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I)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以民为主“民主”在中国文化中,首先有“以民为主”的含义。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才是邦国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首要。尚书作为上古文献,早早就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甚至,这部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的古书,它十分严厉地训诫统治者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其实是在表明:民意就是天意。如果说“民”就是“天”,那么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自己称为“天子”,从文化本意上讲,那应该是“人民之子”的意思,天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以民为主、民比天大,这样的思想使得最高统治者是要想人民之所想的:人民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人民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他只是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而不是做主者,他甚至要无限地弱化自己的意志、淡化自己的色彩,才能彰显和顺乎人民的意愿。所以周易里论述君王之道的乾卦就说“群龙无首,吉”,当社会领袖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不再看见他高高在上的身影时,便是吉利之相。而老子也说“太上,不知有之”,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的意思是,在最好的世代里,人民只是模糊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而已,也就是,统治阶层虽超乎于民却顺乎于民,不与人民产生明显的距离;老子又称,这样的统治者,为百姓谋福利成功了,人民却感觉这本就是老百姓自己顺其自然的状态,本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程度的“以民为主”?统治者作为效劳于民的一个掌舵者,却早已无限虚化了自己的声音与功绩,在这大地上,只有人民作为主人自然而然的身影。尚书周易老子出现稍早,孟子晚出,儒家孟子目睹当时社会变得礼崩乐坏,却在论著里比前几部文献都更为明确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可见,无论统治上层如何兴衰往来、无论社会制度如何更改变幻,那贵重不变的,始终都是人民大众。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所有的朝代更迭、制度变迁都是岁月洗礼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客,唯有广大人民才是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中都永世不变的主人。所以,中国文化里的圣贤,是为这亘古不变的人民而思考命运的。他们与政客不同,政客的服务对象是当权者,而圣贤的关怀对象是为民者。他们的思考结果,不是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因此,才体现着最本质的人文关怀,才沉淀为岁月洪流中永不淘汰的金玉良言。(摘编自光明网,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较早地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因此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B天子是“人民之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由此可见“民”就是“天”。C周易中的“群龙无首”是指百姓看不见统治者的身影,他们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D最高统治者要顺乎民意,就要做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甚至要弱化自己的意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中国文化范畴内阐释民主的内涵,得出“唯有人民才是永世不变的主人”的观点。B文中引用尚书周易老子中的原文,不仅使文章有说服力,而且增强了文化气息。C文中引用孟子的观点,说明“以民为主”思想不随统治上层、社会制度变化而变化。D文章先列举古代圣贤关于“以民为主”的不同阐释,最后总结观点,层次清晰,中心突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统治者和人民”关系的论述,老子比尚书周易中“以民为主”的程度更深。B老子中“超乎于民顺乎于民”,孟子中“民贵君轻”等思想,都是“民主”的体现。C中国文化里的圣贤之言会成为金玉良言,是因为其中体现着人文关怀、对人民命运的思考。D圣贤与政客不同,圣贤关怀“为民者”,不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李浩路途迢迢,我们颇费辗转地来到了绥宁,而这迢迢也似乎让我们“走出了时间”,走进了古老和一种具有遗迹感的美中。荒芜与美同时在场,并且紧紧地、奇妙地合在一起。走进苗寨,我们仿若置身于另一个时间里,它似乎并不具有“当下感”,我们也仿若成为了可贵的“旧物”。在这里,流水都是古老的,空气都是古老的,树木上那些苔痕也都是古老的。更有古老色泽的,是苗寨的砖与瓦,是那些被时间所浸洗着、长过了个人生命的一栋栋木屋。在大园村,一处最为古老的老屋已有八百岁,墙砖上所刻下的文字记录着旧光阴,只是,在岁月的不断击打和磨损之下有些字已经难以辨认。大园村村口的鼓楼原为明代建筑,上下三屋,楼阁式攒尖顶,气势雄伟。“四知堂”因杨氏远祖杨震而在绥宁一带声名遐迩。杨震,东汉官员,清廉有名,学生深夜送金被他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四知”的理由拒绝,这“四知”也曾深深地影响着大园古苗寨的杨氏后人。据说,在旧时,每到过年过节,大园村家家户户都会悬挂“四知堂”的灯笼和村塞相匹配的是茂林修竹,是延展着的、起起伏伏的绿,在大园古苗寨如此,在插柳村苗寨也是如此,而上堡,则有更大的一片葱郁的树木,它几乎是连绵,把上堡包围在里面。在每座苗寨的后山上,都有数量众多、粗壮巨大的古树,无论是河边的枫杨还是山上的樟树、枫香树与黄岭黄檀,都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和树和竹一起生长的,还有间或的鸟鸣,还有静谧。每座苗寨都是静谧的,我们见不到惯常的人流与车流;时间也可能是更为缓慢的,有着独特的凝滞。在这里,连风的吹拂都有些慢,包括雨滴的下落。也恰是因为如此它才会带给我们一份“走出了时间”的错觉,似乎让我们完成了不可能的“穿越”,进入到历史中。或许,我应当说静谧,说古典,而不是荒芜这个词?我谈到荒芜,是因为在古苗寨里一切都有一种“原始”的模样。繁华落尽之后的古苗寨留在那里的只是物,只是美得令人发指的旧院落,只是缓缓的、依然有着洁净感的流水它给我一种桃花依旧、人面无踪的怅然。当然,如果仅止于此,我是不会用出荒芜这个词来的,我要说的荒芜必须是程度上的加深。在我所到的苗寨,除了上堡的某些旧屋改造的商店,其余的则都带有年久失修的味道。大园村,时下已经“无主”的旧房很多,它们和自身的美以一种缓慢腐朽的方式呈现着时间之重,甚至尘土之重。水梯还在,但向上的横木已腐,没有谁敢于再向上登;木窗还在,但窗棂已损,雨水会随风浸入到屋里面;那栋拥有八百年历史的旧屋还在,但里面充塞着种种不用的旧物,甚至存有一个鸡笼,几只鸡在里面咯咯咯咯地叫着。在这些静谧的苗寨里,我们几乎很少能见到年轻人,见到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年人呢?外出打工去了。是啊,他们得挣钱养家,他们也应见一见外面的世界。他们也应当过得更为舒适些、丰富些。他们,或许最终落脚于某个城市,至少是县城,除了一些节日再不回来。