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阳县观音滩镇农田水利设计_第1页
湖南省祁阳县观音滩镇农田水利设计_第2页
湖南省祁阳县观音滩镇农田水利设计_第3页
湖南省祁阳县观音滩镇农田水利设计_第4页
湖南省祁阳县观音滩镇农田水利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前言 .2 2 项目概况 .2 2.1 整理区所在县(市)简况 .2 2.2 整理区基本情况 .2 2.3 自然条件 .3 2.3.1 气象 .3 2.3.2 水文 .3 2.3.3 地质 .3 2.3.4 地形 .3 2.3.5 土壤 .3 2.3.6 自然灾害 .4 2.4 社会经济条件 .4 2.5 农作物种植情况 .4 2.6 整理区基础设施状况 .4 2.6.1 交通设施 .4 2.6.2 水利设施 .4 2.6.3 电力设施 .5 2.6.4 其他 .5 2.7 土地利用现状 .6 2.7.1 土地利用结构 .6 2.7.2 土地限制因素 .7 3 设计原则、任务 .8 3.1 设计原则 .8 3.1.1 基本原则 .8 3.1.2 规划原则 .8 3.2 设计任务 .9 3.3 规划方案选择 .9 4 规划布局 .10 4.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10 4.1.1 自然条件优越 .10 4.1.2 项目区社会经济基础好 .10 4.1.3 效益可观 .10 4.2 基础分析 .10 4.2.1 水土资源分析 .10 4.2.2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3 4.2.3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14 4.2.4 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15 4.3 工程布局 .16 4.3.1 土地利用布局 .16 4.3.2 田块布局 .16 4.3.3 道路布局 .17 4.3.4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 .17 4.3.5 农田防护工程布局 .19 5 工程设计 .19 5.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19 5.1.1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19 5.2 灌排工程 .23 5.2.1 灌溉工程设计 .23 5.2.2 排水工程设计 .26 5.2.3 建筑物工程设计 .27 5.3 道路工程 .28 5.4 电力工程 .29 5.5 其他工程 .29 5.5.1 农田防护林工程 .29 5.5.2 水土保持工程 .29 5.6 典型田块设计 .29 5.7 工程量汇总 .29 5.7.1 灌排工程汇总 .29 5.7.2 水工建筑工程汇总 .30 5.7.3 道路工程汇总 .31 6 效益分析 .31 6.1 耕地质量评价 .31 6.2 效益分析 .32 6.2.1 社会效益 .32 6.2.2 生态效益 .32 7 总结 .33 致谢 .34 附录 .34 0 湖南省祁阳县观音滩镇农田水利设计湖南省祁阳县观音滩镇农田水利设计 摘 要:本次农田水利设计运用农田水利学的基本知识,并根据湖南省祁阳县当地的地形、 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等条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现有的水利基础 设施状况,旨在解决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率不足,提高项目区内的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日 益恶化等问题,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作出土地整理工程的相应布置、 附属工程的规划、灌溉以及排水渠道等纵横断面的设计。在设计中首先进行工程基础资料的分析, 然后对工程做出整体的规划布置,最后提出设计任务并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利用率;渠道设计 Guanyintan Town Qiya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Design Student:Liu Hao Tutor:Wang Jing (Oriental Science utilization of land within the; canal design. Key words: land arrangement; land use rate; canal design 1 前言 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类对土地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特别是其 中的耕地资源日显珍贵,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土地的利用。土地整理是按照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 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它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对于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项目可行性技术审查,厅会审会议通过, “湖南省祁阳 县观音滩镇土地整理项目”纳入 2006 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 “项目类型、 性质为重点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控制上限 1.6565km2;新增耕地面积 0.0516 km2,新增耕地比例控制下限 3.12%。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观音滩镇土地整理项目” 已具备申报为省级投资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的各项条件,本次规划设计根据项目区实 际情况,确定项目土地总面积 1.1584 km2,规划建设规模 1.1161 km2,新增耕地 0.0349 km2,新增耕地率 3.13%。项目实施将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优化了当地农民 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支持了农业发展。