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版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120小题每题1分,2130小题每题3分,共5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1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 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份(年)193719381939194019411942种群数量(只)25462084407701380A该岛屿对环颈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380只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2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3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至少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B若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通透性大于,从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特异性免疫发生在中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6如图表示枪乌贼鱼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束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7据美国中文网7月3日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因吸食“笑气”而引发身体机能多方面紊乱。“笑气”即N20,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其麻醉机制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断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进而与其它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 B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 C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属于条件反射 DN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8某人头部受伤导致下丘脑受损,此人不会表现出来的症状是() A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现象 B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 C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对寒冷缺乏正常的调节机制 D感觉功能出现障碍,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9下图甲是蟾蜍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B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C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刺激D处,会释放神经递质,肌肉会收缩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要经过突触结构,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 B化学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电信号化学信号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根本上讲,若没有突变,进化将不可能发生B. 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留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1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B. 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由于人类使用抗生素诱导变异的结果C. 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一个新物种D. 生长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为了防止水分的散失,叶定向突变为叶刺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 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C. 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 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14.下列有关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15.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移植的器官被排斥16高等动植物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包括下列哪几个过程A B C D17下列对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B细菌不能独立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C一种tRNA只能识别一种特定氨基酸D翻译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参与18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该现象表明A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表现型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9下列关于基因、性状和蛋白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D基因的某个碱基改变,其控制的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20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B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C基因突变能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D紫外线、X射线等照射不一定会引起生物体基因突变2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C 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D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都能分泌抗体2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B 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 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 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23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及其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淋巴细胞也叫免疫细胞,分布在淋巴液和淋巴结中B 免疫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C 对癌变肝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 免疫系统有防卫功能,且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姜的块根,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籽番茄25. 如图示意几组研究生长素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表 述正确的是()A、琼脂块中都有IAA,B、琼脂块中都有IAA,C、琼脂块中都有IAA,=D、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与、相等26.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个体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27.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 许多不为人知的野生植物可能是人类开发新药的原料B. 科学家根据鲸鱼的流线体型,研制出了新型潜艇C. “三北防护林”可为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激发了人们在文学艺术上的创作灵感28.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豌豆是自花受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B. 解释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 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D. 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29、植物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1和A2控制,其中A1控制红色,A2控制白色,且存在纯合子致死现象,任意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为白花植株,而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都接近2:1,下列有 关A1和A2的显隐性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就花色性状而言,A1是显性基因;就致死性状而言,A1是隐性基因B就花色性状而言,A1是隐性基因;就致死性状而言,A1是显性基因C就花色性状而言,A1是显性基因;就致死性状而言,A1是显性基因D就花色性状而言,A1是隐性基因;就致死性状而言,A1是隐性基因30、某玉米品种含两对等位基因A、a,B、b,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a基因纯合或b基因纯合的植株其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A9:7B15:1C25:11D29:8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如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液为_,B液为_,C液为_,三者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字母)(2)试以简短的语言概括胰腺组织细胞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关系:_。(3)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4)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其中_能进入血液。(5)目前普遍认为,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2(10分,每空2分)如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AAaaaAA(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多样性。(2)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除该来源外,还有_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_发生改变。(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4)调查发现另一地区也存在该甲虫种群3,且全部为灰色个体,且与种群1、2存在绝对的地理隔离,请推测三个种群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相对最弱的是_。33(10分)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几组豌豆杂交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回答。 组合 亲代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数目 圆粒 皱粒 一 圆粒皱粒 1589 0 二 圆粒皱粒 798 782 三 圆粒圆粒 1207 410 (1)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_性状。(2)根据组合一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_是显性性状。(3)组合二的F1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约为_,其表现型为_。(4)组合三亲本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34(10分)请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演替的问题:(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 。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有 (至少答两点)。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采用 方法进行酵母菌计数。在“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常用 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 方法来统计丰富度。(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次生演替是在 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 的地方发生的。(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演替的方向 。(4)在生物群落内,各种动植物通过营养关系形成了 ,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高二年级生物答案1-5 DDCAB 6-10 CCDBB11-15 AADCB16-20 ABCDB21-25 CCBDA26-30 BCAAC31. (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A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贸易经济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热线中心考试模拟题
- 幼儿园小不点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全员证考试重点案例及答案
-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讲座
- 2025年宠物店员初级面试常见问题集
- 2025年工程造价工程师专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与课件融合
- 2025年财务管理专业求职面试指南与模拟题答案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师中级考试知识点详解与模拟题
- 校园安全工作专题培训会
- 《大数据基础》 课件 项目一 走进大数据
- 橡皮障隔离术知情同意书
- 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 营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单元整备课》word版教案
-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
-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2022年新教科版)
- 沉井下沉纠偏措施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