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4月11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宗法血缘关系B. 家国同构观念C. 中央集权意识D. 安土重迁理念2.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3.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4.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5.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6.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7.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8.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9.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 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10.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11. 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A. 促发英西战争B. 导致英法七年战争C. 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D. 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12.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任何形式的政府,不管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只要占支配地位的统治团体不尊重构成一个国家传统的基本法律、自然法或神圣律法,就可能变成专制。”材料主要论述了()A.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实质都是专制B. 政体形式是影响法律制定的关键因素C. 法律制度是少数统治团体统治的工具D. 各种政体形式的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13.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A. 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C. 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D. 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14. 1522年,马丁路德在“致基督教徒贵族的公开信”中提出:每人皆为教士,有权照他个人之判断以及个人的理解解释圣经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A.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B. 抨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C. 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B. 无产阶级的辛勤劳动C.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D. 电气发明的广泛应用16.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1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A. B. C. D. 18.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A. 八七会议B. 南昌起义C.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 北伐战争19.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如图),其昭示的主题是()A. 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B.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C. 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D.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20.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56年、197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A.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联合公报C.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 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中日关系改善21. 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22.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 新民主主义论B. 论联合政府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3.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并在全国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阅读文章后明确指出:“文章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嘛,扳不倒嘛!”在中央高层领导中,邓小平是最早就真理标准问题站出来明确表态的。这表明此次大讨论()A. 正式揭开了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序幕B. 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C. 在中央高层领导人中只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D. 实质上是一场破除迷信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4.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当时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 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25.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 扩大了农民土地经营的自主权C. 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6.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 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B. 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C. 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D. 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27. 下图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A. B. C. D. 28. 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B. 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 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D. 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29.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这现象()A. 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B. 说明了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C. 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D. 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30.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B. 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C. 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D. 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二、 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 (25分)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材料二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12分)(2)据材料二,与孙中山相比陈独秀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有何不同?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3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住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9分)第四次双周练历史答案12345678910BCBBDAABBC11121314151617181920CDCCCCCCDB21222324252627282930ADDBBDBBAD31(1)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照搬。(4分)说明:仿效西方物质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践行实业救国);借鉴西方的政治文明,确立三权分立制和责任内阁制,同时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并将民权与反帝相结合。(倡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