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PPT课件.ppt_第1页
《先秦两汉文学》PPT课件.ppt_第2页
《先秦两汉文学》PPT课件.ppt_第3页
《先秦两汉文学》PPT课件.ppt_第4页
《先秦两汉文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两汉文学(4),第三讲:诗经(一),第三章诗经,第一节:简明概说第二节:思想内容第三节:艺术成就,第一节:简明概说,一、名称和篇数二、编订与分类三、时代与地域四、应用与流传,一、名称和篇数,(一)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即被列为儒家所谓六经之一,但并未获得后世那样受尊崇的地位。汉武帝时,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称为诗经。,(二)篇数: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为305篇,另有六篇为所谓的“笙诗”,有目无辞。它们是南陔、白华、华黍(以上三篇见小雅鹿鸣之什)、由庚、崇丘、由仪(以上三篇见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何为“笙诗”?以笙为乐器吹奏的乐曲,称之为“笙诗”;关于“笙诗”,历来有“有义亡辞”与“有声无辞”二说,多以后说为信。,二、编订与分类,(一)编订:1、乐歌总集:诗经是一部乐歌总集,其305篇作品均为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一点古籍早有记载。后古乐失传,乃有可歌与不可歌之诗。至宋以后,始有所谓诗不入乐之说,但学者们多有不从;,2、删汰编订:(1)“采诗”之说:据古代典籍记载,古有所谓“采诗之官”,专于民间采诗,献诸朝廷,作为统治者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2)“献诗”之说:即指统治阶层中的贵族文人,有目的的作诗以献君王,其意在“补察其政”。(3)“删诗”之说:司马迁称古诗原有3000余篇,经孔子删定为305篇,此即所谓孔子“删诗”之说。但自唐代孔颖达已疑其说,后世学者亦多不信。一般认为是出于周王朝的乐师、乐工们之手,但孔子也确曾作过一番整理的工作。它的结集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3、关于作者:诗经作品主要来源于公卿列士所献之诗,和采自民间而经乐官加工修订的民歌,故其作者多难以确指。,(二)分类:诗经是按风、雅、颂分类编排的。1、风:即国风,包括15国风,指:周(11),召(14),邶(19),鄘(10),卫(10),王(10),郑(21),齐(11),魏(7),唐(12),秦(10),陈(10),桧(4),曹(4),豳(7)。共计160篇。,何为“风”?或从封建政治、道德、伦理着眼;或从风土、民俗的观点阐释;或以为诗体;或释为讽诵之诗;一般认为:“风”即音乐曲调之意。所谓“国风”,即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即地方乐调。,2、雅:分大雅(31)、小雅(74),共105篇。小雅分鹿鸣/南有嘉鱼/鸿雁/节南山/谷风/甫田/鱼藻/瓠叶之什;大雅分文王/生民/荡之什等。,何为“雅”?解释甚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雅”即“正”,又与“夏”通。周王畿一带原为夏人旧地,故周人时亦自称夏人。王畿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其言称为正声,亦称“雅言”,意为标准音,类似今天的普通话。当时宫廷和贵族所用乐歌即为正声、正乐。因此,诗经中的雅是指王畿之乐,是地方之乐相对而言的正乐。这一名称反映了当时的尊王观念。何为“大雅”与“小雅”?二雅在内容与风格上有所不同,现在认为二雅之分,是与它们的音乐不同和产生时代之远近有关。,3、颂:分周/鲁/商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它有两个特点:内容特点:祭祀祖宗,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形式特点:诗、乐、舞三而合一;篇幅简短,韵律缺乏规则,不分章叠句;,4、“六义”、“四始”:(1)六义:又称“六诗”,指: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认为:赋、比、兴是诗之所用,即表现手法;风、雅、颂是诗之成形,即诗的体制。,(2)四始:这与诗经的编排顺序有关:A、风、小雅、大雅、颂谓之四始;(毛诗正义卷一毛序);B、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史记-孔子世家;C、四始者,风、小雅、大雅、颂也;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然则此四者是人君兴废之始,故谓之四始也。(毛诗正义卷一疏)。,三:时代与地域,(一)时代:确切年代,难以考定。但可大致论定其创作时期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大约500年间。