对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衡,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都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项目概况 2.1 整理区所在县(市)简况 祁阳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东接常宁,南抵桂阳、新田、宁远和双牌, 西靠永州市,北邻祁东。总面积 2538km2,占全省总面积(21.18 万 km 的 0.75%,辖 21 镇、7 个乡,人口 98.64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6.8 万人。全县 GDP 总值 403469 万元,人均 GDP 为 409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367 元。 祁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8.018.5,无霜期 293 天, 年均降水量为 1314.9mm,年均日照总时数为 1613.1 小时,光照适中,热量丰,雨量 充沛。因受季风影响,气候有年内和年际的多变性,对本县农业产生不利的气候灾害 主要有低温冷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大风、冰雹和冰冻。 祁阳县是湖南省典型的农业大县,90 年代以来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开始 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水果生产重点县、油茶低改试点县、畜牧 生产百强县、瘦肉型牲猪基地县和全省模式化稻田养鱼示范县。 2.2 整理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祁阳县观音滩镇,其中钢铁村东临梅花村,南接烟竹村,西靠长塘村, 北抵板桥甸村。涉及钢铁、金塘、任塘和天堂共 4 个行政村。联兴村东临富联村,南 2 接廖家桥村,西靠板桥甸村,北抵叶家井村;涉及联兴、双华、观市和八尺 4 个行政 村。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光照适中,降水充足,适宜农作 物生长。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年最枯降水量为 1000.3mm;水利条件优越。 项目区有一条省道贯穿而过,其他区内现有道路大多是村与村主要居民区之间的 道路,相互贯连,占地宽度 35m 之间,可作为项目区主要交通网。 2.3 自然条件 2.3.1 气象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光照充条件优越。项目区年平均气温为 18.018.5,年日照总时数为 16001800 小时,平均无霜期 292295 天,日平均 气温稳定通过 10的初日在 3 月 1920 日,终日在 11 月 26 日,持续天数 250252 天,活动积温为 57305780,0的正积温是 65706620,日平均气温20 的终日在 10 月 3 日左右,从10的初日至20的终日持续 237 天。全年太阳辐 射 454834.7j/cm2。 2.3.2 水文 项目区内没有流经的河流,主要依靠项目区原有的渠道进行灌溉,总长约 6km。 区内年降水量为 1314.9mm,作物主要生长季节 49 月降雨量为全年的 66%,多年平 径流深 553.8mm。地层含水较强,透水性较弱,埋深一般 810m,地下水蕴藏量丰富, 多属重碳酸性低矿化中性水。 2.3.3 地质 项目区现状地貌过程主要是受河流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在第四纪红土层及灰岩 夹砂岩、页岩互层处,形成较厚的风化土层。 2.3.4 地形 项目区位于祁阳县东北部山丘粮林果杂区,地势缓平,海拔一般在 87126 米之 间,丘谷间多形成冲沟凹形盆地。 项目区内地面切割深度不大,密度也不大,地表除低岗外,比较平整。进行土地 整理,造成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 2.3.5 土壤 项目区位于祁阳县东北部,成土母质主要是石灰岩、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发 育而成,形成水稻土。土壤耕层一般在 1521cm,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为 3 2.63.1%,水、肥、气、热比较协调,作物生长较好。从土壤地质条件来看,适宜 进行土地整理。通过土地整理,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改善项目区土壤条件。 2.3.6 自然灾害 项目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夏旱、秋旱或夏秋连旱,此外水稻生育期的低温冷害 和大风冰雹等也是项目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2.4 社会经济条件 项项目区位于祁阳县观音滩镇,涉及 8 个行政村,共有 102 个村民小组, 总人 口 2156 人,其中农业人口 1809 人,人均耕地面积 413.3 m2,人均纯收入为 2648 元。 2.5 农作物种植情况 项目区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条件优越,祁阳县为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项目区由是县粮油等农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项目区内大部分已辟为农田,以种植 双季稻为主,有小部分未利用的荒草地和上个世纪 7080 年代种植的果园,这些果 园大部分由于受到种植年限、树种等自然因素和种培技术、无专人管理等人为因素的 影响,果园现基本上无经济效益,失去了利用价值。 2.6 整理区基础设施状况 2.6.1 交通设施 项目区有一条省道贯穿而过,其他区内现有道路大多是村与村主要居民区之间的 道路,相互贯连,占地宽度 35m 之间,可作为项目区主要交通网。联兴村对外交通 便利,但田间的由当地农民自行开挖填筑的土路较多(具体位置和宽度详见项目区土 地利用现状图) ,且路况较差,占地面积较大,对此应采取适当的综合规划和整治, 以满足项目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高效、节能、可持续发展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供基础性服务。