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地区_练习题.doc_第1页
两极地区_练习题.doc_第2页
两极地区_练习题.doc_第3页
两极地区_练习题.doc_第4页
两极地区_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两极地区练习题一、选择题右图是南极地区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13题。1图中a、b是我国的科学考察站,沿直线从a到b的方向是( )A先东北、转东南 B先西南、转西北C先东南、转东北 D先西北、转西南2关于两个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昼时间a比b短 B正午太阳高度b 大于a C两地都有极昼极夜现象Db考察站濒临大西洋3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0时B2时C20时D22时2009年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80S、77E)建成度夏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79N、12E)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图3乙中AB弧线表示晨昏线。读图3,回答45题。4.度夏站位于黄河的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5.如果此时北京的气温达到一天 中的最高值,则乙图所示季节 A太湖处于全渔期 B布拉马普特拉河处于枯水期C新加坡昼短夜长 D长城沿线桃红柳绿读图,回答68题。6.图示季节,在我国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C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7.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对北极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减弱 B极地东风势力增强 C有利于北冰洋地区航线的开辟 D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8.面对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图中A所在国提出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个无油国”的目标,该国最具潜力可替代石油的能源是A太阳能B地热C潮汐能D生物能2008年1月12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于当地时间11:45(北京时间14:45),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南纬8022,东经7721)。据此结合图3、图4,完成911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冰穹A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B该地巨厚的冰层是由于年降水量丰富,并逐年累积形成的C冰穹A处常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D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从长城站开始,顺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10.当科考队员成功登顶时,图3、图4中四条弧线能够代表此时地球的晨昏线形态的是AAB BCD CEF DGH11.此次考察队员对冰穹A展开考察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B恒河流域抗洪任务艰巨 C北欧诸国正值一年中观赏极光的最佳时期 D天山北坡森林带以上的山地牧场牛羊成群04年7月28日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正式投入使用。回答1216题。12我国建立黄河站的主要目的不可能是A研究企鹅、海豹的生活习性 B了解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C获得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权利 D创建科研平台,解开众多学科謎团13. 若从黄河站出发到北极点探险,其最短距离约为A.600 km B.1 000 km C.1 100 km D.1 200 km14若从黄河站往正南方飞行,将可到达A.西伯利亚 B. 大不列颠岛 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D.阿拉斯加15. 一年中,黄河站极昼持续时间大约为A天 B个月 C个月 D个月16. 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 1719题。17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都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地处不同的火山地震带附近C气候都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D甲地以黑色人种为主18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最近的飞行方向是 A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一直向西飞行D先向北,后向南飞行19影响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条件是 A土壤肥沃B.雨热同期C地形平坦D灌溉水源二、综合题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在E的 方向,若AB段劣弧为昼弧,则下列地区正处在艳阳高照的是 。A.堪培拉 B.埃及 C.巴拿马 D.雅加达(2)我国北极科考队到达过C城镇,发现该地气候温度湿润,宛如我国的江南小镇,其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特别是该地峡湾风光迷人,其峡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图中E岛降水很少,但没有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图中F岛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也大,但该国环境优美,很少出现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原因是 。2.右图为我国南、北极科考路线图,据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由于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北冰洋“西北通道”已经解冻,有望未来实现通航。“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1)我国先后到南极和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原因是什么?(6分)(2)试分析“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开通的意义。(4分)(3)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3.(本题共15分)20072008年是第四次国际极地年(IPY,International Polar Year)。活动于2007年3月1日在法国巴黎正式启动。全球63个国家的5万多名研究人员将开展228项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地球两极,关注人类的未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并制定了“IPY中国行动计划”,其中普里兹湾一埃默里冰架一冰穹A考察计划(PANDA计划)成为IPY核心科学计划之一。(1)填表比较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的异同点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相同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圈以内,纬度高。气候气候寒冷,一年分寒季和 季。不同海陆分布状况典型动物企鹅(2)2007年11月12日上午10时,“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开赴南极执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任务,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00S、772111E)为我国建造第三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冰穹一A至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千米(提示: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在冰穹一A处进行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有 。(3)我国科学家提出的PANDA计划包含对海洋、冰架、裸岩、冰盖、大气和近地空间等要素的综合考察,涉及大气圈、冰圈、 圈和 圈,观察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的关联。(4)研究全球变暖对两极的影响是本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最主要的课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因素有 。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下面是科学家的一些预测。科学家预测之一: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科学家预测之二:全球洪水、旱灾等发生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请你就下面的地理要素任选一项加以预测并说明预测理由。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热带气候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5)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洞”,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大气圈中的臭氧主要集中 层,而臭氧洞的形成跟对流层高度有一定关系,请在下图中用曲线绘制全球不同纬度的对流层厚度示意图。4.下图为“南、北两极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的陆地为 ,周围的大洋分别是E 、F 、 D 。(2)在图乙地区,周围的大洲:A B C 。(3)AC之间海域为 海峡 ,它是 洋和 洋的通道。5.读右图,并回答下面问题。(1)请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2)在图上用符号标出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中山 站在长城站的 方向。(3)ABC弧左边阴影部分为此时夜半球的局部,判断AB弧是 。A晨线 B昏线 C子午线 D晨昏线(4)此时阳光直射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 是 时。(5)此时亚欧大陆正受 控制,印度半岛吹 风。(6)图上E点与F点的距离是0.8厘米,而实地距离约 千米,比例尺为 。(7)南极大陆的气候特点是_。6.读右图填空。(5分)填出右图中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B. 洲 C. 洋 H. 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 (7813N ,16E)在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的 方向。关于中国南极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山站位于北京正南方向B.12月22日前后长城站有极昼现象C.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向D.长城站的中国国旗一般飘向西北方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A6.B 7.C8.D 9.D10.B 11.C 12.A 13.D 14.C 15.B 16.A 17.B 18.A二、综合题1.(1)东南(2分)B(2分)(2)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2分)冰川侵蚀作用形成(2分) (3)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更小,属于湿润地区;(2分) 地面终年被冰雪覆盖,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岛内主要利用地热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矿物燃料使用很少。(4分)2.(1)两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是科学研究的理想环境,两极地区有重要的交通位置和战略资源,参与极地科考可以参与国际合作,提升综合国力,有助于研究影响我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6分)(2)全球变暖,极冰融化;缩短航程,减少费用(4分)(3)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因通航带来污染;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6分)3.(1)相同点:极暖不同点(海陆分布状况):南极地区主体是南极大陆,四周被三大洋围绕;北极地区主体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大洲。典型动物: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每空1分,共5分)(2)数值在10501100千米均给分海拔高、空气薄,极度干燥、水汽含量极低,大气透明度好,望远镜观测几乎不受任何大气干扰(每空1分,共2分)(3)岩石圈(地壳圈)、生物圈(每空1分,共2分)(4)燃烧矿物质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任答一点。1分) 减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的消融量增加。增大: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使热带气候的范围向南北两侧延伸。(2选1回答,2分)(5)人类大量排放氯氟烃平流层4.(1)图甲的陆地为 南极洲 ,周围的大洋分别是E印度洋 、F大西洋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