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书法最讲心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风度、模样,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B. 书法的气质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来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C. 中华文字在长期的书写中经历了篆、隶,楷、草的阶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D. 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从这一意义上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发出后文对“书法的气质”的分析论述。B.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是书法的气质的重要来源这一问题。C. 文章第三段所举兰亭序等例,为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D.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法的气质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B. 书法作品的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是因为不同的书写者对同一规则拿捏运用的“度”不同。C. 书法特点中的两个“严”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D. 汉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居多,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汉字越来越抽象和符号化。【答案】1. C 2. C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偷换概念,“内在稳定”应为“相对稳定”;B项,以偏概全,见第一段“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第二段开头“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D项,曲解文意,“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有误,原文是“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兰亭序等例,应为“书法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提供论据。【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无中生有,“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在文中缺少依据。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水阎连科有人-我母亲是这样感受香港的。母亲生活在河南农村,哪里常年干旱少雨,母亲一辈子在家种菜、做饭、喂鸡鸭,忙碌完了后,主要的文化娱乐是“侍候”麻将桌。八十三岁那年,母亲不想再“侍奉”麻将了,我就把母亲和大姐、二姐接到香港来。刚到香港时,母亲发现香港的楼房是这样的和插在筷篓的一把筷子一样。十五年前母亲被检查出了身上有恶症,我和妻子紧张、忙碌、不安了一个月,最后又被医院证明是误诊,我们一家喜而落泪,为了补救什么,就上午出院,下午买机票带着母亲飞海口,去三亚,那是母亲第一次见到大海,她愕然的立在海边上,脸上不解的表情如看见了一座金山样:“啊!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水!”这是母亲第一次见到大海时的感叹。而这次,到香港见到大海时,母亲只是平静地笑着看看我那愕然、喜悦的两个姐姐,对我说应该坐船让我两个姐姐到海上转一转。在我们家,母亲的话和中央的文件一样。母亲发了圣旨后,我就应该如落实政策一样去执行。于是就给姐姐(主要还是母亲)安排了很详细、科学的旅游线路图,使母亲感到这次极度奢华的旅游是为了姐姐们,她只是陪同而已。为了让姐姐们(不能说是为了母亲,她会不高兴)对香港的感受一步一脚印,取得圆满、丰硕的成果和收获。我们有方法、有步骤地先九龙、后港岛、再是迪士尼乐园和海洋公园等,而后从西贡,一家人租船再来个海岛行。我们吃香港最好的路边店;为了一饱眼福去看海港城中最昂贵的衣服和手表,还特意到中环去行踏那通往半山的最长、最长的不用花钱买票的通山梯,就这样走马观花,又细致入微;挥霍无度、又斤斤计较地把自由行的七天时间慷慷慨慨留给香港了。最后总结这次香港行的经验感受时,我问:“妈,你说香港好不好?”母亲道:“要知道好不好,你得带我们去台湾走一走,一比就知道香港好不好。”我答应一定带母亲和姐姐们去台湾走一走,以此来比较、判断和评价香港的好不好。就这么,七天时间如鸡啄米样转眼而失了。在离开香港的前一夜,我和姐们陪母亲到科技大学山下的海边上,依着石栏,面向大海,月光在海面上像银子撒在麦场上,涛浪声扑来褪去,像饥饿时所有的人都在用筷子敲着碗。还有岛岸上的杂树林,在海边之月下,如与海水喃喃地说着和唱着,有时像吵架,有时像欢呼。就这时,我母亲如佛禅悟道一样感受到真理了,抓住世界最为重要的道和禅的原则了。母亲说:“天堂也不过就是这样吧。”母亲说:“世界上一定没有神。有了神,神就不会让世界上的这儿没水喝,那儿的水都多成海。”母亲说:“不一定真的去台湾。聪明的人去了这儿就能想出那儿是啥儿样子了。”母亲还和我说了很多话,诸如对我说那么多人对你好,你千万也要对人家好。说香港这儿咋会有这么多活动、这么多节;说我的朋友们在母亲节时还专门为她破费过节日;还说香港这儿夏天人睡在露天的外边也不脏。最后母亲和姐姐们走了后,我从母亲对香港的感受里,发现我母亲是个哲学家,像康德样一辈子固守一地就能概括天下的物是和人非,每说出的一句话,都和真理的距离都只有几寸远,就是近视眼不戴镜子也能从我母亲的话里看到真理的高矮和胖瘦,美丑和俊丽。(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采取倒叙的手法,“这样”一词既点明了母亲对于香港的感受与众不同,又制造了悬念,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写母亲生活在河南农村,那里常年干旱少雨,主要是为了衬托母亲三亚、香港之行的感受,从而突出母亲在认知上的变化。C. 文中写作者带母亲与姐姐们游览香港时,主要是以游踪为序,详尽的描写了整个行程,并借此行程展现了香港的风貌。D. 作者有孝心,对母亲百依百顺,对母亲一些如“香港这儿夏天人睡在露天的外边也不脏”的认知,他虽有微词,但不敢反驳。5. 请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简要赏析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6. 有人认为,结尾一段多余,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答案】4. D 5. 赏析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考查的主要方向是景物描写的手法与角度,以及这种手法和角度所达到的效果。视听结合。视觉上写海面上的月光像洒在麦场上的银子,听觉上写波浪声和树林的摇曳声,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夜晚香港的宁静与美丽。比喻的修辞手法。月光像银子,海面像麦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海的平静与美丽。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杂树林与海水喃喃地说着唱着,有时像吵架,有时像欢呼,生动形象的写出夜晚岸边的安静。 6. 示例一:可以删去。理由:文章题目为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水,这是母亲第一次见到大海时的感慨。