在画一样美的苗寨里生活的人越来越少。美,并不能解决他们的生计,而且久居于这种太过古意的美中,他们也许慢慢无感,余下的,便只是倦惫,对每日繁重劳作和收获甚少的倦惫。绥宁古苗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遗落在尘灰里的珠子,有待人们的注意。或许是因为偏僻的缘故,这里的游人很少。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我这样感受它的荒芜和沾在荒芜之上的美,感受那种安静和古老,感受“走出了时间”的惬意与感慨。(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置身古苗寨仿佛“走出了时间”,主要因为在苗寨见不到惯常的人流与车流,远离了熟悉的现代生活。B.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苗寨房屋因年久失修而腐朽破败的情状,突出了苗寨的荒芜。C. 第自然段独立成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古苗寨之美的描绘,又引出了下文对古苗寨荒芜的描述。D. 文章开篇点题,行文紧扣题目,向读者展现出古苗寨的美与荒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苗寨荒芜的思考。5苗寨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6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对绥宁苗寨的情感态度。(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中小学生“是否在培训班学习过”调查情况 家长对孩子参加课外辅导支出意愿(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材料二:今年“两会”,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成为一个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显示了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据3月10日吉林日报报道,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代表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发挥补充学校教育、丰富教育类型、促进个性成长的功能,成为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笔,以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充分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监督”。日前,某机构负责人称,要将内容研发作为重中之重,以“能力”“素养”为目标,坚决避免超纲和超前,并表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精准辅导,通过科技和互联网降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本,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科技减负”的愿景虽然很动听,但是,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也需要继续观察。(摘自xx3月10日新京报)材料三:学生减负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成为一个热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负担。”陈宝生说,为学生“减负”要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考试评价方式、老师教学、家长和社会多方面进行。他指出,要加强学校科学管理,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改变、完善考试评价方式和学业考试办法,不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炒作高考状元;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引导学生参加培训班;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这些年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陈宝生说,“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摘自xx3月17日新京报)材料四: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校外培训机构却裹挟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xx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此进行专项治理,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全面治理的开端,下一步将进一步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研究制订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摘自xx3月22日人民日报)7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有过在课外培训机构学习的经历,可见课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源头。B从材料一看有绝大部分家长对课外培训机构还是认可的,愿意为孩子掏钱,这也成为近几年课外培训机构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C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D课外培训机构开设的某些课程,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违背了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成为学生负担,这些内容必须减掉。9校外培训机构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朱晖宇文季,南阳宛人也。家世衣冠。晖早孤,年十三,天下乱,与外氏家属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遣家丞致礼,晖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士。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初,晖同郡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颉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已信于心也。”晖又与同郡陈揖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元和岁中迁太山太守,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诏报曰:“补公家之阙,不累清白之素,斯善美之士也。”是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均输之法,帝然之,有诏施行。晖独奏曰:“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诚非明主所当宣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赦出之。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疾病。