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必备知识回顾】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地理环境,人定胜天,因地制宜,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地理环境,环境,【典型考题研磨】【典例1】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B.C.D.(2)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社会生产力,狩猎采集,工业社会,知识劳动,农业社会,【尝试作答】(1)A,(2)D。,【解题技法】从生产力发展掌握主要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方法,【高考模拟精练】读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回答1、2题。,1.图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B.C.D.,【解析】1选C,2选B。第1题,图中人类一味对环境进行索取,强调的是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改造,这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主要是征服。第2题,图中人类对环境影响微弱,受环境的影响大,应是人类早期的人地关系表现;图反映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进行保护。,(2018聊城模拟)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回答3、4题。导学号08620051,3.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智力资源矿产资源B.空间资源矿产资源C.空间资源智力资源D.矿产资源智力资源,4.工业文明阶段,曲线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解析】3选D,4选C。第3题,矿产资源在工业文明时期影响最大,在农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期影响较小,因而曲线表示矿产资源;在生态文明时期,智力资源为最重要的区位条件,因而曲线表示智力资源。第4题,曲线表示空间资源,在工业文明阶段,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加固训练】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a、b、c、d曲线对应的因素正确的是()A.a原料B.b土地C.c劳动力D.d技术(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解析】(1)选D,(2)选D。第(1)题,狩猎文明时期劳动力数量直接决定获得劳动果实的多少,是对社会、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因素。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劳动力数量影响作用减弱,农业文明时期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该时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随后其影响作用逐渐下降。工业文明初期,主导产业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投入所占比重较,大,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料的影响作用不断减弱,技术的影响迅速增大,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此可知,a对应土地,b对应劳动力,c对应原料,d对应技术。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再明显,其影响作用突出表现为土地的区位。,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必备知识回顾】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_、资源危机和_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_的能力和环境的_都是有限的。,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自净能力,若沿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将因_、_、_而陷入绝境。(2)行动纲领:_。,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21世纪议程,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_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_和公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自身需求的能力,社会公正,(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_和_,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资源,生态环境,(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社会经济发展,代际公平,区际公平,经济发展,优美环境,【知识链接】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比较,【典型考题研磨】【典例2】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物科教投入不足人口增长缓慢A.B.C.D.,(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建设经济基础建设农业基础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A.B.C.D.,【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发展速度,能力指数,【尝试作答】(1)A,(2)C。,【解题技法】1.区别可持续发展四种观念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各有侧重点。(1)发展的观念强调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如典例2中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就属于发展观念。,(2)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既体现在同代人之间又体现在代际之间。(3)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4)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2.热考图表可持续发展系统组成图的判读技巧:,(1)图中信息的获取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A为B提供劳动力、科技,向C排放生活废弃物;B为A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向C排放生产废弃物;C为A、B提供环境资源。因此,A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B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C为生态可持续发展系统。,(2)图中信息的解读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其强调不仅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强调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高考模拟精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全人类的极大关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全人类的共识。据此回答1、2题。,1.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多种因素中,较难改变的是()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产工艺水平低A.B.C.D.,2.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A.B.C.D.,【解析】1选B,2选C。第1题,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不合理生活方式、生产工艺水平低等都是人为因素,这些因素随着人类环境意识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可以改变的;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人类较难改变的。第2题,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提倡环境保护,还要强调人类的发展;目前,全球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合理容量,从而出现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2018张家口模拟)读下图,回答3、4题。导学号08620052,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4.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解析】3选A,4选D。第3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不向环境释放废弃物是不可能的;环境为人类服务,反过来也影响人类活动,不是无条件的。第4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违背可持续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会大量破坏雨林;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影响航道、河堤的安全;退耕还林一方面具有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具有生态效益,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固训练】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我们憧憬的未来,表达了全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期盼;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C.公平的观念是指同代人、代际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公平的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2)可持续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1)选C,(2)选C。第(1)题,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其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不可能公平的。第(2)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体现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