这种感慨融于文章之中,旅游完毕,感受结束,至此结尾,更能体现文章结构的严谨,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能使文章结尾简洁。文章主要是写母亲游览香港时的认知,而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受,与文章的主体内容无关,也与文章所写母亲的认知变化不符合,故可以删去。示例二:不能删去。理由:从结构上来看,本段承接了母亲和姐姐们回去之后的情节,前后一脉相承,紧密相连。从主题上来看,这虽然是作者的感受,但正是这种感受拓展了文意,升华了主题,通过作者的议论,赞美了母亲的智慧。【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项,“他虽有微词,但不敢反驳”分析不正确。文中在写了母亲说“香港这儿夏天人睡在露天的外边也不脏”之后并没有体现作者态度的内容,因此“有微词”在文中没有体现,“不敢反驳”分析也不恰当。【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向是景物描写的手法与角度,以及这种手法和角度所达到的效果。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明确写景的手法,包括写景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本题画线句子中,从写景的角度来看,先写了看到月光、海浪、杂树林,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然后写了风吹树林发出的声音,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从修辞手法来看,“像银子撒在麦场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使所描绘月光海面生动形象;“喃喃地说着和唱着”吵架”“欢呼”则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达到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题干要求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删,解答这类题目,一般要先明确观点,然后从段落的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能否突出主题等情况入手来分析。本题可答“可删”,也可答“不可删”,如答可删,就要答出文章内容已经完整,主题已经表达清楚明了,此段画蛇添足,与主题无关,且影响结构完整;如答“不可删”,就要答出此段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内容上不可分割,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结构上与上文衔接紧密等。需要注意的是,考生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阐明理由,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点睛】第2小题考查鉴赏散文的写景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具体内容阐释这种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般认为,写景手法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虚实结合、白描等;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国家邮政局发布的xx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快递服务企业xx业务量完成312.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3974.4亿元,与海南省xx的GDP(4044.5亿)相当,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三省的GDP。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快递包装的污染逐渐显现。数据显示,xx快递运单207亿单,编织带31亿条,塑料袋82.68亿个,胶带169.85亿米。而从回收来看,眼下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但回收率不足10%。 因此,xx7月,国家邮政局下发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到xx,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选自2017年5月16日“新华网”)材料二:目前,塑料类的包装材料几近无人回收,纸箱虽有人回收,但价格极低,缺乏效益吸引力。而气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基本没有企业来做。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成本是个障碍。绝大多数快递包裹用的是不可降解胶带,一捆全长约265米、宽6厘米的普通胶带,在网上的批发售价约为10元左右,而购买同样规格的牛皮纸胶带价格接近40元。单是这个价差就让商家难以“绿色”起来。鼓励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而对回收价值不大的包装材料,需要启动税负调节,谁使用,谁善后,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选自2017年11月21日现代物流报)材料三:“双十一”将至,物流业将迎来“大考”,不少物流企业准备在我省试水绿色物流,推广绿色快递袋。昨日,菜鸟网络相关人士表示,在快递包装中存在“大材小用”、过度包装的现象,为了控制成本,今年“双十一”期间,我省快递行业将试水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等将出现在市民眼前。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但筹码不能全部压在自觉上,立法推动才是托底措施,必须有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方能奏效。(选自2017年10月24日福州晚报)材料四:消减快递包装污染、推动绿色快递亟待多管齐下。首先是要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放眼世界,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而我国虽然也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方案及现有行业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存在监管短板,无疑今后在此方面亟待加强。 其次是要建设快递包装回收再生循环系统。我国百万吨级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却不足10%,很多消费者不知如何处理,大部分包装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给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企业又在不停地购买新包装材料,回收率低是目前推进绿色快递的一大难点。成堆的包装物被扔掉,既造成环境污染,还是一种巨大的隐形浪费。我们不妨学习日本的做法,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其三是要对快递包装物“节流”。