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动)10下列对文中所波设线部分的断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B. 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C. 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D. 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诉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府君,汉代时对太守的尊称,后也可用作对官员或对尊君长者的敬称。B. 县官,指朝廷、官府,也可指县级行政长官,本文中意为前者。C. 黄发,指青少年,人在少年时头发的顏色偏黄,之后慢慢变黑,是年轻活力的象征。D. 乞身,指官员因华老而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也可以称为“乞骸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A. 朱晖天性勇敢。小时候路遇群盗,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能挺身而出,群盗看他是个小孩,却随身带着武器,有些害怕,只好放弃抢劫离开了。B. 朱晖以诚待人。朋友张堪去世后,他使亲自去张堪家探望,并花很多钱接济他们;桓虞征引朱晖之子朱骈做官,但他却推荐了朋友陈揖的儿子陈友。C. 朱晖不惧权勢。显宗皇帝的舅舅新阳候阴就曾派人给他送礼,他却闭门不受;面对皇帝在“均输法”上的错误做法,敢于仗义执言,即使龙颜大怒,他也毫不畏惧。D. 朱晖重义轻利。太守阮况想买他家的婢女,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他却送厚礼给阮家;南阳发生了大的饥荒,米价飞涨,朱晖散尽家产,分给宗族故旧中贫弱的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5分)(2)元和岁中迁太山太守,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送董判官高 适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B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C诗人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诗人实写关塞的景物特点。D颈联和尾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在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15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三句表现出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渴望赴边建功的豪情壮志。(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第II卷表达题 3、 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当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哭着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儿女情长,令他心如刀割,但为了事业,他咬咬牙,还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车。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林教授讲课时,喜欢从现实生活具体案例中寻找切入点,呈现事实真相;然后避实就虚,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寻求规律,直指本质。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国内经济失衡,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增加居民储蓄,单靠保护主义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画家借李白的形象抒发胸臆,以笔墨挥洒豪情,飘逸飞动的墨线与李白浪漫清俊的诗章并驾齐驱,将诗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B.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其强迫读者从手机刷屏转到纸质阅读,倒不如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他们搭建优质的手机阅读平台。C.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因而受到人们追捧。D.大家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电影里中国桥、中国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彰显了祖国的强大实力,也感受到国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学生会主席对校长说:“艺术节将于明天开幕,恳请校长拨冗惠顾,并致开幕辞。”B. “祝贺李主任忝任学科互助组组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C. 灾区最后一批援建官兵离开,灾区人民献上锦旗说:“军民鱼水情,亲如一家人。”D. 小李对他的对手小刚说:“明天下午的比赛很艰难,到时候还要请你多多承让哦。”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民间文学写人往往好坏分明, _;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着两部书,一部是庄子, _。他们之所以认为水浒传笔法好,_ ,这种高明的写人艺术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近来,全国各大医院上线了“智慧医疗”系统,患者可以在此平台上预约挂号、查询病历、结算就诊费用“智慧医疗”系统的出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提高了医生诊治的效率,也可以杜绝医患问题的产生。医患问题解决了,医生就能专心诊治,进而医生的专业水平就可以得到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了,也就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智慧医疗”系统的上线不一定就能杜绝医患问题的产生。_。_。四、写作(60分)22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两到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4.A解析:原文“每座苗寨都是静谧的,我们见不到惯常的人流与车流;时间也可能是更为缓慢的,有着独特的凝滞。在这里,连风的吹拂都有些慢,包括雨滴的下落。也恰是因为如此它才会带给我们一份走出了时间的错觉”,“远离了熟悉的现代生活”无中生有。5.古老的建筑之美; 厚重的传统之美;静谧而富有生机的自然之美。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要求概括苗寨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大园村村口的鼓楼原为明代建筑,上下三屋,楼阁式攒尖顶,气势雄伟”“这四知也曾深深地影响着大园古苗寨的杨氏后人”“和树和竹一起生长的,还有间或的鸟呜,还有静谧”概括答题要点。6对古朴、厚重、静谧的古苗寨的珍爱与赞美;对苗寨日渐“荒芜”和人们们生存现状的担忧;希望改变和保持现状的矛盾心理。