,1、颂的时代:时代最早,其中最早又为周颂。A、周颂主要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昭王时期;B、商颂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殷商后裔宋国的宗庙祭祀乐歌,也有认为应属商朝晚期之作。C、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宗庙祭祀乐歌。为鲁僖公至鲁文公时代(前659-前609)的作品。,2、二雅的时代:A、大雅大体上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其内容为祝颂赞美,祭祀燕享。此占过半,与周颂内容相近;但篇幅较长,用韵较整齐,形式上较周颂有所进步。B、小雅多数是西周后期的作品,少数是春秋之作。风格接近于国风而有所变化。其时代较大雅略晚。,3、国风的时代:一般认为:其时代跨度大致为上起西周后期,而下至春秋中叶,大部分属于春秋初期至中期之作。国风最晚之作多数人认为是陈风株林,也有人认为是曹风下泉或邶风燕燕。,(二)地域: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其地包括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和四川等地区。,1、颂的地域:周地在镐京,鲁地在鲁国,商地在宋国。2、二雅的地域:周都之地(西镐东洛)。3、国风的地域:二南之地主要在南方的江汉流域,包括今之河南、湖北、四川等地。豳地在今陕西彬县东北。,四、应用与流传,(一)应用:乐歌用于演奏、歌唱;歌辞具有言志、美刺和观俗的作用,即孔子之兴观群怨(感染、认识、教育和讽刺作用)。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指诗非是己作己唱,而是点出现成之作,由乐工演唱。其意在于断章取义地暗示自己的思想和情志,往往用于政治和外交场合。战国时期“著述引诗”。,(二)流传:春秋时期贵族诵诗;春秋末期孔子教诗;战国时期儒家诵经;汉代尊经(鲁齐韩毛四家诗情况从略)。,第二节:思想内容,一、周史诗二、怨刺诗三、婚恋诗四、农事诗五、征役诗,一、周史诗,史诗是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以重大历史事件或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欧洲史诗以古希腊最为发达,代表作有伊利亚特、奥德修记。亚里士多德将史诗当作各类诗歌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并认为其重要性仅次于悲剧,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批评家却认为史诗的地位居于各种类型的文学之首。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最长的史诗之一。,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社会成员多方面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有时也称为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如当代作家张炜的你在高原,四百多万字,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的纯文学作品。,一、周史诗,诗经大雅五首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系列传说和英雄史迹,比较全面地概括地反映了自公元前辈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周人的社会历史生活。,(一)生民,1、主题思想:(第一号开国英雄)全诗八章(后稷如何降生,从母受孕写起)。后稷的灵异和受祀。2、主要内容(以时为序):,受孕灵异: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n)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周族祖先谁所生?姜嫄娘娘有声望。如何生下周族人?祈祷神灵祭上苍,乞求生子后嗣昌。踩了上帝拇指印,神灵保佑赐吉祥。十月怀胎行端庄,一朝生子勤扶养,就是后稷周先王。,出生灵异: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怀孕足月期限满,头胎生子真顺当。产门没破也没裂,无灾无难身健康,显出灵异和吉祥。上帝原来心不定,姜嫄心慌祭祀忙,结果居然生儿郎。,被弃灵异(三种奇异现象:狭巷牛羊;树林砍柴;寒冰鸟翼):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g)矣。实覃实訏(x),厥声载路。把他丢在小巷里,牛羊爱护喂养他。把他丢在树林中,樵(桥)夫砍柴救了他。把他丢在寒冰上,大鸟展翅温暖他。后来大鸟飞走了,后稷啼哭声哇哇。哭声不止嗓门大,声音满路人惊讶。,婴幼灵异(爬行分别食物;稍长试种庄稼):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艺之荏菽,荏菽旆旆(pi)。