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doc_第1页
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doc_第2页
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doc_第3页
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doc_第4页
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详细介绍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禹查看夏朝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查看商朝周西周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查看西周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春秋前770-476年查看春秋战国前475-221年查看战国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查看秦朝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查看西汉新朝9-23年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查看东汉三国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查看三国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查看西晋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查看东晋十六国304-43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查看南朝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查看北朝魏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查看隋朝唐朝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查看唐朝五代十国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947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查看北宋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查看南宋辽国907-1125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查看辽国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西夏1032-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金太祖阿骨打查看金国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查看元朝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查看明朝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皇太极查看清朝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南北朝北 朝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商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周西 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东 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春 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战 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汉西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五代十国后 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新公元9年公元24年后 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东 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后 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三国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后 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后 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十 国公元902年公元979年西 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宋北 宋公元 960年公元1127年东 晋十六国东 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南 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辽公元 907年公元1125年南北朝南 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西 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注十国包括:前蜀、后蜀、吴越、闽、楚、吴、荆南(南平)、南汉、北汉、南唐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春秋战国的历史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末君主纣,建立了周朝,这就是西周。西周时,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全国土地和人民都归他所有,他用封侯建国的方法交给诸侯和大夫统治。西周时期农业比商朝更发达,青铜铸造,陶器,纺织等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文字多铭刻在青铜器上,叫做钟鼎文或金文,所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就更为丰富。 西周代传300多年,到公元前770年,幽王亡国,平王东迁于洛邑(洛阳)开始了东周历史。东周分为两断,春秋和战国。春秋从公元770年(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公元前722年算起)到公元前476年(也有人说到公元前403年)共300年左右。 东周春秋时期,诸侯左右了天子。据说周初分封诸侯几百个国,到春秋时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较强大的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此国家都想当霸主,因此连年生发兼并和战争,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在斗争过程中,诸侯国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就这是史书中所说的“春秋五霸”。 尽管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不止,但社会历史依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战争过程中,各民族人民频频来往,相互影响,这就加快了各族人民之前的渗透,同化和融合的步伐。众多小国的合并,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战国的时代,一统天下。 春秋时期,那动荡多变,错综复杂的政治,造成就一大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他们之中,即有齐桓公,晋文公那样雄心勃勃的霸主;也有卫懿公,晋灵公那样荒淫无道的昏君;还有管仲,晏子那样的伟大政治家;还有屠岸贾,伯(喜否)那样的阴谋家;有曹刿,孙武那样的军事家;也有囊瓦,先索那样的败军愚蠢之将;有孔丘,孟轲那样的圣人学者;亦有督戎,古治子那样愚智的武夫 他们的事情,教育了后人,感化了后人,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战国简史: 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史记将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定为战国的历史开端,从这一年,到秦始皇灭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现在,我简单来说说七国的疆土地理: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和甘肃东南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 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 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亲政,以李斯为辅,开始大规模的用兵,同时又收买了六国权臣分化其内部,以配合军事。 秦始皇灭六国的时间: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韩地为颍川郡。 公元前228年,用反间计杀赵将李牧,次年攻下赵都邯郸,活捉赵王迁,公子嘉逃至代,自立为王。公元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逃至辽东。次年,秦以河水灌魏都大梁,水淹城破,魏王降。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60万兵兵攻楚,活捉楚王,次年秦完全攻占楚国之地。 公元前222年,秦攻燕边东地,活捉燕王喜,攻代地公子嘉,燕赵二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1年,攻占齐都临淄,齐亡。秦国一统天下。 战国时期,铁工具开始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开荒能力,种植面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 水利灌溉工程在战国时也有很大发展,最著名的有:秦昭襄王时,李冰开凿的都江堰(在四川灌县附近),解除了岷江水害,又使成都大平原地区,得到灌溉,通航。秦王政时期韩国人郑国,在关中开渠以通泾洛二水,开凿郑国渠。渠长三百多里,使关中之地成为沃野。 农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