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联通GSM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V01_第1页
山西联通GSM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V01_第2页
山西联通GSM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V01_第3页
山西联通GSM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V01_第4页
山西联通GSM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V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山西联联通通 GSM 栅栅格化格化优优化操作指化操作指导导手册手册 V01(区域支撑中心用(区域支撑中心用试试点稿)点稿) 山西山西联联通网通网络络分公司网分公司网络优络优化中心化中心 二二 0 一一年四月一一年四月 目目录录 前言.4 第一部分 栅格化优化工作目的.4 第二部分 栅格化优化工作要求.4 第三部分 GSM 栅格化优化工作内容及实施周期 .5 第四部分 GSM 无线网栅格化优化流程 .6 第五部分 GSM 无线网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 .7 第一章栅格的选取和划分.7 第一节栅格的划分原则 .7 第二节栅格的划分等级 .7 第二章数据采集.7 第一节基站基础信息采集 .8 第二节DT 数据采集.8 第三节CQT 数据采集 .8 第四节OMC 数据采集.8 第五节用户投诉数据采集 .9 第六节告警数据数据采集 .9 第三章数据分析及问题定位.10 第一节DT 数据分析.10 第二节CQT 数据分析 .10 第三节OMC 性能统计数据分析.10 第四节用户投诉数据分析 .11 第五节告警数据分析 .11 第四章栅格化优化实施.12 第一节 DT/CQT 测试问题处理 .12 一DT 测试问题处理 .12 1、弱覆盖.13 2、过覆盖.15 3、无主服小区.15 4、不合理的覆盖区.16 5、干扰.17 6、切换问题.17 7、掉话.20 二CQT 测试问题处理.22 第二节 KPI 指标优化 .23 一随机接入成功率.23 二SDCCH 拥塞 .25 三SDCCH 掉话率分析 .28 四TCH 拥塞.29 五TCH 掉话.30 六切换.34 七无线系统接通率.37 第三节 MRR 指标优化方法.37 一MRR 指标分析.38 二MRR 电平覆盖分析.38 三MRR 电平覆盖分析.39 四MRR 数据覆盖优化.39 五MRR 数据质量优化.39 第五章栅格化优化评估.40 第一节 问题解决情况.40 第二节 优化措施汇总.40 第三节 数据采集评估.40 第四节 DT 指标评估.40 第五节 网管指标评估.41 第六章栅格化优化总结.41 前言 为强化移动网络优化精细化管理,加大重点区域优化力度和优化质量,不断 提升移动网络运行质量和用户感知,在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网络优化规程、无线 网持续性网络优化制度及规范等优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山西联通现网实 际情况和当前优化工作重点,特制定山西联通 GSM 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 旨在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指导各市分公司将网络细分, “划整为零”有重点分步 骤更好地做好移动网络优化工作。 第一部分 栅格化优化工作目的 栅格化优化是指我们按照地理空间,用户模型等将本地网划分为若干个栅 格。以栅格为单位从路测,CQT 测试,数据分析,方案制定及实施等方面进行综 合一体化的网络优化,深度了解移动网络实际情况,掌握栅格内的无线环境、设 备资源配置、用户分布、网络运行情况等,发现并解决网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提升用户感知度,并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我省网络优化人员的 优化技能,及时总结交流共享。 第二部分 栅格化优化工作要求 1、栅格化优化工作由各市分公司网络优化人员定期自行组织开展。 2、各地市网络优化中心每年至少组织完成 20%的栅格化优化(每季度至少完成 5%)。 3、为保证栅格化优化的质量和进度,各分公司在栅格化优化期间应保障必要的 资源配置,原则上每栅格至少配置 2 名专职优化人员以及必要的工程人员、车辆、 测试设备。 