钢铁村对外交通不便,没有一条完整的田间道路, 不能满足项目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项目区现有需整修道路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项目区现有需整修道路情况 Tab1 In the project areas existing need to repair roads 项目区道路情况表 类别条数长度规格 农村道路2936.52m路基宽 4m,路面宽 3.4m 农村道路4700.02m路基宽 4m,路面宽 3.5m 2.6.2 水利设施 4 项目区四面环山,现有溪沟较多,宽窄不一,根据实地调查及收集资料分析,联 兴村可作为主要灌溉利用的溪沟 3 条,占地宽度约 1-3m,水源较为充足,可作为主要 排水利用的主排沟 1 条,纵贯联兴村项目区,宽约 1.2m,联兴村东面紧邻培塘小 II 型水库(有效利用库容约 88 10km3) ,另外联兴村项目区内及周边现有山塘十几处, 经过实地调查取证,可直接用于项目区作为灌溉水源的主要山塘 6 处。钢铁村可作为 主要灌溉利用的溪沟 4 条,占地宽度约 1-3m,水源较为充足,可作为主要排水利用的 主排沟 2 条,纵贯钢铁村项目区,宽约 1.5m,钢铁村西面紧邻欧家塘小 II 型水库 (有效利用库容约 98 10km3)和袁家冲小 II 型水库(有效利用库容约 96 10km3) ,另 外钢铁村项目区内及周边现有山塘十几处,经过实地调查取证,可直接用于项目区作 为灌溉水源的主要山塘 12 处。过原有路涵洞 6 处。综上所述,项目区水资源丰富, 水利条件较优越,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经统计,项目区现有可 利用水利基础设施情况如文本中表 2 及图集中现状图所示: 表 2 渠道现状调查表 单位:m Tab2 Channels Survey 名称断面形式护砌材质底宽渠深规划后状况现状备注 原有渠道-1(钢铁村)矩形浆砌石1.41.1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2(钢铁村)矩形浆砌石1.41.1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3(钢铁村)矩形浆砌石1.10.9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4(钢铁村)矩形浆砌石10.8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5(钢铁村)矩形浆砌石1.10.8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6(钢铁村)矩形浆砌石10.9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1(联兴村)矩形浆砌石1.41.1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2(联兴村)矩形浆砌石10.8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3(联兴村)矩形浆砌石1.41.1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4(联兴村)矩形浆砌石1.31.1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5(联兴村)矩形浆砌石1.10.9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6(联兴村)矩形浆砌石10.8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7(联兴村)矩形浆砌石1.10.8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8(联兴村)矩形浆砌石1.30.9整修淤积严重 原有渠道-9(联兴村)矩形浆砌石1.351.整修淤积严重 2.6.3 电力设施 项目区内已基本完成农网改造,电力设施比较齐全,220v 电力照明线路和 380v 农用输电线路均通到项目区内居民点,完全可以满足区内农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2.6.4 其他 5 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属丘陵地貌,周边林木种植丰富,祁羊路沿线现已栽植防 护林,但区内由于现有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因而项目区内绝大部分被开发 为农业用地。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项目区内主要为农业用地,小部分农村居民点及独立工 矿用地中没有化工企业,不存在大型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水较少,主要是生产污水及 雨水的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其它设施状况。项目区已建成农村通信网络,程控电话的装机率在 80%以上。微 波通讯、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 100%。 2.7 土地利用现状 2.7.1 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地属丘陵地区,通过查阅土地利用现状台帐,分图斑统计现状地类并进行 分析计算后得出土地利用总面积 1.1584km2。详见表 3、表 4 和表 5。 表 3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Tab3 In the project area land use status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现状面积比例 灌溉水田0.7913 km268.31% 耕 地 旱 地0.0500 km24.32% 园 地果 园0.0007 km20.06% 林 地疏林地0.0009 km20.08% 农村道路0.0072 km20.62% 农田水利用地0.0215 km21.86% 坑塘水面0.0307 km22.65% 农 用 地 其它农用地 田 坎0.2133 km218.41% 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0.0014 km20.12% 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0.0109 km20.94%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墓葬地0.0004 