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学英语的误区与出路 “投入大,产值小”这是外语界同行对多年来我国外语(主要是英语)教学评估的共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有好些学校的外语教学条件好得了不得。洋专家、洋教材、洋设备等应有尽有。但“学生的实际水平倒不如解放前”。多年来,凡亲临教学第一线的老教师很少不发出这种低调的感叹。如果不试图用极少数出类拔萃之辈或学习“尖子”的成绩来粉饰太平的话,那么中国“外语热”中出现的“效率低”的残酷的现实是值得反思的。 问题出在哪儿? 首先在理论上在外语教学的导向上。 中国人常把精通中文的或国语的单一语种的学者称为“语言学家”,因此,中国的“语言学家”往往不把研究中国人如何学好外国语当成自己的主业,至今都不能确切地说中国是否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同时,精通外文或外语者又很少重视自己母语的再学习、再认识、再研究,他们往往盲目地认为“离开母语越远越好”,顽固地坚持“母语干扰外语”的论点(Negative Transfer),视母语为大敌,因此,他们也不肯在母语上多下功夫。往往是一味地挑剔学生学习英语中出现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但又拿不出自己的处方来。可见,在我国没有真正意义的可以与西方相提并论的那种旨在总结国人如何学第二语言的“应用语言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自己不把中文或汉语汉字放在眼里,总认为中文落后、汉字难学,似乎无法与西方拼音文字媲美。而绝大多数西方语言学家又不懂中文,他们不可能为中国人学外国语开出如何排除“母语干扰”的“处方”。多年来外语界人士到西方取经时也只能“入乡随俗”,搞外语教学的总是不能不学西方的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实际上它总结的是西方不同语族之间相互学习母语以外语言的理论或经验,对我们有参考价值,但是分量不重。我们不宜将其理论体系在缺乏自己实践的情况下拷贝到中国外语教学大纲中来。我国多年来(可从1982年武汉全国外语教学工作会议算起)外语教学所遵循的大纲深深地打上了西方这种应用语言学的烙印。严格地讲,至今都不能说我们真正已把中国人如何学好外国语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 这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几乎是无保留地采用托福(TOEFL)式的测试模式。所谓全国标准化测试,如大学英语的CET-4或CET-6 等从根本上来说不过是TOEFL的翻版。这种被称为“打勾划圈”以“选择题”为主的测试模式使我国外语教育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不管有关专家从理论上如何肯定它的“效度”“信度”,但在太多太多的事实面前它早已败下陣来。几年前连托福的故乡对TOEFL 的弊端都已供认不讳,而我们至今将其奉若神明。Thomas C. Wheeler 说:“导致美国学生写作能力下降诸因素中害处最大的莫过于广泛应用的多项选择题了”。 2过分强调“习得”(acquisition),有意“淡化”语法、翻译的重要性,尤其否认汉译外对中国学生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只讲听、说、读、写“四会”,把“译”悄悄地藏起来。 3脱离中国学生的实际,过分强调用外语思维,企图以此避开母语的“干扰”;不是 如 加拿大原中文专业留学生“大山”那样拿自己的母语当阶梯,而是把母语当“绊脚石”。 4盲目地追求“快读”(fast reading),欲速则不达。“快读”不是有意追求的过程而应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西方一位学者说:“若学会读书,首先必须读得特别慢,直到最后一本值得你一读的书,你仍要读得特别慢。”(法奇)。 5一味地追求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外语材料的选编,忽略直接反映中国文化的地道的外语材料的选编,盲目地追求“原汁原味”。 6用教汉语的办法教英语,往往只注重讲生词、难词,片面追求扩大词汇量,却不十分重视常用词语的搭配等旨在培养能力的操练。 7只强调理解大意却不要求有选择的背诵,因此,说和写的基本功就不过硬。等等。 一种理论模式一旦形成(并且又运转了多年),人们想改变它很难。然而,正视现实,撇开“一个指头问题”的评估套语,跳出上述诸多貌似有理的“误区”,打点新的主意,实属必要。上述的反思引发出的建议如下: I 可试编一套词汇量“封顶”的(比如,以2000左右个常用词为限)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的英汉双语结合以直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的新型英语入门教材或阅读教材。 理由有三: 1第二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常用词汇熟练程度关系极大。 据新加坡一位学者统计,老舍的骆驼祥子一共107360字,只用了2413个单个汉字,而英语常用词也不过2000左右。据说早年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们工作语言也只有900词。