4、各地市需在每季度初提交上季度的栅格化优化报告及本季度栅格化优化计划。 5、各市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对于在栅格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形成书面说 明并提交网络建设、运行维护部门协商解决或上报至省网络优化中心进行处理。 6、各地市应建立相应的栅格化管理档案,对本地网所有栅格进行管理,包括栅格 的等级、栅格所含站点、栅格化优化报告等,栅格优化管理档案格式见下表: 栅格化优化管理档 案.xlsx 7、对于栅格化优化工作中的各种技术资料、基础数据和文档应及时检查、核实、 更新和归档,确保各项数据和资料的准确。 第三部分 GSM 栅格化优化工作内容及实施周期 通常情况下,一个栅格的优化大致分为 5 个阶段,整个栅格优化的时间大约 为 35 个工作日(7 周),具体如下: 优化阶段预计工期主要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3 个工作日 准备阶段:对栅格区域内各类告警数据进行收集和排查。保 证栅格内基站完好率达到 90%以上。 第二阶段4 个工作日 采集阶段:进行栅格区域内各类数据的采集,输出各类采集 数据,包括基站基础信息,DT,CQT,网管 KPI,MR 及用户 投诉信息等。 第三阶段10 个工作日 分析阶段: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输出数据分析报 告,定位存在问题,制定优化调整方案。 第四阶段15 个工作日 优化实施验证阶段:组织实施优化方案,并对实施结果进行 验证。 第五阶段3 个工作日 总结阶段:优化工作总结,输出栅格化优化总结报告。 第四部分 GSM 无线网栅格化优化流程 1. 是是 基站告警及状态核查基站告警及状态核查 解决故障解决故障 栅格化优化开始栅格化优化开始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 基站基础信息采集;网管 KPI 及 MR 统计;用户投诉统计;DT/CQT 测试 否否 基础数据核查基础数据核查 要求上站核查基站基础信息 现状分析现状分析 资源分析;话务分析;KPI 指标分 析;投诉分析;测试分析,短板指 标分析 否否 栅格化优化后评估栅格化优化后评估 问题点优化效果;指标改善提升情 况 是否达到优化效果是否达到优化效果 优化总结优化总结 是是 栅格化优化总结栅格化优化总结 栅格基础信息更新栅格基础信息更新 栅格化优化前评估栅格化优化前评估 分析栅格存在的问题;提交优化方 案 优化实施优化实施 栅格内问题点优化,短板指标优化 是否具备优化条件是否具备优化条件 第五部分 GSM 无线网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 、栅格的选取和划分 、栅格的划分原则 栅格化优化是指对栅格范围内的多个基站,进行精细化优化。基站栅格划分 主要依据地形地貌、业务分布、RNC 和 LAC 区域归属等信息。针对山西省网络 的实际情况,栅格划分可以遵循以下几点指导原则: 1、 建议主城区普通业务区域内 15-30 个地理位置靠近的宏站划分为一个栅格。 2、 原则上每个栅格所包括的宏站不建议超过 40 个,不低于 10 个。 3、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交通干支线周边的站点,统一以交通线路划分 为一个栅格。 4、 所有宏站点必须纳入栅格划分,有明确的栅格归属。 5、 栅格划分以宏站为基础,栅格内的微站纳入相应的栅格进行管理。 6、 栅格划分时要兼顾到 GSM 和 WCDMA 网络,原则上 GSM 网络和 WCDMA 网络的栅格应保持一致。 、栅格的划分等级 对划分好的栅格进行重要性定义,主要分为 A 类、B 类、C 类三个类别: 1、 A 类:指重要的 VIP 用户区域、高速公路、核心用户群商业区。 2、 B 类:指基站密度人口密度相对密集区域,如普通市区、郊区、矿区、县城主城 区等。 3、 C 类:指村庄、山丘等人口稀疏区域。 、数据采集 在栅格化优化初期需要进行各种基础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基站基础信息 数据的采集、DT 数据采集、CQT 数据采集、OMC 数据采集、用户投诉数据采集、 告警数据采集等,为后期的分析和优化做好准备。 、基站基础信息采集 数据采集包括基站基础信息采集和参数信息采集两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应 以日常作业计划中的 GSM 网络基础数据库和 GSM 网络参数数据库为基准进行 采集核查。基站基础数据库中的黄色标注部分为必须上站核查项,参数数据库中 所有项均需进行核查。 