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级结论、高考模拟试题物理常见易错题.doc_第1页
物理高级结论、高考模拟试题物理常见易错题.doc_第2页
物理高级结论、高考模拟试题物理常见易错题.doc_第3页
物理高级结论、高考模拟试题物理常见易错题.doc_第4页
物理高级结论、高考模拟试题物理常见易错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级结论”集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小F合F大F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3匀变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时, ,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4自由落体: Vt(m/s): 10,20,30,40,50 H总(m): 、 H分(m): 、 5竖直上抛运动:对称性:t上= t下,V上= 下 6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7“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2aS求滑行距离。 8“S=3t+2t2”:,。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三、运动定律: 1水平面上滑行: 2系统法:动力阻力总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 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 ,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几个临界问题: 注意角的位置!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6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1向心力公式: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 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4重力加速,g与高度的关系: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6人造卫星:h大V小T大a小F小。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4.6,V=3.1km/s 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8变换:GM=gR2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10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1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五、机械能: 1求机械功的途径: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动能定理(从做功和效果)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 (5)由功率求功。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fS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常不等于功的大小。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5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六、动量: 1反弹: 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动物碰静物:V2=0,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转。4追上发生碰撞,则(1) VAVB (2)B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3)动量守恒(4)动能不增加 (5)A不穿过B()。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 6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条路: 路径物理规律适用的力能研究的量不能研究的量运用的场合运动定律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恒力S,V,t无恒力作用过程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恒力或变力V,运动传递过程功、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恒力或变力V,能量转化过程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能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 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3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下,下坡上” 4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5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八、热学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E=W+Q)。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九、静电学: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 定量计算用公式。5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6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十、恒定电流:1串联电路:U与R成正比,。 P与R成正比,。2并联电路:I与R成反比, 。 P与R成反比, 。3等效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4路端电压:,纯电阻时。5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流有“此消彼长”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本身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小。 6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7改画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8在电路中配用分压或分流电阻时,抓电压、电流。9右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10纯电阻电路,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 R1 R2 = r2 时输出功率相等。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12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直流电实验:1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 既是电表,又是电阻。