禾役穟穟(zu)。麻麦幪幪,瓜瓞(xi)唪唪(fng)。后稷刚会地上爬,就很聪明又乖巧,能够觅食吃得饱。稍长就会种大豆,大豆一片长得好。种出谷子穗(岁)垂垂,麻麦茂密无杂草,瓜儿累累真不少。,功封于邰(周之始祖:按植物成熟过程排比):诞后稷之墙,有相之道。茀(fi)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yu),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ti)家室。后稷种地种得好,他有生产好门道。保护禾苗勤除草,选择良种播得早。种籽渐白露嫩芽,禾苗窜出向上冒,拔节抽穗渐结实,谷粒饱满成色好,禾穗沉沉产量高。定居邰地乐陶陶。,能降嘉种(排比句增强气势,开始祭天)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mn)维芑(q)。恒之秬秠,是获是亩(m),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后稷推广好种子:秬子秠子是良黍,糜子高梁植株粗。遍地秬子和秠子,收割完毕堆垄亩;遍地糜子和高梁,挑着背着忙运输,归来神前祭先祖。,诚祭祈丰(只讲行动):诞我祀如何?或舂(chng)或揄(yu),或簸(b)或蹂(ru)。释之叟叟,烝(zhng)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d)以拔,载燔(fn)载烈。以兴嗣岁。说起祭祀怎个样?有的舂米有舀粮,有的搓米有扬糠。淘米声音嗖嗖响,蒸饭热气喷喷香。祭祀大事同商量,烧脂烧艾味芬芳。肥大公羊剝去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守业弗懈(着眼享用):卬(ng)盛于豆,于豆于登,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xi)亶(dn)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我把祭品装碗盘,木碗瓦盆都用上,香气马上升满堂。上帝降临来尝尝,菜饭味道真正香。后稷开创祭祀礼,幸蒙神佑没灾殃,至今流传好风尚。前四章为神话传说;后四章为英雄传奇。,3、结构特点:整句与散句变化;整句中组组变化。,(二)公刘,第二号开国英雄,后稷第三世孙,一说十世。1、主题思想:在武王伐纣之前,相传周族先后经过五个(一说六个)都城,即邰豳岐丰鎬。夏末商初,周人在邰地受夏桀侵迫,举族迁豳,对于周族来说,是一件盛大而隆重的事件,值得大书一笔。,本诗以沉雄庄重的笔触,有条不紊的记述,清晰传神地再现了这次成功的大迁徙。同时,随着广阔的历史画卷的展开,也凸现了一位有远见、有魄力、善谋略、敢开拓的开国领袖形象。主线(贯穿始终)向往新目标,创建新家园的不满现状,奋力开拓的乐观向上精神。,2、主要内容(诗六章,每章十句):准备迁徙(治田备粮,扬戈启行):笃公刘,匪居匪康。迺(乃)埸(易)迺疆,迺积迺仓。迺裹糇粮,于橐(脱)于囊(nang)。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忠实厚道的公刘,不敢安居把福享。划分疆界治田地,收割粮食装进仓。揉面蒸饼备干粮,装进小袋和大囊。紧密团结争荣光。张弓带箭齐武装,盾戈斧钺拿手上,开始动身向前方。,率部暂居(初到豳原,陟降奔忙):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yan),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裨)琫(崩)容刀。忠实厚道的公刘,豳地原野视察忙。百姓众多紧相随,民心归顺多舒畅,长吁短叹一扫光。忽而登上小山坡,忽而下到平原上。身上佩带何物件?美玉宝石尽琳琅,佩刀玉鞘(翘)闪闪亮。,商议定居(寄居京师,亦言亦语):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谱)原;迺陟南冈,乃觏(够)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忠实厚道的公刘,来到泉水岸边上,眺望平原宽又广;登上南边高山冈,发现京师好地方。京师田野形势好,于是定居建新邦,于是规划造住房,谈笑风生喜洋洋,七嘴八舌闹嚷嚷。,犒劳慰问(宴劳臣下,为君为宗):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腔)济济,俾(币)筳(厅)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使)于牢,酌之用匏(炮)。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忠实厚道的公刘,定居京师新气象。犒宴群臣威仪盛,入席就坐招待忙。安排宾主都坐定,先祭猪神求吉祥。圈里捉猪做佳肴,葫芦瓢儿斟酒浆。酒醉饭饱皆欢喜,共推公刘做君长。,勘测开发(相土宅民,度原治田):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迺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忠实厚道的公刘,开垦豳地广又长,看了平原又上山,山南山北勘察忙,查明水源和流向。组织军队分三班,测量土地扎营房,开垦田亩为种粮。又到山西去长量,豳地确实大又广。