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新沪科版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练习题.doc_第1页
2019秋新沪科版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练习题.doc_第2页
2019秋新沪科版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练习题.doc_第3页
2019秋新沪科版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练习题.doc_第4页
2019秋新沪科版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多彩的光一、填空题:1. 光在 物质是沿直线传播的。自然界中有不少神奇现象,如日食或月食。它们都与光的 有关。2.影子和小孔成像都是光的 形成的,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影是不透明物体挡住了射向它的光线,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阴暗区域,所以影子是暗的;而小孔成像是有光线进入而形成的,所以小孔成像是 的(选填“明”或“暗”)。3.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约为_ m/s。4.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入射角是 ,如果使入射光线继续向平面镜方向靠拢时,反射角_ 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是由于反射面的结构所造成的。当反射面极为光滑时,将发生 反射,当反射面粗糙不平时,则会发生 反射。 6.如果有人以1m/s的速度远离竖直的平面镜时,像向远离竖直的平面镜方向移动,人的像的大小 ,人与像的相对速度是_m/s。7.都说岳阳君山风光很美“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这美景奇观中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鸟”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8.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 、 的 像。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1中的 ,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 。图19.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 、 、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10.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处时,成等大、倒立的 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 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之外时,成缩小、倒立的 像。凸透镜的 之内时,成 、 、的 像。11. “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 形成的_像。(选填“实”或“虚”) 12.身高1.74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平面镜长1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m。人和像的距离是 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_(填“放大”或“缩小”)的_(选填“实”或“虚”)像。14.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对光线有 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的是凹透镜。15.照相机离景物越远,镜头和胶片的距离要越 ,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照片,同时景物的像肯定是 立的(选填“正”或“倒”)。16.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的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图217.处处留心皆学问。周末,小明喝水时一不小心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18.如图2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 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移。 19.在严寒的冬季,探险家们在途中丢失了随身携带的火源,他们利用一把刃很薄的斧子,想出了一个能生火取暖的办法:凿下一块冰,用手把它磨光,做成一个水晶般透明的凸透镜,用这个冰块迎着阳光,很快冰块下方的棉絮燃起了火苗。这种取火办法主要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_ _ _。 图320.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如图3所示是眼睛的构造, 就是一个凸透镜。根根成像条件可知,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 的_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物体了。二、选择题:2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是( ) A.发生了镜面反射; B.发生了漫反射; C.发生了折射; D.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2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变化时,则( )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发生变化;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图4C反射角发生变化,折射角不变; D折射角变化,反射角始终不变。23.如图4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24.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25.光学元件的应用中,正确解释的是( ) A.穿衣镜产生的是放大的虚像; B.“弯曲镜子”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的;C.物体在照像机前面的任何位置都能拍照;D.照相机、幻灯机使用的光学元件都是凸透镜。26.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总是正立的;C.凡是放大像必是虚像; 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27.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 ) A. 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 B. 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C. 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D. 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28.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使用,有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A.应该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 B.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以内;C.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D.应将被拍照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距离以外。29.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城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 光的反射; D. 凸透镜成像。 图530.如图5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3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32.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6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图63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掬水月在手”中所指的月比天空中的月亮距离我们近; B. 清澈的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C. 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 D. 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了圆形光斑。34.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 B. 15cm ; C. 10cm ;D. 5cm 。图735.如图7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点燃;4030201050607080(cm)图8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36如图8所示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37.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缩小的像),而屋外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A三棱镜; B玻璃砖; C凹透镜; D凸透镜。38.小明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是10cm。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是( )A等于10cm; B在10cm和20cm之间; C小于10cm ; D大于20cm 。39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在医院经过鉴定是远视眼,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B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C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D远视眼不管看近处还是远处物体,成像都在视网膜的后面。三、实验、作图题:40如何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图941.画出图9中未知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或像的位置。图1042图10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第一步,改变 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 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实验结论是: 。43在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代替平面镜,如11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手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像的位置。图11(1)用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根据该同学在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4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正倒l3015缩小倒22020等大倒31435放大倒410/不成像/58/放大正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 。在第5次实验中,从 一侧(填“同”或“另”)通过透镜看到在烛焰一侧 的像。 四、计算题:45用激光反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56秒在地面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则这时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同种均匀 直线传播 2. 直线传播 明 3.真空 3.0108 4. 50 增大 5.镜面 漫 6. 不变 2 7. 折射 虚 反射 虚 8. 倒立 缩小 实 C A 9. 黄 绿10. 2倍焦距 实 1倍焦距与2倍焦距 实 2倍焦距 实 1倍焦距(焦点) 正立 放大 虚11. 直线传播 反射 虚 12. 1.74 3 不变 13. 放大 虚 14. 会聚 发散 15.小 倒 16.增大 下 17.凸透镜 虚 18.降低光屏的高度 倒 右 1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0.晶状体 倒立 缩小 实 二、选择题:21. B 22.A 23. 24. A 25. D 26. C 27.D 28.B 29.B 30.A 31. B 32.C 33.B 34A 35C 36D 37.C 38.C 39.B 三、实验、作图题:40.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在白纸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凸透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