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3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 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4选用分压和限流电路:(1) 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节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节范围才能较大。 (2) 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的用分压。(3)变阻器阻值小,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4)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5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好表内接误差小”(和比值大的表好)。6多用表的欧姆表的选档:指针越接近中误差越小,一般应在至4范围内。 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7故障分析:串联电路中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8由实验数据描点后画直线的原则:(1) 通过尽量多的点,(2) 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3) 舍弃个别远离的点。十一、磁场:1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与速率无关)。2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qvB=qE,。3粒子作圆运动穿过匀强磁场的有关计算,抓几何关系,即入射点与出射点的半径和它们的夹角。十二、电磁感应:1楞次定律:“阻碍”的方式是“增反、减同”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须付出代价,楞次定律表现为“阻碍原因”。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1)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3)“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3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求功和能量。5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6转杆(轮)发电机:7感生电量: 8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相关物理单位(国际单位制)之间的关系。十三、交流电: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电动势最大。 最大电动势: 与e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2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2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3理想变压器原副线之间相同的量:P, ,T ,f, 4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3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4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偏折角、折射率、波长、频率、介质中的光速、光子能量、临界角。十六、光的本性:1双缝干涉图样的“条纹宽度”(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3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V=,十七、原子物理: 1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衰变,内切圆是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2经过几次、衰变?先用质量数求衰变次数,再由电荷数求衰变次数。3平衡核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41u=931.5MeV。 5经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高考物理主观题解题的规范化要求计算题复习注意以下策略 1、强化采分点意识,针对网上评卷研究规范解题的对策和要求。解题规范化,主要包含4方面内容: ()、思想方法规范化:解题动笔之前,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细读题目、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字眼,深挖隐含条件,理顺思维脉络,准确把握题意。甚至对该题用哪种方法求解,怎样画示意图,先求哪个量,怎样表达,头脑中都应有一个概况。 (2)、解题过程规范化:解物理题要突出物理思想.交代物理过程,不要做成纯数学题。()、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文学有文学的语言,数学有数学的语言,物理也应有物理的语言。尤其在做考卷时,更需要讲究物理语言的规范化,文字叙述要逻辑清楚、简洁明了,单位要规范,卷面要整洁、书写要清晰。 ()、解题步骤规范化:主要包括:、选取研究对象(质点或系统),写出必要的题设、叙述(或文字说明),画出必要的示意图;在此步骤中有时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分析,有时还需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根据公式、定理、定律或规律列出方程;、得出最简单形式的计算式;、代入数据、注明单位,得出结论,并对结果作必要的说明或讨论。 2、化多为少,把一个大题分解为几个小题的专题训练。 3、要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从情景和过程的角度),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 ()、认真读题,发现信息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中提供的文字、图表,并在关键的字词句下面打上记号,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文信息,弄清题目的物理过程及其得以存在的条件、本质特征及遵循的物理规律,把握研究对象物理过程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等。对于眼熟的习题,更要防止思维定势的影响,仔细分析,找出判别之所在。()、翻译物理语言,转化隐含条件:在物理习题中,有许多条件隐含在明显条件之后,居于特定的物理语言、附图、关键的字词之中,审题时要进行准确全面的翻译转化,形成明朗化、通俗化的明显条件,便于利用。如“光滑平面”就意味着没有摩擦;“轻杆”就意味着不计杆的重力。()、记录信息,排除干扰:有许多物理习题,过程比较复杂,信息量也较大,这时要坚决排除哪些分散注意力、干扰思路的多余无用条件,用文字、符号、图表等把有用的信息规范、有序地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寻求合适的解法。()、对照题文内容,反思解题过程:题目解出答案之后,再重新对照题意,反思解题过程,检查有无错解、多解、漏解过程是否完整,结论是否符合实际等,这也是审题的重要一环。一解题规范化的意义主观题是高考试题的主要部分,占60%,由实验题和计算论述题组成,重点考查物理的主干知识和学科内综合能力。卷面解题步骤及其规范化是考生必备的基本功。