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三首,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掌握有关文学常识。2.诵读并默写课文,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3.学会鉴赏,学习和了解比兴及用典的手法;感受诗词内涵,体会作者情怀,感悟人生之道。,学习目标,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行路难(其一),李白,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行路难”是乐府(能够配乐的歌诗)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背景资料,金樽(zn)投箸(zh)冰塞川(s)歧路(q)济沧海(j),检查预习,1.掌握重点字音字形,2.词语释义,金樽:斗十千:珍羞:投箸:歧路:长风破浪:云帆:济沧海:,一斗酒值十千钱。,同“馐”,美味的事物。,筷子。,岔路。,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像白云一样的帆船。,济,渡过;沧海,大海。,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课文朗读,朗读时应注意节奏,停顿得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朗读指导,读过本诗后,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吗?,整体感知,诗作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崎岖不平。反映了诗人面对黑暗污浊社会的苦闷、忧郁和不平,表现了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1.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品味赏析,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2.第二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3.试分析第三句中的想法手法和夸张修辞的运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他就表示了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4.请说说第四句中典故的出处,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5.请简要赏析,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最后的诗句中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写法探究,运用多种手法抒情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应熊实意、抑郁悲愤的愁怀。2.比兴、象征:“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难。3.用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他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借用南朝名将宗悫(qu)的典故,描绘出一个雄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结合赏析过的内容,理解全诗的情感。,鉴赏评价,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回忆在你积累的诗句中关于理想抱负的诗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拓展延伸,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志在千里。,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行路难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表现了他对黑暗朝廷和艰难仕途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之感;另一方面,他又对前途充满希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贤人终得明主赏识之例,使得他对追求理想怀有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是他豪放不羁、自强积极个性的体现。,总结,李白作诗,以情纬诗,以才赋诗,以神取胜。情饱、才满、神足,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中,诗人合一,天人合一,他那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执着精神,将永远鼓舞着积极向上的人们昂首前行。,结构图示,美酒佳肴,无心食用,心中茫然,缅怀先贤,有所期盼,面对现实,愤懑迷惘,展望未来,信念坚定,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贞元九年进士,曾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本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背景资料,检查预习,1.词语释义,酬:巴山楚水:弃置身:怀旧:翻似:长(zhn)精神:,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怀念故友。,倒好像。翻:副词,反而。,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课文朗读,朗读时应注意节奏,停顿得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朗读指导,1.朗读诗歌,讨论诗歌大意是什么?,整体感知,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2.本诗各联各写了什么?,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理解课文注释中的典故及其内涵、表达作用。,品味赏析,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这句诗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写法探究,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写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表现出刘禹锡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刘禹锡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总结,结构图示,首联,凄凉地、弃置身,直抒胸臆,激愤之情,颔联,闻笛赋、烂柯人,运用典故,感叹之情,颈联,沉舟、病树,千古名句,自比之意,尾联,歌一曲、长精神,点睛之笔,坚忍之慨,水调歌头,苏轼,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元丰三年(1080年),他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造诣亦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背景资料,知识链接,词诗歌的一种,源于唐而盛于宋。原为和乐演唱,因此也称曲或曲子词;和诗相比,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因此也叫长短句。词有许多不同的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如水调歌头西江月等。,检查预习,1.词语释义,把酒:宫阙:琼楼玉宇:不胜寒:弄清影:何似:朱阁:绮户:照无眠:何事:,端起酒杯。,宫殿。,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宫殿。,朱红色的楼阁。,刻有纹饰的门窗。,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经受不住。,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哪里比得上。,为什么。,课文朗读,朗读时应注意节奏,停顿得当;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读指导,分别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整体感知,上阕:对月饮酒,在天上与人间之间徘徊。下阕: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1.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品味赏析,把酒问月,引出思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无眠”因思念而难以成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从月圆想到人圆,再想到分别。“但愿人长久”渴望团圆。,2.除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词人还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联系背景: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密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因此,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明月你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洞身管棚施工方案
- 平顶山全网营销方案公司
- 大连商场线下活动策划方案
- 卷烟工艺质量题库及答案
- 潍坊普通话考试题及答案
- DB65T 4350-2021 印染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 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2019
-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 DB65T 4451-2021 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检测目视化学比色法
- DB65T 4425-2021 有机食品原料 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 2025年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沐足行业严禁黄赌毒承诺书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 手榴弹使用教案
-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 三效并流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计算
-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team management
-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 大小球分拣传送机械控制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