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元素与物质分类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3)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3.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2)形成方式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4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1)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2)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3)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4)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5)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6)冰水共存物为纯净物( )(7)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8)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9)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10)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答案(1)(2)(3)(4)(5)(6)(7)(8)(9)(10)解析(2)MnO、AlO均为阴离子。(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8)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能与氢氟酸反应。(9)纯碱属于盐。(10)H3PO2为一元酸。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横线上:硫黄HClO苛性钠明矾小苏打氧化钠Fe(OH)3NaCl溶液H2SO3淀粉溶液泥水答案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2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归纳总结(教师用书独具)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无机化合物1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沼气、液化石油气都是清洁能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类B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C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D生活中常用的淀粉、蔗糖、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答案B解析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都属于烃类,A项正确;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O3,B项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C项正确。2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P2O5、NO均为酸性氧化物BNaH、NaBH4、NaClO均为离子化合物CNH3H2O是弱碱,所以NH4NO3为弱电解质D磁性氧化铁、水玻璃、液氨均为混合物答案B解析NO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硝酸铵是易溶于水的盐,属于强电解质,C项错误;磁性氧化铁是四氧化三铁的俗称,液氨是氨的液态存在形式,均属于纯净物,D项错误。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NOCKOHHNO3CaCO3CaOMn2O7DNaOHHClCaF2Na2O2SO2答案C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回答下列问题: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钠的焰色反应碘的升华氯化铵分解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电解食盐水CaCl2的潮解冰的熔化FeCl3的水解石油的裂化、裂解蛋白质的盐析食物的缓慢氧化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答案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3根据物质类别,树立物质转化思想形成知识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构建网络一大片: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物质变化类型(1)蛋白质的变性、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2)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3)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4)Na2CO310H2O的风化是化学变化()(5)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6)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7)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1)(2)(3)(4)(5)(6)(7)1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用铝箔包装物品NaHCO3作为食品工业的膨松剂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SO2漂白纸浆液态丙烷做制冷剂答案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如: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Fe=FeCl2H2;6HClAl2O3=2AlCl33H2O;2HClCaCO3=CaCl2H2OCO2;HClNaOH=NaClH2O。题组一传统文化涉及物质变化的判断1(2018汉中高三检测)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答案C解析C项,包含了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两个化学过程。2(2018合肥二模)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A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B泉州府志: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C天工开物: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性质不稳定,撞击易爆炸D本草纲目: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答案A解析冰变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而不能称为吸热反应。题组二生产、生活中涉及物质变化的判断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答案D解析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4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在常温下变白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答案C解析A项涉及的都是物理变化;B项中涉及的都是化学变化;D项中涉及的都是物理变化。5(2018邯郸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制容器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碱性食物以及含盐腌制食物B生活中常用热的小苏打溶液除油污,利用的是水解反应吸热的特点CMg可通过电解MgCl2的水溶液来制取,Al可通过电解熔融的Al2O3来制取D用来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的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答案A解析Al与酸、碱均能反应,则铝制容器不宜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和碱性食物,也不可长时间存放含盐腌制食物,A项正确;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其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达到除去油污的目的,B项错误;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Cl2、熔融的Al2O3制备金属镁和铝,C项错误;花生油和牛油均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但花生油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程度较大,而牛油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饱和程度相对较大,D项错误。考点三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2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_nm1100_nm100_nm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4Fe(OH)3胶体的制备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1)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2)“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4)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5)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6)将1mL1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Fe(OH)3胶体粒子少于0.001NA个()答案(1)(2)(3)(4)(5)(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1)判断胶体的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其原因是_。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原因是_。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原因_。(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答案(1)丁达尔效应(2)红褐色液体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生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Fe(OH)33H=Fe33H2O解析(2)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的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2SO4后,Fe(OH)3会发生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2SO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nm)。(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3)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题组一胶体的性质与制备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是由直径为纳米量级(1到10nm之间)的磁性固体颗粒、基载液以及界面活性剂三者混合而成的分散系,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下列关于纳米Fe3O4磁流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纳米Fe3O4磁流体分散系属于溶液B纳米Fe3O4磁流体可以通过半透膜得到提纯C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该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D纳米Fe3O4磁流体比较稳定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到10nm之间,属于胶体的范畴,具备胶体的性质。2(2018郑州联考)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沉淀,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FeCl3中的Fe3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蒸干、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灼烧明矾溶液得到KAl(SO4)2,D项错误。题组二胶体性质的应用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答案B解析A项利用土壤胶粒的吸附作用;B项形成乳浊液,与胶体无关;C项为丁达尔效应;D项先是Fe(OH)3胶体聚沉,而后Fe(OH)3又溶于稀硫酸。4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答案C1(2018全国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A解析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液体能导电,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是生物制品,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使疫苗效果降低或失去作用,B项正确;水性漆与传统的油性漆相比,水性漆具有低甲醛和低芳香类化合物等优点,属于环保产品,C项正确;装有镁棒的电热水器,是一个以镁棒为负极(阳极)、内胆为正极(阴极)的原电池,D项正确。