一位25岁德国青年压根儿就做不了中国的CET-4 等英语试题,他的英语词汇量最多不过1500,但他却能同比他大15岁的美国女教师谈情说爱,沟通思想,最后结了婚。总之,要强调有一定的词汇量,但它未必与实际交际能力成正比。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的程度。如果中学生在几年的英语课堂上翻来覆去学习运用1500个左右的常用词语或相关句型,那么就不至于到了大学毕业时还张不开嘴。不然,大纲要求的词汇量很大,但实际上很难完全消化吸收,好多学生就会觉得“包袱越背越重”,结果也只能如“狗熊掰棒子,掰了一个丢一个”,给的多,忘的也多,反倒使学生望而生畏而无成就感并缺乏应具备的起码的应用能力或交际能力。现在好多学生都“像七八十度的温水”未能“沸腾”的主要原因是常用词汇不会常用,未必完全因为其单词总量少。可见把常用词汇及其搭配应视为教学重点,不宜单纯追求词汇量。与其鼓励学生死背硬记一个一个单词不如指定他们背诵典型例句或易读易记的诗词警句,等等。 2第二语言初学者先接触以母语文化为背景的语言材料更易于消化吸收。语言文字学家有理由、有条件、也完全有可能把所谓“母语负迁移”转化为“正迁移”,把阻力变为助力。比如,中国当今外语界的佼佼者很少没背诵过英文版的有关长城、长征乃至毛泽东诗词的;有了这一步作铺垫或过度就更易于向莎士比亚、狄更斯、马克吐温等西方的名人名作进军。勿庸置疑,以西方文化背景为主的语言材料非常重要。但不能绝对化。中国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吸收西方的先进的文化,同时更要树立主动地向世人“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潛意识。因为唯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至今仍不珍惜本民族语言中的“智慧”及其在吸收外来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取的。因此,英语教育家HG 戈里斯科娃说:“外语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本族语”不无道理。 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有可操作性的可以安排学生背诵而学生又非常乐意背诵的教本。 为此,目前当务之急是按照如何跳出误区的思路具体进行教材编写与教学的实验。 II 关于处理外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问题的建议 不管应试教育有多大的弊端,我们都没办法在一个早晨把它扫地出门。不管“多项选择”试题怎样被说得一无是处,它还会继续泛滥蔓延下去,因为它毕竟更适合组织实施大面积的测试,以减少人工阅卷之苦。我们可以把“应试”作为一种特殊的“动力”,把“多项选择”试题作为必要的学习或研究的重要资料。这类试题中的语言材料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并将其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里重要的是看教师的能力或水平了。因为其中任何一道试题都可以作为引发发表不同看法的题目,教师完全可以有意加以引导,并把机械地“打勾划圈”进行“选择”的过程作为提高学生口语或笔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特别是TOEFL,GRE,GEMAT或CET-4/CET-6等类以“多项选择题”为主要框架的英语试题中不乏英语名篇和贴近时代的好材料,完全可以作为学生英语素质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必要时也不妨讲讲“破译”这类试题的技巧,以便使学生减少考试的压力,腾出更多时间为老老实实地提高外语能力而做更多的事情。 III 跳出“误区”,坚持“以我为主”的思路 首先,这里有个关于中国人掌握一门外国语的界定标准问题。在实际交际中(口头的或书面的)不论时间持续多久都能把自己的意思自然流畅而且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这大概就可以算“掌握”了(至于他能不能译莎士比亚、乔叟或菏马史诗则不必强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坚持“以我为主”的思路才容易收到实效。所谓“以我为主”就是要不断地以“我”要说的话或要写的内容为线索去寻求英语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泛泛地到英文原文的大海里先游泳后捞针。因为我们多数人不可能在事实上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必须讲究英语学习时效。为此,适合中国人学外语的教材就不能也不应该没有“中国味”不能没有中国文化内涵,一切从“洋”并非上策。为了故意营造外语环境,压根儿不让学生说中文似乎很可取,实则华而不实,不如让一学生说中文,再让另一个将其译成英文更有实效。企图回避母语永远不会成功。 “以我为主”的教材应是什么样? 首先可以是一本汉译英式的练习手册。它的译文必须是真正地道的英语,而不是“洋泾浜”,更不是中国式的英语。从内容上来说,它可以有包括龙在内的中国12生肖动物称谓,10个指头的称谓,文房四宝,长城,秦陵兵马佣,唐诗或千家诗以及三国演义水滸红楼梦等名著的选段或嫦娥奔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传说等等。