km20.03% 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0.0301 km22.60% 总计1.1584 km2100.00% 表 4 钢铁村土地利用现状表 Tab4 Steel land utilization status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现状面积比例 灌溉水田0.4371 km268.95% 农 用 耕 地 旱 地0.0186 km22.93% 6 表 4 钢铁村土地利用现状表 续表 1 Tab4 Steel land utilization status 园 地果 园0.0005 km20.08% 林 地疏林地0.0002 km20.03% 农村道路0.0014 km20.22% 农田水利用地0.0109 km21.72% 坑塘水面0.0231 km23.65% 地 其它农用地 田 坎0.1254 km219.78% 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0.0020 km20.32% 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0.0147 km22.32% 总计0.6339 km2100.00% 表 5 联兴村土地利用现状表 Tab5 Lianxing land utilization status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现状面积比例 灌溉水田0.3542 km267.53% 耕 地 旱 地0.0314 km25.99% 园 地果 园0.0002 km20.04% 林 地疏林地0.0007 km20.13% 农村道路0.0058 km21.11% 农田水利用地0.0106 km22.02% 坑塘水面0.0076 km21.45% 农 用 地 其它农用地 田 坎0.0879 km216.76% 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0.0014 km20.26% 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0.0089 km21.69%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墓葬地0.0004 km20.08% 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0.0154 km22.94% 总计0.5245 km2100.00% 2.7.2 土地限制因素 土地利用粗放,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 7 项目区内农民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技能较低,对土地的利用仍停留在粗放生产、广 种薄收的低水平上。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大部分仍是人畜耕种,机械耕作较少, 影响了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不能适应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形势的要求。 土地利用效益不高 项目区低效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这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土地利 用广度上看,利用率高,项目区内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很小。但是,由于项目区的灌溉 排水等水利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从土地利用深度上看,土地 利用不充分,即土地生产潜力没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较差。项目区内土地粗放经营, 农业投入不足,中低产田所占比重较大。 道路布局不尽合理,田块通达度较差 项目区除祁羊路两侧邻近的区域外,其他地段的道路、耕地相互之间还很不完善, 影响并制约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区内农田田埂、道路两旁多杂草,影响耕作和作物 的生长。田间道路布局不到位,少数田块无田间道、生产路通达,不利于农业运输, 使得进入耕作田块比较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另外,项目区内,道路弯 曲程度大,分布不合理,路面和路基状况较差。这不仅使得农民实际耕作距离加大, 下田时间延长,而且直接导致田间道路占地面积增大且又存在安全隐患,使得农业用 地有效利用系数减小。 3 设计原则、任务 3.1 设计原则 3.1.1 基本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 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土地整理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中心, 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因地制宜、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要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适宜性评价和限制性因素分析等,充分预测各种比选方案将带来的后果,合理确定项 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应使其朝有利于长期利用的方向发展。 8 分步实施的原则。土地整理工作涉及面广、利益重大,组织实施十分具体复杂。 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规划时,一定要切合实际。按照土地整理工艺,分期确定不同 的整理内容和整理方向,然后分步实施。 3.1.2 规划原则 合理及可持续利用土地。要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适宜性评价和限制性 因素分析等,充分预测各种比选方案将带来的后果,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 工程布局,应使其朝有利于长期利用的方向发展。 规划方案切实可行。项目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条件,采取符合实际的 工程技术,并保证在经济上合理。 与农业产业结构有机结合。