法委员会(Commission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修订的欧洲合同法原则(the Principles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PECL),也未就合同下定义。 中国法 1999年3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the Contract Law of the P.R.C.)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A contract in this Law refers to an agreement establishing, modifying and terminating the civi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between subjects of equal footing, that is, between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other organizations.)此规定采用狭义式与排除式相结合的方法,将合同定位为市场交易的法律形式,从而排除了有其特性和规律的身份关系的协议。 根据以上合同的定义来分析,合同主要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 1) 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agreement)。这是合同最本质的特征。不管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在磋商协议的过程中有过什么意见分歧,但是到最后,在受要约人表示承诺时,他们就有关的主要问题已经达成了合意,这样才建立了合同关系(privity of contract),否则就谈不上合同以及赖之而存的权利义务关系。 2)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为(civil juristic act)。这是合同区别于单方法律行为的重要标志。单方法律行为成立的基础条件是当事人的单方意志,如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行为,而合同是基于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合意得以成立的。 3) 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某种民事权利义务(civil rights and obligations)方面的效果,包括设立(establish)、变更(alter)、终止(terminate)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几种情况。 4) 合同须具有合法性(legality)、确定性(definiteness)和可履行性(feasibility)。合同的合法性是合同以实现法律效果为目的的协议的必然要求,我国立法者与合同法学对此予以强调。我国合同法第8条明文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The contract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law is protected by law.)”合同的确定性是指合同内容必须确定,即约定明确,国际商务合同篇二:国际商务合同教案 国际商务合同 一、 本学科开设的意义 本课程是黑龙江大学的任意性选修课之一,属于双语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国际商务合同有一定的了解,尤其对学生起草,翻译国际商务合同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 教学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国际商务合同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掌握起草和翻译国际商务合同的基本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到的特殊之处,然后针对具体案例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提高其自身英文水平。 三、 教材体系的特点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国际商务简明教程系列国际商务合同与汉语版教材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相结合,英文版的教材涵盖了国际商务合同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当代国际商务合同的起草,翻译和实施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应当引起注意的地方,是一本国际商务合同的入门书。该书在美国受到了的普遍欢迎。本教材配以汉语版的辅助教材,以教会学生英语合同写作的特点,使学生熟悉英语合同特点的基础上,了解一些相应的法律知识,能够书写中英文合同。 四、 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选择教材,指导教学) 使用教材: 国际商务简明教程系列国际商务 Karla C. Shippey,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01年 参考教材:Contracts Steven L. Emanuel, 中心出版社 2003年 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 胡庚深 王春晖 申云桢 外文出版社 2001 主要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所占的比例:70%:30% 本文部分 一、 授课内容 第一讲: 国际商务合同的作用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合同的定义,形式及书面合同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起草国际商务合同时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教学难点:合同的基本条款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合同的定义及形式 2跨国界的权利和义务 3跨文化期待4商务合同的基本条款 考核要求:了解 第二讲: 影响国际商务合同的因素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影响国际商务合同的因素 CISG 的基本条款与适用 教学难点:CISG 的基本条款与适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文化因素 2CISG 3法律的作用 4买卖双方的目标,安全措施 及隐性成本 考核要求:了解 第三讲:起草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起草合同的条款 教学难点:掌握合同双方应对四个基本条款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合同日期 明确合同当事人 货物 描述 数量 价格 支付条件成本和费用的承担者 包装要求 商品运输的时间,方式,承运人 保险条款 商品所有权条款 进口/出口 文件准备条款 发票条款 再出口禁止条款 商检条款 担保条款 补偿条款 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条款 及时履行条款 前提条款 撤销条款 不可抗力条款 违约损害条款 仲裁条款 法律选择条款 合同变更条款 转让条款 生效与转让条款 合同终止条款 对合同的整合理解 关于互相通知的条款 有权控制或管理合同双方的官方组织 独立咨询协商: 合同双方均确认已经就合同的法律,税收,账目等方面的问题与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过独立咨询。 关于官司成本与律师费国际商务合同篇三: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 摘 要 本文从国际商务合同的概念及重要性着手,分析了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用词 特征正式性和专业性,分别介绍了其中商务专业术语、法律术语、专用词、古体词、书卷词、并列词的运用;并以目的论为指导,通过对实际国际商务合同中易出错的译例的具体分析,从英汉互译两方面对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策略展开讨论。目的在于为商务人士在进行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时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提高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国际商务合同; 用词特点; 目的论; 翻译技巧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ion and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dic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ism and formality, including the business terms, legal terms, technical terms, archaic words, literary words, and coordinate wor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kopos Theory, this thesis employs several practic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some examples that are easily misunderstood in daily commercial life. The thesis aims to offer business people the relative translation guidelines while doing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translation so as to better their translation skill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Diction Characteristics; Skopos Theor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ontents 1Introduction . 51 2. 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 52 2.1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 52 2.2 Categori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 52 3. The Di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 54 3. 1 Professionalism . 54 3. 2 Formality . 57 4. Transl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 . 61 4.1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 Translation . 61 4.2 Skopos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Translation . 62 5Conclusion . 68 Acknowledgements . 69 References. 701Introducti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in China, in particular, with Chinas entry into WTO, China has been deeply melting into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its field of trade, more and more business people tend to contract with foreigners. A contract is an agreement giving rise to obligations which are enforced or recognized by the law 11. Since all the parties need contracts to restrict each others behavior and protect their own legal rights and benefi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is now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trade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varieties of inaccuracies or even err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which may make a negative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Hence, transl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increasingly shows its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According to Vermeers Skopostheorie, “Any form of translation action, including therefore translation itself, may be conceived as an action, as the name implies. Any action has an aim, a purpose.” 2 Therefore, this thesis mainly attempts to explore approaches towards contract translation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kopos. It proves the rationa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Skopos approa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translation. Meanwhile, the thesis includes the study of basic knowled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and its diction characteristics, which paves the way for the analysis of both English to Chinese and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Skopostheorie. 2. 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2.1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In the modern commercial society today, contracts have become so much a part of living in society. Then,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a contract? The answer may differ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defines a contract as“a promise or set of promises for the breach of which the law gives a remedy, or the performance of which the law in some way recognizes as a duty” 31.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Contract” by G . Trietel, the definition of contract is an agreement giving rise to obligations which are enforced or recognized by the Law. While in China, Article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