基础数据库.xls参数数据库.xlsx 、DT 数据采集 DT 测试数据的采集主要依照集团公司持续性优化测试规范进行,具体要求 如下: 山西联通GSM无线网 栅格化优化DT测试要求.doc 、CQT 数据采集 CQT 测试数据的采集主要依照集团公司持续性优化测试规范进行,具体要 求如下: 山西联通GSM无线网 栅格化优化CQT测试要求.doc 、OMC 数据采集 OMC 数据采集可按照时间段采集所需计数器的值进行统计。一般 OMC 数 据采集应按资源源利用性能指标、接入性能指标、保持性能指标、移动性能指标 进行分类采集。 性能数据采集时间为实际忙时。 各地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制统一的输出模 板一键式输出。在实际操作中应以日常作业计划中的指标信息分析处理记录为 基准进行采集核查。 指标信息分析处理 记录.xls 、用户投诉数据采集 由于用户投诉都来自切身感受,并且带有网络问题描述和地理信息,需要认 真对待。可将投诉数据分类后统一处理。 取栅格内前 1 个月投诉指标,并对投诉进行分类。在实际操作中应以日常作 业计划中的日常投诉分析处理记录为基准进行采集核查。 日常投诉分析处理 记录.xls 、告警数据数据采集 告警数据的采集应在栅格化优化第一阶段完成,并需对相关告警进行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应以日常作业计划中的告警信息分析处理记录为基准进行采集核 查。 告警信息分析处理 记录.xls 、数据分析及问题定位 在完成栅格化优化数据采集阶段各项数据采集以后,需要组织对各项采集 数据进行精细化的分析,找出问题点并确定调整方案。 、DT 数据分析 DT 数据分析需根据 DT 测试收集到的数据组织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点,确 定短板指标,提出调整方案,并出具 DT 测试模板。 栅格化优化DT测试 报告.docx 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利用专用优化分析软件提供的数据回放及查询统计功 能进行进一步分析。 问题跟踪表: 日常保障性DT测试 记录.xlsx 、CQT 数据分析 CQT 数据分析需根据 CQT 测试收集到的数据组织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点, 确定短板指标,提出调整方案,并出具 CQT 测试模板。 CQT 分析输出文档. 栅格优化GSM CQT网络指标测试及测试结果汇总表.xls 问题点跟踪表: 日常保障性CQT测试 记录.xlsx 、OMC 性能统计数据分析 通过对 OMC 性能统计数据的分析,不仅能获得各小区、基站和网络的各项 性能统计指标,而且还可以基本找出网络大致存在的问题,再结合针对性的路测、 拨打测试和信令分析,就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OMC 性能统计数据分析可得到无线网络性能指标 KPI,这些指标都是评估 网络性能的重要参考,如资源源利用性能指标、接入性能指标、保持性能指标、 移动性能指标的分析。 四大项整体指标的评估 栅格优化四大类性 能KPI指标跟踪表GSM.xls MR处理表.xls 问题小区跟踪表; 问题小区分析处理 记录.xlsx 、用户投诉数据分析 对于用户投诉信息,由于用户描述问题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差异,问题可 能不仅仅出在基站侧,往往还涉及到传输系统、计费系统等。因此需要详细加以 辨别,找出能够真正反映网络情况的信息。 用户投诉可以直接反映问题表现和地理位置信息。 问题点跟踪表。 日常投诉分析处理 记录.xls 、告警数据分析 对网络的告警进行分类统计,可以按照对基站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告警产 生的原因等方法进行分类,如驻波告警、传输告警、时钟告警、基站单板告警等, 并列出对各种告警的处理方法。 统计栅格内相应的实时告警,对告警进行分类处理,告警信息来源为持续性 优化制度规定的“告警信息分析处理记录”中涉及本栅格的告警。 告警信息分析处理 记录.xls 、 栅格化优化实施 第一节 DT/CQT 测试问题处理 系统的无线信号分布情况,如信号的场强和质量也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 素。信号强度决定了小区的覆盖范围,也就决定了该小区的业务量,业务量会直 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随机接入失败率,SDCCH、TCH 拥塞率和接通率等无线指标 上;而信号质量直接影响掉话率。因此一个完整的优化需要对系统的无线状态做 全面的调查,这主要通过 DT 和 CQT 来进行。 