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不饱和脂肪酸结构对生长期扬州鹅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摘 要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不同比例-6、-3PUFA对扬州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试验选择160只同一批出雏、体质健壮、体重接近的3周龄扬州鹅,随机分成四组。分别饲喂-6/-3PUFA的比例为3:1,6:1,9:1, 12:1的日粮,在42日龄、56日龄、70日龄时分别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6PUFA比例为6:1组有较低的TG、TC、和LDL量,而该组HDL在4组中最高。另外,还发现扬州鹅的血糖水平随-6/-3PUFA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以3:1组最低,并在56、70 日龄时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因此,在本研究的基础上认为,-6/-3PUFA比例对扬州鹅的血脂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其比例为6:1时有较好的降低血脂的效应。另外,-3PUFA对42日龄后扬州鹅有较好的降的血糖作用。关键词:-6/-3PUFA比例;扬州鹅;血脂;血糖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6/-3PUFA on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Yangzhou Goose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6/-3 PUFA on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yangzhou goose. methodA total of 160 healthy Yangzhou geese (similar weight), aged 3 week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They were fed on diets with different -6/-3PUFA ratios (linoleic acid ( -6) to linolenic acid ( -3) ratio was 3:1, 61:, 9:1, and 12:1 respectively), and 50-day feed trail was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farm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The blood sample was obtained, and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at 42-day-old, 56-day-old, and 70-day-old respectively. resu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et containing 6:1 -6/-3 PUFA ratio showed much lower TG, TC, LDL, and highest HDL amongst 4 groups. It was further observed that, BG level of Yangzhou goose increased with -6/-3PUFA ratio increasing, lowest in the group containing 3:1 -6/-3PUFA ratio. Additionally, BG of 3:1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groups significantly (p0.05) at56-day-old, and 70-day-old.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6/-3PUFA had a proper effect on blood lipid, and 6:1 showing much better; -3PUFA could decrease BG of Yangzhou goose after 42-day-old.Key words:-6/-3PUFA ratio; Yangzhou goose; Blood lipid; Blood glucose目录文献综述.31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来源 41.1 PUPA的组成 41.2 PUPA的来源 41.2.1动植物来源41.2.2 其他来源 51.3 PUFA的分离提取方法51.4 PUFA的分析方法51.5 -3PUFA与-6PUFA比例的重要性52.家禽血液生化指标 62.1 家禽血糖62.2家禽血脂62.2.1家禽血脂各论.6a.甘油三酯 6b.总胆固醇 7c.低密度脂蛋白.8d.高密度脂蛋白.83.PUFA对血脂的影响.94.发现问题及试验研究的意义.9试验部分91 材料与方法 10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101.2 试验处理.111.3 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111.3.1 血脂含量的测定 111.3.2 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122 试验结果与分析122.1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TG影响 122.2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TC影响.122.3 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LDL影响 132.4 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HDL影响142.5 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BG影响153讨论164、结论16致谢17参考文献18文献综述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少,在有条件的地区充分利用粗饲料资源大力发展家禽生产,增加动物性食品和其它畜产品的有效供给,这对于保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禽业是畜牧业种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的肉蛋食品、轻工原料、肥料,在外贸出口中亦有重要地位。随着家禽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养殖密度加大,造成养殖环境恶化。各种环境因子的刺激及传染病的影响,使家禽长期处于应激和免疫失调状态,机体代谢紊乱,从而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家禽的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是畜体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人类医学和动物试验研究中被普遍证明具有调节血脂功能,但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对扬州鹅血脂的影响有重要意义。