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复读班.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复读班.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复读班.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复读班.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复读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复读班考试范围:所学范围 考试时间: xx10月28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公提出“以德配天”,到春秋时期,周内史叔兴提出:“吉凶由人”。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这表明春秋时期A 民本思想强调民的作用 B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变化C 儒家天命观影响很广泛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2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A 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C 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 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3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B 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适度分权C 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 官府控制民窑生产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5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 B 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 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 D 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6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7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3岁时的朱熹曾和父亲朱松有过一段对话。朱熹问:“父亲,日何所附?”父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一席话问得朱松惊讶不已。下列观点符合成年朱熹对世界本原问题论述的是A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8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光武帝只好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材料表明A 光武帝企图强化皇权 B 儒家思想影响政治行为C 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D 皇帝重视统治的合法性9康熙年间,我国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C 清代中国已经远落后于西方 D 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10.鸦片战争前,包世臣指出:小民计工授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于钱数,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银折,银价高则折钱多;(于是)小民重困。依据材料可推知A. 鸦片走私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B. 银贵钱贱导致小农经济瓦解C.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 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11.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这说明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B. “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C. 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 D. 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12.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说,“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他要求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搞包产到户。这反映了A. 农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 B. 集体经济的失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C. 中央内部未就农村改革统一思想 D. 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13.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A. 强调英国殖民印度的功绩 B. 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C. 支持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 D. 暗含着西方中心论的思维14.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C.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15.明太祖废永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16.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家庭结构C. 家庭规模小制约生产发展 D. 大土地所有制开始逐步形成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分王子弟,以藩屏周”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8.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 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 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19.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0.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 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 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21.有学者指出:存在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有过诸多变化,它可以是唐代选拔数学和法律人才的明算科和明法科,也可以是考经学和文学的明经科和进士科;它可以是明清以八股文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考试制度,也可以是清末以内政外交理财等为考试内容的经济特科。这些“变化”说明A. 科举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B. 科举制度原有的政治功能已完全改变C. 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 D. 封建专制统治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2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资族和平民不久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2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某种凭借允许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存在过源自万物本性、要求人们正确地行为和阻止人们犯罪的理性,它成为法律并非始于它成文之日,而是始于它产生之时。”该材料表明A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B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C罗马法至今仍有其适用性 D法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24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 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B. 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C.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 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25法的概念和理解因为学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人主张“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有人指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还有人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志。”这些关于“法”的论述分别出自A. 韩非黄宗羲西塞罗 B. 商鞅顾炎武孟德斯鸠C. 韩非王夫之西塞罗 D. 荀子黄宗羲伏尔泰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充当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至元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6分)并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7分)27(1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4世纪左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一次大迁徙的150年间,南迁的人口达到了90万人之多。唐代的时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安史之乱期间又有一大批人离开了北方跑到南方。这次移民所移动的距离更远,跨越了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等地,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住下来。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12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处在南北对峙的状态,北方女真人的金政权与南方汉族人的南宋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居到南方。这一次,由于浙江、江西等地在上次移民中也居住了很多人口,大批移民只能向东南的方向行走,最终走到了广东、广西、福建,甚至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特点(6分)及影响。(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困境,首先在于文化认同的两难。他们接受的教育是西方的,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他们不自觉地离开中国,却又对中国投注了全部的心力。第二个困境则是上层与下层间的困境。他们多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不懂得民间疾苦,心中虽想为百姓谋福利,却往往不知道民间百姓的需求为何。内外的间隔、上下的间隔,使得知识分子基本上处在内心扯裂的情况。他们急于改造中国,拉近中国与现代、百姓与上层的差距,又发现无法靠慢慢地改革来实现理想。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可说是担起了超人的工作,但他们只有一双泥腿,泥腿撑不住铜头、铁臂。 摘编自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结合材料与所学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改造中国”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4分)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材料二: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主张。(8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有哪些局限性?(6分) 历 史 答 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答案BBBBDCABB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ABCDBACAC题号19202122232425答案BCCCBBA二、非选择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3分)答案(1)趋势: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演变。(6分)(2)原因:民间交易多用白银;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政府政策的推动;赋役征银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萌新: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注重实学,推动经世致用思潮。(7分)27. (12分)答案(1)特点:从北向南移动(或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甚至东南移动);受国内政局及民族关系影响;具有自发性。(6分)(2)影响:人口分布渐趋合理;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6分28. (11分)【答案】答题示例1:知识分子认识到改造中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晚清以来,伴随着列强入侵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改造中国迫在眉睫,虽然各派思想迥异,例如洋务派秉持“中体西用”,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力求民主共和,但通过“改造”中国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是一致的。(其他例证:实业救国:立宪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示例2:先进知识分子在改造中国历程中起到引领作用。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对西方先进理论的接触和理解较之其余阶层具有明显优势,并积极的将这种优势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浪潮中来。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将民主革命推向高潮;毛泽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