一DT 测试问题处理 路测是对 GSM 无线网络的下行信号的场强进行测试,主要用于获得以下数 据:服务小区信号强度、话音质量(误码率)、各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切换及接入 的信令过程(L3 层信息)、小区识别码(BSIC)、区域识别码(LAC)、手机所处的地 理位置信息等,然后结合实际的网络情况,对现行网络进行优化。路测数据核心 就是信号强度和通话质量,它是我们分析 DT 测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基础。 系统的无线信号分布情况,如信号的场强和质量也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 素。信号强度决定了小区的覆盖范围,也就决定了该小区的业务量,业务量会直 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随机接入失败率,SDCCH、TCH 拥塞率和接通率等无线指标 上;而信号质量直接影响掉话率。因此一个完整的优化需要对系统的无线状态做 全面的调查,这主要通过 DT 和 CQT 来进行。 利用用路测测试设备,采用双手机双网测试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对本网络进 行通话扫频测试,要求: 选在忙时进行测试; 时速建议保持在 40Km/h; 测试线路包括栅格内所有干道,尽可能不重复; 每次通话时长 90 秒,呼叫间隔 30 秒; 测试项目及定义 覆盖率:大于-75 dBm (在 SUB 的情况下)的测试点 / 总呼叫测试点; 语音质量:RxQual 0 7(在 SUB 的情况下)级各占的比; 接通率:接通总次数 / 试呼总次数(主被叫); 掉话率:掉话总次数 / 试呼总次数(主被叫); 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申请次数(主被叫); 下列问题为 DT 测试过程中通常出现的: 干扰(Interference) 切换失败(Handover Failure) 切换掉话(Handover Loss) 掉话(Drop Call) 乒乓切换(Handover) 切换延时(Handover) 过覆盖(Overshooting) 没有主服务小区(No Dominant Server) 弱覆盖(Poor Coverage) 不合理覆盖区(Unreasonable Serving Area) 覆盖类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弱覆盖、过覆盖、没有主服务小区、不合理覆盖 区等。 1、弱覆盖 服务小区和邻小区都有很弱的 RXLEV 及很差的 RXQUAL。一般说法,接收 场强低于-94dBm,就认为是弱信号覆盖。但实际上,我们要结合环境来分析是否 为弱信号。在市区基站分布密集,当在道路上接收场强低于-85dBm,就可判为是 弱信号覆盖;在郊区基站分布稀疏,在道路上接收场强低于-94dBm,就可认为是 弱信号覆盖。造成弱覆盖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基站,导致某些区域覆盖不足; 由于现场地形原因,导致信号被阻挡; 存在硬件故障,导致某小区无法正常覆盖该区域; 漏做邻区/不正确的外部邻小区,附近有很强信号的小区但没有出现在邻小 区列表; 参数设置存在问题,如某小区启用 cell_bar_access1 或基站发射功率设置 过小等。 我们在分析弱覆盖这类问题时,需要重点关注问题区域的地形(是否存在阻 挡),服务小区的 TA 值(TA 值较小时,如 0-1,需要检查基站发射功率是否正常), 在确定原因后给出合理的建议。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增大基站发射功率(在基站未使用最大功率进行发射时)或是通过硬件调整 减少发射通路的损耗; 完善当前服务小区的邻区列表; 调整硬件,如更换高增益天线,调整天线挂高,调整天线方位角,调整天线下 倾角等,常用的是后 2 种,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议调整天线方位角时要尽量考虑 到调整后的影响,建议调整角度最好不要超过 30 度; 增加无线资源,如全向站改为定向站,在合适的位置增加直放站,在室内的 话则可以考虑增加微蜂窝以解决,增加宏基站等; 检查硬件是否问题,如收发接发,载波、合路器故障等,一般而言,如果是硬 件故障,此时不论距离多远(即 TA 为 0、1 时),收到的信号都很弱。 我们在给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上述手段中的一种 或几种。 2、过覆盖 MS 使用很远距离小区的信号,而附近位置的小区信号则没有使用。从路测 轨迹图上看,也就是覆盖该路段的小区并不是距离该路段最近的小区,而是中间 隔了一个或几个基站的小区。