1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来源1.1 PUPA的组成脂肪酸是酯类经过水解后的主要产物之一,根据结构不同,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s)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有分成单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两种。依照第一个双键距离甲基端碳原子数不同分为-3、-6系(即编号系统,也叫w编号系统),但普遍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是-3、-6系列PUFA1。而动物体内-3型与-6型是不能互相转换的,且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1.2 PUPA的来源1.2.1动植物来源 -6/-3PUFA主要存在于植物油脂中,如葵花籽油、红花籽、核桃油、沙蒿子油、水冬瓜油、烟草籽油、月苋草油、小麦胚芽油、米糠油、大豆油等,同去饱和及碳链延长可以转化为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亚麻酸(ALA)主要源于亚麻籽和蔬菜和草体内的叶绿体内。苏籽油、大豆油、菜籽油、核桃油也含有,在生物体内去饱和及碳链延长可以转化为二十碳五酸(eicosapetaenoic acid C20:5,-3,简称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oic C22:6,-3,简称DHA),鱼油和较肥的鱼市EPA和DHA的主要来源。动物性食物,尤其是蛋黄、肉、肝及其他内脏中,则含有AA、EPA。在高脂鱼及海洋哺乳动物中EPA、DHA的含量最高,如鲱鱼(menhaden)鱼油中EPA占总脂肪酸的16.03,DHA占10.83。海藻类也可提供大量的DHA。1.2.2 其他来源 海藻、真菌和细菌中PUFA含量丰富,多以储存油和膜脂的形式存在。而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PUFA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原因是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强,可以集约化、大规模生产、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而且产油脂高,菌体含量达80左右。1.3 PUFA的分离提取方法从鱼油中提取高度PUFA的方法有低温盐法、低温分别结晶法、甲酸甲酯分离法、尿素包合法、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法、选择性吸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脂肪酶法、分子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2,3。1.4 PUFA的分析方法分析PUFA通常的方法是将它们衍生为易挥发的甲酯,经气相色谱(GC)分离,如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云南产蒜头果油用硫酸-甲醇法酯化分析分离,效果好4。但在衍生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不完全甲酯衍生物以及异构化、氧化或者水解等反应。目前,分离EPA和DHA的有效方法是HPLC。所用固定相主要是反相Cl8键合硅胶。李润等5用二乙烯苯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DVB)树脂微球作为HPLC固定相,选择适当的流动相,从鱼油中分离EPA、DHA,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近来,配备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的毛细管超临界色谱(SFC)已被用来分析PUFA。1.5 -3PUFA与-6PUFA比例的重要性-6PUFA(特别是AA)对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需要指出的是,-6PUFA对生长和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过犹不及,当-6PUFA摄入量占膳食6%以上时(推荐量为2%),而膳食-3PUFA摄入量很少时,导致-3PUFA与-6PUFA比例不当,才是炎症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在本节中将着重探讨-6PUFA与-3PUFA比例的重要性。2.家禽血液生化指标2.1 家禽血糖血糖(GLU,BG)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动物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一样的。2.2家禽血脂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甘油三脂即脂肪。它们不溶于水,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环运转。脂蛋白有很多类型,许多医院化验的脂蛋白,即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一种被称为高密度脂蛋白的,它的作用则和脂蛋白完全相反,具有对抗动脉硬化的作用。2.2.1家禽血脂各论a.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缩写TG)TG又称中性脂肪,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TG处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它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甘油三酯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可利用甘油、糖、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为原料,经过磷脂酸途径和甘油一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所含的三个脂肪酸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可为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目前美国的TG测定的参考系统较为完善,其推荐的决定性方法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建立的ID/GC/MS法,以13C3甘油三软脂酸酯为内标,可测总甘油酯和“净”TG,一级参考物质为NIST的SRM1595(三软脂酸甘油酯);参考方法为CDC的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一直被用作美国CDC-NHLBI血脂标准化计划中的参考方法,该法用Supelco的三油酸酯和NIST的三软脂酸甘油酯标准物质SRM 1595的2:1混合物作标准,测定值不仅是TG,还包括(或部分包括)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二级参考物质有NIST的SRM1951a、CAP RM026及CDC的多种冰冻血清。此法此参考方法步骤繁琐,实验室间进行方法学转移比较困难,目前CDC拟对其进行改进,以期在胆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CRMLN)建立一个结合提取、水解步骤的酶法作为“指定参考方法”。