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重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组交流预习情况1.教师导入。2.引导学生对照预习单,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二、全班交流生字新词1让学生说一说最想提醒大家读准字音的生字新词,全班讨论识字方法和注意事项。2.组织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字,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全班交流。预设:课文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3.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课文段落多、内容长,如果要给课文划分层次,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4.追问:为什么会这样给课文划分层次?你的根据是什么?预设:是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的。5.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文意:划分层次之后,你现在会怎么概括课文的内容?能不能说得更充分?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学习第15自然段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买书的经验,并结合预习单中“查查”的学习任务,说一说: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预设:(1)我从“从来没有”“一次给过”“一次要过”这些地方看出,这一元多钱对“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通过预习,我了解到一元多钱在当时是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没有问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2)我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一句中发现,“我”家竟然把收音机都卖了换食物,而且还是个“破”收音机,可见“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3)我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第29自然段中还写到母亲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也可以看出母亲挣钱、攒钱的不易。(4)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我”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所以“我”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2.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别人听。2.抄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第2课时课时目标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梳理“场景”1.提问: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细节有哪些?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一一母亲塞钱给“我”教师相机板书。二、品读“初到厂房”1.引导学生思考:默读第69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读了这几段,你又有怎样的体会?2.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3.全班汇报交流。小组选取代表,谈一谈阅读感受,以及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种感受的。4.教师总结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三、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1.布置学习任务: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学习,想一想:“我”看到、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迁移上一环节中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1)“寻找母亲”的场景汇报交流时,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会“我”的心情。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结合第16至19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能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2)“向母亲要钱”的场景让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追问: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预设:展开全文阅读让学生谈谈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的体会。(3)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让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分角色表演“我”、母亲和女工,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再说说自己的感受。追问:“我”看到母亲把钱塞给我后,“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看到这一幕,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反复出现三个“立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是什么令“我”鼻子一酸?4.组织全班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学习课文结尾部分1.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2.小组讨论: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3.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课文结尾处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对“我”有了更加深刻、丰富的意义。最后的省略号,表示意味深长,难以言尽。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1.提问: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预设:多种原因会让人“鼻子一酸”:感动的、委屈的、痛苦的、难过的、后悔的、幸福的2.明确练笔的要求: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尝试练笔。4.全班交流评价。六、布置作业修改小练笔,并读给别人听。父爱之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认“茧、栈、”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朦胧、枇杷、疙瘩、膜拜、纸屑。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三、教学准备:ppt四、教学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茧、栈、”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朦胧、枇杷、疙瘩、膜拜、纸屑。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关于父爱是个永恒的话题,他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他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吴冠中笔下的父爱之舟。(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呢?(学生自由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出示课文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PPT出示。(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生交流:本文主要以梦境回忆的方式追叙在艰难求学的历程中父亲对自己的关爱。(4)作者选取了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对我的爱的?A、父亲给我买枇杷;B、父亲心疼我被臭虫咬了,想换房间。C、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D、父亲给我制作玩具万花筒。E、大雨大雪天,父亲背着我上学。F、父亲竭尽全力送我上最好的小学。G、父亲摇船送我赶考,送我入师范学校学习。(5)以上这些事情,作者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三、合作自学1.同桌轮读课文,解决质疑词语。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上,多读两遍,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4.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1.重点指导书写“兼”“掀”2.抄写词语五、当堂训练.仿写句子:父爱如山,沉默无语;父爱_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精读感悟,入情入境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1)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语段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父亲的及其节俭?借姑爹的小渔船,带我在船上吃住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体现“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节俭的父亲为什么会对“加点钱换个好房间”动了心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父亲看见“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大红疙瘩,心疼极了,动了心,想换房子。从语段中感受到父亲对“我”深深地爱。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2)出示:第四自然段(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和制作万花筒的片段)为什么要写童年时父亲为我糊万花筒?