从历届高考阅卷情况看,丢三落四,叙述不完整;言不达意,表述不确切;公式拼凑,缺乏连贯性;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不规范的解题是部分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实行网上阅卷后,对解题的规范和卷面的整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题规范化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并且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因此,狠抓解题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二什么是解题规范化所谓解题规范化,简单的讲就是解题要按一定的规格、格式进行,图文并茂,书写整洁,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层次分明,结论明确。历年高考物理试卷中的黑体字“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就是一般性说明。物理教材中的例题是解题规范化的最佳蓝本;高考卷面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解题规范化的量化依据。解题规范化应包括:解题思路的规范,解题步骤的规范,书写表达的规范,说明讨论的规范。三学生在解题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历年高考阅卷情况和我校高三联考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规范表达,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乐观,造成会做的题不得分或丢分多的现象。如:1缺少图示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卷面上通篇都是公式和数字的罗列和堆砌。2符号使用混乱。不用题目给的字母,自己另用其他字母;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物理量用同一符号表示。3只写变形公式,不写原始公式;不善于先化简方程而急于带入数据,步步计算,使解题过程繁琐,易错。4代入数据时不统一单位;算出结果不标明单位;不按题目要求的单位或有效数字解答等。5字母运算时,一些常量(重力加速度g,电子电量e,静电力常量k等)用数字10m/s2, 1.61019替换等。6不对运算结果做必要的说明,如不指明功的正负,不说明矢量的方向等。7文字说明不用物理术语,用字母或符号来代替物理语言,如用“、”代替文字“增加、减少”;用“、”代替“大于、小于”;用“、”代替“因为、所以”;用“(5m/s,8m/s”代替“5m/s v 8m/s”等等。四解题规范化的基本要求解题规范化不是抽象的,它由实实在在的诸多要素组成。依据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总结出解题规范化的一般模式,作为学生平时解题的参考。1明确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2依据题意画图分析主要是画原理分析图、函数关系图(如UI图、vt图等)和过程示意图(如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示意图,等效电路图,光路图等)。目的是有利于解题过程表达的简洁性和清晰性,更有助于分析题意,找出解题方法。画图时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均可,但要注意图像线条流畅,粗细均匀,清晰可辨。3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目的是展示物理问题发展的前因后果。文字说明的语言要简洁,明确,规范。主要有下列七个方面:说明研究对象。可采用“对物体A”,“对A、B组成的系统”等简洁明了的说法。指出物理过程和状态,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如“从AB”,“在t时刻”等。假设所求的物理量或题中没有但解题却需要的中间变量。如“设”,“令”等熟知的说法,或“各量如图所示”(在原理图上标出各量)。说明解题依据。如“据得”,“由几何知识知”,“由题意知”等。写出解题过程中必要的关联词。如“将代入”,“由得出”等。对原因、结果的补充说明。如“因为,所以”,“”,“”,“综上可知”等。4列出方程式主要是物理公式和与解题有关的数学公式。该步骤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定要先写方程的原始式,再写方程的变形式或结果计算式。如:不能用“R=mv/qB”代替“qvB=mv2/R”、不能用“GMgR2”代替“ ”所列方程要与解题密切相关。不要堆砌方程(除非实在找不到解题思路),方程过多容易造成解题思路的混乱。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中所给的符号。比如题目明确支持力FN、摩擦力Ff、电动势E,则作图或运算时,就不能随意另用N、f、来表示。如遇同类物理量较多,可用下角标加以区别。若解题需要但题中没有的常见物理量的符号,要使用课本中统一的符号(如电子电量e等)。需自设的物理量(包括待求量、中间过渡量)要说明其含义及符号;不要方程套方程,如 ,不要写连等式。列方程时,具体数字相乘应用符号“”而不能用点“”,如2352不能写成2352;方程两端同样的字母不能在方程中约去,如“Eq=qvB”不能写成“EvB”、“ ”不能写成“ ”。方程要像“诗”一样分行写出,方程式要单列一行。5解题过程详略得当写出主要的关系式(物理规律,几何关系等)和推导步骤。详细的推导、整理过程一般不用写。即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6代数运算正确从原始方程求解最后结果时,要先推导出最简形式的计算式,再把单位统一后的数据代入,写出计算结果和单位。计算时,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或列综合式子。中间运算过程不用写上,但重要的中间结果要算出。7结果表达准确结果的表达要明确,要有数值和单位。如果是矢量、功的正负或势能的正负等,要说明其方向性或用正负号表示;如果最后结果中含、且为数值计算的题目,需化为小数;如果最后结果是以字母表示的不要把具体的数字写进去,如“ ”不能写成“ ”;如果题目中无有效数字或小数位数的具体要求,最后结果一般取23位有效数字或取题目中原始数据相同的小数位数就可以了。8作出必要的说明和讨论如果需要说明或讨论,一定要有准确的说明和必要的讨论。08届高考模拟试题物理常见易错题一电路:1.如图所示,电源内阻不能忽略,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头从a端滑到b端过程中( )VRAa bA V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A示数减小B V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A示数增大CV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A示数增大 DV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A示数减小VA rR1R2R3P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R1= R2r,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从上端向下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是_;外电路消耗的功率的变化是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变大、变小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内电阻不能忽略。闭合S后,调整R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U。