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3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3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3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3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 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 3 7、阅读理解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注明: “ 高邮咸蛋 ”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 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 “ 腌蛋 ” 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已并丕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 “ 与有荣焉 ”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2 / 29 黄去白,使味不 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 “ 空头 ” 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 “ 朱砂豆腐 ” ,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 (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肃然起敬: 颜色: (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3)对高邮咸鸭蛋出名的原因,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高邮大麻鸭是著名鸭种,鸭多,蛋也多。 B.高邮人善于腌鸭蛋。 c.高邮鸭蛋是双黄蛋。 D.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好吃中看。 ( 4)不能说明高邮鸭蛋出名的一句是:( ) A.外地人对高邮人 “ 肃然起敬 ” 。 3 / 29 B.上海店铺必特别标明 “ 高邮鸭蛋 ” 。 c.古书上有关于高邮鸭蛋的记载。 D.高邮鸭蛋确实好吃,别处鸭蛋不能比。 ( 5)为什么 “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 ”? ( 6)文中画线句可否删去 ?为什么 ? ( 7)你怎样理解作者贬别处的鸭蛋 “ 发干,发粉,人口如嚼石灰 ”? ( 8)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六)、布置作业 答案解析: 4、 c7、 恭敬、重视、另眼相看。 质地。 高邮鸭蛋名闻遐迩。 ( 3) ( 4) ( 5)我认为只称道鸭蛋是小瞧了家乡人:高邮可称道者尚多,岂止一鸭蛋哉! ( 6)删去亦可,不删为好: 一个我并 “ 不喜欢 ” 、又 “ 不会做事 ” 的文人却也在书中辑录了高邮鸭,足见高邮鸭蛋深4 / 29 受人爱,声名远播。 这 “ 随意 ” 之笔,体现着作者的行文风格。 ( 7)用夸张的贬斥反衬高邮鸭蛋的精美可口,幽默而生动。 ( 8)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8、吆喝学案 教师寄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识记重点词语,了解文章的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 “ 吆喝 ” 时的内在情感。 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 重点 :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难点 :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吆喝()招徕 ()铁铉 ()行当()囿于()隔阂()钹()秫秸() 5 / 29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隔阂:随机应变: 吹嘘:油嘴滑舌: 3、查找资料,了解 “ 有关作者:萧乾。 ” 4、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突破重难点 1.精读课文,理解探究 ( 1)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怎样吆喝? ( 2)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 ( 3)作者如何看待老北京的吆喝声?他对老北京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6 / 29 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 1)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 (北京口语 )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 ( 2)模拟吆喝,体味 “ 吆喝 ” 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 a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请同组同学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 b表演课本剧:五人一组,请两组同学分别 进行表演,无规律地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 (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注音: 囿 ()钹 ()招徕 ()铁铉 () 饽饽 ()秫()秸 ()秆吆喝 ()隔阂 ()卤()煮荸荠 ()荞()麦 2、解释词语: 招徕: _ 7 / 29 合辙押韵: _ 囿于: _ 隔阂: _ 3、下列对破折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 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做解释) B.就一声 “ 硬面 饽饽 ” ,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表示语音延长) c.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 “ 冰棍儿 三分嘞 ” 。(表示话题转换) D.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做解释) 4、将 “ 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 乐享受 ”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我们为什么活着?( A)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B) “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 ” ,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c)欢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D) 5、阅读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8 / 29 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 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 馄饨喂 开锅! ” 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 “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 ,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 “ 硬面 饽饽 ” ,光 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 1)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 2)作者介绍的顺序是什么? ( 3 ) 作 者 详 写 的 是 _ , 更 喜 欢_ 的 吆 喝 , 因 为_。 