造成过覆盖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过覆盖小区的天线太高(早期工程时为了广覆盖,部分基站建在比较高的地 势上或是建在 40-50M 铁塔上); 过覆盖小区的下倾角太小; 某些特殊地形的反射,如江河、湖泊等; 邻区关系不完善等。 我们在分析过覆盖这类问题时,需要重点关注过覆盖小区的天馈情况(天线 是否过高,倾角是否太下)。过覆盖情况下一般都存在过覆盖小区 TA 值过大,邻 区不完善,容易导致切换不及时而掉话。在分析过覆盖小区的天馈情况以及邻区 关系后,确定问题点的具体原因然后给出合理的建议。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降低基站发射功率,使用该措施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同时也容易导致在其 它区域由于信号变弱而产生新的问题,特别是室内; 完善过覆盖小区的邻区列表; 增大过覆盖小区的天线下倾角等,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天线下倾角时要尽量 避免下倾角过大而产生畸变,一般建议调整后的下倾角不要超过 12 度; 降低过覆盖小区的天线挂高,对过覆盖的小区进行基站整改。 我们在解决过覆盖这类问题的时候,一般建议通过 RF 优化来解决,即通过 调整天线下倾角、天线挂高等来解决。下倾角的调整可参考如下公式: B=arctg(H/R)+A/2 天线高度 H,覆盖半径 R,天线垂直平面的半功率角 A。 3、无主服小区 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与邻区接收电平相差无几,一样处在较弱的水平(一般 认为 Rxlev 在-80 至-90dBm)。此时一般也存在切换频繁的现象,手机在几个小 区间来回的切换。造成无主服务小区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合理的天线下倾角; 附近缺少基站,在郊区存在较多此种现象。 我们在分析无主服务小区这类问题时,需要注意与切换频繁类问题的区别 (切换频繁可能是由于无主服务小区造成的,但也有可能是由于切换参数设置不 当造成的)。分析时应着重考虑该区域应该由哪个小区来进行覆盖,结合实际情 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增大某个基站的发射功率,使之成为主服务小区; 调整硬件,如更换高增益天线,调整天线挂高,调整天线方位角,调整天线下 倾角等,增强在该区域的覆盖; 我们在解决无主服务小区这类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把之归为弱覆盖一类,都 是通过增强该区域的信号强度来解决。一般建议通过 RF 优化来解决,即通过调 整天线下倾角、方位角等来解决。 4、不合理的覆盖区 小区的覆盖区域与天线的方向不一致。造成不合理的覆盖区的原因,一般有 以下几个方面: 馈线与天线连接错误; 不正确的载波参数定义错误及机顶的连线错误 ANTENNA_SELECT。 我们在分析不合理的覆盖区这类问题时,必要时还需上站勘察,以确定该站 各小区的实际方位角(上站时需带 CQT 手机、指南针等),在确定各扇区天线的 方位角后,应结合邻区关系来判断是否存在天线接反,而不能仅是依据测试中收 到信号的区域与工参表上小区覆盖的区域不一致就认为天线接反(因为工参表上 各小区的方位角数据也可能是错误的)。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调整天馈连线。 通话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感受,因此在做 DT 数据分析时,存在通话 质量差的点我们需要重点去进行分析(质差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掉话)。质差,在 测试中是指下行的接收质量长期在 3-7 级。一般说来,我们在判定质差现象前, 首先排除弱信号引起的,然后再判断是干扰还是硬件问题导致。由硬件问题导致 的质差一般比较容易判断。 5、干扰 下行干扰的现象一般是 Rxlev 接收电平较强但是 Rxqual 接收质量较差,严重 时就会导致掉话。造成干扰的现象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频率设置不合理; 越区覆盖; 跳频参数设置不合理。 我们在分析质差这类问题时,在排除弱覆盖、硬件问题后,进行干扰分析时, 先结合电子地图,查看干扰小区周边是否存在同频或邻频的小区,然后可在关闭 当前服务小区的情况下,锁频进行测试,以确定干扰小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如当前服务小区采用的是跳频模式,应关跳频,然后对跳频频点一一进行测试。 