整理后的土地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农业生产需要 合理确定。 3.2 设计任务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导下编制的。项 目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根据项目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规划的目标 和任务,落实土地整理指标; 分析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作出土地适宜性评价; 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基础设施状况为依据,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现代化要求,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根据项目区及其外围情况,配套和完善各项工程设施,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综合评价规划设计方案; 提出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措施。 3.3 规划方案选择 土地平整方案择优 土地平整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完全平整和局部平整。完全平整是将整个项目 区作为一个平整单元,按某一设计高程进行土地平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最大 限度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耕地面积,便于布置各单项工程,方便农业生产,其 缺点是填挖方工程量大,投资量大,对耕作层易造成破坏。 局部平整是以耕作田块为平整单元,根据地形地势特点,在每个平整单元内部, 保持土地的挖填方平衡,不需要从区外大量取土或将土地大量运往区外,最终的田面 9 高程是在挖填方平衡高程的基础上,结合农田灌排水的要求而确定,各平整单位元之 间允许有一定的高差。项目区属于丘陵地形,内部地形的有一定高差。在充分比较的 基础上,最终选取了以耕作田块为平整单元的局部平整方案。 道路工程方案择优 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拟定了三套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对项目区的各级道路重新规划布置。 方案二:在土地平整时,保持项目区原有道路基本不变,只对项目区的道路设施 稍做调整。 方案三: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对整个项目区的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在充分 利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设计规划要求再完善一些田间道和生产路。 对比上述三个方案,再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方案一的优点是所有 道路得到统一布置,重新修筑,道路质量高;缺点是工程量大,投资大,对生态环境 也有破坏。方案二的优点是工程量小,投资少,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最大限度的利 用了原有资源;缺点是道路没有得到统一布置和重新修筑,道路质量不高。最终,方 案三结合了前两个方案的优点,既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又根据有关规程对整个项目区 的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之上,所以最终选取方案三为最佳方 案。 4 规划布局 4.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1.1 自然条件优越 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阳光充足,光、温、热、水配合较好。区内土 壤养分较高,土地 PH 值适中,且适宜性强,区内水源丰富,土地整理潜力大。 4.1.2 项目区社会经济基础好 项目区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祁阳县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4.1.3 效益可观 项目竣工后,对祁阳县社会、生态、经济都将发挥良好的效益。它不仅可以为农 村经济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还能有效地促进生态平衡,为当地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 益。 4.2 基础分析 4.2.1 水土资源分析 需水量分析 10 项目区年降水量 1314.9mm,作物主要生长季节 49 月雨量占全年的 66%,属于 降水充沛的地区。根据项目水文条件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径流深 553.8mm,水利条件 较优越,水资源丰富,因而在水资源平衡分析时不考虑地下水。又因项目区规划主要 用地为农用地,区内没有大的工矿企业,所以需水量分析不考虑工业用水及人畜饮用 水,只分析农作物品种的需水状况。 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项目区规划耕地 0.8762 km2,全为灌溉水田。依据项目区的耕种作物的构成情况 和当地农民耕作习惯及当地惯用的水利工程设计标准,本规划中水田统一以一年两熟 水稻作为典型作物计算需水量。 农作物生育期间水分供求分析 根据祁阳县农业区划报告集 ,项目区主要作物需水量与降水保证率如下表 6: 表 6 主要作物需水量与降水保证率 单位:m2/% Tab6 Major crops need water and precipitation guarantee rate 作物名称早稻晚稻旱作物(红薯)旱作物(棉花) 生育时端26/321/721/720/1021/520/1015/420/10 需水量450500500650 降水保证率9606983 从上表可以看出,就整个生育期水分供应而言,早稻自然降水保证率在 90%以上, 一般年份水分都可以得到保证。晚稻的自然降水保证率为 0,绝大部分需水量必须依 靠灌溉,才能满足生育需要。 