在这一过程中( )A 通过R1的电流增大,增量为U/R1 B R2两端的电压减小,减小量为U C 通过R2的电流减小,减小量小于U/R2 D 路端电压增大,增大量为UrVSR1R2R321EPVAR2R1SA1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将_;若考虑电源内阻的因素,则电压表V示数的变化U与电流表A1 示数的变化I1的比值将_(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变大 不变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电阻R1、R2和R3的阻值都相同在电键S处于闭合状态下,若将电键S1由位置1切换到位置2,则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阻R2两端的电压变大(C)电池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大 (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 6.如图所示,分压器电源电压U3V,且不变,R15,R210,ab两端接负载Rf时的输出电压不得低于不接负载Rf时电压的90,则Rf的允许范围应为。Rf30RR1VR2S,r7.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内电阻为r。调整电路的可变电阻R的阻值,使电压表V的示数增大U,在这个过程中A通过R1的电流增加,增加量一定等于U/R1BR2两端的电压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UC通过R2的电流减小,但减少量一定小于U/R2D路端电压增加,增加量一定等于UA2A1V2V1PR1R0R2 r S8.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的内阻rR2,电阻R1的阻值小于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臂P由变阻器的中点向左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A1的示数不断减小,A2的示数不断变大,(B)V1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V2的示数先变大后变小。(C)电源内部的热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D)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变小后变大9.如图所示电路,a、b、c是三个相同的灯泡,其电阻均大于电池内阻r,当变阻器滑片从变阻器中点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a灯的电流减小(B)c灯两端的电压减小(C)b灯消耗的电功率增大(D)电源输出的电功率增大E r10.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向b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为( ) A电流表的读数一直减小;B电流表的读数先减小后增大; C电压表的读数一直减小;D电压表的读数先减小后增大。11. 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现要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A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约为10)R0A2A1RxESB电流表A2(量程20mA,内阻r230)C定值电阻R0100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E电源E,电动势E4V(内阻不计)F电键S及导线若干(1)根据上述器材完成此实验,测量时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x的一种实验原理图(图中元件使用题干中相应英文字母符号标注)。(2)实验时电流表A1的读数为I1,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用已知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Rx_。 00.05I/AU/V0.100.150.200.51.01.52.02.53.00.2512.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来研究用电器Z的导电规律。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用电器Z两端的电压与通过Z的电流的数据如下表:U/V0.00.20.51.01.52.02.53.0I/A0.0000.0500.1000.1500.1800.1950.2050.215(1)请根据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在图20中用笔连线补充完成该电路的实物图;(2)利用这些数据绘出的用电器Z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1所示,请根据这些数据和图线解决下列问题:图23ZAR0ABR0A图22R0ZABA若把用电器Z接入图22所示的电路中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100A,已知A、B两端电压恒为1.5V,则定值电阻R0阻值为_;若将两个与上述电阻相同的定值电阻R0并联后接入同一电路,如图23,则在该电路中用电器Z的工作压为_V。(2)10,0.83VErVASR图a13. 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与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改变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也会随之改变。pdcyhppdcyhpdcyh2.0U/V1.53.02.03.00I/A图b1.02.5(1)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了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b中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压随电流变化的U-I图线。I(A)0.801.201.602.002.402.80U(V)2.602.402.202.001.801.60(2)根据实验得到的UI图像,可知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W。此时变阻器的电阻为_。0.54V、3W163V、3W9V,1.5(3)现有两个小灯泡L1、L2,它们分别标有“4V、3W”、“3V、3W”的字样,两个电阻箱,一个电键,与图a中相同的电源多个(只能串联使用)。请设计一个电路,使两灯泡同时正常工作,且电路总功率最小,请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两电阻箱应取的阻值。4.5 W;0.5 。(3)请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两电阻箱应取的阻值。1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研究电源输出功率变化情况。电源E电动势、内电阻恒定,R1为滑动变阻器,R2、R3为定值电阻,A、V为理想电表。(1)若滑动片P由a滑至b时A示数一直变小,则R1和R2必须满足的关系是_。(2)若R16W,R212W,电源内电阻r6W,当滑动片P由a滑至b时,电源E的输出功率P随外电路总电阻R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R3的阻值应该选择()(A)2W。(B)4W。(C)6W。(D)8W。15.如图(a)所示,A、B为两块平行金属板,极板间电压为,板中央有小孔O和O。