b.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TC)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人群总胆固醇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肝脏是合成和贮存的主要器官。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自然界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植物中没有胆固醇,但存在结构上与胆固醇十分相似的物质植物固醇。植物固醇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肠粘膜,植物固醇(特别是谷固醇)可以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胆固醇虽然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动物以及动物的不同部位,胆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兽肉的胆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贝壳类和软体类高于一般鱼类,而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则最高。c.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的胆固醇,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2/3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胆固醇主要来自从CE转运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目前认为血浆中LDL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主要途径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而来;次要途径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d.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缩写HDL)。亦称为a1脂蛋白。比较富含磷脂质,在血清中的含量约为300mgdl。其蛋白质部分, A约为75, A约为20。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高密度脂蛋白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一种脂蛋白,是血脂代谢的基础物质,专门在体内结合多余血脂,转运体外,清除血液垃圾;且由于体积小,能穿透动脉内膜将沉积在里面的胆固醇清除掉并携带出去血管壁,修复血管内皮破损细胞,恢复血管弹性,具有清除血管馁多余血脂,清除血垢,清洁血管的作用。有血管内的“脂质清道夫” 、“抗动脉硬化因子” 、“长寿因子”、 “好的胆固醇”、或称“好胆固醇”, “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之称。3.PUFA对血脂的影响已有报道,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3与-6类型能明显影响血脂代谢6。目前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7提出脂肪酸-3/-6推荐量比值为15110,然而学术界至今对二者合理的比值仍有争论。有研究表明,PUFA改善高血脂至少部分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3。有实验表明-亚麻酸比亚油酸降血脂效果更明显6。4.发现问题及试验研究的意义一方面,有关PUFA在营养方面的作用研究较早,但过去多集中于动物体内脂肪代谢方面,但关于PUFA不同比例对家禽影响的研究较少。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可以更深入的揭示PUFA比例与血脂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PUFA链中的双键易受自由基攻击而发生氧化,导致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畜产品的肉品质下降等问题。如何能保证PUFA发挥其特定功能的同时,避免脂质过氧化带来的弊端是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张文斌、舒晓亮等专家指出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有一定影响,当PUFA的比例供给合理时对血脂代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而提高机体的畜禽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本试验旨在研究并寻求一个合理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结构比例,为扬州鹅的品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其合理的饲养、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部分部分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代谢有一定影响,但有关日粮PUFA合理比例对机体血脂代谢影响的研究,及其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还都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研究日粮中-6/-3PUFA比例的对家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扬州鹅为试验动物进行不同比例日粮的饲养试验,旨在研究并寻求不饱和脂肪酸结构的合理比例,以有利于扬州鹅血脂代谢、提高扬州鹅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从高邮养殖基地选择160只同一批出雏、体质健壮、体重接近的3周龄扬州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四个重复,一个重复10只。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别饲喂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为3:1,6:1,9:1, 12:1)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分别见表1和表2。.