,修筑房舍(取石作馆,安居涧边):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迺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止旅乃密,芮鞫(句)之即。忠实厚道的公刘,营建宫室在豳原。横渡渭水开石料,捶石磨石都采全。基地既定治田地,民康物阜(富)笑语欢。住在皇涧两岸边,面向过涧住处宽。移民定居人口密,河岸两边都住满。,(三)绵,1、主题思想:如果说第一次由邰至豳的迁徙标志着周道兴盛之始的话,那么第二次由豳至岐的迁徙就是周道的发扬光大,从而为周代商而有天下奠定了基础。此诗虽没有直接写古公亶(dn)父,但通过它所反映的周人的民族精神,不难想象他一定是个深得人心、受人爱戴、有远见魄力的杰出首领和英雄。诗中所写的一切,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他的历史功绩的肯定和赞扬。古公亶父为自己的民族定国号曰周。,2、主要内容(诗九章,每章六句,分二部分):第一部分:岐下营建兴国气象(重点业绩)。简述迁徙(从史入题):绵绵瓜瓞(di)。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大瓜小瓜藤蔓长。周族人民初兴旺,从杜来到漆水旁。古公亶父功业创,挖洞筑窑风雨挡,没有宫室没有房。,察看地形: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y)来胥宇。古公亶父迁居忙,清早快马离豳乡;沿着渭水向西走,岐山脚下土地广。他与妻子名太姜,勘察地址好建房。,占卜决疑:周原膴瞴(w),堇荼(jnt)如饴(y)。堇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周原肥沃又宽广,堇葵苦菜像饴糖。大伙计划又商量,刻龟占卜望神帮;神灵说是可定居,此地建屋最吉祥。,王季显德: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m)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y)于孙子。这位王季真善良,天生思想合政纲,他的美名播四方。他能明辨是和非,区别坏人和善良,堪称师范好君王。在此大国当君主,上下和顺人心向。到了文王接王位,人民爱戴德高尚。既受上帝赐福禄,子孙万代绵绵长。以上四章写亶父,王季事。,文王伐密: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run)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笃于周祜(h),以对于天下。上帝启示周文王,不要暴虐休狂妄,莫羡他人当自强,先据高位路康庄。密人态度不恭顺,竟敢抗拒周大邦,侵阮袭共太猖狂。文王勃然大震怒,整顿军队(dui)去抵抗,阻止敌人向莒(局)闯。周族福气才巩固,民心安稳定四方。,文王营岐: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周京军队真强壮,从阮班师凯歌扬。登上岐山远瞭望,没人敢饮我泉水,清泉绿池水汪汪。规划山头和平原,定居岐山面向阳,紧靠渭水河边旁。你为万国作榜样,天下人民心向往。,文王结邻: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上帝告诉周文王,美好品德我赞赏,从不疾言和厉色,遵从祖训依旧章;好像不知又不觉,顺乎天意把国享。上帝又对文王说,团结邻国多商量,联合同姓众国王;用你大钩和戈刀,临车冲车赴战场,讨伐崇国削殷商。,文王伐崇: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悠馘(gu)安安。是类是祃(m),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f),崇墉仡仡(y)。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f)。临车冲车声势壮,崇国城墙高又长。捉来俘虏连成串,割下敌耳装满筐。祭祀天神祈胜利,安抚残敌招他降,各国不敢侮周邦。临车冲车威力强,崇国城墙高又长。冲锋陷阵士气旺,消灭崇军有威望,各国不敢再违抗。以上四章写文王伐敌事。,3、艺术特色:(1)各章内容差异较大,章章之间过渡有跳跃之感,但并不突兀,而是气脉贯通,衔接自然;(2)语言富于表现力,准确传意,巧妙传神。如第六章“我”字重复,活现一个严正坚毅、凛然难犯形象;第八章伐崇之战,形容战车城墙之重言,第二章亶父开岐之八个动词皆精妙生动,活画出各种场面。,(五)大明,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一章:唯德是辅,灭商是上帝意志,此为全诗总纲;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六章:写王季、文王行德事、拒邪僻,天赐美满婚姻;第三部分:第七至第八章:写牧野之战,推翻商朝。,天意丧殷: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枕斯,不易殷適(d),使不挟(xi)四方。文王明德四海扬,赫赫神灵显天上。天命确实难相信,国王也真不易当。上帝有意王殷纣,却又使他失四方。