一方面快递企业要树立环保节能理念,坚决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包装物料,大范围推广电子运单、采用可降解纸箱和可循环塑料箱、可循环使用帆布袋等,推广使用可替代性能源车辆运送快递,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绿色快递理念渗透于每个环节之中;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扭转快递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维。生活水平的提高、网购、快递的便利快捷,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而一些不需要、重复甚至多余的物品也往往让我们后悔不跌、束手无策、继而随意处置。快递包装绿色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广大消费者是最强大的支撑。提升快递包装环保意识,优先使用无毒无害、可降解、可循环的网购商品和快递包装;不为过度包装买单,倒逼快递企业大力开展绿色快递工作;同时提倡理性消费、减量生活,从源头上减少包装废弃物的量值,为推动绿色快递工作出力。(选自2017年10月30日“东方网”)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当前快递业发展迅速,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相当可观,但快递包装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B. 国家邮政局下发的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到xx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的构想。C. 解决快递包装污染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但因新的包装材质没有价格优势,商家基本不愿主动去使用和推广。D. 福建省快递行业xx“双十一”试水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的行动有望打破当前绿色物理推行难的困局。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用具体数字说明了更新快递包装材质在技术上有问题,且成本更是个障碍。B. 材料三说福建物流业在“双十一”期间将有新的举措,这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了新材质包装的时代。C. 材料四提出的解决快递包装污染问题的措施,将对消减快递包装污染起到积极作用。D. 只要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用法规来规范快递业的做法,势必会早日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化”梦想。9. 面对日益增多的快递包装污染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A 8. C 9. 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国家层面:尽快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建设快递包装回收再生循环系统;鼓励快递企业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制定相应政策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快递企业:树立环保节能理念;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绿色快递理念渗透于每个环节之中。消费者:自觉遵守国家关于快递包装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践行快递包装“绿色化”“轻型化”发展理念;增强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的意识;扭转快递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维;增加回收率;支持并积极参与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的使用推广。【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偷换概念,“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相当可观”分析不正确。材料一中说“快递业务收入达到3974.4亿元”,说明快递服务企业的收入相当可观,但并未提及“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更新快递包装材质在技术上有问题,且成本更是个障碍”不正确,原文是“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成本是个障碍”。B项,无中生有,“这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了新材质包装的时代”于文无据。D项,“只要势必会”的说法不准确,从材料四可知,“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只是早日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化”梦想的一项措施而已,还要一起执行其他的措施才行。【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就本题而言,考生要紧扣题干中“面对日益增多的快递包装污染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个问题来筛选相关信息;同时还应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不要自己随意编造。材料一指出快递包装消耗巨大,材料二指出当前回收包装材料面临困局的现实,材料三指出福建省将试水绿色物流,材料四为“消解快递包装污染,推动绿色快递”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综合四则材料,可以从国家层面、快递企业、消费者等角度概括出具体做法。【点睛】第1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诇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曰:“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注阑出:无凭证擅自出边关。诇:音xin,侦察,探听。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B.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C.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D.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B. 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C. 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D. 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宁夏。B. 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C. 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汉,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D. 