表1 试验用饲料的配方饲料配方玉米3:166.206:166.209:166.2012:166.20豆粕17.3017.3017.3017.30花生油1.061.161.281.30葵花籽油0.080.160.150.16亚麻油0.320.190.130.10铜榈酸0.400.380.370.37油酸0.140.110.070.07苜蓿草粉10.7010.7010.7010.70磷酸氯钙1.201.201.201.20石粉0.600.600.600.60L-赖氨酸盐酸盐(赖氨酸)0.350.350.350.35蛋氨酸0.150.150.150.15食盐NaCl0.500.500.500.50预混料1.001.001.001.00合计Total100.00表2 试验用饲料的营养水平项目PUFA比例原料3:16:19:112:1玉米66.2066.2066.2066.20豆粕17.3017.3017.3017.30花生油1.061.161.281.30葵花籽油0.080.160.150.16亚麻油0.320.190.130.10棕榈油0.400.380.370.37油酸0.140.110.070.07苜蓿草粉10.7010.7010.7010.70磷酸氢钙1.201.201.201.20石粉0.600.600.600.60L-赖氨酸盐酸盐(赖氨酸)0.350.350.350.35蛋氨酸0.150.150.150.15食盐NaCl0.500.500.500.50预混料1.001.001.001.00合计 Total100.00100.00100.00100.001.2 采样处理在试验样本饲养至42日龄、56日龄、70日龄时每组分别随机抽取8只,空腹24 h采血制备血清,并及时送苏北医院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糖的指标。1.3 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血脂含量的测定:从各组随机抽取8只新扬州鹅,空腹24h后采血,采血后立即于4000 r/min离心30min,分离出血清,立即送往医院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含量的测定:采用保定长城临床试剂公司血清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亚醒胺在波长500 nm处产生的颜色强度与总胆固醇的含量成正比,通过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比较,即可计算出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步骤:依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计算公式:胆固醇浓度(mg/100ml)=样本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200。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采用保定长城临床试剂公司血清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红色化合物在波长520nm处有最大吸收,其产生的颜色强度与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成正比,通过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比较计算出样品中甘油三醋的含量。步骤:依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计算公式:甘油三酯浓度(mg/100ml)=样本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200。1.4 数据一般另列的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和Tueky多重比较。2 试验结果与分析2.1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TG影响 由表3、图1可知,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甘油三酯的含量变化趋势不同。-3/-6PUFA比例在3:1、6:1由42日龄到56日龄上升,而到70日龄时又有下降趋势;9:1组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而12:1组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处理间比较发现,42日龄时-3/-6PUFA比例在3:1和12:1时显著低于9:1组;而56日龄组3:1、6:1显著高于9:1、12:1组;及至70日龄时以6:1最低,显著低于3:1和12:1组(p0.05)。表3 多不饱和脂肪酸结构对甘油三酯的影响组别3:16:19:112:142日龄1.620.11b2.50.23ab2.960.43a1.610.21b56日龄3.540.61a3.460.97a1.590.34b1.620.42b70日龄1.860.25a1.090.13b1.210.11ab1.880.21a2.2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TC影响由表4、图2可知,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TC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3/-6PUFA比例在3:1、9:1、12:1组时,不同日龄的扬州鹅总胆固醇的含量基本一样(P0.05)。42日龄时,在6:1时,TC含量显著高于3:1组(p0.05)。56日龄时,在6:1时,TC含量显著低于9:1和12:1(p0.05)。表4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总胆固醇的影响组别3:16:19:112:142日龄5.270.40b5.910.16a5.540.645.520.3156日龄5.090.264.60.71b5.730.24a5.250.40a70日龄5.80.215.310.375.590.385.710.152.3 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LDL影响由表5、图3可知,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LDL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3/-6PUFA比例在56、70日龄中9:1组时,LDL显著高于3:1、6:1和12:1组(p0.05)。42日龄中9:1组时显著低于6:1组(p0.05),与12:1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5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组别3:16:19:112:142日龄2.000.052.220.11a2.000.24b2.110.06ab56日龄1.830.09b1.950.20b2.450.24a2.010.25b70日龄2.150.05b2.170.21b2.380.19a2.320.20b2.4 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HDL影响由表6、图4可知,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HDL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3/-6PUFA在42、70日龄时,在6:1时,HDL含量显著高于9:1、12:1组(p0.05),与3:1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56日龄时,在9:1组时,HDL的含量显著高于6:1组(p0.05),与12:1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6: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组别3:16:19:112:142日龄1.740.07ab1.730.10a1.380.11b1.690.19b56日龄1.140.121.160.10b1.530.06a1.630.26ab70日龄1.620.08ab1.980.20a1.830.12b1.610.08b2.5 不同-3/-6PUFA比例脂肪酸对扬州鹅BG影响由表7、图5可知,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BG的含量略有变化,但波动不大。