现有足够多的电子源源不断地从小孔O由静止进入A、B之间。在B板右侧,平行金属板M、N长L1=410-2m,板间距离d=410-3m,在距离M、N右侧边缘L2=0.1m处有一荧光屏P,当M、N之间未加电压时电子沿M板的下边沿穿过,打在荧光屏上的并发出荧光。现给金属板M、N之间加一个如图(b)所示的变化电压u1,在t=0时刻,M板电势低于N板。已知电子质量为kg,电量为C。(1)每个电子从B板上的小孔O射出时的速度多大?2107 (2)打在荧光屏上的电子范围是多少? 方向竖直向下t/s(a) (b) Nu1/V0 225 0.40.81.21.62.0MP ABe(3)打在荧光屏上的电子的最大动能是多少?1.8210-16J 图2222(14分)在金属板A、B间加上如图22乙所示的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压Uo,其周期是T。现有电子以平行于金属板的速度vo从两板中央射入。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的重力,求:(1)若电子从t=0时刻射入,在半个周期内恰好能从A板的边缘飞出,则电子飞出时速度的大小。(2)若电子从t=0时刻射入,恰能平行于金属板飞出,则金属板至少多长?(3)若电子恰能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板飞出,电子应从哪一时刻射入,两板间距至少多大?二气体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封闭在静置于竖直平面的U型玻璃管内,右管上端开口且足够长,右管内水银面比左管内水银面高h,能使h变大的原因是()(A)环境温度升高。(B)大气压强升高。(C)沿管壁向右管内加水银。(D)U型玻璃管自由下落。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由状态a沿直线ab变化至状态b。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不断升高 B不断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3.辨析题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封闭气缸中有两个面积不等的活塞分别封闭了A、B两部分温度相同的气体,两活塞用不可伸长的硬杆相连,两活塞之间是真空,不计一切摩擦。现A、B两部分气体的温度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问活塞将如何移动?图7-14以下为某同学的解答:开始时两活塞平衡,说明pA=pB。设温度由T升到,则由知,即。所以两活塞仍在原位置不动 。请问,该同学分析及所得结论是否有问题?若有问题请予以纠正。结论对,分析过程错 4.某同学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温度计,其构造如图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与A相连的细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即可反映A内气体温度,如在B管上刻度,即可直接读出。设B管体积忽略不计。(1)在标准大气压下在B管上进行刻度,已知当时的刻度线在管内水银面高度16cm处,则时的刻度线在x为多少cmHg处?21.4 (2)当大气压为75cm汞柱时,利用该装置测量温度时所得读数仍为27,求此时实际温度。 C三.电磁感应1.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水平金属导轨MN、PQ相距L,在M点和P点间连接一个阻值为R的RMNPQabcdefd0dBFOx电阻,在两导轨间cdfe矩形区域内有垂直导轨平面竖直向上、宽为d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电阻为r、长度也刚好为L的导体棒ab垂直搁在导轨上,与磁场左边界相距d0。现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拉棒ab,使它由静止开始运动,棒ab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棒ab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FOxF02F0d0d0+d导轨电阻不计,F随ab与初始位置的距离x变化的情况如图,F0已知。求:(1)棒ab离开磁场右边界时的速度。(2)棒ab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整个回路所消耗的电能。(3)d0满足什么条件时,棒ab进入磁场后一直做匀速运动。1. 2. 3. 当,即时,进入磁场后一直匀速运动;2.如图8甲所示,x轴沿水平方向,有一用钕铁硼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强磁体M,其圆形端面分别为N极和S极,磁体的对称中心置于x轴的原点O。现有一圆柱形线圈C从x轴负方向较远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圆形线圈的中心轴始终与x轴重合,且其圆面始终与x轴垂直,在线圈两端接一阻值R1000的定值电阻。现用两个传感器,一个测得通过圆环的磁通量随圆环位置的变化图像,如图8乙所示;另一个测得R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8丙。已知在乙图像的图线上,x=6mm的点的切线斜率最大;图丙中时刻6s到10s之间的图线可近似的看成直线。则圆形线圈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_m/s,6s至8s期间流过电阻R的电量是_C。310-3, 210-6t/s0-2U/mV2x/mm06129-12-6-9图8甲乙丙3.如图,在水平面上有两条平行金属导轨MN、PQ,导轨间距离=0.98m,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0.2T,两根金属杆1、2放置在导轨上,与导轨垂直,它们的质量和电阻分别为m1=0.1kg、m2=0.2kg和R1=0.3、R2=0.2,两杆与导轨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0.1。已知杆1被外力拖动,以5m/s的恒定速度沿导轨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杆2也以恒定速度沿导轨运动,导轨的电阻可忽略。试求: (虹口)MBv0NPQ12(1)稳定状态时外力F的大小。(2)稳定状态时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3)稳定状态时杆2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大小。4.如图a所示,质量为m0.5 kg、电阻为r1W的跨接杆ab可以无摩擦地沿水平固定导轨滑行,导轨足够长,两导轨间宽度为L1 m,导轨电阻不计,电阻R11.5 W,R23 W,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1 T。杆从x轴原点O以水平初速度向右滑行,直到停止。已知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v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 (1)在杆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电流对电阻R1做的功;J,(2)在杆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经过电阻R1的电量;C,(3)要使R1产生1 J的热量,杆需向右移动的距离及此时R1的功率。W,5.如图光滑斜面的倾角30,在斜面上放置一矩形线框abcd,ab边的边长l11m,bc边的边l20.6m,线框的质量m1kg,电阻R0.1,线框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重物相连,重物质量M2kg,斜面上ef线(efgh)的右方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