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景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2)崇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陷落敌手的汉族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的陈述对象就是王崇古一人,所以断句时要注意动词的变化,以此作为断句依据,动词“从”的主语是王崇古,而非“靖江”,据此可知“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断句错误,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浒墅”是作战的地名,“已”是表时间的词,“辅战”的地点是“浒墅”,而不是“浒墅已”,据此可知B项断句错误,答案为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与荫相同”错。“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而不是“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故此题答案为C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各自独立作战”不正确,原文为“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意思为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镇发放旗牌,使抚按大臣能够按军法督查战事,他还根据地图画出防区,分别交给大将赵岢、雷龙等。并没有“各自独立作战”之意。故此题答案为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檄”,发檄文;“劳”,安慰、安抚、慰抚;“陷寇”中间省略了介词“于”,应为“陷(于)寇”,陷落在敌手;“自拔”,自己逃回;“悉”,全部;“存抚”,安抚。(2)“岁”,每年,名词做状语;“诣”,到;“宣谕”,宣告;“罗拜”,环绕着下拜;“是”,这;“休息”,安宁。【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任安庆、汝宁二府知府。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攻击倭寇,在靖江追上并歼灭了他们。跟随巡抚曹邦辅在浒墅作战。不久,与俞大猷一起追倭寇出海。他积功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他改任右佥都御史,任宁夏巡抚。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受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隆庆初年,他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吉囊的儿子吉能占据河套做了西部边疆各部落的首领,向南骚扰河、湟一带的少数民族,周围四镇都遭侵犯。这年冬天,王崇古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陕西、延、宁、甘肃地区的军务。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镇发放旗牌,使抚按大臣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他还根据地图画出防区,分别交给大将赵岢、雷龙等。他屡次立功。吉能侵犯边关,雷龙等人从花马池、长城关出兵与他们作战,大败他们。吉囊的弟弟俺答收留了叛贼赵全等人,占据古丰州地方,向东攻入蓟、昌地区,向西劫掠忻、代地区。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地区的军务。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陷落敌手的汉族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来的人接连不断。这年冬天,把汉那吉来投降。把汉那吉是俺答第三个儿子铁背台吉的儿子。王崇古考虑可以趁此制服俺答,铲除赵全等人,便将把汉那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俺答当时正在掳掠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师,急切地索要把汉,派使者刺探。王崇古让把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很高兴,屏退随从对他讲:“我不作乱,祸乱是赵全等人所为。希望天子分封我为王,永远为北方首领,各部落谁敢生祸乱。即使我不幸死去,我的孙子应当世袭封爵,他接受了朝廷的厚恩,怎敢辜负呢?”于是派遣使者,并请求互市通商。王崇古将这件事上报,皇帝全部答复可以。俺答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王崇古广泛地招集商贩,听任他们做生意。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从遥远的江、淮、湖广用车运到了边塞附近。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镇,数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十分之七的费用。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万历十五年,三次封贡都成功了。又过了两年,王崇古去世。封赠为太保,谥号襄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 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注】 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B. 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C. 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D. 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15. 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答案】14. C 15. 第二联:景描绘了一幅明丽的图景: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和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易变的感慨。第三联: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情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凄凉之情。(以丽景写哀情)或: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同时涌入脑海,引发诗人人生多变的感慨。【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分析错误。景是明丽健爽的,心境是惆怅低回的。此诗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旧对比,表达出一种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感慨。后两句联想到范蠡,感慨自己与他无缘相见,只能怀着仰慕的心情凭吊他的遗踪。【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借景抒情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答题思路是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阐释写了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诗采用了景中写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题干要求在二、三联中任选一联来分析,考生可选择自己理解较透彻的一联来答。