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能力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3. 教学用具 多媒体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情景导入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那大家是否能找出一些这样“含泪”的“不朽”篇章来?学生1: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诗句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学生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学生3:食指的热爱生命也是浸透了作者自己泪水的。学生4:红楼梦的作者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总结:所以由此可见,很多的诗歌都是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的。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点评:通过引入缪塞的话,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个小小的回顾,做到触类旁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说词牌的由来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虞美人也叫丽春花、赛牡丹、小种罂粟花、蝴蝶满园春等,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时将其作为国花;我国也广泛栽培,以江、浙一带最多,是春季美化花坛、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细草花,也可盆栽或切花。虞美人兼具素雅与浓艳华丽之美,二者和谐地统一于一身。其容其姿大有中国古典艺术中美人的丰韵,堪称花草中的妙品。但虞美人全株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关于李煜。三、知人论世:李煜全档案姓名:李煜字: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籍贯:徐州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身世:国君-阶下囚特长:绘画、书法、音律、诗文、词外型:一目重瞳子性格:纯真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等了解了李煜和时代背景,“愁”的内容就很明白了。明确:亡国之愁。师:接下来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李煜?(提示:可讲述其生平或作品)生畅所欲言,师补充: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相传后主于978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李煜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李煜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师补充: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实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课后普遍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三读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月明中向东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生配乐齐读诗歌点评: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四、感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眼:愁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既然词眼是“愁”,请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愁”离家之痛思家之苦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上片虚实结合设问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光易逝悲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时光消逝亡国之恨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下片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故国凄凉物是人非恨朱颜已改人事非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五、品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学生发言,各抒己见。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解说: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问答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宇宙之永恒不变)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几多愁一江春水(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由学生讨论发言。对比宇宙永恒有常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人生短暂无常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思考词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古诗歌中还有哪些诗句是写愁思的?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明确: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明确: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查阅了赏析虞美人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都能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大家这样一个广泛的交流,学生对其中重点的字词和句子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避免了老师全盘教,而学生盲目学的现象出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六、拓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愁的无绪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拓展阅读比较阅读前后期李煜的词,体会其词风的深刻变化。前期的作品浣溪纱,后期两首代表作破阵子和浪淘沙令。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实录:李煜词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他的用词非常的清新自然,很少用一些冷僻生涩的字词,学生能很快地把握诗歌的含义。再加上他的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李煜诗词的魅力。课堂训练(投影显示)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七、写请按照以下的模式试写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现阶段的心情: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例一:关山白云何意归?断雁叫西风。夕阳几度又青山,故园不堪回眸朔风里。华年如梦依然好,还有青春在。恼人还有几多苦?正像独上高楼望天涯。例二:春夏秋冬几轮回?年华有几何。回首时光勿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