同频干扰(C/I): 因频率复用造成的相邻小区相同频率对信道的干扰.GSM 要求 C/I=9dB; 邻频干扰(C/A):小区内外相邻频率产生的干扰.GSM 要求 C/A=-9dB; 在工程上一般来留有 3dB 的余量 因此,我们在判断频率干扰的时候,不仅仅是要两个小区同频或邻频,同时 还需考虑到此时两个小区在该区域的信号强度,特别是在判断邻频干扰的时候。 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通过现场扫频并结合电子地图,对频率进行合理调整; 对由于越区覆盖造成的,可调整过覆盖小区的天线下倾角; 由于跳频参数设置错误造成的,可通过调整参数来解决。 6、切换问题 切换类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没有切换、切换延时、乒乓切换、切换失败等。 (1)没有切换 在 DT 测试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邻区的 BSIC 可以解码,且邻区的信号明显比 服务小区信号强很多,满足切换需要但却没有切换。造成不切换的原因,一般有 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添加邻小区; 不正确的外部小区; 参数设置存在错误; 切换算法问题,特别是 1800 与 900 之间的双频网切换; 我们在分析不切换这类问题时,需要注意观察服务小区当前的频段,下行信 号强度以排除切换算法问题,检查层三消息中是否存在 HANDOVER COMMAND,确定切换的目标小区。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完善邻区关系; 核查外部小区数据; 调整切换参数或算法。 检查硬件; (2)切换延时 邻区的 BSIC 可以解码但是切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生,此时邻区的信号强 度较服务小区明显高出很多仍无法切出,导致通话质量较差。造成切换延时的原 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可能目标小区拥塞,无法切入; 切换参数设置存在错误(太大的 KHYST 设置等); 1800 与 900 之间的双频网切换参数设置有问题; 我们在分析切换延时这类问题时,比较多出现在 1800 到 900 之间的双频网 切换,通常是 1800 信号很弱了,但仍不能及时切向 900。针对这类现象,我们一 般通过修改层间切换参数(加快切换速度)来解决,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调整切换参数; 调整双频网切换参数(修改 1800 小区切出的电平门限等); 针对拥塞问题,从参数上可以用两个方面来进行调整:1、调整起呼参数, 通过调整 C1、C2 使话务从拥塞小区中转移一部分出去,常见的调整参数有 rxlev_acc_min、cro;2、调整切换参数,使拥塞小区通过切换将一部分话务分担出 去等。 (3)乒乓切换 在两个小区间来回的切换,一般产生过程是在源小区由于质量原因(或其他 原因)切换至一个邻区,但是切至目标小区后发现源小区的信号强度比当前小区 还强,因此又启动 PBGT 切换至源小区,反复如此。造成乒乓切换的原因,一般 有以下几个方面: UL/DL 干扰; 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 同一扇区不同载波的覆盖范围不一; 我们在分析乒乓切换这类问题时,需要注意与频繁切换问题的区别。频繁切 换一般是在多个小区之间来回进行切换,原因一般有无主服务小区、切换参数设 置不当、干扰等。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调整切换参数(增加 KHYST 等); 降低或消除 UL/DL 干扰(一般是频率干扰、外部干扰,也可能存在硬件问题) ; 调整切换门限,满足条件: 一般而言,现在 DT 测试中很少能遇到乒乓切换这类问题,比较常见的都是 频繁切换这类问题,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4)切换失败 MS 在发送 HANDOVER COMMAND 后无法切换至目标小区,同时返回至 源小区(发送 HO FAILURE 及 UL-SABM 到源小区得到响应)。造成切换失败 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小区存在干扰,尤其目标小区与附近小区同频同 BSIC 极易造成切换失 败; 目标小区的信号太弱,切换参数的设置不合理造成; 目标小区受到上行外部干扰(外部干扰或直放站自激产生的干扰); 目标小区硬件故障(如时钟失锁、载频硬件故障等); 邻区数据不完善或错误(源小区未加目标小区为邻区;目标小区为外部小区, 定义的外部小区数据错误,如 BCCH、BSIC 数据错误等); 我们在分析切换失败这类问题时,需要需要明确切换的目标小区,再来定位 具体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针对单次的切换失败,我们一般不做分析,而连续 的多次切换失败,则需要仔细分析。