灌溉设计标准 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因此,在 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由于项目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 润气候区,水资源丰富,以种植水稻为主。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水稻灌溉保证率应为 85%95%,结 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灌溉保证率为 90%。根据祁阳县农业区划报告集水文 资料中枯水年(P=90%)的降雨量,故取 90%的灌溉保证率的枯水年作为灌溉设计典型 年,根据县主要雨量测量站 19591980 年的降水量资料,1974 年可作为设计典型年。 典型年降水量为 1000.3mm。 灌溉需水量计算 根据祁阳县水利电力志中水资源调查相关数据,项目区内的农作物净灌溉定 额如下表 7。 11 表 7 农作物净灌溉定额 单位: m3/km2 Tab7 Net crop irrigation quota 作物名称灌溉保证率(50%)灌溉保证率(75%)灌溉保证率(90%) 双季稻0.320.370.43 旱作物0.070.080.10 注:资料来源祁阳县水利电力志 ,1998 年 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 W 需=MA/ (1) 式中:W 需灌溉需水总量(m3) ; M灌溉定额(水田 0.43 m3/km2) ; A规划后灌区面积;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 0.9) 。 W 需水量0.87620.43150.993.05 10km3 供水量分析 根据项目水文条件和水资源分析,项目区水利条件较优越,地表水充足,故供水 量分析不考虑地下水情况。 水库可供灌溉水量 联兴村东面紧邻培塘小 II 型水库(有效利用库容约 88 10km3) 。钢铁村西面紧邻 欧家塘小 II 型水库(有效利用库容约 98 10km3)和袁家冲小 II 型水库(有效利用库 容约 96 10km3) 。整个项目区可供水水量约为 282 10km3(W1) 。 山塘可供灌溉水量 钢铁村项目区内及周边现有山塘 16 处,经过实地调查取证,可直接用于项目区 作为灌溉水源的主要山塘 11 处(有效利用塘容约 12.52 10km3) ;联兴村项目区内及 周边现有山塘 8 处,经过实地调查取证,可直接用于项目区作为灌溉水源的主要山塘 4 处(有效利库塘容约 5.9 10km3) 。整个项目区年平均灌溉水量约为 18.42 10km3(W2) 。项目区可利用主要山塘情况见文本中表 8 及图集中现状图、规划图所示: 表 8 主要山塘有效利用塘容 单位:10km3 Tab8 The main ponds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ponds volume 名称有效利用塘容 12 龙 塘(钢铁村)0.98 红树塘(钢铁村)1.08 石头塘(钢铁村)2.12 路丝塘(钢铁村)1.51 钢井塘(钢铁村)0.51 井 塘(钢铁村)0.88 新屋塘(钢铁村)1.01 熊家塘(钢铁村)1.03 洪水塘(钢铁村)1.05 表 8 主要山塘有效利用塘容 单位:10km3 Tab8 The main ponds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ponds volume 续表 2 木子塘(钢铁村)1.12 荷叶塘(钢铁村)1.23 张家塘(联兴村)0.82 麻 塘(联兴村)2.46 横 塘(联兴村)0.66 梅子塘(联兴村)1.96 联兴村合计5.9 总 计18.42 可供灌溉的总水量 项目区可供灌溉的总水量为: W 总供水量=W1+W2=282+18.42=300.42 10km3 水资源平衡分析 由以上计算可知,设计年项目区可供水总量 W 总供水量=300.42 10km3,需水总量 W 需=93.05 10km3。 分析可得:W 总供水量W 总需水量 即 300.42 10km393.05 10km3 由以下水资源供需平衡表,可清晰地看出项目区的水资源平衡情况。 表 9 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单位:10km3 Tab9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sheet 需水量供水量水量净余 93.05300.42207.37 可见,项目区设计灌溉保证率 90%时,水资源供给量大于需水量,项目区内水资 源供给量完全能满足需求,本设计在水源保证方面完全可行。 4.2.2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3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项目区现有 土地土层深厚,可整理耕地的面积比较大,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今后农业发展需要进 行土地整理。根据湖南省祁阳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结合实地考查,通过分析计 算得出项目区规划后项目区建设规模 1.1161 km2,可新增耕地 0.0349 km2,新增耕地 率 3.13%:钢铁村建设规模 0.6088 km2,新增耕地 0.019 km2,新增耕地率为 3.12%。 联兴村建设规模 0.5073 km2,新增耕地 0.0159 km2,新增耕地率为 3.13%。主要是通 过开发整理荒草地、疏林地和废弃果园,并进行田坎归并降低田坎系数,可以增加一 部分耕地面积;其次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和小部分废弃坑塘水面,可以新增一部分耕地 面积。在整理过程中,采取翻耕和“种养”相结合的用地制度可以提高新增耕地的质 量,同时通过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采用,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综上所述,项目区规划后项目区建设规模 1.1161 km2,可新增耕地 0.0349 km2, 新增耕地率 3.13%。详见表 10。 表 10 新增耕地面积来源情况统计表 单位:km2 Tab10 New sources of arable land situation Tables 田坎规划 增加(减) 疏林地规 划增加 (减) 农村道路 规划增加 (减) 果园规划 增加(减) 农田水利用 地规划增加 (减) 废弃坑塘 规划增加 (减) 荒草地增 加(减) 合计 0.07020.0009-0.04460.0007-0.02350.00110.03010.0349 4.2.3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自然因素限制 项目区局部地势较低,项目区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够均匀,年际变化大,造成作物 需水量的供求不平衡,对农业的稳产不利,在旱季及洪涝灾害到来之时,不能有效地 进行抗旱和排洪,大大限制了土地优势的发挥; 项目区内部交通设施较差,亟待整理。 