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情感的题目,要求概括作者对绥宁苗赛的情感态度,注意根据文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概括,此题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或许,我应当说静谧,说古典,而不是荒芜这个词”“美,并不能解决他们的生计,而且久居于这种太过古意的美中,他们也许慢慢无感,余下的,便只是倦惫,对每日繁重劳作和收获甚少的倦惫”“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我这样感受它的荒芜和沾在荒芜之上的美,感受那种安静和古老,感受走出了时间的惬意与感慨”概括答题要点。7B 解析:“大力发展错误,文中“科技减负的愿景虽然很动听,但是,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也需要继续观察。8.D 解析:A项,“成为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源头”错误。B项,“对课外培训机构还是认可的”错误。C项“减轻中小学负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错误,应是“两会”热点。 10 B题中“因”是“于是”的意思,前面断开,“晖”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11 C黄发。指长寿的老年人或泛指老年人。12 A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贼人“舍之而去”的原因不是惧怕他“内刀”,“内”通“纳”,是“收起”之意。13(1) 我不敢答应他的原因,实在是怕金钱玷污了府君的好名声。现在送礼物给他家,表明我并不吝啬啊! (所以:的原因;诚:实在;相:他;爱:吝啬;)(2) 元和年间朱晖升迁为大山太守,他上书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办法,陈述机密事宜,深受皇帝的嘉奖和采纳。(便宜:对国家有益的办法;见:受;嘉纳:嘉奖和采纳)14BD B项“即受重用”夸大或无中生有。D项“对比”错,应为“先抑后扬”。15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 16.【参考答案】(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17.【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第句的成语“儿女情长”,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这里的“儿女”是“男女”之意,在这里被误用了。第句中的成语“勠力同心”(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写法为“勠力同心”,此前的版本写法为“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使用恰当。第句的成语“无与伦比”,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伦:类、同辈。符合语境,使用正确。第句中的成语是“避实就虚”,意思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句中指从实践转到理论,“实”与“虚”所指代的与成语意义内容全然不同。使用错误。第句中的成语“缘木求鱼”,意思是意为爬到树上去找鱼。借以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符合语境。第句中的成语“并驾齐驱”,意为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借以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句中的“墨线”和“诗章”,是风格上的相通,而非实力上的相近。使用错误。18.【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C、D都存在错误,但病句类别不同。B项语序不当。“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状语语序不当,应该放在“帮助读者”后,直接修饰句子谓语“提高”;C项搭配不当。“受到人们的追捧”的主语应该是“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不是“兴起”;D项结构混乱。(也可以理解为杂糅或主客颠倒)。“感受到国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主语应该是“大家”,不是“震撼影像”。19.C【解析】A项,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使用不当,B项,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使用不当。D项,承让:承蒙相让的意思,是比赛获胜方所说的谦辞。使用不当。故选C。20. 人物往往显得虚假单薄 另一部就是水浒传 就是因为它有高明的写人艺术【解析】这段文字是说文学作品中的写人艺术,第一处,前面说“民间文学写人往往好坏分明”,后面应是说这种写法的效果,分号说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并列关系,从后面“史传文学中人物写得真实丰满”可知,民间文学写人好坏分明的效果往往是“人物显得虚假单薄”;第二处,前面说“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着两部书,一部是庄子”,既然是两部书,可见此处应是说另外一部,再根据后面“他们之所以认为水浒传笔法好”可知,另一部应是水浒传;第三处,前面说“他们之所以认为水浒传笔法好”,可见此处应是解说原因,再结合后面“这种高明的写人艺术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这句可知,原因应是“它有高明的写人艺术”。21. 医患问题的解决不一定就能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医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不一定就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解析】既然是推断问题,就是推断不合理之处,做题时就要注意文段中推理之处,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医患问题解决了,医生就能专心诊治,进而医生的专业水平就可以得到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了,也就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注意“就”“进而”“也就”这些表述过于绝对化的词。22.【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六则名言,首先应分析这些名言的意思,然后选择意思相关的几则名言一同立意。第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十分遥远;第则,“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第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只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第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追求某种信念而不懈努力,体现出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的态度;第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第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因为有无数先烈的壮烈牺牲,我们更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以改天换地的精神砸烂旧世界换来新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