9 / 29 ( 4)作者介绍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 “ 吆喝 ” ,为什么? ( 5 ) 出 自 本 文 段 的 一 个 歇 后 语 是_,试再写出两条歇后语。 六、课后小记: 答案解析: 3、 D4、 B 5、( 1)总领下文。 ( 2)从早到晚。 ( 3)馄饨挑子卖硬面饽饽声音厚实,词儿朴素,一点儿也不吹嘘 ( 4)因为各种吆喝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介绍,作者只要交代出叫卖者,读者就能体味到 “ 没个停 ” 的叫卖声。作者对材料的剪裁得当。 ( 5)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秃子打伞 无法(发)无天。 10 / 29 19、春酒学案 教师寄语:我们是母亲放出的风筝,飞得再高,永远脱离不出母亲的视线;飞得再远,永远有那份牵挂在母亲心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2、体会文章围绕 “ 家乡的味道 ” 精心组织素材, “ 形散神不散 ” 的特点。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围绕 “ 家乡的味道 ” 精心组织素材的写法。 难点:品味诗一般的优美的语言,领悟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招徕()铁铉()囿于 ()隔阂 () 饽饽 ()秫 ()秸商贩 ()吹嘘 () 吆喝 ()小钹 () 2、解释下列词语 随机应 变: 合辙押韵: 11 / 29 油嘴滑舌: 3、查找资料,了解 “ 有关作者:琦君。 ” 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5、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什么意义?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突破重难点 1、精读课文,理解探究 ( 1) “ 我 ” 在故乡喝的八宝酒和在美国喝的八宝酒是一个味道吗?它到底缺少什么味呢? (2)这 “ 神秘的家乡味 ” 到底是什么味呢? 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1)默读 1 4 自然段,看有哪些富有情趣的细 节最能体现儿时的 “ 我 ” 的童真童趣?找出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12 / 29 (2)让我们睁大我们的双眼,仔细找一找、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这群人吧。你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用以下三个话题说: 这是一个 _ 的 我 ,你看_。 这 是 一 位 _ 的 母 亲 , 你 看_。 这 是 一 群 _ 的乡亲,你看_。 这春酒里就不仅仅是春酒味了,你认为它还应 含有什么味道 ? 可 以 用 下 句 式 春 酒 有 _ 味 道 , 它 是_。表述出来 ” 。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 4)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 13 / 29 (五)达标测试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元 ()节 ()枝 枸 () 门 () 脸 () ()制 挑 () 家 () 2.解释下列词语。 一马当先: _ 顾名思义: _ 家醅: _ 酬谢: _ 3、文学常识积累。 (1)春酒的作者是 _, _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 30 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 _ _等。本文选自 _。 (2)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 _为背景 ,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幅 _的朴实的生活 图景。 2001 年,琦君把她过去写的 26 篇儿童故事整理起来,付梓出版。书名就叫做 _。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14 / 29 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 “ 十二碟 ” (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 “ 我请你吃十二碟 ” 。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 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它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 “ 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 ” 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15 / 29 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 “ 分岁酒 ” ,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 “ 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侯家乡酿的酒呀。 ”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 1)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在文中的含义。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 2)文中说,每年正月里,我都 “ 眼巴巴地盼望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 ,其原因是什么? ( 3)从上文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分点简要回答。 ( 4)文章的结尾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6 / 29 (六)、布置作业 参考答 案: 4、( 1) 写出花匠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突出 “ 我 ” 的活泼、可爱、天真。( 2)到那一天有八宝酒喝,而且家里热闹、温馨,在我都很快乐。 ( 3)善良,勤俭,能干。( 4)对生养自己的故乡的思念。 20俗世奇人学案 教师寄语:拼搏创造奇迹,奋斗写就辉煌。 学习目标 :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品内涵,感悟作者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3、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方言的运用和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重难点: 重点:分 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之 “ 奇 ” 。 难点: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感受情节之 “ 奇 ” ;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悟语言之 “ 奇 ” 。 学习过程 : 一、积累运用 17 / 29 1、读读写写 ,并注音 怵()抠()阔绰()撂 ()怵 () 抠 ()戳 ()蛮横 () 2、解释词语 逢场作戏 : 八面玲珑 : 看风使舵 : 左右逢源: 孤陋寡闻: 人情练达: 3、查找资料,了解 “ 有关作者:冯骥才 ” 。 4、初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5、请以 “ 的故事 ” 为题说说初读 课文的第一印象。