,王季娶妻: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pn)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挚国任家二姑娘,从那遥远的殷商,嫁到我们周国来,来到京都做新娘。她跟王季配成双,专做好事美名扬。,文王修德:敬天修德: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y)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太任怀孕降吉祥,生下这个周文王。就是这个周文王,小心谨慎很善良。明白怎样侍上帝,招来幸福无限量。他的德行真不坏,各国归附民所望。,天作之合: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s)。上天监视看下方,天命已经属文王。文王即位初年间,上天给他配新娘。新娘住在洽水北,就在莘国渭水旁。,文王迎亲: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qin)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文王将要行婚礼,大国有位好姑娘。大国有位好姑娘,好比天上仙女样。定下聘礼真吉祥,文王亲迎渭水旁。联结木船当桥梁,婚礼显耀真辉煌。,天佑武王: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zun美好意)女维莘(shn),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xi通袭)伐大商。上天有命示下方,命令这个周文王,周国京师建家邦。莘国有位好姑娘,她是长女嫁周邦,婚后生下周武王。天命所属天保佑,让他出兵伐殷商。,牧野誓师: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殷商派出军队来,军旗密密树林样。武王誓师在牧野:“我周兴起军心壮,上帝监视看你们,休怀二心要争光!”,肆伐殷商: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yun)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广阔牧野作战场,檀木兵马亮堂堂,四马威武又雄壮。三军统帅师尚父,好像雄鹰在飞扬。协助武王带军队,指麾三军击殷商,一朝开创新气象!,二、怨刺诗,变风,变雅:主要产生于西周末年厉、幽时期及其以后。(一)主旨类型:“刺过讥失,匡救其恶”(郑玄)。,1、风诗:多出自民间,因而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贪残丑恶,不平呐喊魏风伐檀/硕鼠;无耻丑行,乱伦丑闻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齐风南山/陈风株林;无礼无耻,衣冠禽兽鄘风相鼠;,2:雅诗: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大雅板/荡/民劳/桑柔;小雅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借古讽今大雅荡/正月;斥责奸佞小雅巷伯。,魏风伐檀贪残丑恶,不平呐喊,(1)主题思想:这是一首伐木工人之歌,揭露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残酷地剥削劳动者的丑恶行径。,(2)主要内容:坎坎伐檀兮,寘(zh)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y,语词,解作兮)。不稼不穑(s),胡取禾三百廛(chn)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hun)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不种田来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猪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叮叮当当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不种田来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chn)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qn)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chn)兮?彼君子兮,不素飧(sn)兮!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3)艺术特色:委婉曲折,抒情欢悦,似柔实刚。运用反诘排句和反语来质问和讽刺剥削者(每章第四句至第七句,四句反诘,连珠发问,使对手毫无反手之地;紧接后二句反语,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深刻讽刺,脍炙人口,富有生命力);,优美、抒情、欢悦,三位一体的审美价值(每章开头三句,描写河水,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充满优美愉悦的轻松气氛);句式回旋重迭,章节反复吟咏,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邶风新台:无耻丑行,乱伦丑闻:,(1)主题思想:卫宣公和他的后母夷姜发生关系,生子名伋。