组间比较发现,随-6/-3PUFA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都以3:1组最低,但在42日龄时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56日龄、70日龄时,3:1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另外,在56日龄、70日龄时9:1组BG也显著低于12:1(p0.05)。表7 PUFA对血糖的影响组别3: 16: 19: 112:142日龄9.880.1110.920.1910.292.6510.020.0556日龄7.280.579.330.84ab9.25 0.53b10.020.23a70日龄8.870.55c10.290.08ab10.701.15b11.820.13a3讨论研究表明,摄入PUFA能降低大鼠甘油三酯水平,减轻体重及体脂聚集,其可能的机制是:a、-3PUFA脂肪酸不仅是脂肪合成酶的抑制剂,还对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减少用于合成TG的脂肪酸供应;b、-3PUFA脂肪酸抑制肝细胞中甘油二酯转酰基酶的活性,起到抑制TG的合成;c、-3PUFA脂肪酸抑制了肝脏中TG的合成。本试验结果也发现-3/-6PUFA比例较低的组其甘油三酯水平也较低,其中6:1组显著低于12:1组,并在数值上低于9:1组,这与以往报道的-3PUFA能明显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形成相一致10,11。Kobatake (1984)报道,-3PUFA对降低TC的效果明显,其降低血浆中的TC机制为:一、使肝脏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而降低机体中胆固醇的合成量;二、减少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增加胆固醇在粪便中的排泄,降低血浆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从本试验的结果看来,-3/-6PUFA比例较低的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固醇的水平,与其以6:1组在较大的56和70日龄明显,以确认的研究结果一致9。但研究也发现其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这可能一方面机体有一定的血清胆固醇水平范围,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本试验所设定的-3/-6PUFA比例的组数有限,尚未捕捉到效果最好的-3/-6PUFA比例,这有待今后 进一步的试验研究。脂类物质在体内以脂蛋白形式进行转运(尹靖东等,2000)12,乳糜微粒(CM)主要将外源性TG转运至脂肪、肌肉等肝外组织而利用,VLDL则转运内源性TG至肝外组织而利用。LDL可将肝脏的内源性TC运到肝外组织而被降解利用,HDL则将肝外细胞释放的TC转运到肝脏予以清除,起着清道夫的作用。本试验发现-3/-6PUFA比例较低组,尤其是6:1组不仅降低了TG、TC的水平,同时该组血清LDL的水平也较低,这LDL以运输代谢TC为主的功能相吻合;同时6:1组的HD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这与其清除TC的功能密切相关。因而可见,血液脂质指标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脂质代谢状况。这与早期研究的结果-3PUFA能减少血浆中LDL-C和提高HDL2-C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同样发现LDL、HDL组间的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上述发现的机体具有稳恒机制所致,如有学者提出大剂量-3PUFA对HDL-C作用具有时限性,即短期服用能升高HDL-C,长期大剂量服用对HDL-C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差异的不显著也可能和本试验比例设置数较少有关,由于迄今-3/-6PUFA对载脂蛋白作用的机理还不明了,对于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研究还表明-3PUFA有降低血糖的效应,并已在临床使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随-6/-3PUFA的增加扬州鹅BG呈现上升趋势,都以3:1组最低,但在42日龄时的差异不显著;而在56日龄、70日龄时,3:1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证实了-3PUFA对家禽也有降低血糖的效应,但以42日龄后效果显著。4、结论在本研究的基础上认为,-6/-3PUFA比例对扬州鹅的血脂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其比例为6:1时有较好的降低血脂的效应。另外,-3PUFA对42日龄后扬州鹅有较好的降的血糖作用。致谢值此论文完稿之际,首先向我的老师王梦芝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王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厚随和的为人和灿烂的微笑将永远激励学生奋进,并使学生终生受益和难忘。二年来,王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再一次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论文指导中,王老师在论文的选题、实验设计以及论文的写作、修改、定稿等整个过程中都倾注着老师的大量心血和汗水,她高深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亲切朴实的为人令我敬佩和难忘。师恩重如山,老师的帮助和关怀学生都会铭记于心、终生难忘。感谢王老师对我辛勤的教育和栽培!感谢王剑飞学长在我做论文期间提供的帮助。远离家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信息学校监控电视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旅游安全与危机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房产交易管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申论 住房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绿色建筑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2030绿色建筑技术推广障碍与市场渗透率调查报告
- 2025-2030绿色养殖背景下药用饲料政策环境与行业发展预测报告
- 2025-2030绿氢电解槽技术路线竞争格局与降本空间测算分析报告
- 2025-2030维生素D缺乏与婴幼儿神经发育关联性研究综述
- 2025-2030细胞治疗临床试验进展与监管政策演变趋势研究报告
- 07第七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公文写作培训公文格式公文写作方法PPT
- 虎门销烟微电影剧本
- 计算材料学导论
-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南课件
- GB/T 25747-2010镁合金压铸件
- 文创产品设计专题课件
- 李冬梅:第一讲+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理念目标与实施
- DB4401-T 6-2018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