第二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写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水乡山寨中,是歌是哭都伴随着流水声。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表明这里风光一直如此,人却一代代更迭,这一联通过写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人世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人生易变的感慨。第三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写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上句描绘的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略显悲凉的氛围。下句之景显然与上句之景不可能同时呈现,诗人将两种景象写在一起,表明这两种景象都使诗人难忘,也形成了对比,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多变的感慨。【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首联内容,B项鉴赏诗歌第四联的内容及情感,C项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情感,D项是对诗歌的总体评价。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3)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层境界的语句:_,_。【答案】 (1).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2) 风急天高猿啸哀, (4). 渚清沙白鸟飞回。 (5).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崩、摧、梯、栈、钩、猿、啸、哀、渚、清、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xx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优秀毕业生才能 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着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 ,没有人格高低之分。如果师者眼里“只有10%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 。同时,( ),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 ,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力病,焉能称其为大学?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B. 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C. 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D. 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能被毕业生带到社会中去B. 如果带到社会中去的母校的特有气质期望毕业生做C. 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让毕业生做D. 如果期望毕业生能把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水到渠成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另眼相看B. 顺理成章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厚此薄彼C. 顺理成章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厚此薄彼D. 水到渠成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另眼相看【答案】17. C 18. D 19. C【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原句,查看有无明显错误标志,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文表述的是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要把毕业证亲自交给毕业生,后文讨论的是毕业课的重要性,转折句强调后者,所以应该先针对校长说,再针对毕业生说;而是主宾搭配不当,“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是“毕业课”,不是“百分之百”,“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是“工作”不是“多少分之一”。A项,“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语序不当,应为“多少分之一的工作”。B项,“毕业课的百分之百”语序不当,应为“百分之百的毕业课”。D项,“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语序不当,应为“多少分之一的工作的”。答案为C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中,文段第一句表述大学的特点,即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第二句使用假设复句,解释老师眼中不能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要有全体毕业生,加上“同时”,可知括号的内容表述应是毕业生方面的问题,阐释的应是期望毕业生做到事情。A项,被动句不符合语境的句式特点,B、C两项表述不通顺,是病句,故排除。答案为D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二者都有“自然产生”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很自然产生的结果,后者偏重条件成熟就能成功。文中强调的是自然产生的结果,用“顺理成章”恰当。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二者都有“同等看待”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不分厚薄,后者偏重于对有差别的食物同等看待。文中强调的是不分厚薄,用“一视同仁”恰当。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二者都有“议论、揭露”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对坏人坏事的揭露,后者偏重于议论别人的好坏。文中说的是批评坏现象,应用“口诛笔伐”。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二者都有“看待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两方面待遇不同,后者偏重于用另外的眼光看。文中强调的是重视或优待一方,用“厚此薄彼”恰当。故此题答案为C项。【点睛】第3小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20.下文是为父亲举办个人画展的小王给著名画家李先生的一份邀请函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李先生,明天请您到舍下一坐,我会把令尊的墨宝悉数捧出,让您批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