后替伋迎娶齐女,听说齐女很美,便在河上筑台把他拦截下来占为己有。人民对这件事极为憎恨,就作这首诗讽刺他劫夺儿媳。,(2)主要内容:新台有泚(此),河水沵沵(m)。燕婉之求,籧篨(qch)不鲜。新台新台真辉煌,河水一片白茫茫。本想嫁个如意郎,碰上丑汉虾蟆(马)样。,新台有漼(cu),河水浼(mi)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tin)。新台新台真高敞,河水一片平荡荡。本想嫁个如意郎,碰上虾蟆没好相。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想得大鱼把网张,谁知虾蟆进了网。本想嫁个如意郎,碰上虾蟆四不像。,(3)艺术特色:排比手法:反复铺叙了卫宣公筑台劫夺儿媳的事情;对比和对照:新台和虾蟆是一组形象上的对比和对照。诗人大赞新台,兴味在于,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通过反衬,美的愈美,丑的愈丑;,隐喻:“河水沵沵”,“河水浼浼”初看只是写黄河水势的盛大与辽阔,但细加体味,有隐喻的成分。黄河奔腾汹涌的水势,既可以喻指齐女当时心中闷郁不快而痛苦失望的喷涌泪水,也可以推想她当时归去无路、惆怅万端、眼前茫然的绝望心情。,鄘风相鼠:无仪无耻,衣冠禽兽:,(1)主题思想:在周代,统治者规定了一套礼仪,去欺骗普通百姓,而实际上他们的行为是最无耻的、最无礼的。百姓看透了他们的欺骗性,忍不住满腔怒火,大胆诅咒他们偷食苟得、暗昧无耻的行为。,(2)主要内容: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请看老鼠还有皮,这人行为没威仪。既然行为没威仪,不死还想做什么?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请看老鼠还有齿,这人行为没节制。既然行为没节制,不死还要等什么?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chun)死?请看老鼠还有体,这人行为不守礼。既然行为不守礼,何不快死何迟疑?,(3)艺术特色:起兴发端,先声夺人:老鼠龌龊卑下,偷窃成性,人人闻而恶之,以之发端,一开始便激起人们的厌恶之情;有无对照,反衬伪装:鼠有人无,痛斥统治者连老鼠都不如,暴露出衣冠禽兽的丑恶面目;,反诘语句,强烈憎恶:各章均用反诘结尾,以质问的口吻表示了强烈的诅咒,蔑视之情溢于言表;章节复沓,增强气势:这种形式既增强了感情气势,又有助于思想内容的充分表达;,重章换字,形成层递:一是内容层递:“无仪”言其行为举止的不端;“无止”言其品性资质的恶劣;“无礼”言其行为违反了道德规范和标准;二是情感层递:三章结尾的反诘句语气一句比一句急切,感情一句比一句强烈,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语言质朴,直率泼辣:犀利怒骂,痛快淋漓。,大雅板:针砭时弊,指斥昏君:,(1)主题思想:本诗虽然反复以同僚的谄媚屈节、为虎作伥作为泄愤的对象,但是言下之意,正是有如此的昏君,才有如此的庸臣,这正是诗人认为时弊不可救药的关键所在。厉王不能选贤任能,反而亲近小人,收天下之利为己有,怎么能君临天下,为民造福呢?,(2)主要内容:第一章:作歌缘由。上帝板板,下民卒瘅(cudn)!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上帝发疯不正常,下界人民都遭殃!话儿说得不合理,政策订来没眼光。不靠圣人太自用,光说不做真荒唐。执政丝毫没远见,所以作诗劝我王。,第二章:天意示警。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y)。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老天正把灾难降,不要这般喜洋洋。老天正在降骚乱,不要多嘴说短长。政令协调缓和了,民心和协国力强。政令混乱败坏了,人民受害难安康。,第三章:了解舆情。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chro)。你我职务虽不同,毕竟同事在官场。我到你处商国事,忠言逆耳白开腔。我提建议为治国,切莫当作笑话讲。古人有话说得好:有事请教砍柴郎。,第四章:胡作非为。天之方虐,无然谑謔(xu)。老夫灌灌(hun),小子蹻蹻(jio)。匪我言耄(mo),尔用忧谑。多将熇熇(h),不可救药。老天正把灾难降,切莫喜乐太放荡。老夫恳切尽忠诚,小子骄傲不像样。不是我说糊涂话,你开玩笑太轻狂。多做坏事难收拾,不可救药国将亡。,第五章:规劝厉王。天之方懠(j),无为夸毗(p)。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老天正在生怒气,你别这副奴才相。君臣礼节都乱套,好人闭口不开腔。人民痛苦正呻吟,对我不敢妄猜想。社会纷乱国库空,抚恤群众谈不上。,第六章:渴望安定。天之牖(yu)民,如壎(xn)如篪(ch),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老天诱导众百姓,如吹壎篪和音响,如像玄圭配玉璋,如提如携来相帮。