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_第1页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_第2页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_第3页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_第4页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一 来到新加坡谈鲁迅,最先想起的是他的几个友人在这里的旧事。郁达夫、胡愈之都是懂得鲁迅的人,他们在新加坡也自觉不自觉地传播过鲁迅的思想。今天的华人文学里,是否还有这些人的影响,我一无所知。但鲁迅的传播是经过这些人的努力则是无疑的。 骆明先生告诉我,他这个年龄的华人,是深受鲁迅的影响的。老一代南洋的华人欣赏鲁迅,也许和自己的境遇有关。据说在座的许多朋友都熟知鲁迅的文本,可见他的传播之广。大陆也是这样,五十岁以上的人,几乎都熟知一些鲁迅的文章,年轻的一代不太这样,情况有点复杂。但近些年青年学者关注鲁迅的渐多,论文的数量加大。这固然与学术生产有关,其实根本的在于,人们在其身上发现了深切的精神隐含。 现在我想谈谈民国的白话文学中的鲁迅话题,或者姑且叫做鲁迅的传统。 在鲁迅还没有从事小说创作前,文坛上的主角是些旧式的士大夫。文章的套路基本是从明清时代那里来的。那是个世风大变的时代,不久就有了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求新的人物,慢慢地改写了文学地图。在学问上有突破的渐渐被人注意,像章太炎那样的学者在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创作上有一点新风的是苏曼殊,他用佛学和西洋浪漫诗学的精神创造了新的诗文。这些人和同光时代的诗人不同,近代性的因素增加了。于是文章多了偏离八股的新气象。至于民间,是才子佳人的旧小说流行,白话文有吴语的痕迹,江南文人的才情与市井的因素缠绕着,对百姓都很有影响。 新青年提倡新文化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其意义是别于康、梁的思想的。那就是回到民间和个人本位的立场,向现实挺进,也向内心挺进。鲁迅的作品问世后,是风向转变的一个标志。由于他,中国白话文学翻开了新的一页。 为什么说是一个标志呢?他写出了社会被遮蔽的隐秘。指出专制文化奴役人的现实。根本点在于,传统文化窒息了个人的潜能的发展,把精神矮化了。在创作里,他一方面还原了历史面貌,另一方面,写出了人的畸形的形态。鲁迅对现实的认识,是有种历史的眼光的。在他的笔下,人在历史的进程里,而一切选择都是旧梦的投射。这给他很大的痛苦。在他看来,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自立,总有些问题。人必须走出铁屋子,才可能进入阳光的所在地。 研究界对鲁迅艺术世界的成就,一直有很高的评价。归纳起来一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批评,写出了阿q这样的人物。二是对自我的解剖,意识到认知的有限性。三是把悲怆的气息和幽默的味道一体化,颠覆了一般文人的习惯表达手段。四是不断改造自己领略世界的方式,与一切非人道的存在的不妥协的战斗。这是很了不得的。此间他大量的翻译与整理国故的业绩,都给人不小的惊奇。蔡元培在其身上发现了精神与学问的深,毛泽东在他那里看到了革命性,激进知识分子则在他那里读到反抗压迫的快意。 自1918年起,鲁迅就在白话文世界建立了自己的地位。二十年代后,其著作得到不断再版的机会。