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1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 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2 / 17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 ,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1904-1977 年 ,湖南岳阳人。 1925 年入日本早 稻田大学研究院 ,。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 193 公里,被游人誉为 “ 山水画廊 ” 。 这里 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3 / 17 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 1、 2 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 39 自 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4 / 17 的景色。 第三部分:( 10 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 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 中有黄陵庙 、崆岭峡 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米仓峡、 (香溪) 秭归、 巴东 巫峡 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 夔府的江岸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5 / 17 排比句: “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 这个句子抓住 “ 窄 ” 、 “ 急 ” 、 “ 曲折 ” 、 “ 多滩 ”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拟人句: “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 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 高。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巫的云 “ 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 。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 异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作者即景诗轻松、悠闲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6 / 17 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 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7 / 17 2.作者即景诗 “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 。 诗中 “ 江南味 ”“ 垂杨 ”“ 花 ”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 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 “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 。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 “ 鬼门关 ” 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 突出赞赏诗中 “ 赴 ” 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 “ 刘皇叔托孤 ”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8 / 17 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 “ 窄、急、曲折、多滩 ”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 “ 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 “ 像牛马,像虎豹 ”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9 / 17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 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 1 巴东三峡 宜昌 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秭归、巴东 巫峡 瞿塘峡 夔府的江岸 2.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 优美的语言 教具 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10 / 17 2、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 “ 小桥、流水、人家 ” ,虽说历经 900 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耀眼 晶莹光亮透明 11 / 17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仔细听 娴熟熟练 摇曳摇动 如诉如泣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自读课文,并思考: ( 1) “ 我 ” 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 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 我 ”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讲解 “ 我 ” 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仲春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 “ 令人目眩 ” 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 “ 色 ” ,而且有 “ 声 ” ,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12 / 17 4、有感情的读 “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 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 2 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 和感受。 1、默读第 5 处自然段,并结合 “ 思考与练习 ” 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 “ 岸上 ” 写到 “ 水上 ”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 “ 天上 ” 写到 “ 地上 ”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提问 :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13 / 17 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诵 “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 ” 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练习 附板书设计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标 知识目 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品位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2、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4 / 17 情感目标 1、了解青海湖的美丽,使学生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祖国。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2、品味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把 握本文的情感线索。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 “ 梦之湖 ” 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 “ 梦之湖 ” 的,歌名就叫青海湖。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 二、简介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 150 公里,南北宽约 63 公里,周长 360 多公里,面积15 / 17 4500 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 3200 米,平均水深近 20 米,蓄水量 754 亿立方 米。含盐量 6 。矿化度 15 克 /升。青海湖古称 “ 西海 ”“ 羌海 ” ,又称 “ 鲜水 ”“ 鲜海 ” ,汉代也有人称为 “ 仙海 ” ,从北魏起才更名为 “ 青海 ” 。藏语称为“ 错温布 ” ,蒙古语称为 “ 库库诺尔 ” ,意思均为 “ 蓝色的湖泊 ” 。 三、作者简介 冯君莉,女,天津人, 1956 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 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 。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明确: 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