培育扶植不设防,因势利导很顺当。如今民间多乱子,枉自立法没用场。,第七章:依存关系。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b)城坏,无独斯畏。好人好比是藩篱,大众好比是围墙,大国好比是屏障,同族好比是栋梁。关心人民国安泰,宗子就像是城墙。别让城墙受破坏,不要孤立自遭殃。,第八章:敬畏态度。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老天发怒要敬畏,不敢嘻戏太放荡。老天灾变要敬畏,不敢任性太狂放。老天眼睛最明亮,和你一起同来往。老天眼睛最明朗,和你一起共游逛。,(3)艺术特色:正反对比。第二、三、四、五章以破为主,只在结尾表明态度;而第六、七章以立为主,而结以指斥时政之误。各章也成功地运用了截然相反的两种事物做了强烈的对比。排比手法。如“天之方虐”与“天之方懠”构成章与章之间的排比关系。而各章中的排比句运用更加普遍,如第二、六、七、八各章内的排比句。,大雅荡:借古讽今,规劝厉王:,(1)主题思想:以社会运行的历史教训为借鉴,说明人心不可违、众志不可辱的社会发展规律。第一章欲吐还吞,含沙射影,用模糊措辞,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为以下各章感叹殷商之所以灭亡作了顺理成章的铺垫。第二章至第八章借周文王感叹商季昏庸之君残暴骄淫,重蹈夏桀身死国灭的口吻,来展开申说,不用己意,只在全诗末尾巧立本意。周文王之哀叹夏桀商纣,正如召穆公之哀叹周厉王不知借鉴夏商灭亡的教训,而重蹈自取灭亡之覆辙。,(2)主要内容:第一章:演说历史,命意在今。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chn)。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第二章:连续反问,历数贪暴。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强御,曾是掊(f)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慆(to)德,女兴是力。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强横贼,敲骨吸髓有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第三章:小人得道,猖獗横行。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强御多怼(du)。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梁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第四章:商纣强御,忠奸不分。(呼应第二,暗承第三)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po)烋(xio)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第五章:自恃强梁,放纵享乐。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qin)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b)昼作夜。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第六章:朝政喧嚷,社会动荡。(明应第三,暗承四、五)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tio)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b)于中国,覃及鬼方。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第七章:自恃自是,亡国之因。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第八章:前车之鉴,谲谏用心。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拔。”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树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3)艺术特色:立意构思奇特:首章凌空发议,末以警句作结,尤极帷灯匣剑之奇;排比整飭而又极富变幻:尤以各章之间,或上下相承,或前后呼应,或层层深入,或重言致意,变化多端,灵活自如。,小雅巷伯:斥责奸佞,十恶不赦:,(1)主题思想:巷指宫内小道。伯指官长尊称。巷伯指本诗作者孟子。他大约是一个颇受王室信任的忠诚义士,因遭受谗言而被处以宫刑,成了阉官,继续留在宫中担任侍从,故又称寺人孟子。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曾受“众口烁金,积毁销骨”,“苍蝇间黑白,谗巧令亲疏”(曹植赠白马王彪),以此蒙不白之冤,遭无妄之灾,成杀身之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