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人都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很快,日文、俄文、法文的译本出现了,他的作品成了那时候中国文学的一个象征。从此,一个鲁迅的话语方式便在中国悄悄出现了。 二 和一般的小说家不同,鲁迅的作品弥散着一种人生哲学的因素。吸引人的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话题。在他之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写作。鲁迅说,真的知识阶级是不计较利害的,精神纯净而高远。他和北洋政府的对立,与国民党的对立以及不服从周扬等人的指示,都很有点斗士风采。这个不屈服一切势力的选择,在中国文学界一开始就引起反响。从未名社开始,到左翼作家群,那些青年的喜爱鲁迅,都和这个因素有关。瞿秋白、冯雪峰、胡风的欣赏鲁迅,除了其审美的伟力外,知识分子的情怀大概更浓厚吧。五四的许多文人度进研究室,躲到书斋里去,文字日趋老化、油滑,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年轻人不喜欢这些,他们在那里看到的是一些老气,与鲜活的人生殊远。鲁迅和那些人不同,他身上的热力和悲悯的情怀,打动了许多文学青年。其译作里的反叛理念和杂文里透彻的社会解析,有着巨浪般的气韵,直逼人心。 1925年左右,狂飙社的高长虹对鲁迅的痴迷很有代表性,结果出现了许多模仿的作品,在情绪走向上是很像鲁迅的。高长虹只取尼采式的微茫,温情远弗及鲁迅那样深远,就失之浅薄了。另一类文人台静农从鲁迅小说的乡情里取得灵感,遂写出建塔者地之子这样的农村题材的作品,把鲁迅的乡土意识延续下来,是很有味道的尝试。至于许钦文的系列小说,不妨说是鲁迅乡村写实的一种翻版,鲁迅式的幽怨和明丽却没有得到,那只能是失败之作,而老师的影响力在那代人身上有所放大,则是不言自明的。 模仿鲁迅的杂文的作家在三十年代形成了一个群落,巴人、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的文字,都在鲁迅 的文本里浸泡过。他们对社会的抨击,和文化现象的读解,有着热风的笔法,南腔北调的话语方式也能够看到一二。唐弢在文体上很像鲁迅,徐懋庸的随笔在风格上已含有准风月谈的机智了。最体现鲁迅智慧的是聂绀弩,他在韩康的药店里的滑稽幽默,很让人动情。而与自由主义文人的冲突中使用的笔法分明是鲁夫子式的。他们这些青年的创作的特点是不随世风,直面现实,精神裸露在旷野里,任凭风吹雨打。鲁迅关于社会批判与文明批评的理念,在这些人身上多少有一些体现的。 直到四十年代,许多到解放区的人都是阅读了鲁迅作品的。在李锐与妻子的通信里,能够看出鲁迅文本对这些走向延安的青年的召唤力。那些关于社会改造的渴念,有一些是鲁迅文字刺激的结果。在那前后的萧军、萧红、叶紫、柔石的创作,或者在底层意识上,或者从知识分子良知的方面,闪现着一种责任与信念。在这些新人身上,旧的士大夫的形影渐渐被自由理念取代了。 三 张申府在1920年的时候,就撰文指出:鲁迅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思想家。这个深味罗素、罗曼罗兰、维特根斯坦的学者,发现了鲁迅的世界性的意义。张申府是哲学家,随笔家,其文字有神秘的一面,但表现的维度似乎不及鲁迅深远,他觉得,在汉语表达的深切和思想的深切方面,鲁迅无疑是一流的。 就那时候知识界的情况看,推崇鲁迅的人一部分来自学院派的教授。比如许寿裳、顾随、曹聚仁便是。一部分是自由撰稿的左翼作家,郁达夫、冯雪峰、胡风都是代表。还有一部分是漂流在社会的青年文人,萧红、萧军以及台湾的张我军等对鲁迅的敬意是没有中断过的。他们的写作,有些受到了鲁迅的启发,或者自觉地把自己看成相似精神的追求者。