(可多取英美文人译文,但不能“迷信”他门,因为中文毕竟不是他们的强项,必要时也可由真正精通中英等多种语言的学者自译或重译)。强调要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教材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学生学习外语中的困难先拿本民族的文化垫底, 再向“中西合璧”甚至“以西为主”的洋教材过度就会免去好多由于不熟悉西方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诸多困难。 目前,一项英汉双语教学实验正在一所中学按照上述思路顺利地进行着。参加该班的学生按每周背诵一首英译唐诗速度推进。现在他(她)们已能熟练地背诵出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李绅悯农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郊的游子吟,孟浩然的春晓,杜牧的山行等等。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能对诗人及其诗篇提出问题发表看法。这种实验全是在同学们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志愿参加。现在初步做到了“三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校长满意。课堂上不回避母语,利用母语“引路”,即有母语意念在先、“理解在先”,学生没有不好理解的烦恼。因此,学起来颇有一种成竹在胸、信心倍增的成就感,没有负担。时下有关学者已开始将此思路也试用于大学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的英语教学实践。 IV关于英语教材建设的构想 1大、中、小学的公共英语教材要“统”起来,互相衔接。所有教材都要有适合背诵的脍炙人口的语段或诗词名句等,或作为课文或作为作业题,都能使同学爱不释手,并想主动将其背诵下来。大、中、小学的公共英语教材可以而且应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某些经典读物的编写思路诸如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把当代学生最想让西方人知道的有关中华民族的人物、思想、成就等等作为框架,用地道的英语将其系统地编织起来。同时把同中国最有可比性的西方文化精品吸收进来。比如,可以把莎士比亚(1564-1616)同汤显祖(1550-1627)两位杰出剧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也可以进行非共时的对比,把中国的女诗人李清照(1084-1155?)的声声慢同美国女诗人E 狄金森(1830-1886)的我已两次失去友人作为一个单元来学;可以把中国最早的一首朦胧诗白居易(722-846)的花非花同C 桑德堡(1878-1967)的雾一起来学。有意使中西文化交融或“碰撞”,这样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2阅读教材的取材主要要考虑以下三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南平市公安局建阳分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广东中山市沙溪镇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1人(教师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事业单位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杭州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江西南昌动物园百花园管理所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嘉兴幸福嘉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招聘54人(二)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武汉市江夏国资集团招聘财务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兴国城投创佳工程管理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青海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隧道施工应急预案方案
- 植物鉴赏课件
- 安徽省华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 肿瘤热疗中国专家共识
- 2025年甘肃省药品检查员资格考试(药械化流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自来水企业内部管理规范
- 2025新热处理工程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硬笔书法全册教案共20课时
- 工会兼职补助管理办法
- 纸箱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