项目区水利基础较差,灌排渠系等级低,质量差,数量少,渠内淤积需疏通,田 间渠系需重新布置。 社会经济因素限制 资金短缺,投入明显不足。由于耕地经营尤其是粮食生产收益偏低,农民对耕地 经营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长期在低水平、低效益状态下运行;而项目区集体经济实 力较薄弱,财力不足,不能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资 金投入不足,供求矛盾突出; 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项目区内农地经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化、集约化经 营水平低。 14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较为落后,特别是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不够,不利 于机械化操作,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长期以来,土地利用中重用轻养,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率和程度均在 增加。 目前项目区大部分土地经过农民自发初步改良,适宜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种植 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对项目区土地经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交通设施,做到旱能 灌涝能排,项目区可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在正常利用下,对当地或者邻近地区 不会产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 土地利用问题应对措施 科学合理的规划引水及灌溉的混凝土渠道,同时还对原有重要渠道(包括坍塌、 渗漏严重的渠道)进行整修硬化。通过这种工程措施可以较好的解决项目区水、热同 期,晚稻缺水以及引水渠道破损老化、渗漏严重导致灌溉没有保障的问题; 项目区大面积冲田因排水沟堵塞、坍塌等原因导致排水不畅引起稻田积水的问题, 我们通过合理科学合理规划(新修)排水沟,以增加其排水能力来解决; 通过土地平整工程以及土地权属的调整可以较好的解决由于部分丘块地势较高无 法有效灌溉的问题,同时对责任制以来,土地分配过于零散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积极 的推进作用。 4.2.4 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该项目要对区内土地进行整理、开渠、筑路,施工中土石异动较多,土地扰动面 积大,如不采取水土保护防治措施,随意堆放将引起局部水土流失,有可能淤积现有 沟渠体系,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项目建设过程中,需一定规模的机械作业,将有少量的废水、废气、废油外排, 如不注意防治,对环境会有一定影响。 项目建设需要半年时间,区域内被破坏的土地生态系统一时难以恢复,培植的生 态工程一时又难以发挥作用,短期内将减少水源涵养,对水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会影响物种的多样性。项目建成后,12 年内,对大风、暴晒等自然灾害的抵御 能力较差,将对农业作物有一定的影响。 项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是依靠有效的生物、工程措施和科学合理的管 理来实现。主体工程完工后,其弃土场、弃石场、取料场、临时施工场地采取清理、 回填、整平、覆土程序进行场地清理及土地整理,覆土厚度不得小于 50cm。通过土地 平整、田间灌排、道路等工程的建设,项目区的耕地防洪排涝能力与抗旱能力将得到 15 实质性的增强。项目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将得以较大的提高,项目区内作物常年轮作换 茬生长,地表常绿,增加土地生态功能,使土壤侵蚀动力减至最低限度,构建一个良 好的农田生态环境系统。 该项目是无污染工程,区内无淹没区、塌陷区,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质量 不会产生重大影响。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水利设施条件,增强了土壤肥力和抗灾 能力。如果重视并加强生态恢复力度,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区内生态功能将稳步提高, 农田生态环境系统将对改善周边环境起到巨大作用。 因此,总体上说该项目利多弊少,只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生态环境保护方 案和建议落实到实处,该项目将是切实可行的,完全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4.3 工程布局 4.3.1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平整布局 项目区规划的水田进行土地平整,根据规划后对道路划分的每一个田块逐次平整。 水田区平整时,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为保证耕作层土壤肥力和耕种能力,需平整的 原有水田区需对原耕作层进行表土剥离回填,厚度根据实际情况取 30 厘米。 耕地布局 项目区地势相对较为缓和,土壤肥沃,给水条件好,结合项目区社会经济综合发 展情况,和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土地整理后以种植水稻为主。 田块规划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灌排调控,有 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防风,有利于经营管理。考虑地形、地貌的限制,耕作田块的 规格分梯田和格田两种规格,田块之间以道路、灌溉渠道和排水沟为界。整理后田块 规整,基本为长方形,长边与短边基本垂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