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教程之DEM的应用.docx_第1页
ArcGIS教程之DEM的应用.docx_第2页
ArcGIS教程之DEM的应用.docx_第3页
ArcGIS教程之DEM的应用.docx_第4页
ArcGIS教程之DEM的应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rcGIS教程之DEM的应用(坡度坡向、提等高线)DEM的应用包括:坡度:Slope、坡向:Aspect、提取等高线、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可视性分析、地形剖面、水文分析等,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有:a)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b)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对于这两步的教程本人之前有做过,下面教程不会再重复)c)掌握根据DEM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d)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e)利用ArcGIS的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下面开始教程:工具/原料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10.0-ArcMap(3D Analyst模块和spatial analyst模块) 数据:DEM和TIN(使用由本人前面的教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得到的结果数据。 原始数据下载:/s/1GGzT2方法/步骤 1. 1建议先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经验教程,因为本经验教程的数据使用的是此经验的最后结果数据!(数据会提高下载,另外本人使用的版本是10.1英文版,不过教程步骤为中文的,本人翻译过来,方便大家!有些地方和9.3差别很大,和10.0差别不大)ENDDEM应用之坡度:Slope 1. 1首先,(1) 新建地图文档,加载【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经验教程中得到的DEM数据:TINGrid(2) 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参照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2. 2执行后,得到坡度栅格Slope_tingri1:坡度栅格中,栅格单元的值在0 -82 度间变化步骤阅读 3. 3右键点击图层Slope_TinGrid,执行属性命令,设置图层符号系统,重新调整坡度分级。将类别调整为5,点分类按钮,用手动分级法,将中断值调整为:8,15,25,35,90。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4. 4【下面计算剖面曲率】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度。按如下所示,指定各参数。得到剖面曲率栅格:Slope _Slope如图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ENDDEM应用之坡向:Aspect 1. 1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向,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步骤阅读 2. 2执行结果为(得到坡向栅格:Aspect_tgrid):步骤阅读 3. 3【以下计算平面曲率】: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度,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步骤阅读 4. 4执行后生成平面曲率栅格Slope_Aspect: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ENDDEM应用之提取等高线 1. 1新建地图文档,加载DEM数据:tingrid。(在执行以下操作时确保,3D Analyst扩展模块已激活,以后不说表示本人已经激活,各位在操作的时候这点应该也懂的吧!)然后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等值线,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2. 2执行后生成等高线矢量图层:Contour_tingrid:步骤阅读 ENDDEM应用之计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 1. 1在【ArcToolbox】工具箱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 山体阴影,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步骤阅读 2. 2执行后生成地表阴影栅格:Hillsha_ting1:步骤阅读 3. 3下面进行【DEM渲染】:关闭除tingrid 和 Hillsha_ting以外所有图层的显示,并将tingrid 置于Hillsha_ting 之上,右键点击tingrid ,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执行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参照下图所示设置符号系统选项页中颜色。如图: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4. 4在工具栏空白处右键,打开工具栏效果,如下图所示,设置栅格图层tingrid的透明度为:45%左右,结果如图: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ENDDEM应用之可视性分析 1. 1(一)【通视性分析】数据使用上一步骤的结果!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3D Analyst 工具栏,从工具栏选择创建通视线(Line of sight)工具,如图:步骤阅读 2. 2在出现的通视分析对话框中输入观察者偏移量 和 目标偏移量, 即距地面的距离,如图:在地图显示区中从某点A沿不同方向绘制多条直线,可以得到观察点A到不同目标点的通视性:步骤阅读 3. 3(二)【可视区分析:移动发射基站信号覆盖分析】(1)在上一步基础上进行,在内容列表区TOC中关闭除tingrid之外的所有图层,加载移动基站数据矢量图层:移动基站.shp(数据后边会提高给大家下载)步骤阅读 4. 4(2)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视域,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其中绿色表示现有发射基站信号已覆盖的区域,淡红色表示,无法接收到手机信号的区域)步骤阅读 步骤阅读 ENDDEM应用之地形剖面 1. 1本步骤同样是在上一步骤的结果下进行的:在上一步基础上进行,打开3D Analyst工具栏,点击线插值工具,跟踪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可以从DEM:TINGR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