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完善邻区数据; 调整切换参数; 调整频率,规避干扰频点; 解决硬件故障等。 7、掉话 掉话问题是路测数据中需要重点分析的,每一个掉话都要求能够给出具体原 因并能提供解决方案。掉话问题大致上可以区分为以下 3 类:1、上行掉话:BSS 的 RSS 在 link_fail 定义的时间里没有收到 UL SACCH 信息;2、下行掉话:下行 链路: Radio_link_timeout 减小为 0;3、切换掉话:MS 无法切换至目标小区,同 时不能返回至源小区(即 MS 发送 HO FAILURE 及 UL-SABM 到源小区得不 到响应)。也可分为 2 类,前 2 种统计为射频丢失。 不论是哪种掉话,重路测中反映就是 Drop Call。而从统计或信令的角度上 来说的话,就是 ASSIGNMENT COMPLETE 消息之后的 CLEAR REQUEST 消 息,以及 HANDOVER COMPLETE 消息之后的 CLEAR REQUEST 消息。 掉话数据分析流程如下: 2 获取掉话 位置和时间 1 准备数据 3 覆盖分 析 4 邻区漏配 5 切换分 析 6 干扰分 析 7 异常分 析 8 重新路测,重现 问题 Y N Y N Y N Y N Y N 造成掉话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弱覆盖; 质差; 干扰; 邻区漏配; 切换不及时或乒乓切换; 硬件故障; 测试软件本身问题等。 我们在分析掉话这类问题时,最好是根据流程一步一步进行排除,先从电平, 再到质量,邻区,硬件等。常见的解决措施一般有: 针对弱覆盖造成的,增强覆盖(RF 优化、增加资源); 针对质差、干扰造成的,优化频点(规避干扰较强的频点,如同邻频干扰频点) ; 针对邻区漏配造成的,完善邻小区关系(BSC 外部小区数据的正确性); 针对切换不及时造成的,优化切换参数(加快切换速度); 针对硬件故障造成的,排除硬件故障; 调整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延长相应的定时器参数)等。 二CQT 测试问题处理 通话质量测试 (Call Quality Test)通常是采用定点拨打的方式开展的一种的 网络性能测试,是评估网络状况的重要手段、日常优化的重要项目;CQT 也是一 种发现网络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弥补 DT 测试、性能指标分析的局限,起 到 DT 测试、性能指标分析优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发现和处理用户 投诉方面,原因 CQT 必须到现场调查,更加贴近用户,掌握问题点的真实状况。 CQT 工作处理流程: CQT 测试工程师按照周测试计划和测试规范完成测试。 CQT 测试工程师完成测试后,上传测试文档到指定工作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并报通知送数据分析工程师。 数据分析工程师收到 CQT 作业计划完成报表后,到指定服务器提取原始测 试数据,按照分析数据规范在 3 天内完成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工程师根据分析结果(如果没有发现网络问题),保存 Navigator 直 接生成的评估报告,并上传到指定服务器目录,工作流程结束。 数据分析工程师通过分析,发现网络问题,涉及到优化调整方案的落实,需 要按照总部和省分 2A/3A 相关规范,提交给维护接口人落实。 方案实施后,CQT 工程师对优化的问题点和问题路段进行复测。 需要工程建设解决的问题在 CQT 问题跟踪表中记录,网优解决的问题没有 闭环时转到第 6 步。 CQT 数据分析方法: 析每个 CQT 点手机空闲状态和通话状态邻区及电平是否一致; 分析每个 CQT 点手机空闲状态与扫频仪测试结果是否一致; 观察主服务小区与其他小区的电平差值; 观察是否存在同频干扰、是否存在邻区漏配; 分析可能成为服务小区的各小区的通话质量,切换关系; 结合手机和扫频仪测试结果分析周边小区覆盖是否正常; 结合参数设置、话统数据分析异常事件产生的原因,网络重选、切换、功控等 参数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拥塞; 分析室内分布系统、周边基站是否运行正常,最近两个测试周期间是否网络 调整等; 第二节 KPI 指标优化 网络 KPI 指标是从系统统计的角度来考察网络的性能。