这几类人,基本都是社会的异端者流,既不满意于传统的文化,也对现实失望。可是这些人不是灰色、无望的消极者,而是有着自己的梦想的文人。胡风的写作,就自觉地沿着鲁迅的路,文字激烈、饱满、热情,一面也晦涩难懂。他周围的一些知识分子都有些敏感、有趣,毫不做作。在寒冷的世界,他们依偎在一起,写下了诸多温情的作品。 民国的文艺青年对鲁迅的宠爱持续很久。艾青晚年回忆与鲁迅见面的情形,有一点神圣的感觉。他在审美的角度是那么佩服鲁迅,以为比许多画家重要得多。后来他放弃早期知识分子的话语方式,去写民歌体的诗句,也有鲁迅的暗示无疑。丁玲在编辑北斗的时候,基本思路是遵从鲁迅的哲学的。那就是注重反抗的思想,高扬精神的个性,解放审美的意念。我们在彭柏山、周文、阿垅、沙汀、艾芜、路翎的文字里,都可以读出精神的紧张。鲁迅的忧郁以及出离忧郁的绝然,那么楚楚动人地和读者交谈着。 青年作家把自己置身于鲁迅的血脉里,是信念使然。萧军在延安时期公开称鲁迅是自己的父亲,他在作品里习惯于写野性的存在,文字粗糙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放浪形骸的性灵。这样的作家不易被接受,后来的命运坎坷。延安集中了一批有作为的作家、学者,丁玲、王实味、张仃都有好的文字问世,像张仃这样的画家,文章很有特点,一生都没有离开鲁迅的影子。和他同时期的文人有的过去是现代主义诗人,有的是感伤派的作家,但受了鲁迅的启发后,文风大变,早期的个人主义意识渐渐被革命的激情取代了。何其芳到延安后,思想从书斋进入革命的实际。知道先前的画梦录一类的作品过于自我,要突破这些才能洗刷灵魂。他后来有一篇谈论鲁迅和周作人的论文,详细阐释了鲁迅的价值,对于精神从旧的王国到新的王国转变的渴望,几乎可以代表那个时期激进青年的路向。 谈论鲁迅在那个时期也是热烈的话题。萧红在日本给萧军写的信中,称鲁迅是自己的导师,言外有大的思念。至于胡风、聂绀弩、黄源或以诗文,或因暴动走向十字街头,背后是感人的故事。在萧军的回忆里,有关于延安鲁迅研究会的活动的片断,能够深切感受到青年们对自己的导师的爱意。其实我们细细翻检那时候的文章与作品,鲁迅的自由的、反奴役的主题,成为一种旋律。青年们因为与鲁迅、马克思的相逢,精神的苦闷得以缓解。这个中国式的思想的光源,给在迷茫中的青年点起了火把,在暗夜里不断闪耀着。 四 在中国革命低潮的时候,鲁迅的传播及审美思想的延伸,都是在民间自然形成的。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对他的高度评价,也是在思想界混乱复杂的时期发表的。1942年的情形发生了变化,毛泽东以共产党领袖的名义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度赞美了鲁迅,此前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把鲁迅定位于新文学的旗手。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创作思想,开始把鲁迅的左翼思想当作方向加以引导,鲁迅的影响力远远地超出了生前。 于是在后来的反帝反封建的主题下,鲁迅的艺术成为标本被接受。他身上所含有的革命性被不断放大。描写乡村的小说多了对压迫的抵抗,阶级斗争的话语开始覆盖一切。延安鲁艺的基本精神是写实的与 为人生的。内心拥抱着广阔的原野,小资产阶级的自怜自爱被抛弃了。 但是另一类知识分子不同意对鲁迅这样的理解。曹聚仁后来在香港表示了对鲁迅的单面性接受的忧虑。这个自由主义文人对鲁迅的孤独与痛苦的体验充满了哲思般的描绘,他的走进鲁迅靠的是一种生命的直觉和思想的反诘。在曹聚仁看来,鲁迅的魅力是个人主义与虚无精神的混合,有着黑暗里的挣扎。他的写作一面有鲁迅的独立不依的孑然,一面是周作人的飘然,学识与诗意暗含在文字间。