这样东西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极大的幸福。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地爱。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3)出示:第五自然段抓住父亲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扎紧、穿、撩起、扎。想一想,在这大学大雨天,父亲背着“我”上学,我心里会怎么想呢?自由交流。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4)出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地哭,与在家里撒娇地哭、发脾气地哭、打架地哭都不一样,时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PPT出示这种“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心酸的滋味。为什么说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因为“我”为父爱而感动,为父亲的艰辛感到难过。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5)出示:我从船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但这个船舱里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这个船舱里的“背影”是什么?父亲抽空在船舱弯腰低头为我缝补棉被。说说为什么“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作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爱的伟大。你的记忆中父亲的背影又什么样子呢?生自由交流。二、回顾课文,感悟亲情:此时,你对课题父爱之舟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1)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父爱之舟作为文章的题目?揭示了全文的主旨,以小舟比父爱很贴切,在作者的人生之路上,父爱载他度过生活的艰难,达到理想的彼岸,比喻形象而富有新意。(2)本文的线索什么?姑爹那只小船。(3)本文几次提到了姑爹的小渔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展开余文四次提到,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这样写,一步步紧扣主题,一步步深化主题。(4)本文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以梦境的形式更便于抒发情感,组织情节,更好地表达主题。(5)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生自由交流。三、总结全文,领悟主旨四、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2.推荐课外阅读篇目背影父子情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写作顺序,梳理文章结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2讨论交流。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五、作业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3.练习背诵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四、总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五、板书设计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表扬(满怀信心)批评(沉重)(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六、课堂作业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目标】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4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教学重难点】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激发交际兴趣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父母的爱,是早晨阳光拂面,是午夜月光如水,他们的爱时刻感动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板书课题:父母的爱)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1古今中外,有无数人赞美过父母之爱,那是人世间最纯洁、最美好的情感。那么,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又是怎样爱你的呢?你能把父母爱你的一些生活片段讲述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吗?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板书:交际要求:认真倾听;表达清楚;文明有礼;大胆发言。)3指名讲述。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4学生评议。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5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交际要求,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作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6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了,父母之爱是那样深沉而感人。为了儿女,父母们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不知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不知有多少心力被操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游子吟吧。(课件展示游子吟)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1是呀,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2阅读。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课文第110页的内容),学生自由阅读。3小组交流。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4、全班交流。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最后力求达到共识:故事1: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故事2: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故事3: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五、走进生活,分享体会1.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2.小结六、诉说心语,升华情感1.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大,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儿女的回报,但是儿女的爱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配乐烛光里的妈妈)2.学生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七、作业设计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3.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习作:我想对您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过程与方法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训练学生有内容可写,语句通顺连贯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3.情感与价值在生活中,同学们经历的许多事都会触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会有许多心里话,由于各种原因未必有机会说出来。因此,在本次习作中,引导学生有真情实感地说出心里话。【教学重点】在讲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将内容写具体。【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文,让家长给孩子写心里话。学生:课前试写:你想对谁说心里话?说什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展开余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训练学生有内容可写,语句通顺连贯的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谈幸福。(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图片欣赏。(你看懂了什么?谈谈感受。他们的幸福表现在哪里?)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培育你们的老师,有与你们相处了整整四年的小伙伴,可唯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最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是谁呢?(爸爸妈妈。)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假如你朝夕相处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想对他们倾诉什么呢?(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畅所欲言,诉说心里话。) 二、激情拓思,指导选材1.出示例句,请男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提要求:选择你想说的一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学生畅所欲言感谢父母。)2.一两句话表达不完你的感情。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三、顺学而导,方法选择1.怎样写呢?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种写作方法,你们记得哪些?都掌握了吗?老师想来考考你们。2.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作家笔下的父亲、母亲。3.从四篇课文节选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描写片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让故事本身说话的。