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突破重难点 1.、精读课文,理解探究 ( 1)结合课文,谈谈 “ 刷子李 ” 、 “ 泥人张 ” 两人各 “ 奇 ”18 / 29 在什么地方? ( 2) “ 刷子李 ” 自订规矩的做法 “ 傻 ” 不 “ 傻 ” ? ( 3) “ 泥人张 ” 面对 “ 海张五 ” 的侮辱一言不发,是否显得懦弱? 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 1)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欣赏品味下面 的语句。 “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 “ 泥人张 ” 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 “ 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 ,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 “ 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 2)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 “ 天津味 ” ,且幽19 / 29 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简洁富有情趣,请寻找、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揣摩评析,并在小 组内交流展示。 (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起哄哄动 B.屏障屏气 c.行当行头 D.阔绰绰号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露陷能耐发怔喝采享有盛誉褒砭不一 结帐惊怵营造裤裆横冲直撞眼刁耳尖 _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 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 _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曹小山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 _刷子20 / 29 李的全身。 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 _起这团泥巴来。 A.擅长搜索摆弄 B.善于搜查摆弄 c.擅长搜索玩弄 D.善于搜查玩弄 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灿烂盛开。 5、阅读文段,完成后面 的题目。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21 / 29 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 “ 啪 ” 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 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 !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 他说话: “ 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 22 / 29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 !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 “ 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 ?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 ( 1)上文说徒弟曹 小三对师傅的绝活 “ 一直半信半疑 ” 。“ 半信半疑 ”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回答。 ( 2)文中划线的两处比喻句,具有什么作用?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 3)文中 “ 居然 ” 和 “ 竟然 ” 写出了徒弟曹小三怎样的心理变化? ( 4) “ 奇人 ” 刷子李 “ 奇 ” 在何处?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23 / 29 六、课后小记 答案解析: 4、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语意连贯,突出景物特征即可 )。 5、( 1)刷墙时最关心刷子李身上有无白点;倒水点烟时搜索刷子李全身;刷最后一面墙时误认白点的复杂心理。( 2)形象地写出了刷子 李技艺的精湛。( 3)先是对师傅技艺的钦佩(居然),后又误认白点,出乎意料,表现出一种担心(竟然)。( 4)技艺奇,规矩奇。体现他对自己技术的自信。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学案 教师寄语: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的雄奇秀美!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感受和想象文章描绘的美景。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难点:理解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24 / 29 反 ” 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 _净缥()碧急 _甚箭经 _世务 负势竞()上泠泠()作响 _谷忘 _ 嘤嘤()成韵鸢()飞戾()天在 _犹昏 互相轩()邈()横 _上 _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 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 (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猛浪若奔()互相轩邈()负势竞上()经纶世务() ( 2)、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 _,是 _代 _家,字 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 (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答: 25 / 29 2、富春江的山水到底 “ 奇 ” 在哪里, “ 异 “ 在哪里? 答: 3、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答: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 联系 ( 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 ( 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 2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 _ 之 美 , 概 括 为 “_ ,_” 八个字;第二段承 “ 异水 ” 二字,抓住“_” 和 “_” 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 “ 奇山 ” 二 字 , 多 层 次 多 角 度 展 示_之美。 4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四、与作者对话,理解一种情怀,走进一种境界。 1、理解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的含义 26 / 29 2作者抒写了 “ 鸢飞戾天者 ” 和 “ 经论世务者 ” 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 “ 望峰息心 ”“ 窥谷忘反 ” 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 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的种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