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 依据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上下文和具体语境,通过联想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2 体会 “ 从来、哪儿、就 ” 等虚词带动全文的作用及 “ 不管 还是 总是 、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等关联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进而体会白杨的特点。 3 结合上下文、文章历史背景、当时当地情况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走进爸爸的内心。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主要 内容。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白杨这一课,那么现在呢我们回忆一下,白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生 1: 生 2: 师:父亲和孩子们在去 *的路上议论白杨树的特点(板书:议论 白杨树)设计意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高段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学环节。我在第一课时已经进行了训练,2 / 11 在这主要是让学生回忆文章内容同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二、进行父子认识对比,体会关键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深入体会白杨特点。师:那么在父亲和孩子们的眼中,白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打开书,读一读文章写孩子眼中白杨特点的 句子,再读读父亲眼中白杨特点的句子。勾画一下。师:(教师课件出示写孩子眼中白杨特点的句子和父亲眼中白杨特点的句子)我们看,你们勾画的句子和 老师勾画的一样吗?这些句子谁勾出来了? 首先读读作者写孩子们眼中白杨的句子。师: “ 那是大伞?哪有这么大的一伞? ” 这也不是写白杨树哇?怎么老师把这句话也出来了?生:老师,这是写白杨树。写白杨树白杨树高大挺直的特点。师:白杨树高大的特点。作者用了什么方式?生:比喻。师:打比方的方式,它强调了白杨树怎么样?生:高大的特点,还强调了非常 “ 直 ” 的特点。因为妹妹分辨说 “ 你看它多 直 ” ,是想说它是大伞,因此, “ 大伞 ”也强调了白杨树 “ 直 ” 的特点。师:非常高大,是吧?同意吗?生(齐答):同意。师:你们真会读书,能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打比方的句子所写出的事物的特点。那么我们用几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眼中白杨树的特点,哪几个字? 生: 师:高、大、直,好,老师把它写在这儿,这是孩子们眼中白杨的特点。(板书高大直)设计意图:体会比喻这种修辞3 / 11 对表达事物特征的作用。师:那么我们再来看父亲眼中白杨的特点,一起把父亲眼中白杨特点的句子读一读。生:齐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父亲的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 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父亲眼中的白杨与孩子眼中的白杨相同点在哪?不同点又是什么?相同点: 生:(齐答)直师:那么它们不同点是什么?生: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师:那么我们先把它写在这儿,(教师板书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父亲是不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呢?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课件再次出示父亲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将句中的 “ 从来、哪儿、就、哪儿、不管 还是 总是 、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用红 色突出。)我们先读读这段话的第一句: “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 (生齐读) 老师把其中的几个词变成了红色,我们先看 “ 哪儿 ” 什么意思?你们自己把这句话读一读,想一想。生:任何地方。师:任何地方,同意吗?生:(齐答)同意。师:好哇,那就是说把这句话换成你的话。生:白杨树在任何地方都能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师:任何地方需要它,它就能很快地生根发芽,是不是?好,那么我们接着看下文,我能不能这4 / 11 样改一改这个句子 “ 不管是肥沃的土地还是贫瘠的土地,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白杨树 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学生:不行 师:为什么 (学生会发现作者所说的都是恶劣的天气,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出白杨树的特点) 师:那么作者描写的白杨树是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 师:是大风曼舞,浑黄一片,那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作者想说的这个 “ 哪儿 ” 还是任何地方吗?它强调的是什么呀? 生:(顿悟,齐答)任何恶劣的地方!师:你们结合上下文是不是读出了这个意思呀?生:是。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字 “ 哪儿 ” ,使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并体会关键词语 能带动全文的作用,从而对白杨树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师:那么我们从父亲对白杨的介绍,能够看出父亲对白杨树态度怎么样? 生:赞美。 生:(齐答)敬佩。 师:好,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把父亲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都读出来。师:好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能不能读出敬佩和5 / 11 赞美的感情,开始。(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生 1:感情朗读。师:好,你们听赞美和敬佩来了吗?她有哇,你听出哪儿读出来了吗?生 2:师:她怎么读的?你学学。生 2:学着生 1读了 “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突出了 “ 从来 ” 。师:还有吗?生 2: ” 生 3:再次感情朗读。 师:读出来了吗?生:(齐答)读出来了。师:我们一起来读出我们对白杨树的敬佩和赞美来读 (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要注意让学生的朗读真正有所改变,可以让听的同学说感受,这也是倾听的训练。 师:好,下面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孩子们眼中白杨树都有哪些特点?高、大、直,这都是孩子们眼中白杨树外在的特点,父亲眼中与孩子们眼中的不同点在于哪儿?生:(齐答)内在。师:你看,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谁才有的?生:(齐答)人。师:人才有的特点,是不是?而作者又把人的特点赋予在了 谁的身上啊?生:(齐答)白杨树。师:对呀!这是什么修辞? 