语言描写:“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节选自慈母情深动作描写: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节选自慈母情深外貌神态描写: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节选自慈母情深4.课下准备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2、培养学生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1.具体。2.感人。 二、出示作文纸,学生动笔习作教师精心设计了此次习作的作文纸。小花插图激起学生的美感,乐于在上面写下精彩的文字;写作提示指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此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教师适时引导,在学生的点评中引导学生习得写法,以评促写。选择以小见大的事例,抓细微之处,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明确思路。 三、佳作回放,亮点欣赏1.请两位学生朗读自己成功的习作。2.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说出欣赏点。 四、总结同学们,有个电视节目叫“把爱大声唱出来”,今天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把爱表达出来了,老师觉得你们很了不起,很棒!给自己鼓鼓掌! 五、作业把你们的习作读给父亲和母亲听。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从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角度,分析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学会从文章中的片段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2.通过品读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了解文章的特点和作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升写作能力。(重点)3.背诵古代名言警句,从思想内容上得到熏陶,并积累下来,达到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重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重点句段展示卡,搜集整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学生准备:预习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体会重点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从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角度,分析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学会从文章中的片段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二、回顾课文,交流收获1.过渡:同学们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课文?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1)慈母情深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无限敬爱之情。(2)父爱之舟全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激。(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展示了父母对待作者的两种不同的爱,告诉我们人的成长既需要父母的关心和鼓励,又需要父母的鞭策和警醒,而这两种力量都来源于父母之爱。2.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中的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我们?文中的哪句话让我们印象最深刻?3.小结:从上面的交流中可以知道,课文中有些抒情的语句,还有一些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往往蕴含着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平时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地方,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重视运用,体会特点1.课件出示要求: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2.小组交流,集体汇报:(1)“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结尾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文章开头给出了事件的起因是“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中间写“我”如何向母亲要钱,母亲如何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文章结尾写“我”实现了愿望,拥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作者在这里用一个“又”字说明自己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传递出了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才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3)“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无论是母亲对“我”“精彩极了”的赞赏,还是父亲对“我”“糟糕透了”的批评,都饱含着他们对“我”的殷切希望,都希望“我”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都盼望“我”在风雨中茁壮成长。四、总结收获,再接再厉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好的结尾,不仅能让文章从结构上更加完整,更能强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了解文章的特点和作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升写作能力。2.背诵古代名言警句,从思想内容上得到熏陶,并积累下来,达到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复习写法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理解了精彩片段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传递作者情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懂得了一个好的结尾可以让文章文尽意远,回味悠长。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语文园地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精神食粮?二、典型分析,学以致用1.指名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个问题。2.引导学生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3.小组交流,汇报收获:第一段:主要写了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空间低矮、面积狭小、工人拥挤、加上四壁潮湿、噪音轰鸣、光线阴暗、酷暑炎夏,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工作的艰辛,直观上增强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进而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第二段:主要写了庙会上的人山人海以及小吃琳琅满目的场景。这些场景对一个孩子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那各式小吃,可是“我”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家里不富裕。平时父亲都省吃俭用,来赶庙会带的都是凉粽子,“我”怎么忍心让父亲为自己再破费呢!这里作者对庙会场景的描述,反映出了内心的矛盾心理,作为孩子都愿意自己的父母陪自己逛庙会,买玩具和吃的,但是残酷的现实又让自己不敢有太多的“非分之想”,本段的最后一句话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4.小结:巧妙地运用场面描写,可以更直观地把我们带进故事情节中,和主人公一同感受一同回味,便于更好地理解主题。5.引导学生思考“词句段运用”的第三个问题,回顾自己被感动的“第一次”。6.导学:教材中提供的两个语段,第一个是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新感受,第一次真正认识母亲,第一次觉得应该担负起一些对母亲的责任;第二个是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第一次在异地他乡感受到父爱的温暖,第一次体会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7.指导让学生动笔练习,强调要求学生写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新感受。三、日积月累,吸取精华1.教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讲解名言警句的含义,拓展其意义。(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拓展:“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拓展:魏征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居安要思危,要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努力奋斗;要戒除奢侈,厉行节俭,时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拓展:这句话出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这篇家训是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的,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拓展: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都来之不易。2.学生齐读、自读、比赛读,力争熟读成诵。四、自主小结,交流收获理解了名言警句的含义,让我们真正懂得不仅要重温国学,更要让它们在现代社会展现它的恒久魅力。诵读经典,让我们的经典代代传承、发扬。第六单元达标测试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jnli()lnglu()zhnglng()mngl()jngzh()二、比一比,组词语。(8分)挣zhng()竟()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