2(2018北京,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答案B解析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不是化学变化;A项,甲醇低温生成氢气和氢气用作燃料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3(2017全国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答案C解析C项,煤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加入的CaO可与SO2反应生成CaSO3,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形成,但CaO与CO2反应生成的CaCO3在高温下又会分解为CaO,故不能吸收CO2,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错误;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烧产物为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所以这两类燃料均是清洁燃料,正确。4(高考选项组合)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Fe2(SO4)3可用作净水剂的原因是Fe2(SO4)3易溶于水(2016江苏,3C)B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2016全国卷,13A)C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2014福建理综,8D)DK、H、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2013安徽理综,3C)答案C解析Fe2(SO4)3在水溶液中形成Fe(OH)3胶体而起到净水作用,A项错误;B项中应先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B项错误;Fe(OH)3胶体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聚沉,在H大量存在的溶液中生成Fe3和水,D项错误。A组1(2018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下列食品或日常用品中主要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蔗糖B花生油C蚕丝睡衣D保鲜膜答案C解析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蚕丝睡衣中的蚕丝是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项正确;保鲜膜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2(2018青岛一模)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A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唐)诗中包含了丁达尔效应B高奴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宋)文中提到的“脂水”是指油脂C水银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明)这段记载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清)制玻璃的某成分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B解析A项,雾属于胶体,可见光通过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正确;B项,根据描述可知“脂水”指的是石油,错误;C项,丹砂的主要成分是HgS,由丹砂煅烧制水银(Hg),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制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正确。3(2019乐山二模)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B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C纯碱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答案D解析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项,乙醇不具有氧化性;C项,纯碱属于盐;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和丁烯等。4(2018河北正定中学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NO2是酸性氧化物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答案C解析A项,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项,C60、液氯、HD都是单质,NO2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石蜡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与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故不能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5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全部正确BCD答案D解析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故错误;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故错误;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C60、C7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强电解质的稀溶液由于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故错误;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导电,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正确;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62018福州八县(市)协作校联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B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时会出现沉淀,再继续滴加时,沉淀又会消失D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等都与胶体性质有关答案A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A项错误;Fe(OH)3胶粒的比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B项正确;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聚沉,故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时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溶解,C项正确。7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雾霾天,汽车车灯照出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防雾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析类似,防雾霾效果好的口罩往往呼吸阻力较大D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污染物颗粒,完全属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答案D8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答案B解析氧化物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H2O、CO,HCOOH是羧酸,Cu2(OH)2CO3是碱式盐,A项错误;CH3CH2OH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HCOOH分子中只有羧基中的氢可以电离,属于一元酸,D项错误。9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变色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作指示剂);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浓硫酸;碱石灰。(1)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填字母,下同)。ABCD全部(2)上述四种干燥剂中,其主要化学成分所属的类别依次为_、_、_、_。A酸B碱C盐D氧化物(3)硅胶中无水氯化钴(CoCl2)呈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CoCl26H2O,该变化过程属于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4)下列气体中,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_(填字母)。ACO2BHClCNO2DNH3ENO(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后易失去干燥能力,其原因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C(2)BDCA(3)化学变化(4)DE(5)CaOH2O=Ca(OH)2B组1(2018临川第一中学月考)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B大量CO2排放可导致酸雨的形成C积极开发风力、太阳能发电,改善能源结构D玛瑙、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答案C解析焚烧废旧塑料,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A错误;CO2是大气的组成成分,大量CO2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故B错误;风力、太阳能对环境无影响,故C正确;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钻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石,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故D错误。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液氨可做制冷剂B使用电子货币有利于节省资源C生石灰可做食品的抗氧化剂D石膏常做豆浆的聚沉剂答案C解析A项,液氨汽化时吸热,可做制冷剂,正确;C项,生石灰能吸收水,做干燥剂,不能除氧气,故不能做食品的抗氧化剂,错误;D项,石膏的主要成分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钙,在豆浆中加入石膏,能够使豆浆中的蛋白质聚沉,正确。3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光导纤维、聚酯纤维均为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C石油是混合物,经过分馏可得汽油、柴油等纯净物D空气中的碳、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答案A解析糖类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故其组成元素有且只有C、H、O三种元素,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脂,其组成元素是C、H、O,A项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汽油、柴油仍是混合物,C项错误;酸雨的主要成分为氮的氧化物形成的硝酸型酸雨和硫的氧化物形成的硫酸型酸雨,与碳的氧化物无关,D项错误。4宋代本草图经中记载:“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看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挼为末,色似黄丹,收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文中“矾”的化学式是FeSO47H2OB“色赤”的物质可能是Fe2O3C“矾”受热分解时硫元素都表现氧化性D可通过焰色反应区分“矾”和朴硝(Na2SO410H2O)答案C解析“矾”指绿矾,其化学式是FeSO47H2O,A项正确;“色赤”说明产物为红色,FeSO47H2O中含有铁元素,其化合物Fe2O3为红色,B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车店防水装修合同范本
- 管道拆迁补偿协议书范本
- 银行存钱协议书模板模板
- 私人钢结构厂房合同范本
- 篮球馆员工合同协议模板
- 父亲赠与女儿房产协议书
- 砍伐树木后要栽树协议书
- 船舶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
- 环卫特种车租赁合同范本
- 鹤壁买房定金协议书模板
- 项目融资计划书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 YY/T 0595-2020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YY/T 0287-2017 应用指南
- LS/T 1222-2020粮食干燥机系统工艺设计技术规范
- GB/T 9813.2-2016计算机通用规范第2部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 GB/T 26636-2011动植物油脂聚合甘油三酯的测定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HPSEC)
- GB/T 19869.1-2005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GB/T 1796.4-2017轮胎气门嘴第4部分:压紧式无内胎气门嘴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上海高一数学教材电子版
- GB 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