生:拟人句 师:白杨树像人一样具有这样的坚强品格,值不值得敬佩?值得。师:值不值得赞美。生:(齐答)值得。师:好,让我们再一次一起来读父亲的这段话。注意,努力表达出你对白杨树的敬佩和赞美,好不好?读 设计意图:体会拟人6 / 11 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再次朗读,体会感情。三、借助整体联系,揣摩父亲的内心世界,深入领会文本主旨。 师:好,孩子们眼中的白杨树是树,而父亲眼中的白杨树是表白着自己的心,他在表白着自己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呢?好,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看看 父亲是干什么的?我找同学把这段资料读一读。课件出示 *省厂建设兵团的相关材料,指名一生读资料。(资料原文: 1949 年 9 月 25 日 *和平解放, 1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 *各地区。 1949 年 12 月 25 日 中央军委发布关于 1950 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决心在全军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粮饷问题。 1950 年 1 月 21 日 *军区发布命令: “ 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 ” , “ 全疆部队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外,必须发动 11 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 ” 。)师:这是解放以后我们国家为了保卫边僵、发展边疆,我们从这个数字上看啊,一开始是 1950年是 11 万人,到了 60 年末已经达到了多少?生:(齐答)万人。师:到 *建设的人陆续地、源源不断地、一批又一批地到那里去。而那里是怎样的环境呢?刚才我们已经从这个第一自然段看出来了,(教师再次将课件切换到荒芜的戈7 / 11 壁滩的四幅图片哪一张,逐一指着图片)这是干旱的,这是荒芜的,这呢? *待开垦的土地,看看这儿,这是我们第一自然段描绘的 景色,什么景色呀?生:(齐答)浑黄一体。师:浑黄一体,连天和地的界限都不是那么清晰。而一批又一批地边疆战士、支边青年、知识分子,还有复员转业军人就是到了 *,到了当时这样的地方去开垦,区建设了。 出示当年兵团建设场景的 5 幅图片这些珍贵的照片,是当年边疆建设者在搞建的场景。大家看一看,建设者们当时是怎样的工作。(指第一幅图:大批的建设者陆续到来,人们在列队欢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了什么?生:又有大批的建设者到来了,人们在列队欢迎。师:(指第二幅图、第三幅图)这是在干什么? (生:挖渠)。 这是一个塑像 ,塑像表现的是怎样的情形 ? (生:人拉犁耕种。) 师指第四幅图这是在干什么? (生齐答:挑土!)师:再看这第五幅图(兵团家属驻地,人们在帐篷外面,拖家带口的情形),看出来了吗?这是当时的 *建设者在驻地,住的是什么?生:是帐篷。师:除了住的是帐篷以外,你还看出什么呀?大人、还有 生:(齐答)孩子。生:全家人拖家带口都在 *,在建设着。(教师课件出示如今的兵团建设基地图片)师:是啊,当年的 *8 / 11 建设者们,拖家带口,靠着双手和肩膀,长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建设着祖国的边疆。我们来看一下,当经过了多少年以后,人们建设的 *,现在的 *的环境怎么样?景色怎么样?(课件出示现在兵团驻地和农垦区景色照片)生:(齐答)非常美丽。师:非常美丽,文中的父亲就是当时的一位建设者。那么他当时的内心是想把 *建设得什么样呢?生:把 *建设的美景如画!师:是啊,这样的景色是当时父亲那样的建设者心中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理想。而这样的理想已经怎么样?生:(齐答)实现了。师:好,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我们来思考一下,父亲当时的内心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课文。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亲的内心 【原文: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我找同学来把这段话读一读。 师:好,父亲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内心呢?师:你们有不同意见吗?有吗?没有,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他的说法吗?生:(齐答)同意。师:从哪儿看出来的这个意思呀?生:突然从他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师:你们自己再读读,看看实际上这句话 告诉9 / 11 我们什么?(学生自由读这段话。)师:同学们,父亲的眼中大白杨是谁?小白杨呢?(提示学过的小苗与大树) 师: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小白杨已经怎么样?生:(齐答)扎根 *。生:扎根恶劣的环境中了。师:是啊,孩子们成长起来了。在 *扎了根,成长起来了!师:是啊,父亲看到这样的情形,怎能不开心的微笑呢。但是,在一开始为什么陷入了沉思啊? 师:想孩子的什么?充满担忧吗?为什么?我们再联系前文【原文: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 *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 *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体会虚词 “ 也 ” 得表达效果。 师:你们看课文:为啥说妈妈 “ 也 ” 在 *工作?,要做几天几夜火车, “ 还要 ” 坐几天汽车?生:这样才能更加强调那个 “ 也 ” 字。师:强调这个 “ 也 ” 字干什么?是 “ 也 ” 字在强调妈妈也在 *工作。那么想如果你的父亲在 *工作,你最希望什么呀? 师:妈妈能在你身边,但妈妈也在 *工作,你心眼里是什么样的?乐意吗?师:你说他们这俩孩子就非常乐意吗? 师:是啊,也不乐意。往下读,要坐几天几夜火车,你们有坐过这样的车吗?坐过几天几夜吗?舒服吗? 师: 然后还要做几天汽车。你说,心情是什么样的?烦躁不10 / 11 烦躁? 师:这种烦躁的表现,你说孩子们会不会传递出来呀?会不会呀? 师:而父亲要把孩子们带到那儿干什么? 师:父亲希望他们长大建设 *,但是现在内心在想什么呀?谁想说就说。 师:哦,这是感到欣慰,但是说父亲沉思的时候是感到欣慰吗? 师:是啊,他感到困惑,能适应吗?能够扎根吗?他头脑里有一些个困惑,是不是?但是他看到小白杨,于是他内心就怎么样?就敞亮了,高兴了。好我们把父亲内心态度的变化读出来,读 生:学生练读最后一段。 教师范读。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海南社区《网格员》预测题(含答案)
- 2024年吉林社区《网格员》备考模拟题及答案
- 风力资源评估与预测方案
-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试题
-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英翻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生死观
- 污水处理厂废气排放治理方案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提要
- 血液透析中心护士手册
- 眼科OCT基础知识课件
- 高一年级英语学法指导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2025-2030中国还原铁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经皮肾术后护理试题及答案
- 河南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2024
- 烤烟种植与管理技术精粹
- 财政投资评审咨询服务预算和结算评审项目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