晚年所作鲁迅评传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偏离左翼的理念。 许多人都在谈论鲁迅,反对他的人不说了,就一般的文人来讲,鲁迅是一个困难的话题。胡兰成、张爱玲眼里的鲁迅自然和闻一多、朱自清不同,与钱钟书、杨绛也大异其趣的。最得鲁迅神魂的萧红,在呼兰河传马伯乐里写出了民魂一类的存在,路翎的财主的儿女回荡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鲁迅的惨烈。在四十年代的杂志鲁迅风和野草里的作者,有许多是忧患朗然的青年,他们在文章的写法和创意上都延续了鲁迅的思想,对国民性的批判,对有闲阶级的超然于社会矛盾的雅趣的批判,对旧剧里奴性的鞭笞,都各臻其妙,有虎虎生气。王元化早期的写作从考察鲁迅与尼采的关系入手,这个很有高度的论述,奠定了他以后写作的基础。 鲁迅对青年最大的感召力是做改造社会的实践者。三十年代后,许多在前线的作家默默沿着鲁迅的路在走。比如孙犁,一面研究鲁迅的文本,一面写着那些乡间的战斗的故事。其文在冷峻里多了爱意,那么清澈神异,给人挥之不去的感念。孙犁一生都在鲁迅的语境里。他的作品纯净而冷峻,拒绝对世俗的投降。和他相同的还有七月派的诗人阿垅、绿原、鲁煤等,这些在血色里摸爬滚打的人,保持了民国间文化的美质。 五 可以说,鲁迅在许多方面影响了新生的白话文学。其一是把古语与西洋用语及方言引进叙述的语态里,把表达的空间拓展了。像唐弢 、聂绀弩等人都在模仿这样的句式,可惜因为功底的限制,都没有达到那样的深度。后来的木心意识到这一点,其作品回旋往复,跌宕起伏,要追求的恰是鲁迅的路。端木蕻良写作时追求的是呐喊的厚重感,其语言的被人关注的原因,似乎与此相关。木心在语言上注重修辞,短篇小说留下了很深的鲁迅的乡土味儿。端木蕻良就在红楼梦与呐喊间游弋,找到了自己的表达式的。最为聪明的是黄裳,早期模仿周作人笔意,后来学习鲁迅短文的幽思,思想明达而快慰,自称尊鲁迅之风。这些人看到了文学的语言的张力,在文词间获益匪浅的。 许多作家受到了野草的刺激,沿袭了哲学短章的文风,为文有玄奥的一面。张申府就写过类似野草的札记,把哲学与诗的因素点缀着,在他是难得的好文章。胡风随笔的艰涩,可能是没有消化鲁迅及普列汉诺夫的缘故,但也学到了其间的妙意。到了五十年代,在张中晓无梦楼随笔间展示的意象,何尝没有鲁夫子小杂感的神采呢。八十年代后,木心的俳句和林斤澜的小品,恍兮惚兮,如谜语般幽深,他们不回避是受到鲁迅的熏陶的话题。在他们看来,汉语可以有无数的可能,而一般人的试验的精神是弱化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坛,鲁迅的价值一直被文人认可。但他的影响真正落实在文本上的还是在八十年代之后。人们或取其反近代的理念思考问题,或写国民的灵魂。也有的在杂文的路上走,对现实的批判从未中断过。大致说来,一部分人是重走鲁迅的路,连意象也是重叠的。小说家有刘恒、莫言、阎连科。散文家以张承志、林贤治、陈丹青为代表。在杂文领域,邵燕祥、朱正、王得后都有好文章行世。他们大多是鲁迅研究者和追随者,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文坛的鲁迅语境显得格外引人。 一些闪光的思想者,无不从鲁迅那里吸取经验和智慧。他们用生命呼应者鲁迅传统里最美丽的存在。巴金说自己晚年的选择,就是老师鲁迅的引导,回到本我,面对苦难与价值难题,是不能不做的选择,也是自己的责任。韩少功的爸爸爸,难道不是受到阿q正传的启发么?至于莫言酒国里的吃人的寓言,就更有狂人日记的隐语了。我们在阎连科丁庄梦四书读出了野草彷徨的惨烈,作者在极端灰暗的绝境里写出人间的本然,绝没有隐瞒与欺骗的因素。刘震云故乡面与花朵其实写的是鲁迅精神曾闪耀的一角。作者在面对中国问题时的警觉,不仅是清醒的一剂良药,还有无边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