为提高栅格内 KPI 性能,我们应从多方面对栅格内小区进行优化。我们将就网络的接入性及保持性 两方面对网络性能的考察方法及优化实施方法进行逐一介绍。涉及到的指标共 有六个:随机接入成功率、SDCCH 拥塞率、SDCCH 掉话率、TCH 拥塞率、TCH 掉话率、切换成功率。 一随机接入成功率 当 MS 欲接入网络时, 发送随机接入突发是其采取的第一步。随机接入性能 是 GSM 网络的接入性能的重要方面。通过对随机接入性能的研究分析, 可以使 我们发现网络中 BSIC 码规划不够完善的区域, 发现 ACCMIN、MAXTA 等参 数设置不合理的地方, 以及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的小区等。 在多种情况下 MS 需要接入到网络中, 需向网络发送接入突发。在爱立信的 系统中, 我们针对各种原因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计算器进行统计,共分五种。分别 是: 用于紧急呼叫的随机接入次数(RAEMCAL) 用于呼叫重建的随机接入次数(RACALRE) 用于响应寻呼的随机接入次数(RAANPAG) 用于其它服务的随机接入次数(RAOSREQ) 其它情况的随机接入次数(RAOTHER). 其中用于其它服务的随机接入次数是指 MS 作主叫的随机接入次数。而其 他情况的随机接入次数主要包括 MS 开关机及作位置更新时的随机接入次数。 当系统收到 MS 发与系统的随机接入突发时, 会在几种情况下拒绝收到的 随机接入突发,这几种情况分别是: 系统码无法识别建立原因 TA 值超过参数 MAXTA 通过提取全天或忙时统计, 我们需查看是否全网随机接入成功率较低,找到 随机接入成功率较低或接入不成功的次数(RAACCF)较高的小区。为找到引起随 机接入性能不好的原因,通常需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检查: 在接入性能较差的小区附近是否存在同频同 BSIC 的小区; ACCMIN, MAXTA 等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小区是否覆盖过大. 干扰情况 如果到一个小区的切换(HANDOVER)突发(burst)被错误地当作随机接入 突发(burst), 那么会导致计数器 RAACCFA 的增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存在 同频同 BSIC 的小区。MS 在目标小区的某一 TCH 上发送切换突发给目标小区, 其中包括目标小区的 BSIC,如果周围某一小区用了这一频率作为 BCCH, 同时使 用了相同的 BSIC, 那末, 这个切换突发容易被错误地认为是到另一小区的随机 接入突发, 从而导致另一小区随机接入失败计数器的增加。由此可见, 当某一小 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率很低或接入失败次数较多时, 需首先检查周围是否存在与 该小区同频同 BSIC 的小区。如果存在, 即使该小区距离较远, 不会带来较大的 同频干扰, 但仍会对随机接入性能产生影响。 参数 ACCMIN 是控制 MS 接入网络的门限。该值在设置时往往只考虑 保证 MS 的接入范围尽量大, 故经常将其设置过低, 如-110dbm。在有些情况下, 该参数设置过低会对随机接入的性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外部干扰有可能会被基站错误地认为是随机接入突发, 对于这种情况需 进行基站的勘查。 由于其他原因而产生的随机接入是指位置更新产生的的随机接入。如果 该项统计过高,说明系统中有过高的位置更新。这一信息也可用于对于位置更新 性能的分析中。 对于有些话务量非常少, 随机接入的量也很少的小区, 随机接入成功率很低, 往往是由于基站接收机的噪声引起的, 这种随机接入被叫作虚幻随机接入。 二SDCCH 拥塞 上面我们所涉及到的内容是 MS 接入网络的第一步随机接入的过程。如 果系统成功地接受了 MS 发给系统的随机接入突发, 接下来所做的是什么呢? 是指派信令信道(SDCCH)。下面我们将要讨论的是 SDCCH 拥塞的问题。 SDCCH 拥塞率是与网络接入性能相关的另一重要指标。 21 在 SDCCH 上所发生的事件 下面的一些过程会用到 SDCCH: 1.移动性管理过程: 27 正常的位置更新 27 周期性位置更新 27 IMSI Attach/Detach 2.连接管理过程: 27 呼叫建立 27 短消息服务及增值业务等 212 正常的位置更新 每当 MS 通过位置区的边界时, 都会有正常的位置更新发生。位置更新的过 程会占用 SDCCH。平均占用时长为: 3.5 秒。 212 IMSI Attach/Deta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