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我教《放飞蜻蜓》.doc_第1页
小学语文:我教《放飞蜻蜓》.doc_第2页
小学语文:我教《放飞蜻蜓》.doc_第3页
小学语文:我教《放飞蜻蜓》.doc_第4页
小学语文:我教《放飞蜻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我教放飞蜻蜓原本今天一节课解决放飞蜻蜓这篇课文,从课始的导入到课文主要内容的感知,再到关键人物陶行知的感悟完全放到一节课中来,可是因为公开课上一节课教学一篇课文的失败,使我在这样的公开教学中不敢再尝试,再说这也关系到学校及个人的名声。于是只好稳稳当当地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学预设:一、导入、揭题1、谈话导入。2、板书蜻蜓,强调蜓的书写。3、谈蜻蜓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围绕课题,质疑检查。1、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预设: A、是谁放飞蜻蜓?B、是谁捉住了蜻蜓?C、即然捉了蜻蜓,为什么又要放了?(根据质疑板书:捉 为什么 放)2、带着问题浏览课文,寻找相关答案。3、汇报答案。(即读第一自然读回答问题A,第十一自然段回答问题B)4、指名读第二至第十自然段,点明这部分内容:介绍蜻蜓。5、更改更书:把为什么改为介绍蜻蜓。三、检查预习。1、根据拼音写词语,然后全班纠正,集中范写部分易错字。2、再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3、指名读课文四、了解蜻蜓1、默默地读读中间部分,看看陶行知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特点,在书上画出来相关语句,并在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认识。2、生自读课文,师巡视。3、汇报交流;预设: A蜻蜓的食物B尾巴的作用C眼睛的作用。五、作业:1、看拼音写词语。2、再读课文,圈出描写陶行知的有关词句。教后思考:按照这样的预设走进课堂,正如预设一样,很自然很轻松地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虽然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可是我总有点不满意:也许孩子们适应了这样的课堂,也许是课文内容的简单,我总感觉这样的课堂除了实一点之外再也没有可取之处。可是这样的实是否有点过呢?当我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孩子们能很好地预习时,还有必要这样解决生字词吗?当我注重识字规律后巧妙地安排学生读生字还需要这样课堂上的再重视吗?还有课文朗读的检查,这样一篇课文,在课堂上检查,我没有听到什么错误。如果容量再大一些把第二课时的内容再渗进去会更好。哎,自己失去了一次尝试成功的机会。还有这一课时的语文味在哪?除了对生字词的理解,除了读的方法的指导与运用,比如说提醒孩子浏览,比如说告诉孩子用默读、轻声读、朗读的方式外,其他地方有没有表现出语文味?虽然第二课时想侧重抓住有关词来感悟陶行知这个人,那么是不是除了与陶行知有关的词外其他词都不值得去品味呢?这样的导入真的可遇不可求吗?课后领导也特别肯定了这一课时的导入自然清新,吻合了孩子的心理。说实话,一开始的导入我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准备以师生的头谈为切入口,可是在课前走进教室时,看到几个调皮的男生在玩着没有子弹的玩具手枪,而教室后窗的花圃前三五个女生正在捉蝴蝶,见到此景,我的导入有了:师:孩子们,刚才的十分钟是个有趣的十分钟,我们的男生都围着那玩具手枪玩,而几个女生却对小昆虫产生了兴趣。瑾、昊、芳下课时你们在干什么吗?是在捉蝴蝶吗?生:是。师:为什么想起捉蝴蝶?生:蝴蝶很好看,我想捉一只看看。生:蝴蝶很可爱,我想捉一只细细地研究一下。师:是啊!捉过来细细地看看,挺好的,捉过来细细地研究一下,也好。其实蝴蝶是孩子们喜爱的昆虫,还有蜜蜂,还有(师板书:蜻蜓)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后改知行、行知,安徽省县人。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与沈钧儒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须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的主张。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